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梁镇
释义
1 浙江天台县辖镇

石梁镇为一地名,在我国浙江省和安徽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中文名:石梁镇

地理位置: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面积:121.6平方公里

人口:30985人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基本概况

石梁镇位于台州市天台县北部山区,东靠宁海县,南连城关,西与白鹤相邻,北与新昌县接界。地属丘陵,山水资源丰富,气候资源充裕,最高的华顶峰海拔1100米,适宜种植高山蔬菜与茶叶。境内遍布名胜古迹,有石梁飞瀑、铜壶滴漏水珠帘、华顶归云,有黄经洞、华顶寺、方广寺、高明寺、有王羲之墨池、李白读书堂。拥有木材、毛竹、茶叶、花岗岩、药材、高山蔬菜等资源,是一个集农、贸、游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旅游镇。

建置沿革

明末清初,属太平乡十一都。民国时期为天台县集云区驻地(区置驻龙皇堂村)。1961年11月,为北山区,分别管辖集云、石桥、太平、华峰、金顺、大同等6个公社。1988年7月,分为北山区,分别管辖集云、石桥、大同、太平、华峰5个乡71个行政村。1992年5月,由原北山区的集、太平乡、华峰乡、石桥乡、大同乡合并成石梁镇。因国家级风景区景点——石梁飞瀑坐落在镇境内,即以景取名。

1982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2月,长湾村建高山蔬菜基地23。3亩,种植蕃茄、黄瓜、甜椒获得成功。1987年1月,台州地区民政局批准华峰乡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1987年12月,天台县北山区农贸综合市场开业。1988年,“一品红”花岗岩制品试产成功。1992年5月,由五个乡合并成石梁镇。1993年9月,石梁中学教学楼落成。1994年9月,石梁小学惠民教学楼落成。1996年,高山蔬菜农贸市场开业。1998年,全镇程控电话开通,有线电视联网;5月,金顺公路开通;同年,大同老鹰岩电站、石桥白岩下电站竣工发电。

名特产品

天台为浙江古老产茶区之一。唐宋以来,天台山云雾茶名闻全国,并东传日本。天台山云雾茶也称华顶云雾茶,历史上为浙江省四大名家茶之一,产于华顶、石桥诸山,唐陆羽《茶经》称:“台州始丰(今天台)县生赤诚者与歙州同”,五代温庭筠《采茶录》云:“天台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

石梁牌高山蔬菜系列包括甜椒、黄瓜、茄子、蕃茄、芹菜、萝卜、四季豆、笋茄等。产品无污染,风味好,品质优,属“无公害”蔬菜。2000年,种植面积5920亩,产值1125.778万元,产品畅销全国80多个省、市、县以及香港、澳门。 1996年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1998年“石梁牌”甜椒获省农副产品金奖,“天台山”笋茄获银奖。

石梁雪瀑

又称石梁飞瀑,位于中方广寺前。两崖峭壁对峙,一石如苍龙耸然横亘其间,似石梁,又称石桥。梁面约0.3米,梁底空洞逾2米。主流三折穿梁而出,从高30米的峭壁上直泻碧珠潭,瀑布色如霜雪,势若雷霆,汹涌激涛,声振林木。月夜观瀑更佳,唐白居易有“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的诗句,极言此妙。为国家级风景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浙江衢州市柯城区辖镇

基本概况

柯城区石梁镇位于衢州市区西北部,镇政府驻石梁村前山。东南距城10.5公里,辖区东界九华乡、万田乡,南连姜家山乡、航埠镇,西邻常山县,北靠七里乡。

石梁镇是柯城区面积最大的乡镇,总面积121.6平方公里,辖石梁、塘公、麻蓬、过溪、杨家源、九田、上静岩、荞麦坞、下静岩、中央方、柘川(原名:柘溪)、祝家山、蒋家、梅村、李家、后塘、柴家坊、流塘、白岭、珊塘、两头塘、大埂、里前坞、小沟(旧名:秀俱)、童前、半源、大俱源、下村、黄茶、派溪头(旧名:破溪头)、新溏底、大源山、寺桥、张西(原名:西坑)34个行政村,126个自然村,271个村民小组,8871户,30985人。其中畲族、壮族等少数民族213人,余皆汉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数255人。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约占总面积70%以上,属千里岗山脉延伸部分。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0座,最高峰为西北边境的白菊花尖,海拔1395米,西坑岭海拔1348米,石门山、安山、翁家山、黄山分布于西部边境。青龙山、蜜峰尖、大源山、大考山、九龙山、坞石岗分布于北部和东部边境。白云山、衢门山独立于中部田野。境内山谷遍布,山谷低部形成部分山间盆地和小平原。

