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泉
释义
2 武汉大学教授

石泉,教授,原名刘适,安徽省贵池人,1918年1月出生于北京。1954年到武汉大学任教至今,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任历史地理学科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石泉早在读中学时,就对历史地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38年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44年夏,在徐中舒教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春秋吴师入郢地名新释》,通过对《左传》所记20几个相关地名逐一考订、重新定位之后,对于吴师入郢的行路线和楚昭王奔随的途程,得出了与流行说法全然不同的新解:最后归结于楚郢都只能在今宜城县南境、蛮河以北、汉水中游西岸的宜城平原上,从而打开了本课题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成为他后来为全面开辟荆楚历史地理研究新途径的起点。

1944年秋,石泉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成为陈寅恪教授指导下的硕士研究生,受到陈教授多方面的熏陶、指导,这对石泉日后的治学态度与方法有着极大影响。硕士论文《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上个世纪90年代由三联书店出版。由于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民主运动,石泉于1948年夏被国民党政府列入黑名单,遭到搜捕。在地下党和师友帮助下,脱身奔赴华北解放区。1949年2月北平解放,参加接管工作。建国后,在教育部高教司及高教部任职,1954年2月调至武汉大学历史系任教。

石泉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尤以古荆楚地区的史地研究见长。在荆楚地区历史地理的学术领域内,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新义的见解,指明先秦至六朝齐梁时期该地区一系列相互关连的重要城邑山川湖泽位置并非如流行说法所认定的那样,分部在长江边,而当在汉水中游地区。只是由于南朝晚期梁陈之际,遭逢大动乱,政区兴废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原在汉域的地名随人流徙,移至江域,后世不察,常以陈(周)隋唐以后的地名位置套用于齐梁以前同名异地的城邑山川湖泽等,遂以致误。这一见解如果成立,整个古代荆楚地理面貌将为之一新,先秦至六朝的荆楚地图将需重绘,古荆楚地区开开发层次的规律,将重新作出解释,并将有助于两湖平原农田水利建设、石油资源丰瘠的预测、湖北地震带的历史定位,以及历史地名学的发展。1956年写出了《古郢都、江陵故址考》初稿。从正面论证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江陵以及邻近的古沮、漳二水下游皆在汉水中游西岸宜城县南境,而非在长江边今江陵县北一带。这就触动了千余年来形成的对古代荆楚地理传统解释的根本格局。此后,他对于有关的重要山川城邑位置,进行了全面地深入探讨、论证和重新定位,提出了自成体系的独到见解,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充实旧作,写成专著《古代荆楚地理新探》,于1988年10月出版。全书约40万字,核心是最末一篇《楚郢都、秦汉至齐梁江陵城故址新探》(第一次正式发表)。其次是《齐梁以前古沮漳源流新探》、《从春秋吴师入郢之役看古代荆楚地理》和《古鄢、淮、涑水及宜城、中庐、县故址新探——兼论楚皇城遗址不是楚鄢都、汉宜城县》(第一次全文发表)以及《古竞陵城故址新探》、《云杜、绿林故址新探》等几篇力作,都是从古郢都、江陵的外围诸地重新定位着手,落脚到与核心论点配套,加强古郢都、江陵城在今宜城南境的论证。书中的《自序》仿顾颉刚《古史辨》自序的写法,对于自己40余年来从事荆楚历史地理研究的全过程,都作了较具体的轮廓介绍。反映出本文学术工作与学术见解的全貌。此外,石泉教授还对古“云梦泽”的地名渊源、地望变迁及最后的消失,作了返本探源的深入研究,指出古“云梦泽”在同一历史时期往往不止一处(但只有一处最著称),不同历史时期最著称的云梦泽又常不在一地。历史上不存在跨江南北的大云梦泽。这一新见解同自然地理学者根据野外钻孔材料研究所得的结论不谋而合;也是同考订古郢都、江陵及相关地名的系列研究相互呼应的又一中心课题。他还对封建后期两湖平原垸田之兴起与发展,如何带动了这一地区农田水利的全面开发并引起相应的地理变化这一课题较早地进行了探索,并指导青年教师开辟了这方面的研究领域。

3 观赏石鉴评师

石泉,大学文化,江苏泰州人,客居南京,系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中国观赏石鉴评师,江省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江苏观赏石协会发起人之一)、北京大学奇石协会顾问。

