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原慎太郎 |
释义 | 石原慎太郎(1932年9月30日-),生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须磨区,日本小说家、画家,同时也是日本著名右翼保守政治家,主张反对中国民族主义及美国帝国主义。毕业于一桥大学法学部,现任东京都知事(市长)。他是国际知名的反华和反美分子,极端狂热的法西斯主义者。石原一直否认日本在军国主义时代所犯下的各种罪行,并以冒犯中国的言论博取注意,强调日本民族之优越性,不停扰乱中日关系和日美关系的正常发展。2012年4月16日,石原慎太郎在研讨会上发表演讲表示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 中文名:石原慎太郎 外文名:いしはら しんたろう 国籍:日本 民族:大和 出生地:日本兵库县神户市 出生日期:1932年9月30日 职业:政府官员,小说家,画家 毕业院校:一桥大学法学部 主要成就:日本参议院议员(1968-1972)日本众议院议员(1972-1995)东京都知事(东京市长,1999-) 个人简历概述1932年9月30日,出生于神户。父亲是船舶公司的职员,他在幼时曾随父在北海道小樽、神奈川县逗子市居住。 1945年4月,入湘南中学。 1952年,入学一桥大学法学部,后转入社会学部。 1954年,在一桥大学的《一桥文艺》创刊号上发表处女作《灰色的教室》。 1956年,在《文学界》杂志发表《太阳的季节》,获《文学界》第一届新作家奖和第34届芥川文学奖,但这篇小说在日本文坛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大学毕业。 1956年,出版中篇小说集《太阳的季节》。 1968年,当选日本参议院议员。 1972年,当选日本众议院议员。 1987年,竹下登内阁的运输大臣。 1989年,竞选自民党总裁失败。 1995年,辞职众议院议员。 1999年4月11日,当选东京都知事。 2003年,再次当选东京都知事。 2007年,三度当选东京都知事。 2011年,四度当选东京都知事。 家族情况石原裕次郎:弟弟,演员和歌手,1987年逝世。 石原伸晃:长子,众议院议员,曾担任国土交通大臣。 石原良纯:次子,演员和气象预报员。 石原宏高:三子,众议院议员。石原延启:四子,画家 文学成就石原的作品《太阳的季节》、《弟弟》等,出版时轰动过。 小说《太阳的季节》曾获芥川奖,情节恶俗:“热衷拳击的高中生某某,在玩闹时勾上了一个女孩。在所谓湘南上流阶层生活的展示,和不断的夜总会、海滨游艇上演出的色情、暴力、残酷的细节递进中,女孩怀了孕,堕胎失败而死。丧礼之夜,某某突然来到女孩灵前,举起香炉砸碎了遗像,狂叫着冲出房间,满屋的人目瞪口呆”。 当时列入评奖者的佐藤春夫对这部小说有严厉批评,称:“如此风俗小说即使作为文艺,也属最低级的东西。作者佯装敏锐的时代感觉,其实未出媒体人及演出商的框子,而绝非文学者之作。又从作品可见作者对美欠缺节度,尤其不知害羞喋喋强词之态度更属卑劣。如此无端可取的《太阳的季节》被多数表决选中,于我而言心感可耻,因而我作为评选者,对其当选不负连带责任。” 著作《太阳的季节》(太阳の季节),石原就读一桥大学时发表的一部青春小说。芥川奖得奖。弟弟石原裕次郎曾演过电影。 《发狂的果实》(狂った果実) 《化石之森》(化石の森) 《青年的树》(青年の树) 《青春是什么》(青春とはなんだ) 《斯巴达教育》(スパルタ教育) 《野蛮人大学》(野蛮人の大学) 《生还》(生还) 《弟弟》(弟),以石原裕次郎的一生作为题材的小说 《老了才是人生》(老いてこそ人生 《日本可以说“不”》(「NO」と言える日本)与盛田昭夫合著 《日本还是说“不” -美日关系的根本问题-》(それでも「NO」と言える日本 -日米间の根本问题-)与渡部升一、小川和久合著 《日本坚决说“不”》(断固「NO」と言える日本)与江藤淳合著 《日本经济可以说“不” -从美国金融奴隶解放出来-》(宣戦布告「NO」と言える日本経済 ―アメリカの金融奴隷からの解放―) 《国家的幻影》(国家なる幻影) 《无父而国不立》(“父”なくして国立たず) 《魂的教育》(今、「魂」の教育) 《我不结婚》(仆は结婚しない) 《我的人生时刻》(わが人生の时の时) 《秘祭》(秘祭) 《圣餐》(圣餐) 《关于风的回忆》(风についての记忆) 《儿子与我》(息子たちと私―子供あっての亲) 动画电影《宇宙战舰大和号复活篇》编剧。 