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食虫沟瘤蛛 |
释义 | 昆虫名,为蜘蛛目(Araneae),皿蛛科。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寄主危害作物有水稻等。 中文学名:食虫沟瘤蛛 拉丁学名:Ummeliata insecticeps Boes. et Str., 1906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蛛形纲 Arachnida 目:蜘蛛目 Araneae 科:皿蛛科 属:沟瘤蛛属 分布区域:江西、安徽、山东、吉林、台湾、河南、陕西等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形态特征雌蛛体长2.80-3.50毫米。头胸部前方稍隆起,前端正中线有6-7根长刚毛,伸向前方,眼区后方有瘤状突起的痕迹。前眼列稍后曲;后眼列端直。螯肢前齿堤有6齿;后齿堤4齿。胸板暗褐色,心脏形,长宽略等。步足黄白色。腹部卵圆形,背面深灰色,中央有较宽的淡色纵条纹,两侧有深色斑纹,有的个体前后斑纹断开。 雄蛛体长2.50-3.20毫米。头胸部前方极隆起,中央有一条深的横缝。密生刚毛,缝后有一瘤状突起。隆起下方的头胸部两侧各有一个深色的椭圆形小窝,有的个体窝浅,色泽不显着。螯肢基部膨大,前方有一突起,前侧缘有多数瘤状颗粒。腹部椭圆形,背面深灰色,中央有淡色纵条。触肢短,膝节与胫节等长,跗舟匙形。 卵袋圆形,淡土黄色,卵袋蛛丝较致密,覆盖丝紧贴于卵粒团上。卵粒团突出于卵袋中央,呈球形。卵袋直径3-5毫米;卵粒团直径1.50-2.50毫米。 幼蛛食虫沟瘤蛛的幼蛛共蜕皮4次有5个龄期。一龄:体长0.68毫米,眼域宽0.15毫米,头胸部长0.28毫米,背甲长0.20毫米,腹部长0.40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0.70、0.68、0.50和0.70毫米。体和附肢粗壮,黄白色,透明,前中眼黑色,余白色。在卵袋内。二龄:体长0.85毫米,眼域宽0.16毫米,头胸部长0.40毫米,背甲长0.23毫米,腹部长0.45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1.05、0.96、0.72和1.05毫米。体黄色,附肢红黄色,背甲中部色较浓。两侧眼基部相连。三龄:体长1.10毫米,眼域宽0.18毫米,头胸部长0.50毫米,背甲长0.30毫米,腹部长0.60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1.20、1.17、0.81的1.30毫米。体黄色,隐约可见中窝,色较深。眼域黑色,腹部腹面灰褐色,附肢红黄色。四龄;体长1.30毫米,眼域宽0.20毫米,头胸部长0.60毫米,背甲长0.40毫米,腹部长0.70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1.70、1.60、1.25和1.80毫米。体黄褐色,眼域黑色。头部隆起,颈沟、放射沟明显,而且色较浓.胸板有暗褐色呈放射状条纹。腹背灰褐色,有的个体末端有褐斑。纺器周围黑褐色。雌幼蛛生殖厣处色较深。雄性幼蛛的触肢末端开始膨大。五龄:体长1.70毫米,眼域宽0.22毫米,头胸部长0.62毫米,背甲长0.42毫米,腹部长0.98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1.95、1.85、1.45和2.15毫米。体黄褐色,眼域黑色,颈沟、放射沟及中窝暗褐色。头部隆起,雄蛛隆起显着。前中眼黑色,后中眼最大。胸板黑褐色,腹部灰黑色。腹部背面有数个色深的斑纹。有的个体腹面有2条纵带。雌性个体生殖厣处已显着突起,雄性个体触肢末端呈荷苞状。 生物学特性习性食虫沟瘤蛛一般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棉田内,既可在地面又可在棉株上生活。结小型不规则网,喜潮湿。 历期食虫沟瘤蛛各个发育阶段的历期随着代次和温度的不同而异。世代历期:湖北省武汉市各代历期以第二代为最短,平均为43.67天,第四代为最长。雌蛛历期长于雄蛛。温度对历期的影响:完成一个世代历期在20℃恒温条件下为89.40天;25℃为62.55天;30℃为51.40天;32℃为56.75天;35℃卵不能孵化,对发育最适温度为30℃。 寿命食虫沟瘤蛛成蛛的寿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15℃恒温条件下,可达90天,20℃为60天;30℃为30天;35℃为15天左右。 年生活史食虫沟瘤蛛在湖北省于11月中、下旬以成蛛和幼蛛在冬播作物、田埂杂草、土缝和石块下越冬,其中以苕籽田为最多。越冬成蛛于翌年3月上旬开始活动,中旬产卵繁殖,一年可发生4-5个世代。该蛛在广西桂南一带,一年可完成6个世代:第一代在3月上旬至5月上旬,历期62天;第二代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历期47天;第三代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历期44天;第四代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历期53天;第五代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历期53天;第五代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历期53天;第六代在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下旬,历期100天。在该地区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张永强等,1981)。 繁殖性比与交配根据调查(1981—1983),雌蛛多于雄蛛,其雌雄性比为1.43:1。据张永强调查(1981)雌雄比为1:0.55。雌雄亚成蛛蜕下最后一次皮1-2天后就可交配。交配在网上进行。交配时雄蛛在雌蛛下面,以头部的突起顶着雌蛛的胸板呈直角形。每次交配在30-60分钟。雌蛛交配一次终生可产受精卵。有多次交配习性。产卵与护卵:该蛛的产卵前期随着代次和温度的不同面异。在发育温区内,产卵前期的时间与温度呈负相关。其平均产卵前期,在20℃时为11.50±2.74天,25℃为8.25±1.50天;30℃为5.50±0.85天;32℃为60.00±1.01天。除个别雌蛛白天产卵外,绝大部分的雌蛛都是在夜晚产卵。产卵后的雌蛛,有护卵习性,即伏在卵袋上,有时也守护在卵袋旁。一头雌蛛一般只守1个卵袋。即前一个卵孵化后再产下一个卵。护卵期间仍可取食。产卵袋数:食虫沟瘤蛛的雌蛛平均一生可产4.21个卵袋。最多可产10个。单雌产卵袋的多少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在20-32℃温区内形成的卵袋数最多,产无效卵最少。卵袋之间的间隔时间平均5.20天(3-12天).间隔时间的长短在发育温区内与温度呈负相关。产卵量与孵化率:食虫沟瘤蛛所产的卵袋,平均含卵49.80粒,最多可达100粒。其卵袋内含卵量的多少与产卵次第有关,即前期产的卵袋含卵量高,后期产的卵袋,卵粒数少。雌蛛一生的产卵总量一般在250-300粒之间,最高达600粒以上。以28℃恒温条件下产卵量最高。孵化率较高,平均在86%以上。一般前期产的露,孵化率高,愈向后愈低。 抗逆能力根据试验,食虫沟瘤蛛耐饥能力的大小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与水的关系:三龄幼蛛、亚成蛛和成蛛在同时断食断水的情况下平均可活15天,最长可达35天;②与温度的关系:温度低,抗饥能力强,反之温度高则差。在供水断食情况下,亚成蛛在20℃平均活20天左右;25℃时可活15天左右,30℃时可活11天左右,35℃时可活5天左右;③与发育阶段的关系:成蛛的抗饥能力要大于亚成蛛,亚成蛛大于幼蛛。如在供水断食和28℃恒温条件下,三龄幼蛛平均活10天左右,亚成蛛12天左右,成蛛15天左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