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文昌 |
释义 | 石文昌,男,信息安全学科学术带头人,系统与信息安全研究实验室负责人, 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兼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可信计算、系统软件与虚拟机技术。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保密专委会委员、开放系统专委会委员、系统软件专委会委员,IEEE会员。 中文名:石文昌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西 职业: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 代表作品:《信息系统安全概论》 人物生平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之前,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任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开放系统与中文信息处理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软件高技术分学术委员会主任。 于北京大学获计算机软件理学学士学位,于中国科学院获计算机软件工学硕士学位、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博士学位,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1997年起担任教授(研究员)岗位。 成就荣誉1988年开始涉足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承担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UNIX操作系统的移植和国产化改造”。1991年项目完成并通过鉴定,标志着UNIX操作系统的移植在我国首次取得了成功,为UNIX操作系统的国产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成果获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 1999年开始组建安全操作系统研究团队,围绕安全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先后组织承担了一系列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北京市重点技术创新等重要科研项目,建成国内相应领域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成绩显著。 率先开展信息安全国际标准(CC标准)框架下安全操作系统开发方法的研究,在国家863项目“基于IT安全国际标准的Linux安全核心的研制”的支持下,结合信息安全国家标准(GB17859)的特点,领导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与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联合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红旗安全操作系统产品,该产品于2001年经国家权威部门检验,通过了国家标准GB17859第三级的认定,获得了安全产品销售许可证,并在实际的产业应用中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在2002年举行的“基于国际/国家标准的安全操作系统”成果鉴定中,相应成果赢得众多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以张效祥院士、汪成为院士、倪光南院士、何新贵院士、沈昌祥院士及其他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在鉴定结论中指出:该成果“首次以Linux为基础,自主地实现了在CC标准框架下的安全操作系统,意义重大,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科研项目[P1] 可信计算环境的系统软件安全技术研究。 [P2] 计算机犯罪取证的方法与工具研究。 [P3] 基于虚拟技术的信息安全解决途径研究。 [P4] 基于Web的信息系统信任管理技术研究。 工作经历:[Y1] 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理学学士学位。 [Y2]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软件,工学硕士学位。 [Y3]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博士学位。 [Y4] 广西计算中心,助理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副主任、广西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Y5]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软件高技术分学术委员会主任、OSCIP中心主任。 [Y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 [Y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系统与信息安全研究实验室负责人。 社会兼职: [S1] 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保密、系统软件、开放系统等专委会委员。 [S2] 北京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 [S3] 上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培训咨询委员会专家。 [S4]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成员。 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得者,红旗安全操作系统总设计师。 1997年晋升为教授。 国家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评审专家。 《中国科学》、《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等学术刊物的审稿专家。 1988年涉足操作系统研究,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UNIX操作系统的移植和国产化改造”,在我国首次实现UNIX操作系统成功移植,成果获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 1999年组建安全操作系统研究团队,率先开展国际CC标准框架下安全操作系统开发研究,在国家863项目支持下,研制成功红旗安全操作系统产品,通过国家标准GB17859第三级认定,获得安全产品销售许可证,并在产业应用中产生重大影响。随后,主持国家863信息安全专题重点课题,解决了GB17859第四级安全操作系统和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制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高安全、高可信系统软件的研制打下坚实基础。 已完成的代表性科研项目有:国家863项目“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安全核心技术研究”、“基于IT安全国际标准的Linux安全核心的研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操作系统安全基础的可适应性模型研究”、“安全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实现模式研究”;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基于Linux的安全操作系统的研制”;北京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基于红旗Linux的安全操作系统”等。获相关科技奖多项。 继成功研制通过国家标准GB17859第三级认定的安全操作系统产品并将其投入实际应用之后,作为课题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技术主题重点课题“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安全核心技术研究”,并于2004年完成了课题的研究任务,解决了国家标准GB17859第四级安全操作系统和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必须面对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开发出了相应的原型系统,为高安全、高可信系统软件的研制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在系统软件与信息安全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在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理论上证明了经典BLP安全模型的动态适应性能力,证明了多级安全策略模型的历史敏感性特征,纠正了国际同行在多级安全性策略特性研究方面的错误结论。基于主观逻辑理论,提出了信息安全国际CC标准的定量评价模型,对推动CC标准的应用以及信任体系量化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代表著作:[B1]《信息系统安全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 [B2]《安全操作系统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B3]《第四代语言INFORMIX-4GL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