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岐中学
释义

中山市石岐中学是中山市石岐区一所全日制公办完全初级中学,地处于石岐区康华路东端,沙岗虚公园和北区公园之间。学校创办于1976年7月,起名为“石岐第七中学” ,1985 年9月更名为“中山市石岐烟墩初级中学”,1994年成为首批中山市一级学校。 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1259 名学生,有81名教职工,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中级职称以上占68% 。园林化的环境、信息化的校园、现代化的设施成为学生学习的理想场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教师成为学生创新的动力。

学 校 简 介

2003年9月整体搬迁至现在的新校址,定名为现在的 “ 中山市石岐中学 ” 。新学校完全按省一级学校的硬件标准建造,占地面积 54430平方米,建筑面积2927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68.3% 。拥有行政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科技楼、图书楼、食堂;有42间教室;实验室、大型多媒体电教室、电子阅览室等59间功能室;有地理园、生物园、400 米标准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有千兆计算机校园网络,教室、功能室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电脑295台,藏书5万多册,电子读物3万多册。几年来,在上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石岐中学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田世兴校长根据中外教育改革动向,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勤立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育名生、树名师、办名校”的办学目标。努力建设一支“科学、民主、高效、务实、公正、廉洁、服务”的管理队伍,一支“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三大办学特色。

育人特色:

“培养和造就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高素质的现代人”。为了实现育人目标,学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自身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 学、问、思、辨、行”优质课堂教学模式;“学科课程 + 综合课程(科学类、人文类)的校本课程体系。

管理特色:

决策民主化、监督民主化、校务公开化。

校园文化特色:

以科学园地和人文长廊为主线营造高品位的育人环境,每年举行 属于学生的文学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属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成果表彰的教师节、文娱联欢的元旦节,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精神的传承和延伸。

学校也由此被评为石岐区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学校,荣获校园文化、科研成果、社区教育工作等先进学校一系列光荣称号。 学校承担了 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优质教学研究”的核心子课题《 课程改革与优质教学》的研究,学校还是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素质教育观下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学校;在学校的科研课题研究中,获市级立项的课题有《创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校精神研究》、《初中英语课程学生学业形成性评价研究》。

回顾过去,石岐中学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面向未来,石岐中学人豪情满怀,开拓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 我们相信,石岐中学一定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学 校 历 史 沿 革

石岐中学自 1976 年建校至今天,经历了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一次次的搬迁虽已无法在今日的校园里寻觅往昔,但一任任校长的正确领导,和一辈辈石岐中学人的辛勤和汗水,却又为我们谱写了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1976 年 7 月中山市教育局决定建立石岐第七中学,设址于莲塘路原是五桂山革命同志开会的旧址(现在的石岐职中校址)。这所旧城区最弱的学校,在李少光、叶青、任幸、陈广材等四任校长的带领下,众教师迎难而上,学校的规模得以扩大。 85 年市教育局再次决定将学校搬迁到虎口塘烟墩山脚下(湖山路 2 号),并改名为烟墩中学。在孙继光、阮圣川两任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规模日益壮大。至 90 年代,林昆活、司徒文、肖艳君三任校长带领老师化挑战为机遇,并抓住机遇为之奋战, 94 年成为首批中山市一级学校。为了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为了进一步把学校做大做强。

现担任校长:田世兴

2003 年 8 月,石岐区办事处决定把学校搬迁至现在的新校址更名为石岐中学。新学校地处康华路东端,毗邻沙岗墟公园与北区公园处,环境园林化,校园信息化、设施现代化,为石岐中学日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辈们在建校、办学历程中风雨同舟、无私奉献,我们在此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的光荣传统和精神财富,将激励着每一位后来的石岐中学人。在现任田世兴校长的领导下,我们将奋发进取,不断创新,携手同绘现代化石岐中学的崭新蓝图。

校 园 文 化 介 绍

物质层——以育人为中心,以科学和人文为主线,营造浓厚优良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科学园地》:第一期介绍诺贝尔奖,介绍了诺贝尔的设立情况,介绍了华裔诺贝尔奖得主的情况,如杨振宁、李政道 、朱棣华。介绍诺贝尔奖对世界影响巨大重大发明和发现。

人文长廊:第一条 《校园风采》:介绍学校师生书画作品,介绍从学生中评选出的文明礼貌之星,介绍“十佳教师”。目的宣传身边的人和事,树立身边的典型,榜样就在身边,消除榜样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增强榜样可学的亲切感。展示师生的书画作品,使具有书画特长的师生,有成功感,并将这种由成功获得的自信迁移到其它领域,最终成为成功的人。

第二条 《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介绍我国故宫、长城等 29 处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景观。对全校师生进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教育,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作为中国人引以为骄傲和自豪,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人文教育。

第三条 《美术长廊》:介绍国画、书法,介绍徐悲鸿、齐白石等中国的画家。

第四条《革命英雄》:介绍了为建立新中国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领袖、元帅、战斗英雄,为建高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劳动模范等。

第五条 《音乐长廊》:介绍聂耳、田汉、冼星海等民族音乐家、介绍黄河大合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族音乐、介绍二胡、古筝等民族乐器、介绍京剧、脸谱等民族戏剧等。

走廊文化 :在走廊和过道,悬挂激励性的名人名言。

教室文化: 在教室,悬挂国旗、张贴体现班级特色的格言、两条激励性的语言条幅、布置学习园地和公布栏。

功能室文化: 在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布置与功能室有关的格言警句。体育文化:在体育场,制作平面体育雕塑,宣传奥林匹克精神。

饭堂饮食文化: 在饭堂,制作大型喷画珍惜粮食、保护环境、注意卫生、饮食健康等。

办公室文化: 在办公室、会议室,布置教师师德公约、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服务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校训:学 问 思 辨 行

石岐中学是一所完全初级中学,她创建于1976年9月,起名为“石岐第七中学”,1985年9 月更名为“中山市石岐烟墩初级中学”,2003 年 9 月搬迁至现在的新校址,定名为现在的“中山市石岐中学”,办学至今已有28年多的历史。学校在总结前人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与要求,提出了学问思辨行的校训。

校训 -- 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学 -- 自主学习

学 -- 学习,即从阅读、听课、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学习是基础。学生以学为主,学生到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把学摆在第一位。不仅要学习,而且要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还是倡导终身学习的需要。

问 -- 合作学习

问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古代先贤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说明向他人学习的必要性,向他人学习就是一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合作交流是现代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思 -- 质疑

思 -- 思考.思考是关键。“学而不思则罔”,“行成于思毁于随”说的都是要思考这个道理。思考是为了质疑,是为了使我们的思维更具有深刻性、广泛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是为了使我们学到的知识更加融会贯通,是为了使我们成为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辨 -- 释疑

辨 -- 辨别;分辨。独思难免会走进思维的误区,所以还需要辨。辨是为 了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碰”出思想的火花。辨是为了深化思,是为了更好地释疑。

行 -- 实践

行 -- 行动;行为。行是目的是根本。无论你学的怎么多,思的多么深,最终都要落实到行动中,表现在行为上。

学问思辨行既可以作为学习的五个环节,又可以作为学习做人的五个步骤。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又是再学、再问、再思、再辨、再行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语录: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