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拾遗记 |
释义 | 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晋书》第95卷有传。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 《拾遗记》共10卷。前9卷记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历史异闻,其中关于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诞的神话。汉魏以下也有许多道听途说的传闻,尤其宣扬神仙方术,多诞谩无实,为正史所不载。末1卷则记昆仑等8个仙山。 《拾遗记》的主要内容是杂录和志怪。书中尤著重宣传神仙方术,多荒诞不经。但其中某些幻想,如“贯月槎”﹑“沦波舟”等,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文字绮丽,所叙之事类皆情节曲折,辞采可观。後人多引为故实。如第6卷记刘向校书於天禄阁,夜有老人燃藜授学;贾逵年5岁﹐隔篱闻邻人读书後遂能暗诵六经。这两则传说即很有名。 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世德堂翻宋本。另有《稗海》本,文字与世德堂本出入较大。今人齐治平有校注《拾遗记》。 校注《拾遗记》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⑥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⑧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译文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是没有固定的老师,就背着书籍求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四库全书国学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后汉书·卷八十七 以及【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于洛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人也。少习《齐诗》,游京师,教授十余年。友人董奉德于洛阳病亡,末乃躬推鹿车,载奉德丧致其墓所,由是知名。为郡功曹,辞以病免。后奔师丧,于道物故。临命,敕兄子造曰:“必致我尸于师门,使死而有知,魂灵不惭;如其无知,得土而已。”造从之。 〖任末〗字叔本,东汉蜀郡(治今四川成都)繁人。平生以治《经》、授徒讲学为业,尤精于《诗经》研究。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艾、韩三家为"今文诗"学,西汉时列于学官,立有博士,盛行一时。任末自幼攻读《齐诗》,苦心钻研,多有所得。后游历京师洛阳,授徒讲学,"教授十余年"(《后汉书·任末传》),精心传播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末崇奉儒家思想,倡导忠、孝、节、义,友人董奉德于洛阳病亡,亲自推鹿车,送其丧于墓所。其师病故,亦远道奔丧。自己病危,亦遗命归尸于尸门等。由是而远近闻名。末对于传播《齐诗》学,作出一定贡献。其倡导忠、孝、节、义之思想,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少习齐诗游京师教授十馀年为郡功曹以病免。薛汉字公子淮阳人世习韩诗教授尝数百人建武初为博士当世言诗者推汉为长。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