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什社中学 |
释义 | 什社中学是西峰区直属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位于西合公路沿线什社街道中心,1968年由什社农中改建而成,1984年改办成职中,1986年又恢复为普通中学,占地面积34270平方米,建筑面积7962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140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以上,学历合格率达到了99%。教学班31个,在校学生1977名。 学校简介西峰区什社中学前身是1928年由私塾正式改立的第四小学。1933年扩展更名为什社高级小学,校址为什社广严寺内。1958年增设初中部,1961年撤消初中部,恢复为六年制高级小学。1966年又添设初中部,小学五年,初中二年,定名什社七年制五·七学校,1969年与西峰市第四小学(校址在什社镇)合并,筹建为九年一贯制高中,定名什社九年制中学,占地24.5亩。1970年,小学部分分离。1974年7月,与什社公社的东方红、红星、红旗三所七年制学校合并,更名为什社公社五·七学校。1980年改称什社中学。1984年8月,庆阳县人民政府批准,改为什社农业中学,1985年始试办缝纫班,共二届,培养学员140名。1988年5月,上级拨款4万余元,购置土地7.2亩,解决了操场用地。1996年庆阳地区教育处通知,撤销高中部,改为什社初中。2000年8月,恢复完全中学建制,定名为什社中学。 全校教职工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普九”以来,学校初中部入学率达到100%;在校学生年巩固率都在99%以上。2002年高考上线率达60% 以上,2003年高考5名同学成绩进入全国重点院校分数线,29名同学进入本科院校分数线,音乐、美术艺术类科目学生成绩优异,体育达标率在99%以上。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高中招生已覆盖到西峰、宁县、合水等县(区)的许多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校容校貌近年来,学校以“加强初中,发展高中,巩固普九成果,扩大高中规模,力求学生的全面合格和特长发展”为办学思路,把“关注学校发展,提升教育竞争力”作为长远目标。学校建成2个多媒体教室,拥有电脑77台;6个配备电脑、投影仪、磁卡电话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教研室。并且安装了多功能电教室、卫星地面接收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调频广播发射系统。高中部各教室配备了大屏幕彩电、DVD机、录像机、投影仪,各年级均配有国家特级教师教学辅导光碟,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通过多种途径,充实了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及音乐、美术活动室。其中共有图书17900册,教学仪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学生住宿公寓化,餐饮服务社会化。校门新建,办公楼、生活区投入使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办学理念质量是生命,师资是根本。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师德觉悟;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师德行为;通过“文雅风范、文明举止、得体服饰”活动,加强师德修养;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和综合素质竞赛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走进校园,绿树成行,碧草如茵,柳丝飘拂;林荫道上,芳草花边,雕塑周围,三三两两的莘莘学子正在埋头苦读,井然有序的校园昭示着严谨的校风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学校建立了奖学金制度,每学年为特殊困难的学生减免部份学杂费。同时,坚持开展救助失学少年募捐活动,以保证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校收费低廉,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教学质量好,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成绩源自团结,希望发于自信。什社中学全体师生决心不断传承、发展、创新,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向市示范完中目标迈进。 学校荣誉2002年被西峰区委、区政府评为"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2004年被西峰区委评为"校园建设先进集体",2005年被庆阳市评为"绿色学校",2002年被西峰区教育局、西峰区体委评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西峰区委、区政府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