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重贵
释义

石重贵,后晋皇帝,名石重贵(公元914~964年),石敬瑭养子,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死,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开封,后晋灭亡。石重贵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气的皇帝,他敢于同契丹开战,可惜他身边却无可用之人。他在位只有4年,国破后病死,终年51岁,葬于今辽宁省开原县。

中文名:石重贵

国籍:中国后晋

民族:沙陀族

出生地:山西太原

出生日期:公元914

逝世日期:公元964年

职业:北京留守、行太原尹、皇帝等

主要成就:与契丹开战

简介

石重贵,生干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卒于辽景宗保宁六年(974年)六月十八日,五代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后晋第二个皇帝。

石重贵本为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儿。其父石敬儒早逝,石敬瑭遂将他收为己子。石重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纯厚,善好驰马射箭,颇有沙陀祖辈之风,深得石敬瑭厚爱,后唐清泰二年(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叛唐,后唐大军围攻太原。石重贵或出谋划策,或冒矢拒敌,都受到石敬瑭赞赏。石敬瑭借契丹兵挫败后唐军队,离太原赴洛阳夺取帝位,临行前选石重贵留守太原,授以北京留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太原尹,掌河东管内节度观察事。官衔不少,但政绩平平,“未著人望”。尽管如此,因受到叔父倚重青睐,石重贵仍步步高升,到天福七年(942)石敬瑭死前,石重贵已进封齐王,兼任侍中。

石敬瑭死后,石重贵承制即位及为后晋出帝。石重贵在叔父尚有嫡子在世时,能继承大统,其间不乏宫中密谋。石敬瑭生有六子,大多早夭,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来石敬瑭在病中托孤与宰臣冯道,意思要冯道铺立石重睿。但他死后,冯道与当时掌握实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却擅立石重贵为帝。

石重贵在位时间不长,前后不过五年。五年中,生活的浪涛既把他涌上了顶峰,也把他无情地摔到了谷底,成为亡国之君。

石重贵即位前,后晋的形势并不乐观。契丹凭扶立石敬瑭有功,挟制中原,虎视眈眈;后晋的南面有割据称王的吴越、后蜀;后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加之连年的旱、蝗、涝、饥,饿殍遍野,民怨沸腾。后晋的政权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石重贵一即位,就遇到一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向契丹主耶律德光报告。景延广傲气十足,力主向契丹主称孙不称臣,结果给伺机南下的契丹主提供了机会。恰逢青州节度使杨光远这时外连契丹造反,于是将石敬瑭时与契丹称臣修好,虽屈辱倒还大致和平的局面打破了。与契丹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到后晋的灭亡。开运元年(944年)正月,契丹前锋赵延寿、赵延昭引五万骑入寇,兵分数路陷贝州、入雁门,长驱直入。石重贵在众将的簇拥下亲征。这时他可能感到大祸临头,就遣人致书契丹主,求修旧好。契丹主正志得意满,岂愿中途罢兵。石重贵求和遭到拒绝,只好迎战。在这一年与第二年的抗击契丹的战争中,尽管他指挥无能、用人不当、号令不灵,但赖中原军民的英勇战斗,契丹两次大规模的进攻都被挫败了。

契丹兵退走,石重贵凯旋还朝,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又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本来就是个声色犬马之徒,视国事为儿戏。石敬瑭尸骨本寒,梓宫在殡,石重贵就纳颇有美色的寡婶冯夫人为妃,并恬不知耻地问左右说“我今日作新婿何如”。开运元年,晋军与契丹军战于戚城,他却每天听乐不止。他在宫中听惯了“细声女乐”。亲征以来,只能召左右“浅藩军校,奏三弦胡琴,和以羌笛,击节鸣鼓,更舞送歌,以为娱乐”,所以他常给侍臣们抱怨说“此非音乐也”。宰臣冯道等投其所好,奏请举乐,这时石重贵还算清醒一了一点,没有允许。开运二年(945年)三月,后晋与契丹在阳城决战前夕,石重贵仍出外游猎。他不做战守准备,反而大建宫室,装饰后庭,广造器玩。为铺地毯,不惜用织工数百,费时一年。为玩乐尽兴,他对优伶们赏赐无度。在国难当头,百姓饿毙于道的时刻,石重贵还如此的挥霍,后果可想而知。

