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山头村 |
释义 | 石山头村位于桐乡县西南隅,距县城21公里。北与义马乡田塍村交界,东与青石乡南庄村毗邻,西、南分别与永秀乡金家浜村、屈家浜村相连。民国时期,为崇德县南庄乡。1949年后为永秀乡十一村。1958年,桐乡、崇德县合并,归属桐乡县洲泉人民公社南松大队。1961年建立石山头大队,1983年为永秀乡石山头村。1992年,全村231户,956人,以李、沈为大姓。水田733.7亩,旱地115亩,桑地225亩。 简介石山头村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洲泉镇镇西南部,与崇福镇和洲泉镇屈家浜接壤,距桐乡市区25公里、杭州市50公里、苏州市125公里、上海市18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属于浙北杭嘉湖平原,区内无一山丘,河、港、漾纵横交错,河道密布,平均海拔3.2米,全村水域面积280亩,南木桥浜、祝香浜西东贯穿而过。水质良好、环境幽雅。林木总面积995亩,水系林面积80亩,农田林网面积35亩,护路林网面积110亩,四旁林和村庄绿化面积110亩,经济林面积660亩。森林覆盖率24.7%,主要树种为桑树、香樟等。全村村域面积2.6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450亩,以种植水稻、蚕桑为主。现有22个村民小组,582户人家,总人口2454人,其中一半以上的村民在厂务工。村党总支共有党员60人,下设三个分支部:永达电缆支部、永富纺织支部、农业支部。石山头村村民聪明勤劳, 民风纯朴 ,村民安居乐业。目前村内有规模企业5家、个体工商户92家,外来人口73人、其中有多名党员带头搞经商、运输、个体加工业致富。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1117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140.0万元。历史石山头村历史悠久,1971年在村北发现良渚文化遗址。据发掘的木壁水井、侈口鼓腹黑陶罐、红陶卷沿瓮口沿和黑陶贯耳壶器等文物考证,远在4000多年前,这里已有村落,石山头的村名,始于神话传说。相传有三仙女见这一带风景秀丽,只遗憾有水而无山。故三仙女约定分别在此造山,以一夜为期。大姐来到石山头,用村中的石块垒了一座小巧玲珑的山头。不料这些石块是村民用来建房屋的。天一亮,就被村民搬走了。石山头仍旧无山,石山头的村名却流传至今。 农业发展石山头村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与320国道相近,离桐德公路仅2.5公里,桐永公路穿越全村。境内河道纵横,游槎港纵贯全境,南通京杭大运河,北达含山塘,为该村航运、灌溉之要脉。农作物以稻、麦、蔬菜、油料作物及栽桑养蚕为主,蚕桑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40%。家庭饲养以猪、羊、鸡、鸭为大宗,近年来,鱼类、牛蛙等养殖业也有较大发展。特产蚕丝、小湖羊皮畅销海内外,大白菜闻名杭州。长期以来,农闲时节,石山头人多做泥工、木匠,手艺均系家传,技术精湛。妇女养蚕织布,扯棉兜,其中丝棉产品远销国内外,颇有声誉。1975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20吨,平均亩产481斤;蚕茧总产量12.7吨,平均张产49斤。全村经济总收入16.02万元,年人均收入109元。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蚕桑生产稳步发展。自1986年以来,每亩桑地产茧年年超过300斤,属桐乡县前茅。村办工业蒸蒸日上。199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339.0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226.3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6%。粮食产量534.9吨,亩产1472斤;油菜籽产量28.85吨,亩产249.6斤;蚕茧产量350.7吨,张产63.8斤。年人均收入达到1797元。农村经济由以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为以工为主,工农业生产齐飞跃的新格局。 工业振兴1980年,7位村民走出田头,挑起废品收购担,沿村串户收购废塑料。又借了一间民房,一台被淘汰的挤塑机,白手起家,创办石山头塑料厂,开石山头村办工业之先风。至1992年,已有永达电器有限公司、永秀电磁线厂、永秀五金配件厂、永秀电器厂4家企业。固定资产288万元,务工村民361人,占全村劳动力的60%。 永达电器有限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原名永秀塑料电线厂,1983年由原塑料厂转产改建而成。专业生产各种规格的铜芯、电线、套管等产品,计5大类,400多个品种,年生产量900余吨。工厂从上海塑料线厂聘请6位老师傅担任技术指导,引进新工艺。1984年投产后,即打入上海市场。与上海电器集团公司、上海红光电器材料商场等企业横向联营。1989年在上海市溧阳路设立办事处,建立常年特约销售网。在开拓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1990年RVVP聚氯乙烯绝缘话筒、聚氯乙烯护套线等产品试制成功,通过新产品鉴定,填补嘉兴市空白。1981年经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认证合格,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复查验收合格;1990年三级计量定级,标准化管理验收合格;1991年全面质量管理合格。几年来,企业声誉鹊起,产品行销全国10多个省市。1992年全厂产值达3068.8万元,人均年产值12.79万元。同年,该厂在上海浦东开发区投资75万元兴建分厂。1992年,与香港利豪贸易公司合资,达成外销30%的协议。该公司的兴旺,带动了其他企业的发展。