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美鑫 |
释义 | 男,1918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43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学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1978~1984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1984~1988年任上海医科大学顾问。中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的副主编。 中文名:石美鑫 职业:医生 主要成就:参与编写《外科学》 家乡:中国福建 介绍任职石美鑫,男,1918年1月5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36年他从格致中学毕业,考取上海第一医学院。1937年夏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沪闽间航运一度中断而在家休学一年。1938年来沪复学。1939年随学校内迁昆明白龙潭与中正医学院第一届同学合班上课。1940年又迁到重庆歌乐山。1943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留校,任外科助理住院医师和外科系助教。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医学院迁回上海,先在红十字会总医院{现华山医院}任外科高年助理住院医师。1946年冬中山医院复院即调回中山医院工作。任中山医院外科总住院医师。1948年晋升中山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外科学讲师。1950年冬他参加上海市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赴黑龙江工作半年。1951年他开始从事胸外科专业。1954年先后晋升为外科学副教授、教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学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石教授历任中山医院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外科教研组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上海医科大学顾问、上海市学位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中华医学教育学会和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上海市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上海市医学教育学会顾问等职务。他还曾多次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者,全国教育、文化、卫生、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科学大会奖状等荣誉称号。 贡献石教授长期从事胸心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曾创造多个“第一”。他率先在国内进行和开展低温下心脏直视手术、深低温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人工心脏瓣膜及人工心肺机研制等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等研究工作。为祖国胸心外科事业倾注了他全部心血和才华并作出了贡献。他是卫生部和上海市高等教育局评聘的二级教授。 参与治疗新中国建立初期,石教授即协同上海市第一结核病医院、二军大附属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共同创建胸外科并在福建、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兄弟医学院校和医院开展胸心外科手术。当时医疗器械紧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又对我国实施禁运封锁,无法购置。他和胸外科医师密切协作,发扬自力更生多方协作精神,不仅设法解决必要的器材装备而且不断创立新的操作方法,成功首例开展胸心手术有十多项。1948年石教授首先开展肺转移性肿瘤切除术。1953年他施行我国首例锁骨下动脉一肺动脉端侧吻合术治疗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法乐四联症;在收治此第一例法乐四联症时,石教授讲起他难以忘却的回忆,1945年抗战胜利后善后救济总署派胸外科专家Leo Eloesser教授到歌乐山上医附属医院讲学,介绍心胸外科新进展。讲演结束前,该教授说:“在座的你们中如果有人会做这种精巧的手术,我将把头砍掉”。说时举右手,竖起左手大拇指,做砍头的姿势。当时在座的他听后感到十分气愤。他立志要用手术的成功为国争光。施行血管手术必须应用细弯缝针,当时国内无法觅得,石教授只好买最细的小号绣花针,自制弯细缝针,坚持试制十多个晚上,弯细缝针终于制成。他先在实验动物身上试用成功后,再上临床应用获得成功。1954年需开展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但当时又缺少动脉导管钳,石教授创立了即先跨叠褥式缝合动脉导管的两端切断,再缝合导管的中央部分的新手术操作方法,连续治疗7例病人,均获得成功。这动脉导管缝合切断新的手术方法曾由黄家驷教授在苏联外科学会第26届全苏外科会议上介绍宣读。1957年石教授成功进行了国内首例先天性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施行一期根治手术。1970年石教授与骨科协作进行一例胸骨柄软骨瘤病人切除术,他采取新的手术方法,将冷冻保存的胸骨柄及两侧胸锁关节行同种异体移植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在学习兰锡纯教授经左胸切口施行闭式二尖瓣交界扩张分离术的基础上,1957年石教授倡导了用右胸切口经房间沟二尖瓣交界分离手术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同年他与麻醉科配合,进行底温麻醉心脏内直视手术动物实验研究工作,取得满意结果。1958年4月他为一例印尼华侨回国求医的心房间隔缺损病人施行缺损缝闭术获得成功。1959年他在低温麻醉并应用人工心脏施行主动脉弓全弓切除同种异体主动脉弓移植术治疗二例梅毒性主动脉弓动脉瘤,取得满意疗效。 