其他:早期著有《价值紊乱者的光荣》(1958)、《安全的游戏》、(1957)、长篇小说《龟裂》(1956——1957)。此外著有电影脚本《年轻的野兽》,由东宝电影公司摄制。话剧《狼生猪死》,由四季剧团演出。1961年任日生剧场的董事。这一时期着有《鸭》(1961)、长篇小说《日本零年》(1960—1962)、长篇小说《挑战》(1959——1960)、长篇小说《青年之树》(195—1960)等。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森林化石》分上下两卷,1970年9月由新潮社出版,这部小说深化了《太阳的季节》所表现的主题。 政治生涯任职纲领石原本人提出的“任职纲领”,在教育、环境、税改、治安危机对策上展开广泛的改革,观点激进。由于其手段强硬且固执,造成评价两极。喜好以自身秀逸的语感命名自己的政策,如“大江户线”“首都大学东京”“新银行东京”“心の东京革命”而获得许多支持。尤其是“心の东京革命”提倡东京市民共同面对心理问题,全面提升东京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博得好评。 在财政方面常以人事费及教育、福利预算的削减来支持自己的大型计划。一方面被认为是有效利用预算,一方面也有批评他割舍弱者的声音。 石原是日本商界有名的财阀,利用其政治财富资源,宣传“泛亚共存”(アジアとの共生)的思想;反对当前日美过密的外交关系,提倡建立EAEC(东亚经济共同体);对于台湾问题,他认为北京与台北作为亚洲大城市网络的成员,呼吁他们的关系在国际上应超越政治立场。 过去,石原慎太郎一直被视为日本政界里面的亲台派,曾经前往台湾参加过蒋中正的丧礼,与前总统李登辉具有不错的交情,更曾经大力支持过台北申请加入亚洲大城市网络的成员,并于2008年5月19日由台湾陈水扁总统颁赠特种大绶景星勋章予石原慎太郎,以表彰他对台日关系提升的卓越贡献。然而石原慎太郎其后出席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仪式,似乎也认为中国是维持亚洲稳定不可缺少的一员。 1958年石原慎太郎和后来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等人组织了一个叫做“若い日本の会”(青年日本会)的组织来反对日美安保。反美和反美也不一样,石原慎太郎是国粹主义的反美,想恢复旧日大日本帝国的威光。 2005年访美期间石原慎太郎在华盛顿战略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公然煽动中美作战的可能性。 石原慎太郎说,中国对世界的军事威胁越来越严重,如果中美作战,美国未必能赢。 石原慎太郎称6月份中国潜艇发射弹道导弹的试验获得成功。石原称“这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东亚现在置身于紧张危险的状态,比美苏冷战时期更加紧张。” 石原慎太郎一再渲染中日的紧张局势,称中国船舰经常出没于冲之鸟岛附近,中国的潜艇也在冲之鸟岛附近进行航路试验。 石原慎太郎认为如果中美开战,美国不一定能赢甚至极有可能输。他的理由是,中国一直奉行轻贱生命价值观,相反美国奉行生命高于一切。所以如果中美作战,美国一定会输。他为美国出了一个“妙计”,为了避免与中国正面冲突,制衡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经济制裁。 第四度当选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自1999年起连续12年担任东京都知事。 2011年4月10日晚,78岁的石原慎太郎第4次当选日本东京都知事。打败了同期参加选举的强劲对手:宫崎县知事东国原英夫和著名居酒屋——和民的创始人渡边美树。 此前多次声称要引退的石原慎太郎,突然于2011年3月11日声明将参与选举。而当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其连任提供了绝佳的施政机会。 2011年3月24日,东京爆发水危机,东京金町自来水厂声称东京检测出自来水核辐射超标,婴幼儿不能再饮用当地自来水,让当地民众忧心忡忡。石原慎太郎来到这家自来水厂,面对媒体当场饮用自来水,希望以此缓解民众对用水安全的忧虑。 2011年3月25日,石原慎太郎又访问了福岛县灾害对策总部,与县知事佐藤雄平会面。石原表示,东京都将对未受核污染的福岛县农产品的流通等方面提供支援。 2007年第3次当选东京知事前,石原慎太郎曾在街头进行了50场演说,而本次他只演说了3场。