石重贵在位期间,很少有惠民之举,偶尔杀上两个贪官污吏,也是掩人耳目。身为一国之君,朕即国家,应有尽有,但他贪得无厌。为应付战争费用,为满足自己滥耗,他甚至在大蝗大旱之年,还派出恶束,分道刮民。天福八年(943)六月,他遣“内外臣僚二十人分往诸道州府率借粟麦,时使臣希旨,立法甚峻,民间泥封之,隐其数者皆毙之。”而这一月,“诸州郡大蝗,所至草木皆尽。”开运元年(944)四月,他“命文武官僚三十六人往诸道括率钱帛”。只管自己享受,不管百姓死活,这样的君主怎可避免“覆舟”之命运呢?

石重贵昏昏噩噩,全靠一群将相扶持,但他所宠信重用之辈,很少有德才兼备,忠心为主之人。石重贵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部招讨使,对此番出征,石重贵充满了狂妄的信心。他在诏书中声称要“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可事实再次嘲弄了他。杜重威在前线投敌,另一将领张彦泽引兵南下,直趋汴梁。腊月十七日,张彦泽大兵压城,包围了皇宫,石重贵无以为计,欲纵火自焚,多亏了近侍一把拉住,他才免为灰烬。张彦泽自作主张,强把石重贵一家迁到开封府派兵把守。

次年正月初,契丹主到京。石重贵此前已派儿子石延煦、石延宝奉表、国宝、金印求降,这时欲与太后一起迎接,遭到拒绝。契丹主下制,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封地偏僻,在渤海国界的黄龙府。石重贵一家北行时。有时饭也吃不上,只得杀畜而食。石重贵一行人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倍受凌辱,好容易到了黄龙府,契丹国母又召往怀州。怀州在黄龙府西北千余里,石重贵只得重新上路。幸逢契丹内部发生了王位之争,新王永康王允许他们暂住辽阳,自此供给稍有保证。后汉乾信元年(948年),永康王至辽阳,石重贵着白衣纱帽拜之。石重贵有一幼女,永康王之妻兄求之,因年幼谢绝。不几日,永康王就遣人夺走,送给妻兄。乾祐二年(949),石重贵一家被允在建州(今辽宁朝阳西南)居住。行至中途,石重贵生母安妃病死。到建州后,得土地50余顷,石重贵令一行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种。这年,契丹述律王子又强娶石重贵宠姬赵氏、聂氏而去。石重贵悲愤不已,但也无奈。

根据当时的记载推测,石重贵死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大约50岁。后经墓志证实,他死于974年,时年六十有一(虚岁)。

堂堂一国之君,落到如此下场,在中国历史上除北宋徽、钦二帝外,复有几人?石重贵昏庸无能,有时虽有怜民之心显露,曾下罪已诏以平民怨,但终究难拒骄奢淫逸的诱惑,最后不免走上家国皆亡的穷途,令人可悲可叹。

新五代史 晋本纪第九

出帝父敬儒,高祖兄也,为唐庄宗骑将,早卒,高祖以其子重贵为子。高祖六子,五皆早死,而重睿幼,故重贵得立。

重贵少而谨厚,善骑射。高祖使博士王震教以《礼记》,久之,不能通大义,谓震曰:“此非我家事也。”高祖为契丹所立,谋以一子留守太原。契丹使尽出诸子自择之,指重贵曰:“此眼大者可也。”遂拜金紫光禄大夫,行太原尹、北京留守,知河东节度事。

天福二年九月,召拜左金吾卫上将军。三年冬,为开封尹,封郑王,加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六年,高祖幸邺,留守东京。已而为广晋尹,徙封齐王。

