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生紫菀 |
释义 | 石生紫菀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或斜升。头状花序伞房状排列,被长密毛。舌状花的舌片蓝紫色。瘦果倒卵形,稍扁,被密绢毛。花果期8-10月。 中文学名:石生紫菀 拉丁学名:Aster oreophilus Franch. 别称:菊花暗消(云南)、野冬菊(昆明)、肋痛草(丽江)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菊目 科:菊科 族:紫菀族 属:紫菀属 种:石生紫菀 分布区域:产于云南北部及西北部、四川西南部。 命名来源:Journ.DeBot.10: 378. 1896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或斜升,有丛生的茎和莲座状叶丛。茎直立或斜升,高20-60厘米,粗壮,上部或中部以上常有分枝,被开展的长粗毛,基部被枯叶残片,全部有较密的叶。莲座状叶狭匙形,长4-8厘米,宽0.6-1.5厘米,下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全缘或有小尖头状疏齿或浅齿。茎下部叶在花期生存或枯萎,匙状或线状长圆形,长4-8厘米,宽0.5-1.2稀2厘米,全缘或上部有浅齿,顶端钝或近圆形;中部及上部叶较小,直立,线状或披针状长圆形,基部急狭,半抱茎,全缘,顶端圆形;全部叶质稍厚,两面被密或疏短糙毛,中脉及近基三出脉在下面稍高起。头状花序径2.5-3.5厘米,伞房状排列稀在茎端单生;花序梗(分枝)长2-10厘米或更长,被长密毛。总苞长6-8毫米,径10-12毫米,半球形;总苞片约3层,外层较内层稍短或近等长,匙状长圆形或舌形,外层草质,长5-7毫米,宽约1毫米,被长密毛,顶端圆形,常紫褐色;内层上部草质,被短密毛,下部厚膜质,顶端圆形或稍尖。舌状花约30个或更多,管部长1.5毫米,舌片蓝紫色,长达12毫米,宽达2毫米。管状花长4-5毫米,管部长1.7毫米,裂片长0.7毫米。花柱附片长0.5毫米。冠毛带红色或污白色,长约4毫米,有近等长的微糙毛。瘦果倒卵形,稍扁,长几达2毫米,一面有肋,被密绢毛。花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生于高山和亚高山针林下、开旷坡地或山坡路旁。海拔2300-4000米。 药用价值花序(野冬菊):苦,凉。清热消肿。用于牙痛,咽喉痛,眼痛,口腔破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