在4月9日最后一场演说中,身穿防灾服的石原慎太郎表示,“今后将为了守护东京而拼命努力,要建立更加完善地东京防灾计划。”而在谈到如今东京人最为关注的节电问题,石原慎太郎表示应该首当其冲关闭自动贩卖机和游戏机房,这些设施一年耗电1000万千瓦却起不到实质作用。他再次提出9年前的老话,申办东京奥运会,将此作为恢复灾后日本经济的一大举措。 对日本历史的态度对于日本过去发动对亚洲各国的战争,他承认这段历史“日本的确在过去的战争中,一定为亚洲各国带来麻烦的了吧”(日本は确かに过去の戦争でアジアの国々に迷惑もかけただろう),不过他认为“总是维持过去的低头认错姿态,什么关系的发展也不能指望”(しかしながらいつまでもそのことだけにとらわれ、形式的に头を下げ続けるだけの姿势では何の関系の発展も望めない。)呼吁亚洲各国应当抛弃过去,共同进行全方位经济政治合作。只不过石原认为“历史应当为先代事业而服务”,并支持删除历史课本中包括侵华战争的大部分历史。他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并指“事件是中国人虚构的”,并称,中日战争期间杀人最多的是蒋介石领导的军队,以当时日本军队的装备,6个星期杀40万中国人简直是天方夜谭。他观点的是是非非在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争论。石原还于2005年5月20日登上了中国与日本之间存有异议的冲鸟礁(日本称为“冲之鸟岛”,冲鸟岛)。 税金豪游事件根据日本共产党东京都议团的调查,石原慎太郎知事在海外访问上的花费已经达到惊人程度。7年间进行了19次海外访问,可统计的15次经费累计达2亿4千万日元。 年份 访问地 期间(日) 费用(万日元) 99 台湾(台北市以外) 3 X 00 台湾(台北) 4 X 00 马来西亚 5 X 01 瑞士 6 X 01 厄瓜多尔 11 1444 01 美国 7 2161 02 新加坡 4 564 02 美国 7 1701 02 印度 9 2267 03 美国(夏威夷) 5 978 04 瑞士 法国 9 2815 04 台湾(台北市) 4 226 04 美国 10 2136 04 台湾(台北市等) 5 123 04 印度尼西亚 越南 8 2202 05 台湾(台北市) 4 398 05 美国 8 2263 05 台湾(台北市) 5 1504 06 英国 7 3574 X为资料保存年限达到,未能查明 金额四舍五入 日本各大报刊及电视台对此事件均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报道。 声称购买钓鱼岛具体详情 2012年4月16日,石原慎太郎在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称:“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日方称“尖阁列岛”)”,他表示此计划已经获得钓鱼岛“土地拥有者”的同意。” 根据石原知事的透露,东京都政府与岛屿“所有者”已经达成了购买的基本协议。如果钓鱼岛成为东京都政府的土地的话,东京都不仅可以开发,而且可以派驻警察。 中方回应 针对此事件, 2012年4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就东京都欲购钓鱼岛一事回应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都不能改变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 针对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石原宣称,美国曾将钓鱼岛“作为冲绳县的一部分返还日本”,如果中方要打破日本的“实际控制”,“这些话听起来就像是针对日本的宣战布告”,日本政府必须更加强硬。 其人其事曾经采访过越战,并由于此次越南的经验而产生了从政的想法。于著作《国家的幻影》(国家なる幻影)中表明自己曾在越南买春。 石原多次表示自己与三岛由纪夫为好友,然而三岛本人曾表示自己在文坛没有朋友。 身为全职作家时,称当时堀江谦一的冒险航海为“诈欺师”,而引发话题。 作家时代的字迹难辨,出版社甚至成立“石原课”来专门解读他的原稿。 1963年左右,在杂志上称当时大相扑(职业相扑)的横纲柏户刚的胜利为做假,而遭日本相扑协会控告。 