七年六月乙丑,高祖崩,皇帝即位于柩前。庚午,使左骁卫将军石德超以御马二扑祭于相州之西山。如京使李仁廓使于契丹,契丹使梅李来。丙子,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门下侍郎窦贞固为副,太常卿崔棁为礼仪使,户部侍郎吕琦为卤簿使,御史中丞王易简为仪仗使。己卯,四方馆使朱崇范、右金吾卫大将军梁言使于契丹。秋七月壬辰,皇祖母刘氏崩,辍视朝三日。丁酉,使石德超扑马于相州之西山。庚子,大赦。甲辰,契丹使通事来。八月戊午,高行周克襄州。庚申,天平军节度使景延广、义成军节度使李守贞、彰德军节度使郭谨,进钱粟助作山陵。甲子,契丹使郎五来。庚午,葬皇祖母于魏县。癸酉,契丹使其客省使张九思来。九月辛丑,李守贞为大行皇帝山陵都部署。冬十月己未,契丹使舍利来。庚午,回鹘遣使者来。十一月,契丹使大卿来。庚寅,葬圣文章武孝皇帝于显陵。己亥,牛羊使董殷使于契丹。庚子,祔高祖神主于太庙。辛丑,蠲高祖灵车所过民租之半。十二月庚午,北京留守刘知远进百头穹庐。契丹于越使令骨支来。辛未,又使野里巳来。丙子,于阗使都督刘再升来,沙州曹元深、瓜州曹元忠皆遣使附再升以来。旱,蝗。八年春正月,契丹于越使乌多奥来。二月壬子,景延广为御营使。己未,如东京,赦广晋府囚。庚申,次澶州,赦囚。乙丑,至自邺都。庚午,寒食,望祭显陵于南庄,焚御衣、纸钱。三月己卯朔,赵莹罢。晋昌军节度使桑维翰为侍中。辛丑,引进使、太府卿孟承诲使于契丹。蝗。夏四月庚午,董殷使于契丹。供奉官张福率威顺军捕蝗于陈州。五月,泰宁军节度使安审信捕蝗于中都。丁亥,追封皇伯敬儒为宋王。癸卯,冯道罢。甲辰,以旱、蝗大赦。六月庚戌,祭蝗于皋门。癸亥,供奉官七人帅奉国军捕蝗于京畿。辛未,括借民粟,杀藏粟者。秋七月甲午,册皇太后。丁酉,射于南庄。契丹使梅里等来。甲辰,供奉官李汉超帅奉国军捕蝗于京畿。八月丁未朔,募民捕蝗,易以粟。辛亥,检民青苗。九月戊寅,尊秦国夫人安氏为皇太妃。丙申,幸大年庄及景延广第。冬十月戊申,立冯氏为皇后。壬子,畋于近郊,幸沙台。丙寅,契丹使通事刘胤来。庚午,括借民粟。十一月己卯,董殷使于契丹。甲申,幸八角,阅马牧。乙未,契丹使梅里来。戊戌,齐州刺史杨承祚奔于青州。辛丑,高丽使其广评侍郎金仁逢来。十二月癸丑,给事中边光范、登州刺史郭彦威使于契丹。甲寅,高丽使太相来。平卢军节度使杨光远反,淄州刺史翟进宗死之。