开创事业在临床工作中石教授发现医治复杂的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就需应用人工心肺机,面对当时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只能走自己研制的道路。1957年在上海医学院和中山医院领导的支持下,胸心外科医师与医院机修组人员共同研制人工心肺机,继又得到上海汽轮机厂、上面拉丝厂、上海编丝厂、上海化工厂、新亚医用橡胶厂、长征塑料加工厂等单位大力协助,奋战一年多,共进行191次动物实验,终于制成第一台国产静立垂屏式人工心肺机。 1959年9月21日到12月8日,中山医院等上海市六所医院为11例先天性心脏病人施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9例获得成功。1959年12月19-26日在西安召开的我国第一届全国心脏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上,报告了国产人工心肺机研制过程,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经验,推动了我国心外科向更高层次的发展。1959年12月他应用体外循环施行我国首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手术获得成功。1960年他施行主动脉瓣窦动脉瘤破裂缝补术。1961年他牵头与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协作进行实验犬低温下多次间歇阻断血循环对高极神经活动的影响研究。1962年他应用深低温体外循环施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和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心内直视瓣膜整复术均获得成功。1977—1980年他应用硬脑膜、猪主动脉瓣和牛心包制成三种生物瓣膜对10心8例病人施行单瓣膜或多瓣膜替换术,手术生存率为 90.7%。取得很好疗效。开创了胸心外科的事业。 工作态度石教授在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期间,工作辛勤踏实、忠于职责、坦率正直、清廉俭朴。在院党委领导下他加强学校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校风建设及落实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努力恢复“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的教学、科研、医疗正常工作秩序。在他努力下实现了肿瘤医院回归我校、创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恢复被冻结多年的职祢晋升工作等。他还加强上海市重点学校间的协作,与复旦、华师大、交大、同济成立五校协作委员会。又与市一、华东、一妇婴、市五、徐汇中心、长宁中心、纺一等医院、上海第二、第五制药厂、上海市防疫站、徐汇、卢湾等六个区和上海、青浦、金山、嘉定等县医疗防疫站以及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等协作关系。他诲人不倦,热心培育新生力量,先后为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印尼、蒙古、越南培养胸心外科专业医师300余名。1961年起开始指导培养研究生。1981年他被批准成为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石教授前后共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十一名。 参加访问石教授是我国选送参加国际外科学会的首批会员。自1955年起,他先后到罗马尼亚、蒙古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苏联、波兰、英国、日本、泰国、美国、香港、瑞典等国家和地区访问、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讲学或执行文化交流协定等。他还先后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纽约大学医学中心,麻省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建立校际协作关系。分批选送中、青年教师、医师出国访问学习等。 入党石教授195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他先后任中山医院外科党支部委员,中山医院总支部委员。1956—1964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第一至第五届党委会委员。曾是上海高等学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大和十二大代表等。 著作石教授治学严谨,著述认真。他主编《实用外科学》、《胸心外科手术图解》、《血管外科手术图谱》、《乡村医生手册》。参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外科学》,《沈克非外科学》,《黄家驷外科学》,《血管外科学》,《胸心外科手术学》等书。译著《胸部外科学及其有关病理学》杂志。发表学术论著近百篇。他还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华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委;上海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委会主任和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编委会主任及《辞海》、《大辞海》、《胸部外科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上海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等杂志副主编等职。 人品石教授勤奋好学、严于律己、待人诚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遵循“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勇于创新,敢于开展高难度的胸外科手术,变许多不治之症为能治,尽心尽力为病人解除病苦,恢复健康。他几十年如一日,为我国的卫生事业不断奉献他那光和热。 石教授不断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卫生事业的崇高精神,将是医务人员永远学习的典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