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首长江大桥 |
释义 | 石首长江大桥地处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是规划中荆门至石首高速公路的过江通道,衔接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连接沪渝高速公路、襄荆高速公路、汉荆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207国道、318国道、江南江北一级公路和众多的省道和县道,是我国承东启西的最佳捷径。初步选择在石首市绣林与东升之间河段上,各地呼声很大,要求修建南阳、枣阳、钟祥、沙洋、江陵、石首、华容的高速公路,以对接南县至益阳、衡阳高速公路。 简介2003年10月,荆州交通局、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石首市交通局等单位专家共同编制完成了《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建议书与机会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已经列入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项目。 石首长江大桥的建设对湖北长江经济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及武汉城市圈、环洞庭湖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理由荆州自古就是中华九州之一,两湖平原更是“沃野千里,土民殷富”。石首凭长江之险,扼荆楚之要,古为军事重镇,历为交通商埠。这里不但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长江中游和两湖平原的重要经济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发工业、农业、水利、旅游资源优势,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已是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共识,修建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建成荆门至华容一级公路大通道,完善两省两湖地区路网布局,沟通长江天堑,把石首市南北连成整体,拉近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时空距离,改渡建桥势在必行,并且从国家开发长江经济带,开发大西部的宏观发展战略和整个社会、经济、防洪救灾、交通战备等各个方面看,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归纳起来,有如下八点建设理由: 第一,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连接石首南北,促进两湖平原经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拟建项目与上游的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和下游规划筹建中的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共同形成了两湖平原的井田路网格局,促使两湖平原形成回型走廊,有助于提升两湖平原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发展作用,加强了两湖平原的经济交流,促进其工农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两湖平原区域资源优势和石首市整体发展和枢纽辐射功能。 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一江相隔,千百年来形成了两个独立的经济区。区域包括湖北省的荆州、荆门、潜江、天门、仙桃、孝感和湖南省的岳阳、常德、益阳共9个市州,国土总面积8.8万平方公里,人口3400万。两湖平原地域、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如表2-1所示: 表2-1 两湖平原地域、人口与经济状况一览表 荆州 荆门 潜江 仙桃 天门 孝感 岳阳 常德 益阳 合计 国土面积(km2) 14067 12404 2004 2538 2622 8910 15019 18190 12144 87898 人口(万人) 628.36 297.1 100.62 158.96 174.19 499.25 523 599.81 450.47 3431.76 GDP值(亿元) 359.10 248.2 83.95 113.08 87.49 262.51 364.01 349.7 209.4 2019.79 两湖平原回型走廊如<两湖平原过江路网图>所示。 拟建项目与上游的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和下游待建的荆岳长江公路大桥一道,构成了两湖平原回型走廊,有助于提升两湖平原在长江经济开发带中的地位,促进两湖平原富饶的农副产品的对外交流,促进两地工农业产业结构优势互补,促进地区经济的全方位发展。 第二,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拟建项目是一个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项目,本项目的建成将形成我国东南发达地区与中西北部开发地区交通往来的最捷快道,避免南来北往的车辆绕道远行,节省行程时间,减少车辆损耗,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实施开发大西北计划。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中西北地区可以经襄樊、荆州、公安过荆州长江大桥往东南沿海地区或经荆门、潜江、江陵、石首过石首长江汽度下东南,近年来经石首长江汽车渡口往东南沿海地区车辆迅速增长,2002年石首长江汽车渡口年渡运量混合车辆累计达40余万辆,平均日平均交通量2180辆/日,自1996年以来,年增长率达18 %。 拟建项目可以使湖北省中部及西北诸省通往东南沿海地区具有较为捷径的公路交通线。本项目的建设,将构成京珠国道、宁樟国道与沪蓉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等的又一条经济连接线,达到南来北往车辆均匀分布和有效分流,缓解国道主干线的交通压力,节省行程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第三,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我省路网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长江对江通道,实现湖北与湖南和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回型路网对接,充分发挥石首市连接两省平原交通枢纽作用的需要。