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实践主体论 |
释义 | 全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主体性思想进行了阐述分析。说明了,实践主体论既是对以往哲学理论长期发展的科学总结,又为哲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在客观规律性与实践主体性的统一中层开对主体性的研究,突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实质。 基本信息作者:贺善侃著 ISBN:10位[7806680624] 13位[9787806680629]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1 定价:¥18.00 元 目录前言 第一章 实践主体内涵论 第一节 人作为主体的质的规定性 第二节 实践主体的实质和生成基础 第三节 哲学主体性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实践主体结构论 …… 书摘书摘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提到首位,把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辩证关系作为自身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主体性思想既是对以往哲学理论长期发展的科学总结,又为哲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在客观规律性与实践主体性的统一中层开对主体性的研究,突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主体性思想是当今我们研究哲学主体性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节人作为主体的质的规定性 一、马克思关于主体人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地方,在于强调实践范畴的重要性,即,在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自然界对人的优先地位的前提下,把主体一人的能动实践性提到重要地位。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必先考察马克思关于主体人的理论。恩格斯曾把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称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马克思的“新世界观”也就是区别于旧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其内在本性和本质特征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对人和世界及其关系进行实践的、总体的思考和把握。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也是贯彻于《提纲》的一根红线。 实践观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决定了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出发点必然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把人看作是与他周围世界相对应的,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主体,把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提到首位,并由此出发阐述了自己在人的本质和主体性原则问题上的“新唯物主义”哲学理论。 马克思坚持从现实的、感性的、从事实际活动的、社会历史的人出发,建立了完整而科学的“感性活动着的人”的理论,亦即主体人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作为主体的人,首先无疑“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这就是说,人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是一种自然体、一种生命。马克思承认“自然人”的存在,但并不停留在“自然人”上,而只是把“自然人”作为把握作为主体的人的生物学前提。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论述表明,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体现者。人既是社会的前提,又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人,而总是生活在确定的社会形式、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的社会性,赋予人的意识性。人在社会实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