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实用中医禁忌学 |
释义 | 本书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笫二医院王辉武教授主编的一本实用性很强,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参考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三篇,总论篇、各论篇及附篇。 版权信息书 名: 实用中医禁忌学 作 者:王辉武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ISBN: 9787117112796 开本: 16开 定价: 59.00 元 内容简介《实用中医禁忌学》是研究和探讨中医禁忌的学术专著,目的在于抢救传承濒于消亡的中医禁忌遗产,展示中医禁忌研究成果和经验,并为人类的健康、疾病的防治提供别开生面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实用中医禁忌学》由总论和各论组成。在各论篇中,有中医病证禁忌学、中医药物禁忌学、中医方剂禁忌学、中医针灸禁忌学、中医养生禁忌学等,《实用中医禁忌学》内容仅论与中医相关的禁忌,既有基础理论研究,也有大量的临床应用经验,适宜于中西临床医师、科研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该书特色《实用中医禁忌学》为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辉武教授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三篇,总论篇、各论篇及附篇。总论篇阐述了中医禁忌与中医禁忌学、禁忌与相关字词的文献表述、中医禁忌与社会禁忌的关系、中医禁忌学的地位与作用、中医禁忌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医禁忌学的任务和前景等中医禁忌研究的基本问题。 各论篇分别为中医药物禁忌(含常用中药105种)、中医方剂禁忌(含常用方剂73首)、中医病证禁忌(包括常见病证50余种、)、针灸推拿禁忌(涉及针刺禁忌、灸法禁忌、推拿禁忌、36个腧穴的禁忌)和中医养生禁忌(饮食养生禁忌和房事养生禁忌),涵盖了中医禁忌的方方面面。 附篇收录了中医禁忌文论选要、方剂汇编、本书主要参考书目等。其中的中医禁忌文论选要涉及德行禁忌、病证禁忌、胎前禁忌、产后禁忌、儿科禁忌、疮疡禁忌、初愈生活起居禁忌、药物禁忌、针灸禁忌、养生禁忌、滥施禁忌之戒,资料十分珍贵。 该书丰富了中医病因理论。作者认为,禁忌与发病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内伤七情与外感六淫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是否主动地去适宜,而不是无知地去违禁,而且在疾病演变过程中,违反病因禁忌也可影响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因此,《中医禁忌学》大大地丰富了中医病因理论和内涵。 该书介绍了历代民众和医家,在观察和研究养生保健“宜”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养生保健“忌”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饮食、起居、房事养生禁忌方面独具特色。 图书目录中药基础总论篇第一章 中医禁忌与中医禁忌学 第一节 中医禁忌学的定义 第二节 中医禁忌学的理论基础 一、天人合一论 二、阴阳两仪论 第三节 中医禁忌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节 建立中医禁忌学的必要性 第二章 禁忌与相关字词的文献表述 第三章 中医禁忌与社会禁忌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禁忌的起源 一、欲望产生禁忌 二、忧患产生禁忌 三、敬畏神灵产生禁忌 四、教训产生禁忌 五、仪式产生禁忌 第二节 社会禁忌的传变趋势 一、禁忌的传承变化 二、禁忌的发展趋势 三、禁忌的消极作用 四、正确对待禁忌遗产 第四章 中医禁忌学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中医禁忌学的地位 第二节 中医禁忌学的作用 一、丰富中医病因理论 二、促进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 三、促进中医养生学的发展 四、赋予中医预防医学新内容 五、促进中医药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 第五章 中医禁忌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中医禁忌学的易学原理 一、“一动生吉凶”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 三、“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四、“化而裁之谓之变 第二节 《内经》奠定中医禁忌学思想基础 一、<<内经》奠定中医禁忌学的思想基础 (一)生气通天的生命观 (二)阴阳盛衰的疾病观 (三)以平为期的防治观 (四)以直觉思维为主的方法 二、《内经》对摄生禁忌的论述 三、《内经》对饮食禁忌的论述 四、《内经》对疾病治疗禁忌的论述 第三节 《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禁忌理论应用先河 一、禁忌在确定病证治疗法则方面的应用 二、禁忌在体质防治方面的运用 三、禁忌在方药服法方面的应用 四、禁忌在饮食营养方面的应用 五、禁忌在针灸临床方面的应用 第四节 历代医家对中医禁忌学的实践与发展 一、唐宋时期 二、金元时期 三、明清时期 第五节 中医禁忌学的现代研究概况 一、病证禁忌 二、体质禁忌 三、饮食禁忌 四、针灸禁忌 五、药物禁忌 第六章 中医禁忌学的任务和前景 一、中医禁忌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医禁忌学学科建设面临的任务 (一)加快机构建设 (二)重视学术交流 (三)开展深入的文献研究 (四)规范临床研究 (五)提高实验研究水平 (六)抓紧人才培养 三、中医禁忌学的发展前景 (一)学科自身的系统完善 (二)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三)促进养生保健的发展 (四)借助先进手段,促进深入研究 (五)为发挥“治未病”优势创造切实可行的技术与方法 各论篇第一章 中医药物禁忌 第一节 中药性(气)味的禁忌 一、药性(气)的禁忌 (一)寒性药物 (二)热性药物 (三)温性药物 (四)凉性药物 二、药味的禁忌 (一)酸味药物 (二)苦味药物 (三)甘味药物 (四)辛味药物 (五)咸味药物 第二节 妊娠药物禁忌 第三节 服药食忌 第四节 配伍禁忌 一、十八反 二、十九畏 第五节 单味药物禁忌 一、丁香 二、人参 三、三七 四、大黄 五、女贞子 六、山茱萸 七、川贝母 八、川芎 九、干姜 十、广藿香 十一、丹参 十二、五灵脂 十三、五味子 十四、天花粉 十五、天南星 十六、天麻 十七、巴豆 十八、巴戟天 十九、木香 二十、木通 二十一、牛蒡子 二十二、牛膝 二十三、仙茅 二十四、半夏 二十五、玄参 二十六、瓜篓 二十七、甘草 二十八、甘遂 二十九、白及 三十、白术 三十一、白芍 三十二、白芷 三十三、石菖蒲 三十四、石膏 三十五、地骨皮 …… 附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