石首市地处长江中游荆江河段,逆江而上100公里至荆州长江公路大桥,顺流直下160公里到规划筹建中的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拟建项目位于其中,是最佳的布设长江通道距离,并与荆州三纵三横路网通道(三纵:襄东高速公路,荆华一级公路,随岳高速公路;三横:江南、江南沿江一级公路与沪蓉高速公路)构成了两湖平原井田路网格局,使两湖平原交通网形成一个有机、高效的整体,对于发挥两湖平原公路枢纽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宜昌至九江已建和待建长江大桥分布如<长江中游大桥分布图>所示。 第四,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交通量日益增长和发展的迫切需要。石首市长江汽车渡口是石首市南北交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大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联系最短路径。 石首市三义寺汽车渡口建于1975年,渡口设置于长江南岸,由于河道的变迁,渡口也搬迁数次,耗资上亿元。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渡口的车流量迅猛增长,而搬迁后的渡口运距越来越远,运距已达4.5公里,该渡口的汽车渡运量达到2180辆/日,年均增长达18%以上。 该渡口目前虽有十几艘大型车驳渡轮投放渡运,并实行全天候渡运,仍不能保证渡运及时畅通。过往车辆平均待渡时间约2小时左右,遇恶劣气候或是洪水峰期南北交通中断,每年平均停江时间也有十多天以上,给石首南北西两地人民和南来北往车辆带来很大的不便。 根据交通量预测,按照正常交通量增长率,到2010年,石首市三义寺汽车渡口渡运量将达15060辆/日,而该渡口的渡运能力更加无法承受如此之大的交通压力,必将成为影响区域路网的“瓶劲”。因此,改渡建桥势在必行。 第五,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开发“两湖”及长江中游旅游资源的需要。两湖平原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这里不仅自然景观多彩绚丽,名胜古迹众多,而且现已建成有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和省级糜鹿自然保护区。建成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可充分开发荆华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拓展旅游经济,促使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 荆州市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尤以荆楚文化和三国文化为特色“曹瞒败走华容道,云长义重释曹操”的故事,就发生在拟建项目规划线路上,此外,石首市的三国古迹还有三义寺、刘郎浦、望夫岩、照影桥等。荆州每年接待入境游客3万人次以上,旅游外汇收入5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2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3亿元人民币以上。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所具备的旅游资源优势甚是不符。 拟建项目也是一条荆州快速旅游交通线,从而为综合开发两湖平原旅游资源创造了基本的交通条件,大量的适应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的假日旅游、周末旅游等短期旅游品种将应运而生,从而将促进两湖平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互动,将使两湖平原地区的旅游景区连成一体,有利于提高本地区旅游业的综合优势,使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持续的增长点。 第六,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长江中游防洪减灾的迫切需要。长江中游防洪是事关江汉平原和大武汉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荆江大堤是长江中游防洪的重点。建成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对两岸广大人民群众及财产的迅速转移,以及防洪抢险人员和物资的及时运输,赢得宝贵时间,保障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促进国防建设的需要。建桥有助于将国防公路延伸至湖北各战略重镇,保证部队和战略物资运输的畅通,是国防建设的需要。 第八,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促进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直接影响区荆门、潜江、石首、华容等县市,以及间接影响区监利、洪湖、荆州、公安、南县、安乡等县市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拟建项目将促进革命苏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桥位根据湖北省路网布局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初步选择建桥位置在石首市绣林镇与东升镇之间河段上,通过初步踏勘,选择春风港桥位和绣林港桥位作初步的比较。并且初步确定春风港桥位为推荐桥位方案。 桥型方案本报告只作推荐桥位的二个桥型方案,主桥有二类: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和预应力混凝土连接刚构桥。引桥为50米和30米T梁桥。从设计、施工所需的技术上看,各方案都是可行的。 1、主桥120+3×220+12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型方案。 2、主桥80+160+400+160+80米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方案。 建设规模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春风港桥位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方案桥梁总长6660米,桥跨组合为:136×30+17×50+80+160+400+160+80+17×50米,接线长920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