收藏和研究雨花石十余年,尤其是在雨花石抽象理论和雨花石抽象图案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先后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赏石文章数十篇,特别是集多年研究实践而成的《论雨花石的抽象美》发表后,先后被国内的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观赏石学术论文集》、《东南文化》、《赏石文化》、《奇石世界》、《石友》、《环球赏石盆景》、台湾《石之艺术》、日本的《爱石》转载;在中国石文化网上刊登后,是该网站点击率最高,评论人数最多的文章之一,而且在网络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先后被国内的许多奇石、艺术、美术网站转载,甚至台湾、韩国、香港、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印度等地的网站相继转载。

同时,也引起赏石界名流和艺术家的关注,纷纷写信表示祝贺、邀请参加研讨,一些赏石理论家还发表专门的评论,如著名赏石家、广西东方赏石中心理事长、《赏石文化》主编马鸿斌先生专门就《论雨花石的抽象美》一文撰写《以抽象美定位雨花石的新思维》的评论,一些赏石理论家还把石泉的雨花石的抽象理论及抽象石作为一个赏石流派。

2005年8月29日,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大会,大会特别邀请了石泉先生在学术论坛上,作为江苏的唯一代表,以他自己收藏的抽象雨花石作了专门的演讲。中国观赏石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著名赏石家张原先生观看了石泉的抽象雨花石后,挥毫写下:“超越西方现代派绘画”。2006年8月意大利水石协会会长帕特尼女士阅读了石泉先生的文章和雨花石图片后专门致信称,《论雨花石的抽象美》让她分享了石泉先生的工作和快乐,漂亮的石头让她喜爱之极,并表示尽快翻译发表,让大家分享这份成果。同年,12月29日,中央美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集美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召开以“设计改造中国”为主题的全国设计艺术论坛,特别邀请石泉先生出席论坛学术研讨会,他所提交的论文《由雨花石谈设计的抽象美》被收入论坛中的《论文集》。

中国观赏石协会、江苏观赏石协会、南京雨花石协会顾问刘水先生和南京观赏石协会秘书长王增陵先生专门撰文称,邀请石泉先生参加全国设计论坛会议,标志着雨花石之美引起设计界的关注,雨花石文化走向高层学术和艺术殿堂。07年10月份,应邀请参加中国-马来西亚赏石绘画书法展,并作了《雨花石文化的历史、现状、艺术审美风格和市场行情》的演讲,参展的抽象雨花石受到中外赏石家高度评价。同年,12月30日晚,应邀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路先生介绍雨花石抽象审美文化,展现其收藏的抽象雨花石,爱到好评。08年2月24日上午,应南京图书馆邀请,在南图新楼学术报告厅作了《浅谈雨花石抽象美》大型公益讲座。10月11日,应邀参加柳州国际奇石节国际赏石文论坛,发表了《论雨花石色彩美学风格》的演讲。10月25日,中国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参观石泉的精品雨花石,盛赞南京雨花石,专门题词“雨花石明艳、灵异,着实不可思议”。11月12日,被推荐参加中国观赏石鉴评师首期培训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2009年8月14日,应邀去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参加中华美学会大会既“新中国美学六十年周年”全国学术会议,作了《科学赏石与艺术鉴赏》的演讲,引起美学界的关注。同年秋季,国际盆栽赏石协会会刊(英文)翻译刊登石泉〈〈论雨花石抽象美〉〉,新华通讯社江苏分社撰文称石泉提出雨花石抽象美的新概念得到国际赏石界的认可。

2010年1月,石泉荣获全国首批观赏石鉴评师,成为南京雨花石界唯一获此殊荣的赏石家,这种空前绝后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雨花石尤其是中国观赏石文化深层次的思考,希望以先进的文化引导赏石活动,推动让中国石走向全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石活动的深入开展。

4 福州闽山泉名

在闽山光禄吟台南,三面楼阁接叠,中有古井,深不及丈。昔人署曰“丹井”,不知何据,并题诗曰:“丹就苏公别俗寰,尚留古井在人间。”当是误传此井为甘液井,误认苏舜元为仙人。光绪八年邑人郭柏苍淘井泉在磹上,于井中得二巨砖,皆楷书“文儒寿星”四字。按:此四字或闽山保福寺及法祥院中之一院宇,存以俟考。因篆书题“石泉”见《石刻》。二字于井口。郭伯苍《自题石泉》诗:“楼台围住天如井,井中忽见楼台影。山间凿井工良难,创始况在石上攒。一片寒潭浸明月,霜天凛凛见毛发。夜半无酒且烹泉,甘冽实在九井前。长江大海汲不尽,一勺令我怀娟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20: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