开运元年春正月甲戌朔,契丹寇沧州。己卯,陷贝州。庚辰,归德军节度使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契丹入雁门,寇代州。辛巳,殿直王班使于契丹,至于邺都,不得进而复。大饥。壬午,前静难军节度使李周留守东京,景延广为御营使。乙酉,北征。丙戌,契丹寇黎阳。辛卯,讲武于澶州。契丹屯于元城,赵延寿寇南乐。甲午,刘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括马。丙申,契丹寇黎阳。辛丑,刘知远及契丹伟王战于秀容,败之。博州刺史周儒叛降于契丹。二月戊申,前军都虞候李守贞及契丹战于马家渡,败之。癸丑,北面行营都虞候马全节及契丹战于北平,败之。三月癸酉,及契丹战于戚城,契丹去。己丑,冀州刺史白从晖及契丹战于衡水,败之。癸巳,籍民为武定军。夏四月,契丹陷德州,沿河巡检使梁进败之,取德州。甲寅,至自澶州,赦京师。己未,马全范及契丹战于定丰,败之。辛酉,率借民财。五月戊寅,李守贞讨杨光远。丁亥,邺都留守张从恩为贝州行营都部署。辛卯,李守贞为青州行营都部署。六月,克淄州。丙午,复置枢密使。丁未,侍中桑维翰为中书令,充枢密使。丙辰,河决滑州,环梁山,入于汶、济。秋七月辛未朔,大赦,改元。己丑,太子太傅刘昫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辛丑朔,刘知远为北面行营都统,顺德军节度使杜威为都招讨使。戊辰,旌表陈州项城民史仁诩门闾。九月丙子,契丹寇遂城、乐寿,代州刺史白文珂及契丹战于七里烽,败之。冬十月庚戌,武宁军节度使赵在礼为北面行营副都统,邺都留守马全节为副招讨使。十二月己亥朔,射兔于皋门。丁巳,杨承勋囚其父光远以降,杀之。闰月乙酉,德音赦青州囚。契丹寇恒州。

二年春正月,契丹陷泰州。壬子,马全节及契丹战于榆林,两军皆溃。戊午,幸南庄,张从恩留守东都。辛酉,高行周为御营使。乙丑,北征,契丹去。二月己巳,幸黎阳。横海军节度使田武为东北面行营都部署,以备契丹。丙子,大阅于戚城。丙戌,阅马于铁丘。丙申,端明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冯玉为户部尚书、枢密使。三月戊戌,契丹陷祁州,刺史沈斌死之。丁未,畋于戚城。庚戌,马全节克泰州。辛亥,易州戍将孙方谏及契丹谐里战于狼山,败之。甲寅,杜威克满城。乙卯,克遂城。庚申,杜威及契丹战于阳城,败之,追奔至于卫村,又败之。夏四月戊寅,劳旋于戚城。己卯,劳旋于王莽河。甲申,至自澶州,赦左右军囚。庚寅,大赏军功。五月丙申朔,大赦。丙午,幸南庄。六月丁卯,射于繁台,幸杜威第。旱。秋八月甲子朔,废二舞。丙寅,和凝罢。冯玉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辛未,阅马于茂泽陂。丁丑,括马。九月己亥,阅马于万龙冈,幸李守贞第。冬十月丁丑,高丽使其广评侍郎韩玄珪、礼宾卿金廉等来。戊寅,射兔于砚台。戊子,高丽使其兵部侍郎刘崇珪、内军卿朴艺言来。十一月戊戌,封王武为高丽国王。己巳,射兔于皋门,幸沙台。十二月丁丑,腊,畋于郊。丁亥,桑维翰罢。开封尹赵莹为中书令,李崧守侍中、枢密使。

三年春二月丙子,回鹘使突厥陆来。壬午,射鸭于板桥,幸南庄。夏六月,孙方谏以狼山叛附于契丹。丙寅,契丹寇边。己丑,李守贞为行营都部署,义成军节度使皇甫遇为副。河决渔池。大饥,群盗起。秋七月,大雨,水,河决杨刘、朝城、武德。八月辛酉,河溢历亭。九月,河决澶、滑、怀州。辛丑,行营马军排阵使张彦泽及契丹战于新兴,败之。癸卯,刘知远及契丹战于朔州,败之。大雨霖,河决临黄。冬十月,河决卫州,丙寅,河决原武。辛未,杜威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李守贞为兵马都监。十一月,永静军节度使梁汉璋及契丹战于瀛州,败绩。契丹寇镇、定。十二月己未,杜威军于中渡。壬戌,奉国都指挥使王清及契丹战于滹沱,败绩,死之。杜威、李守贞、张彦泽以其军叛降于契丹。庚午,射兔于沙台。壬申,张彦泽犯京师,杀开封尹桑维翰。契丹灭晋。