1968年得到弟弟石原裕次郎的帮助参加参议院选举,被当时的受欢迎的民歌歌手冈林信康以“靠着弟弟来参选,是老头才会干的事”(弟连れて选挙をするなんてジジイのやることだ)讽刺。(此曲本来预定收录于“くそ食らえ节”中,因此事而遭替换。而后来欲发行时又遭日本唱片伦理委员会(レコード伦理委员会)阻挠而无法发行。) 1970年日本掀起“尼斯湖水怪风潮”时,组成了“尼斯湖探险队”而担任队长。 1977年担任环境厅长官时,因没有预约而拒绝与水俣病患者会面后到麻布打网球,在国会遭到抨击。 担任运输大臣时,把驻日美军称作“看门狗”,而激怒当时的驻日美军负责人理察·李·阿米蒂奇。 2005年5月20日,至日本最南端的冲鸟礁视察时,跪下亲吻标示“此地为日本最南端”的牌子。 2005年,接受《泰晤士报》专访时,呼吁抵制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理由是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时日本队被中国球迷攻击。 2008年,在对华问题上食言,出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给与正面的评价。 石原将学校开学的升旗、唱国歌等仪式订为义务,处分不愿意升旗唱国歌的教职员。 2009年1月13日,石原慎太郎在出席记者会时称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最简单办法是“中国将朝鲜吞并,令其以和平方式瓦解”。此一言论引起意图实现与朝鲜最终统一的韩国方面的强烈反弹。 2010年9月21日,因为钓鱼台海域的冲突事件,让中国与日本外交关系急速恶化。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说,他原本10月要访问北京,现在决定取消计划,“不去那种不愉快的国家。” 2010年9月30日,石原慎太郎在9月30日出刊的“周刊新潮”上说,日本如果拥有核弹,这起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群岛)事件不至于演变成"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要释放中国渔船船长。" 2010年10月18日,《南方人物周刊》以“你不知道的石原慎太郎”作为封面,刊出他的专访。石原称“我不反对这个国家,但是只要共产党支配这个国家,那么他对日本就是一个威胁”,并称自己“不是反美,是厌美,也不是反中,是厌中”,同时他认为现在的日本“就像一只被阉割掉的狗,对谁都无害”。 2010年~2011年间,《东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条例修正案》在日本引发广泛争议。石原慎太郎多次发言肯定该法案,因此受到日本动漫从业人士和网民的持续炮轰。 2011年3月8日,石原在接受英国《独立报》记者采访时称,日本可在一年内研制出核武器,向全世界发出强烈资讯。 2011年3月14日,石原接受采访被问到对日本地震的感想时,回答“日本人的特征就是私欲啊,有必要好好利用这次海啸洗涤一次。我认为这就是天谴”。经媒体报道而遭到舆论痛批,翌日石原为措词不当公开谢罪[14]。 石原当日后话尚有“美国的特征是自由,法国的特征是自由、博爱与平等,日本则不是那样,而是私欲。物欲、金钱欲……受私欲束缚,政治也是走民粹主义,有必要将日本人心中日积月累的污垢一口气洗掉。……灾民们好可怜啊”等,因而石原在报道之初曾反驳媒体断章取义。 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3月25日访问福岛市的福岛县灾害对策总部,与县知事佐藤雄平进行了会面。面对记者提问,石原再次解释日本大地震“天谴”论,认为日本人堕落、私欲横流、政治受到拖累,地震是对这一现状的巨大惩罚。有记者问石原,福岛县居民是否有罪,而受到“天谴”,石原说不是,认为是“日本整体的责任”。 著名事迹提起石原慎太郎,人们脑中可能很自然地冒出这样的词汇:日本右翼。这是一个难以撕去的标签,其实石原慎太郎的身份首先是政治家、政府官员,而且他还是个颇有才能的作家。从1999年开始,石原已经连续三次当选东京都知事,而且每次都是创纪录的高票。东京都知事,这个职务就相当于北京市长,而就占全日1/5的人口与经济规模而言,东京于日本的重要性更甚于北京之于中国。 石原慎太郎怎样当知事在担任东京都知事之前,石原慎太郎就已经担任过政府内阁成员,已经有相当的知名度。1976年,年仅44岁的石原就担任了福田内阁的环境厅长官,55岁时担任了竹下内阁的运输大臣。 