词条 | 史可扬 |
释义 | 简介姓 名: 史可扬 职 务: 电影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院校: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影视美学和批评、美学和艺术史论 招收研究生专业方向:电影美学与批评(博士)、电影美学(硕士) 主要科研著作、论文情况主要著作1、《艺术概论》,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年 2、《影视美学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电视栏目和频道辨析》,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4、《影视传播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5、《中国电影论辩》,百花洲出版社,2007年 6、《影视批评方法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 7、《中国艺术传统》(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相关论文 在《新华文摘》、《文艺研究》、《人文杂志》、《学术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戏剧艺术》、《齐鲁学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学术论坛》、《艺术评论》、《艺术百家》、《光明日报》等核心报刊发表哲学、美学、影视学论文近百篇。 《电影批评的变异与革新》,《人文杂志》,2011/2,101——105 《中国电影批评的变异、革新与电影的审美趋向》,《中国作家》,2011/4 《奇观还是叙事,这是一个问题》,《文艺争鸣》,2011/3月号(下半月) 《当下中国电影审美趋向四题议》,《艺术百家》,2011/2,《影视艺术》,2011/7 《当下电影审美趋向四题议》,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3月,162——166页ISBN978-7-5364-7169-6 《历史剧与民族形象建构》,《中国电视》,2010/9,29——33,人民大学《影视艺术》2010/11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的美学困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4,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7/10 《培养观众——中国电影当务之急》,《当代电影》2007、4 《全球化·后殖民·民族电影——对中国电影大片的拷问》,载于《文艺争鸣》2007/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7/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美学的流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特刊,《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第6版“理论综合” 《电影批评的缺失和重建》, 载于《电影艺术》,2006年第4期,或 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6年第10期 《张扬电影美学文化分析》,《杭州师院学报》,2007,4 《文化撞击下的人文情怀——张元及其电影的文化美学审视》 《文艺争鸣》,2005/1 《中国电影观众的民族特质》 《中华艺术论丛》,2005/1 《“象”、“气”、“仁”与中国电影——中国电影的美学范畴分析 《西部电影的困顿与重塑》,《新电影,新西部——西部电影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4月,ISBN978-7-5043-6117-2,第204——210页 《中国电影的时间性分析》,《艺术百家》,2010年第5期 《中国电影美学的成就与问题》,《全国美学大会(第七届)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8月,ISBN978-7-5039-4648-6,第308——314页 《贺岁片,莫只剩下票房》,《中国文化报》,2010年 《电影:奇观还是叙事》,《唐都学刊》,2010/6,70——74页 《当下中国电影批评的类型划分与定位》,《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6,56——6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批评》,《渤海大学学报》,2011/5 《项链式叙事结构中的符号形式解读——以系列魔幻电影《哈利波特》为例(史可扬、冉楠),《电影新作》,2011/4,43——47页 《“第三极文化”与中国电影美学建设》,《中华文明的现代演进——“第三极文化”论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中国电影美学的流变》,《中国艺术报》2011年6月14日 《中国电影创作于批评的新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7,64-65 《艺术学科建设理论基点三题》,《艺术评论》,2009、7,73—78页 《加强电视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建设》,《光明日报》,2009,4、15第9版“文艺评论” 《陈凯歌的转向——“梅兰芳”读解》,《艺术评论》,2009、1,15—19页 《西部电影的困顿和重塑》,《唐都学刊》,2009、6,77——80页 《电视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建设》,《中国电视》,2009、1,34—36页 1、《文化撞击下的人文情怀——张元及其电影的文化美学审视》 《文艺争鸣》,2005/1 2、《中国电影观众的民族特质》 《中华艺术论丛》,2005/1 3、《“象”、“气”、“仁”与中国电影——中国电影的美学范畴分析》 《当代电影》2004/2 4、《尴尬和突围——省思当下中国第六代电影》 《天府新论》2004/3 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影视艺术》2004/4 5、《电影审美文化分析的两个维度》 《唐都学刊》2004/3 6、《民族化的欣赏趣味》(署名:杨可) 《电影艺术》2004/5 7、《综合性院校影视专业教育的两大关系》 《电影艺术》2004/5 8、《电视法制节目研究》(写作3万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11月 9、《从CCTV—2的改版看专业频道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2 10、《电视三思》 《现代传播》2003/6 11、《论电视的道德意识和文化内涵》 《唐都学刊》2003/1 12、《全球化·民族化·中国电影》 《文艺研究》2003年增刊 13、《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电影创作》2002/3 14、《寻找和确立中国电影的美学意识》 《文艺争鸣》2002/5 15、《中国电影的文化和美学分析》 《电影艺术》2002/3 16、《道家美学的现代阐释》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5 17、《寻找迷失的诗意——国产电影的当下境况及出路》 《戏剧艺术》2001年第1期 18、《电视法制节目特征浅析》*5 《电视研究》2001年第2期 19、《中国电影美学四题议》 《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20、《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 《学术论坛》2001年第4期 21、《新时期以来国产电影的精神之旅》 《电影创作》2001年第3期 22、《国产电影的世纪选择》 《艺术广角》2001/3 23、《经典名片读解教程》(参编约2万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24、《电视法制节目中的辩证法》 《当代电视》2001年第5期 25、《中国电影的价值坐标》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3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1年第6期《影视艺术》 26、《道德·电视·时代》 《电视艺术》2001/5 27、《电视法制节目的文化品位》 《电视研究》2001/11 28、《文化品位是电视法制节目之魂》 《广播与电视》2001/11 29、《美学的精神》 《学术研究》2000年第4期 30、《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语境下的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2000年第5期 31、《电视法制节目应遵循真善美原则》 《现代传播》2000年第6期 32、《寻回电影的诗意——国产电影的境况及出路》 《电影文学》2000/8 33、《从电视法制节目的分类看其特征》 《电视研究》2000/9 34、《中国电影的美学滋养》 《电影理论:走向21世纪》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1 35、《“诗意”的迷失》 《文艺报》2000/8/10 ① 36、《电视法制节目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广播与电视》2001/4 37、《品味克莱夫·贝尔的“意味”》 《贵州社会科学 》1999年2期 38、《克莱夫·贝尔的“意味”的再认识》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39、《否定与提升——论审美的职能》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5期 40、《“后现代”之“后”——中国美学的建构与西方美学的出路 》 《东方丛刊》 1998年3期 41、《美学的转向——海德格尔哲学美学的当代意义》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98年2期 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美学》1998年6期全文复印 42、《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海德格尔与禅宗审美体验论比较 》 《齐鲁学刊》1998年2期 43、《审美活动与人的全面发展》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7年3期 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美学》1997年8期全文复印 44、参编方克立教授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哲学》 华夏出版社 1997年 45、《诗化人生——从人类活动看审美的意义 》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6年5期 46、《审美需要与人的发展 》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5期 47、《魏晋风度与审美 》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3年6期 48、《走进逍遥 》 《内蒙古工学院学报 》1993年1期 49、《殊途而同归——席勒和庄子美学比较》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年3期 50、《庄子审美心胸析要》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年3期 人民大学资料中心《美学》1991年8期全文复印 《中国哲学年鉴》(1992年卷)摘介 51、《〈手稿〉与〈美育书简〉——马克思对席勒美学的批判继承》 《内蒙古大学学报》1990年2 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0年4期摘介 52、《大众传媒与奥林匹克的精神联结》 《现代传播》2004/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