呜呼,余书“封子重贵为郑王”,又书“追封皇伯敬儒为宋王”者,岂无意哉!《礼》:“兄弟之子,犹子也。”重贵书子可也,敬儒出帝父也,书曰皇伯者何哉?出帝立不以正,而绝其所生也。盖出帝于高祖,得为子而不得为后者,高祖自有子也。方高祖疾病,抱其子重睿置于冯道怀中而托之,出帝岂得立邪?晋之大臣,既违礼废命而立之,以谓出帝为高祖子则得立,为敬儒子则不得立,于是深讳其所生而绝之,以欺天下为真高祖子也。《礼》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使高祖无子,出帝得为后而立以正,则不待绝其所生以为欺也。故余书曰“追封皇伯敬儒为宋王”者,以见其立不以正,而灭绝天性,臣其父而爵之,以欺天下也。

石重贵无能亡后晋

好武不好文 眼大做皇帝

石重贵是石敬瑭的侄子,他的生身父亲是石敬儒,原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骑兵将领,因为死亡较早,石敬瑭就将石重贵收为养子。少年时的石重贵做事谨慎,为人厚道,石敬瑭非常喜爱他,在到各处任职时总是将石重贵带在身边,石敬瑭开始让他管理民事,但石重贵却喜好骑射,很像他的父亲。石敬瑭镇守太原的时候,给他请了一个老师教他读《礼记》,石重贵却弄不懂其中深奥的含义,反而对老师说:“这不是我要从事的事业。”其实他是不喜欢读书。等到石敬瑭被围在太原时,石重贵身先士卒,冒着箭石冲锋杀敌,毫无惧色,从而受到石敬瑭的器重。后来,石敬瑭被契丹封为大晋皇帝,将要领兵去洛阳的时候,要留一个儿子镇守太原,石敬瑭问契丹王耶律德光留谁合适,耶律德光说:“你把儿子们都叫来,我给你选一个。”等石敬瑭的儿子们来了之后,耶律德光就指着石重贵说:“这个眼大的就行。”于是就让石重贵留下来守卫太原,全权管理河东地区的事物。石敬瑭对他这个侄子很是器重,不断加升官职,直到封为郑王,后又封齐王,想把皇帝之位传给他。石敬瑭忧郁成疾,死后遗诏命石重贵继位,石重贵就是后晋出帝。

不称职的皇帝

作为一个武将,石重贵也许还算有些才干,但作为皇帝,他却并不称职,而且还成了一个昏君,任用一些无能和只知专权跋扈的人治理国家,最后不但后晋被契丹灭亡,自己也流亡契丹,客死异乡。

石重贵继位时,后晋的社会状况比石敬瑭的时候更糟,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朝廷的腐败又使地方的贪官污吏竞相仿效,搜刮百姓,鱼肉乡里。再加上水利设施常年失修,每遇天灾,百姓更是背井离乡,没有安居乐业的地方。就在石敬瑭死的这一年,山西和陕西一带发生了大的蝗灾,灾害所至,庄稼顿时被吃得精光,粮食绝收,逃亡他乡的难民无数,饿死的人也遍野都是。第二年,蝗灾继续发生,波及河北河南等地,开封一带的飞蝗遮天蔽日,满山遍野都是,草木的叶子眨眼间就被吃尽了。

在天灾人祸降临之时,后晋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变本加厉地搜刮百姓。石重贵派文武大臣三十六人到各处去征集钱帛,然后用于军队。虽然没有入了自己的腰包,但不体恤百姓疾苦,却是自毁江山的做法。就是他继位时为收拢人心,宣布免收当年的秋税,也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在搜刮百姓时又用严峻的法律惩罚大众,稍有隐瞒的就立即处死,使得老百姓怨气冲天。这些行为完全丧失了民心,后晋的速亡,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荒淫酗酒出笑话