与普通日本人温吞、谨小慎微的性格不同,石原慎太郎个性豪放,直言不讳、口无遮拦,这让他赢得了相当多的粉丝,当然因祸从口出,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1999年,石原出马竞选知事时,自我介绍颇为张扬:我是石原裕次郎的哥哥,我要代表都民和国民进行一场革命。石原慎太郎的弟弟石原裕次郎是早年故去的日本国民心中永远的偶像,打弟弟的招牌有助于人们对他增加好感。另外,在日本,除了石原慎太郎,恐怕没有第二个人敢说我代表国民。可以说,他的发言一下子抓住了人心。他以超过对手80万张选票的压倒性胜利当选知事。从此不管是政界还是民间,都有管理东京都,非石原慎太郎不可的声音。 当选不久,他又放言,都知事不当两届的话无法完成让人满足的工作,现在当了三届他看起来还是干劲十足,不曾满足过。 在第一个任期内,石原提出了从东京改变日本的口号,他实施了很多利民、领全国风气之先的政策,如限制大型货车的运行,限制排放汽车尾气,设定保育所的达标制度,创设了一年365天24小时救急医疗设施,实施综合防灾训练,设立债券市场等。 石原慎太郎在街头演讲时,时常引用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的话:立国需要个人精神,没有独立之心,就无法深切地为国家着想。这也是石原慎太郎的施政理念,对于国家的事,每个人都要有我来做的气概,每个日本人如果没有独立之心,国家就无法进步。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石原不断进行特立独行的改革。 2003年,石原以超过第一次当选知事近一倍的308万高票再次当选东京都知事,创下了历史纪录。石原的执政得人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认为首先要为民着想,只要对百姓有利的政策,哪怕对中央政府说不,也得顶风实行。 作为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每年还要在都议会上发表四、五次施政演说,内容多谈东京的形势和大政方针,很多时候也延伸到全国的形势发展。 知事的每月公款消费项目比如交际费等都在网站上公开,每次出差海外也都在网站上公布,包括出差目的、日程、随行人员,用了多少钱,取得哪些成果都告知民众。石原慎太郎很经常深入基层,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电视上。有时他会乘直升机视察东京边远地区和外地,有人批评他奢侈,他则反驳说,这是讲效率,再说在飞机上,才能看得全面。 当东京都的财政面临困难时,他带头给自己减少了10%的工资。在城市建设方面,他是大刀阔斧的,热衷于在海边扩展大型工程,把陆地向海延伸。他创办东京地方的银行和大学,这些措施都走在全国的前面。 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大都市,东京安全系数较高,这与石原慎太郎重视治安管理、善于打击犯罪有关。著名的东京新宿歌舞伎町过去曾经治安比较乱,违法营业的店较多,经石原亲自整顿后秩序井然,犯罪行为大大减少。 在外界眼中,石原慎太郎是很排外的,他确实不时批评在日本的外国人不守规矩,扰乱日本的秩序,但是对于外国人移民日本,他又是十分赞成的。他认为,日本应该多接受亚洲各国通过有秩序的移民政策而来的移民。但他对于赋予住在日本的外国人参政权是坚决反对的。他曾经把中国蔑称为支那,遇中方抗议之后,他竟然做如此辩解:我的中国人朋友告诉我,中国的新浪网的新浪跟支那的罗马字读音是一样的。 亲民的石原慎太郎在东京都的网页上的显著位置有知事的房间这个栏目,从这里可以了解知事的工作情形,包括施政方针、记者会见、深入 2000 层、媒体采访以及出差何处和花了多少钱等。上头自然有石原慎太郎的视频,他总是不停地眨巴着眼睛亲切地对东京都民侃侃而谈,每月至少要谈心一次,9月份他谈的主题是灾害对策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他提醒东京人时刻提防地震灾害的侵袭,在灾害到来时,要做到能自助、共助以及接受公助。 每个星期五,石原都要举行记者会,回答记者们提出的有关东京都政的各种问题,这些内容都会在网站上公开。对付记者,石原十分老道。有时候遇上刁钻、不靠谱的提问,石原会毫不客气地顶回去:你问跟东京都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样是不行的。