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平均气温16℃,无霜期250天左右。

资源建设

石梁镇以悠久历史而得名,又以自然生态、人文名胜而取誉。2000年历史的释道儒三教胜地——白云山、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扎营安寨之地——营盘山、宁景德三年(1006年)定光古佛转轮处——大考山青铜书院,还有现代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和著名小说家阿章的读书栖身之处……。境内桔海万顷,漫渺霞蔚;溪水潺孱、竹木葱郁,是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绝佳胜地。

石梁镇党委政府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为龙头,以“抢抓机遇,接轨西区,借力发展”为强镇战略,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衢州市后花园为抓手,牢牢把握生态立镇这一发展主线,在发展生态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弘扬生态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逐步把石梁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人居环境良好,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集休闲、观光、度假、会议为一体的真正的城市后花园。

旅游资源

白云山(塔山庵顶)——衢门山——营盘山

石梁白云山海拔206.5米,位于衢州府城之西,过衢江沿白云山路西行十余里即到。白云山系千里岗山伸向金衢盆地的边缘余脉,北临石梁溪,南沿流塘涧,由白云山、大岗、衢门山三座西东走向逶迤相连的山峰组成。民间传闻山型如卧状麒麟,白云山是头,大岗若背、衢门山似尾,山呈灵气。《康熙县志》:城西二十白云山亦名佛位坪(俗称塔山庵)。是儒、释、道三教圣地,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白云山——衢门山旅游风景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古城西隅一处历史文化古迹,因历史原因此古迹已荒废多年。站在城区大西门城楼“碧春楼”上向西眺望,近处的一座秀山即衢门山,向西顺延紧靠衢门山的就是白云山。在远处高耸的千里岗衬映下,白云山——衢门山显得小巧玲珑。她离古城西安门仅5公里,与新规划的衢州西区仅仅不足千米的距离。杭金衢高速公路翁梅(衢州)出入口就在衢门山下。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决定了这里是一处建设衢州西区后花园的极佳选址。

“浙西小九寨”—张西村

柯城区石梁镇张西村,原名西坑村,一九八一年改名。其位于衢州市西北部,距市区23公里,村庄坐落于衢州北高峰——“白菊花尖”(海拔1394米)的山脚下。全村116户,320人口,山地面积16000余亩,盛产毛竹、杉木、茶叶、笋干等。

村庄四周群山环抱,高山叠翠,白菊花溪、凉亭岗溪和石鼓溪三支溪流汇集穿村而过,民居沿溪相侍而住,灰瓦白墙,疏密有致,风情古朴,十里峡谷风光带异彩纷呈,丰恣神韵诱人。原始生态造化了村中自然凤光独特的优势:自然景观鬼斧神工,有石槽飞瀑,石鼓鸣天,观音浣纱,九龙戏水,花溪叠影,石笋擎天等景观;有野生笋干、野蜂蜜、野山茶、野药材等土特产;有山豹、野猪、野山鹿、野山牛、猴子等飞禽走兽,具有“青、幽、秀、奇”浑为一体之特色。山庄常年沐浴在云烟飘渺之中,“步入张西村,犹如云中行”,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被人们称之为“浙西小九寨,清凉休闲谷”的游览胜地。

主姓张氏历史源远流长,据张氏家谱记载:张西张氏后代为汉朝留侯张良的后裔,始祖第34代孙张士洪、张益超兄弟俩迁徙与继承先祖张良于白云山书院修炼业绩有缘,于康熙38年从闽上杭县白沙镇迁徙衢西胜堂源西坑,住居繁衍至今已有13代300余年历史。这为张西村的人文内涵奠下了神秘的魅力。

3 安徽天长市辖镇

基本概况

石梁镇位于安徽省天长市城西,天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而且历史悠久,北周时即设石梁郡。1978年设石梁乡,1992年撤区并乡设石梁镇。2007年4月乡镇区划调整,原十八集乡、石梁镇合并设立新的石梁镇。2007年11月行政村区划调整。2008年初完成了村级党组织和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截止2008年,全镇辖7个村和2个社区,230个村民小组,镇域面积10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915亩,总人口31063人。

石梁镇属半岗半圩之镇,境内有大小水库6座,抗旱排涝站21处,蓄水坝1座,沿河堤防73公里,水运方便。

经济发展

石梁镇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加工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全镇现有工业企业60家,其中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12家。2008年完成社会总产值7.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484万元,人均纯收入5800元。200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484亿元。同时该镇积极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已基本完成对原盛大公司的改制工作。