石重贵还有一个让后人鄙视的地方,那就是他的荒淫,将他的婶娘冯氏立为皇后。石敬瑭在魏州任节度使的时候,和节度副使关系很好,就给自己的弟弟石重胤娶了节度副使的女儿为妻,但后来石重胤去世较早,冯氏便一直独自生活。石重贵早就对这个美貌而姿色动人的婶娘动了心,但又不敢乱来。等他继承帝位后,就毫无顾忌地将婶娘召进了宫里,在石敬瑭的灵柩还停在宫内的时候,他和冯氏就在后宫里寻欢作乐起来。在接受大臣祝贺他继承帝位时,他说:“皇太后有命,卿等不必这么庆贺!”等大臣们都走了之后,他就让人摆上酒宴,和冯氏一起饮酒作乐起来。等到最后喝得烂醉时,在左右的搀扶下回宫去,路上经过石敬瑭停灵的梓宫,石重贵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养父石敬瑭,于是便说了句醉话:“皇太后有命,与先帝不必大庆!”左右的侍从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石重贵自己也充满醉态地笑起来,对左右说:“我今天做新女婿怎么样?”冯氏和众人听了都大笑不止。石敬瑭尸骨未寒,石重贵就荒淫成这种样子,其败亡之兆不言自明。皇太后知道后,虽然也很生气,但也拿他没有办法。等到冯氏做了皇后,开始干预朝政。石重贵对他这个婶娘也是言听计从,宠爱有加。皇后的哥哥冯玉本来就不识字,但凭借妹妹的关系,竟做了高官,原来任为礼部郎中,官职很小,后来一下子被石重贵提升为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参与朝政。冯玉做事只知道让有些才干的同僚殷鹏代笔,这才算勉强应付日常事物,最后竟又升为枢密使这种职权高于宰相的朝廷要职。后来,冯氏和石重贵一起流亡契丹,不知所终,大概和石重贵一样也客死异乡了吧。

无业绩却有骨气

石重贵继承石敬瑭的帝业,在位时间很短,业绩基本上没有什么,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不再像石敬瑭那样卑躬屈膝地向契丹称臣,而且领兵和契丹打了三次,虽然最后一次因为大将投敌而失败,自己也流亡契丹,最后死在异乡,但他这种敢于和契丹开战的勇气还是应该肯定的,虽然他有其他的一些令人不齿的地方,但我们不应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了其他方面。

石重贵继位后,在景延广等人的支持下,对契丹称孙不称臣,惹恼了耶律德光。后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契丹大举入侵。降将赵延寿充当了契丹的先锋,先进攻军需储备地贝州(今河北清河),原来在云州抗击契丹的爱国将领吴峦在英勇抗击契丹兵,杀伤大量敌人后,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吴峦投井而死。

攻占贝州后,契丹军队继续南下。耶律德光进到魏州时,石重贵也下诏亲征,在马家口一战,后晋军队重创敌兵。当时李守贞所部到达马家口时,契丹兵正在过河,一部分军队在河东岸修造营垒准备固守,而主力还在河西岸。后晋军队乘机发动攻击,契丹的骑兵慌忙退走,营垒被后晋兵攻下,契丹军败退过河西逃时被淹死的达数千人,被后晋俘虏杀死的也有数千人。河西边的契丹兵恸哭而去,吓得不敢再回来了。契丹战败后,恼羞成怒,将俘虏的百姓全部杀掉,俘虏的后晋士兵就用火烧死。这并没有吓倒中原人民的斗志,反而激起了更猛烈的反抗。之后,耶律德光亲自率领十万军队和后晋激战于澶州(今河南濮阳南)城北。后晋骁将高行周与其他将领和契丹激战一天,不分胜负,但契丹也受到重创。契丹军探知后晋军的东面兵少,就向东攻击,等后晋军溃退后,契丹军也不敢再南下,掠夺一些地方后就向北撤兵回去了。第一次交锋后晋基本上取得了胜利。

后晋猛将败契丹

在这次战役中,后晋的爱国将士起了重要作用,而最能体现后晋将士勇气的还是第二次和契丹的交战。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初,契丹又一次南下入侵,又是赵延寿为先锋。石重贵本想亲征,但由于患病,就先派张从恩、马全节等人领兵分路北上抵御契丹军队。开始朝廷畏惧契丹的声势,让军队后撤,没想到引起了各军的恐慌,导致部队混乱无法整顿。