但是记者们还是喜欢越轨问石原对一些国家大政方针的看法,石原高兴起来还是可以有问有答,知无不言的。有时候在记者会见的结尾,石原有意放松自己,不乏妙语连珠、颇有情趣的问答,比如9月3日的记者见面会的最后,有记者问到:今年东京的夏天特别热,很多老人中暑了石原马上接过话茬说:是啊,我也中暑了记者再问:知事您是如何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的呢?石原答道: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失落的夏天。我到朋友家豪华的游泳池里游泳,回家后喝了一杯啤酒,躺在阳台上睡着了,结果得了感冒,夏天的感冒老是治不好,现在总算摆脱了感冒的后遗症,恢复了大半,但是就变成失落的夏天了。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不喜欢太阳的季节了。这个太阳的季节是石原在大学时代一鸣惊人获得芥川文学奖的书名。 石原慎太郎当选东京都知事不久,提出了一个心的东京革命的理念,2004年,东京申办残疾人奥运会之际,心的东京革命被推到了高潮。这一理念,实际上是一场社会运动,提倡互相关爱,发动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从东京向全国以至向世界扩展。 石原曾感叹东京的人际关系淡漠,石原曾经和心的东京革命推进协议会会长多湖辉谈到:假日牵着狗去散步,遇到他人也牵着狗去散步,两只狗互相叫起来了,狗的主人才开始打个招呼,为什么非要等狗互相打招呼之后人才能互相表达善意呢,我为此感到伤感,人看起来还不如狗纯真。他还说相当怀念从前邻里之间可以互相借调味品的年代,人与人的关系是那样的热乎。 石原慎太郎还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他时常对学校教育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博爱和献身侍奉是人类最高的美德,因此小孩们首先要尊敬自己的竞争者,养成能够感受友情的心态。在学校里的学习和体育活动中,小孩们容易把自己的竞争者当成敌人,不能恨对手而要对对手充满友情之心,这样才能快乐地竞争。这样的事父母有机会要说给孩子听,他提倡在中小学校进行道德教育。 石原慎太郎重视学校教育改革,在他担任知事之前,东京都所属高中的学生考入名牌大学的比例并不高。2001年,他主导在东京都创设了升学指导重点校制度,也就是相当于中国的重点高中,之后重点高中逐年增多,教学质量不断跟上,考上东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公立高中生明显增多。原先在日本人的印象里,公立学校教学质量比不上私立学校,东京都经过改革,不亚于私立校的公立高中越来越多。公立学校的学费远低于私立校,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后,大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升学可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了。为此东京都民都感激石原知事的教育改革。 近年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东京的失业人口也在增多,石原慎太郎为此设立了东京工作中心,不仅给年轻人介绍工作,也给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目标是一年帮助一万人找到再就业。 不折不扣的爱国者石原慎太郎是个颇有韬略的政治家。他过去时常对中国口出恶言,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但是为了日本的利益,他也能够放下身段向中国示好,北京奥运之前两三年,他就不时递透露希望访问北京参加奥运开幕式的愿望,他当然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当时东京正申办2016年奥运会,他需要得到北京的支持。 石原慎太郎每月为《产经新闻》撰写一篇专栏文章,专栏的名称就叫日本啊,这一专栏里他尽显忧国忧民之心,如他关注过冲之鸟岛的战略意义,日本近未来的危机,十年后的东京等,石原曾经在冲之鸟岛上俯身亲吻土地,爱国者形象让日本人动容。