与深圳超声波有限公司联营的永秀电磁线厂,为永达公司配套工厂,年生产铜拉线、编织线600吨,经济效益逐年递增。永秀电器厂,职工仅30人,年产值超100万元。生产家用电器配件,各类电线、插头。1992年经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认可为合格产品,获国家家用电器广州督促站的安全认证。 1992年村办企业获得利润290万元,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3500元。自1989年以来,石山头村连续被市、县评为工业产值超千万元的先进村。石山头人靠集体致富,致富不忘国家。1990-1992年,村办企业上交税金470.89万元,人口仅占永秀乡5.77%的石山头村平均每年税金额占永秀乡乡村办企业税金总额的30%。 社会事业村办企业的崛起,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对农业的投入也随之增加。1991年投资8万元,成立村农业服务站,全村形成统一布局,统一机耕,统一放水,统一防病治虫的免费服务体系。同时每年投资5万元,改善水利设施,挖土2万多土方,改造河岸;浇筑2800米水泥渠道,便于农田灌溉。1991年还投资40余万元,购置一套变电设备,两台发电机,建立180千伏配电房,装机总容量400千瓦。村中架起电力主干线,三相线拉到田头和每户村民家中,保证全村动力用电,民用电长年不断,成为桐乡县第一个电气改造标准村。1988年投资12万元建自来水塔一座,深井泵一台,总容量50吨,日供水量100余吨,安装自来水管7.96公里,家家户户都喝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1992年投资20万元,建起电视转播铁塔,购置两套电视接收器,配置机房前端设备、放大器、录像机、摄像机、电视室等全套设施。为全村安装390多只电视用户盒,建立闭路电视网,为桐乡县第一家闭路电视村。几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修建的简易公路全长1900米,纵横贯通各个自然村,道路两旁安装路灯,树木成荫。70年代末期至今100%的户翻造了楼房,人均住房面积在70平方米以上,特别是1985年以来建造的三层新楼房,造型美观,装潢华丽,使石山头村变了样。全村每户电视机、电风扇、自行车普及率已分别达110%、303%、310%。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也进入村民家中。 社会保障体系初具规模,形成网络。全村向县保险公司投保35.5万元实行“三保险”,一是村办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凡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职工每月可领退休金120元。二是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人寿保险;老人死亡,家属可得500元以上的丧葬补助费;三是村民家庭财产保险。此外,村每年对60周岁以上的老年村民发放养老补助金30元。村民治病可报销20%-70%的医疗费用,解决村民对生、老、病、死的后顾之忧。1992年投资20余万元新建教学大楼,浇制学校水泥操场,改善学校环境。1986年起,全村学龄儿童免费入学,入学率年年达100%。家家装上有线广播。村里还有文化活动室、电视室、阅览室、民兵之家,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石山头村,自1988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市级乡村企业先进村,县级先进党支部,县级标兵支部红旗村。 土地流转在洲泉镇石山头村原砖瓦企业的空地上,村干部和养殖大户们正在测量和实地查看经过复垦后的土地情况。去年土地整理时,石山头村拆除了原有破旧的砖瓦企业,整理出了80余亩土地,准备全部租赁给养殖大户。 随着石山头村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不断增多的同时也带来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许多平日里务农的农民们纷纷“洗脚上岸”进企业当了工人,土地抛荒无人看管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石山头村深入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村集体对农民土地进行统一租用,并在确保农民收益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再对外承包出去。 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将土地流转给集体或签订协议的形式,把土地承包给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农民退出土地经营,到企业中就业,农民不但获得土地租金,降低了自身经营风险,同时增加了劳务收入。 经过几年的探索,石山头村把目标集中在了高效、生态、科技的现代农业项目上,以使土地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湘溪生态牲畜养殖基地、嘉洲鳗鱼养殖场等高效生态农业项目纷纷上马。石山头村已流转土地200余亩。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们,在收取土地租赁金的同时,还有外出打工收入,年收益比纯粹务农时有了成倍的增长。 石山头村通过土地流转的120多亩土地,由养鸭合作社建起了养殖小区。原先散养的10余户养殖户实行集中统一饲养,一改原来环境污染严重、技术不到位、预防不统一的局面。石山头村养鸭合作社产值100多万元,全村农户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加上自己养鸭收入,收益达到了50多万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