到三月一日,后晋几万兵马集中,列阵于相州(今河南安阳)安阳水以南,皇甫遇和濮州刺史慕容彦超率领数千骑兵侦察前进。与契丹兵数万人遭遇于漳水,皇甫遇领兵边战边退,然后再与契丹兵决战,皇甫遇的战马死于战场,就和敌人步战,皇甫遇的随从杜知敏把他的马给了皇甫遇,皇甫遇就又骑马冲进敌阵。终于遏制了契丹军的攻势,这时,皇甫遇见杜知敏已经被契丹兵俘虏,就对慕容彦超说:“杜知敏是个义勇之人,我们不能丢下不管。”于是两人又冲入敌阵,将杜知敏救了回来。这时,契丹军队又有大股冲上来,两位勇将决心以死报国,率领后晋军队又和敌人厮杀起来。

驻守安阳的后晋主力见皇甫遇到傍晚还没有返回,就知道肯定遇上了契丹兵。安审琦要去救援,张从恩却畏敌不前,安审琦就自己领兵去了。契丹兵见有后晋军来救,马上撤走了。皇甫遇和慕容彦超这才得以安全返回。契丹兵知道后晋主力到达后也恐慌得向北退去。而张从恩却更害怕,不等和众将商议好就擅自领兵南下了,这又一次造成自己队伍的混乱。不久,石重贵亲自出征,进到滑州(今河南滑县),又督促各路军队北进。到四月二十三日,都招讨使杜重威在定州集结各军,接着北进攻下泰州(今河北保定),五月二日又占领了满城(今河北满城),并俘虏了契丹一个酋长和士兵二千人。这时,契丹的降将说耶律德光又领兵八万再次南下,杜重威非常恐慌,五月四日退守到泰州固守。五月七日又向南撤退,契丹兵尾随而至。后晋军退到阳城(今河北安国东南)后就开始反击,将契丹军赶得向北逃窜。但后晋军队继续南撤时,契丹军又以重兵压过来。五月十一日,后晋军到达了白团卫村,埋设鹿砦扎下营房。契丹兵则将后晋军队重重包围,还派部队截断了后晋的粮道。到傍晚的时候,东北风大起,有的树都被刮断了。士兵们渴得要命,就在营中挖井取水,但每次刚要出水时井却塌了。士兵们只好用绸布包上泥土,然后绞出水来喝,但仍解不了渴。天亮的时候,东北风更大了。耶律德光对部下说:“后晋军队就是这么多了,要全部歼灭他们,然后就可以乘胜直取他们的首都了。”他命令士兵下马,拔掉鹿砦冲入后晋大营,用短兵器攻击后晋军,又顺风放火扬尘助其声势。