日本的少子化很严重,石原信誓旦旦地说:就算日本的人口在减少,我也要想办法让东京都的人口增加。 石原写过一本叫做《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他在日本人中留下了敢于为日本说话,在国际上维护日本利益的印象。前些年,石原的粉丝们甚至要拥戴他当日本首相,在日本的政治家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石原那样爱日本又对外强硬的人了。在日本,还有人专门下功夫研究石原慎太郎,出了书叫《石原慎太郎入门》,反对他的人也成立了石原慎太郎研究会,列举石原的言论加以批判。 多才多艺的石原慎太郎石原慎太郎不仅是作家,还是个画家,他的画的漫画也是有模有样的。他看起来情趣高雅,爱好帆船、喜欢海,和海的渊源很深,中学时代就驾船航海。年轻时他在海边拍了不少照片,出版多本以海为故事背景的书,他的有关海的箴言警句颇多。石原慎太郎曾经获得日本海洋文学大奖的特别奖。他不仅在日本海活动,还到世界各地去看海。 除了文学和海,他的兴趣还有网球、有氧潜水等。由于石原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他从1995年起,一直担任日本最高文学奖芥川文学奖的评委。 有趣的是,石原亲自选拔的搭档、2007年开始担任副知事猪濑直树也是个作家,两人颇有共同语言,石原甚至在公开场合称,猪濑是接自己班的合适人选。石原慎太郎本届知事任期将到2011年春天结束。卸下知事的重任后,石原将做些什么呢?也许将专心于作家的本职,特别是有可能投身他以往所热衷的电影创作,他曾说想当电影导演;也许他将从事儿童教育;也许他会利用知事任期内编织的国际关系网将往来于各国,充当友好使者,当然要为日本争取各种利益。 参加北京奥运身为右翼的他出人意料的同首相福田一同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完开幕式后,石原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充分感受到中国13亿人口之多,但开幕式时间超过3个钟头实在太冗长。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石原8日晚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之后说:“充分感受到中国13亿人口之多的惊人之处,有一种人山人海的感觉。或许人海战术是中国最拿手的说不定。总之,就是觉得人多。” 除了提到人海战术之外,石原也暗指中国擅于利用美女战术。他说:“开幕式到了最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致词时,地毯旁排列着许多美女,个个身材高挑,相貌出众,那种美女如云的景象,我从没看过。” 不过,石原说,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当志愿者的大学生们。他说:“不像美国机场的安检人员一副很跩的模样,中国的大学生真的又亲切又有礼貌。问了之后才知道,就连残障奥运会,他们都是义务帮忙的。我想,主办单位至少供应午餐之类的吧。” 他还说:“或许很多人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会有所批判,我也经常对中国政治异论,但对于国家社会前途的看法,中国大学生很明显的与日本的大学生不一样,他们对于国家有所期待,让人感受到青春生命的意义,听了他们的想法之后,真教人羡慕。” 石原后来又将话题拉回开幕式。他说:“超过3个小时的典礼,大菜太多了,餐盘琳琅满目,或许是喜庆的关系吧,但是最好像结婚喜宴一样,时间再控制得短一点比较好。” 他说,开幕式节目,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600人左右的大鼓表演,同样规格的大鼓,表演动作整齐画一,与日本的大鼓表演不一样,给人一种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感受。 石原访北京,主要目的是观摩并宣传东京申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他说,日本会以日本人的想法和心灵感受性来办。他深知如果要成功地申办2016年夏季奥运,就必须有中国的支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