区划调整后,为进一步振兴石梁经济,加快集镇建设步伐,该镇邀请安徽建工学院的专家教授编制了集镇规划。2008年投入35万元进行了富民大道路灯、下水道、绿化工程建设。2008年初组建了城镇管理执法队伍,加强对集镇的管理工作。同时我镇安排专人积极协助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工作,及时化解矛盾,为市工业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8年该镇已完成村村通工程12.17公里、砂石路9.3公里。作为民生工程之一的十八集小学新校区、十八集卫生院住院楼、石梁镇敬老院已建成投入使用。

该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2007年度获得了滁州市、天长市的表彰。

“三大抓手”树立石梁新形象

石梁镇原有10个行政村,2007年4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十八集乡和石梁镇合并设立新的石梁镇,后石梁镇将20个村合并为7个村、2个社区,镇总人口达到31063人,镇域面积109.1平方公里。

由于白塔河穿境而过,将原石梁集镇一分为二,使集镇显得散乱,老街房屋陈旧、低矮,给人一种贫穷落后的印象。为了改变石梁这种窘况,镇党委书记王殿玉提出了“狠抓经济建设,促进石梁发展”的工作理念。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党政班子首先梳理出了“三大抓手”树立石梁新形象的工作思路。

一是抓集镇建设。该镇党委政府聘请了安徽省建筑工业学院专家教授为集镇建设设计了规划,并通过了天长市委市政府和滁州市专家评审组的认定。目前该镇的集镇新区已初具规模,沿天滁路分别规划了昊天路、伽伽路、驰宇路和长青路,镇富民路以东的工业集中区已有12家企业落户;区划调整后的石梁镇十八集和谐大道新建门面房110间,目前已有50余户居民居住,全镇新建成门面房189间,集镇居民比2000年增加108户,建成区内常住人口2280人左右,另有6处居民住宅楼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

二是抓新农村建设。随着乡镇和村级区划调整,石梁镇党委政府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加快园区和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这个镇制订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村(居)民住宅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采取统建、联建与村(居)民自建相结合的办法,邀请了安徽设计院的有关专家为全镇各村量身定制了适合本村建设的科学美观的建设规划图,提倡有条件的村建设公寓式住宅,努力使农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目前石梁镇已有6个村全面投入新农村建设,其中石街社区(原青城村)为滁州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小区建设已基本完成,自来水、下水道等基层设施全部完成,目前入住户60余家,并吸引了镇内外人士在此安家落户;另有十八集社区、何庄、孝庵等村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全镇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三是抓工业集中区建设。这个镇充分利用天汊一级公路的有利地理位置,聘请专家规划设计了沿天汊线1公里的工业集中区,栽好工业集中区这棵梧桐树,着力为招商引资企业提供平台,为引资企业实行“低门槛”策略。自工业集中区建成以来,已有12家企业在该园区落户,投资总额超过3亿元。

通过这三大建设整体上改变石梁过去“脏、乱、差”的现象,一个崭新的石梁展现在众人面前。

强化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

要谋求经济发展,必须抓招商引资。在镇党委书记王殿玉的带领下,这个镇抢抓机遇,积极利用亲情、友情,做到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组建招商小分队,建立石梁在外名人资料库,优化投资环境,树立“亲商”理念,从立项、征地、办证、基建、招工等为引资企业提供快捷服务。

镇党政一班人提出的口号是“为成功找出路,不为失败找理由”,全体党政班子成员人人参与招商,全体政府工作人员人人讲招商、宣传招商引资。另一方面镇党委政府派出两名副书记在外驻点招商,镇党委政府还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最高奖励为一次性奖现金5万元。通过种种途径,到2007年底,这个镇由过去的财政赤字几百万跃居天长市7个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乡镇之一,成功化解债务500多万元;2008年财政收入达1484万元,同比增长52%,增幅位居全天长市乡镇之首,并于2008年5月份得到了滁州市委、市政府“2007年度乡镇和工业集中区税收年增收额达200万元以上的乡镇”通报表彰。

勤政廉政工作常抓不懈

石梁镇过去由于底子薄、基层差,工作难以开展,群众上访不断。镇党委政府从源头上找原因,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树立镇干、村干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镇纪委每年同各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落实领导责任,检查到位,对制定的目标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建立健全各项廉政建设制度,关注群众的重点、热点问题,变“上访”为“下访”,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行为,营造“保廉、促廉、尚廉”的社会风尚。

另外该镇还抓好政务、财务公开制度。镇政务、财务实行月报制,每月在镇公开栏内向群众公开;村政务、财务实行季度报制度,每季度将本村农业补贴、计生奖励优抚对象及资金等在村公开栏内向群众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