后晋将士都很气愤,大声喊道:“都招讨使为什么还不下令反击,让我们束手待毙!”众将都要求出战,杜重威却说:“等风势稍微缓和一点,我们再看情况决定。”李守贞反对说:“现在敌众我寡,但在风沙弥漫当中,敌人无法了解我们的兵力虚实,只要勇猛冲杀就可以战胜敌人,这场大风沙就是来帮助我们的啊!如果等到风沙停止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被敌人全歼了。”见杜重威仍然犹豫不决,李守贞便对众将士大声喊道:“我们大家一起出战杀敌!”然后他又对杜重威说:“令公您善于防御,守贞就率领主力和敌人决战了!”骑兵将领们也对形势有分歧,在张彦泽询问大家计策时,多数人都认为应该等风停了再出击,而药元福却说:“现在我们的部队已经极度饥渴,如果再等到风停,那我们恐怕就已经成了敌人的俘虏了。现在敌人以为我们不能顶风作战,所以更应该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这就是兵家常用的欺诈之术啊。”符彦卿也说:“与其束手就擒,不如以身殉国!”于是大家齐心合力一起出击,迫使契丹兵后退数百步。这时,符彦卿等人对李守贞说:“现在我们是率领部队往来迷惑敌人呢?还是继续攻击敌人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呢?”李守贞说:“形势到了这种地步,怎么能再回转马头呢!要长驱直入取得全胜啊!”符彦卿等将领纵马飞驰而去,这时风势更大了,天昏暗得几乎和黑夜一样。众将率领万余骑兵向着契丹横扫过去,喊杀声惊天动地,在后晋将士出其不意的全力反击下,契丹兵的攻势被彻底摧垮,被杀得大败而去,兵败如山倒。李守贞也命令士兵拔掉鹿砦,步骑兵一起进击契丹军队,一直向北追击了二十里。契丹兵因为是下马攻击后晋军队,在这突然袭击面前来不及上马迎战,丢在战场上的战马和其他装备遍地都是。这一仗,后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契丹军队退到阳城东南的河边,散兵稍微聚集起来。杜重威说:“敌人已经被我们打得吓破了胆,不能让他们重新聚集列阵。!”于是又派精锐骑兵前去攻击,契丹兵纷纷渡河而去。耶律德光在北逃时也很狼狈,原来乘车跑,跑了有十几里,看后晋兵追得急,就赶忙换了一匹骆驼骑上,挥鞭急逃。众将要求继续追杀敌人,杜重威这时却胆怯起来,说:“碰上了强盗,幸好保命不死,还去追他要什么衣服钱袋。”李守贞这时也和杜重威一样,但他的借口看起来还合理一些,他说:“这两日来我们人马都渴得要命,现在刚刚喝饱了水,行动缓慢,很难追上拼命逃跑的敌人,不如就这样全胜而回。”于是退回到定州。

这次战役由于将士的奋勇杀敌才取得全胜,契丹兵损失惨重,耶律德光回去之后,对许多将领都处以几百杖刑。但一次胜利并不能使后晋的整个形势好转,腐败和无能及有些将领心怀异志,从后晋的灭亡结局来看,这次胜利竟是后晋的一次回光返照。

昏庸皇帝客死异乡

第二年,耶律德光又一次出兵南下。杜重威领兵迎击,但在契丹重兵面前,却节节撤退,而且在军中与将领喝酒作乐,不积极谋划退敌之策,只知道向朝廷要粮要兵。石重贵也是昏庸得在宫中玩鹰取乐,不关心前线战事,不知道他的姨夫杜重威最后竟投降契丹,将他也给出卖了。在将士奋勇杀敌的时候,杜重威不派兵支援,自己反而后退,耶律德光在栾城(今河北栾城)将杜重威团团包围,杜重威请求投降,耶律德光也假装许诺他当中原的皇帝。等他召集将士宣布投降,要大家解甲投降时,众将士都恸哭失声。

由于国家的主力都交给了杜重威率领,他一投降,后晋也就没有兵可用了。一起和杜重威投降的张彦泽反过来向后晋首都进攻,还在旗子上厚颜无耻地写上“赤心为主”四个大字。石重贵上降表投降,最后被耶律德光将其全家带到了契丹,受尽流离之苦,几年之后死在了契丹。张彦泽由于滥杀无辜,民愤极大,耶律德光也没有饶恕他,为收拢后晋民心,问大家如何处置,文武百官都说罪不可赦,于是耶律德光就下令斩首,百姓们争相割其肉而食之。这个耶律德光虽然灭了后晋,但他自己也由于害怕中原的反抗使他回不了老家,于是匆匆北返,但还是病倒在了栾城,死在栾城,回了另外一个“老家”。

总的来说,石重贵还算有一点骨气,敢和契丹开战。但他自己却没有太多的能力,指挥作战不行,用人用将不行,更不用说安邦定国了。他用的大臣不是卖国就是专权误国。景延广只知口出狂言,不会领兵退敌。杜重威不仅贪财误国,而且心怀异志,根本不想为后晋出力。各种因素合在一起,后晋的灭亡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扩展阅读:

1

http://www.tydao.com/sxren/diwang/shiconggui.htm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人物古代帝王末代帝王后晋皇帝
“石重贵”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7次
最近更新:2012-04-26
创建者:flyingship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