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释义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位于翟营大街226号,是长安区唯一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现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总占地118亩。学校现有教学班88个,在校学生4000余名。是石家庄市东部办学规模较大,社会声誉较高的一所完全中学。

中文名: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简称:二十二中

校训:仁爱、诚信、博学、笃志

创办时间:1964年

类别:普通中学

所属地区:河北石家庄

主要院系:中学

主要奖项: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教学设施

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先进完善。建有畅通高效的校园网系统,教室均配备全套的多媒体授课设备,装备了学生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多功能会议是以及先进的摄录编教室,建成了国家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功能齐全的音美专用教室、400标准跑道、灯光足球场、以及5万余册藏书的图书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还附有二十二中学初中部。

学校荣誉

1995年以来,学校在探索新时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了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8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德育示范学校”、“市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区文明单位”,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命名为“校园网建设示范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素质教育先进单位”。2001年,学校又获得“河北省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双语示范学校”的称号。2002年学校荣获了“石家庄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2003年学校又荣获“石家庄市花园式单位”和“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称号。2004年鉴于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省教育厅认定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学校又荣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2001-2005“优秀实验研究单位”和长安区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2006年学校又荣获市委组织部评定的“石家庄市优秀学生业余党校”和市体育局、市教育局联合颁发的“石家庄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输送人才奖先进集体”的荣誉。

学生成绩

近年来学校中、高考成绩逐步攀升,高考上线率稳中有升,本科上线人数大幅度提高。长安区文理科状元连年为我校学生夺得。近年来,我校学生在省、市、全国各科文化知识竞赛中获奖的达一百多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54名,一级教师116名,中高级教师总数居长安区各中学之首。全校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师资力量

二十二中拥有一支专业技能精湛,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4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46名,一级教师79名,中高级教师总数居长安区各中学之首,学历达标率100%。拥有省市级拔尖人才、市劳动模范、省园丁、省优秀教师等称号的教师有50余人。

教育理念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创建于1964年,历史悠长,校风严谨,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是学子成才的摇篮。 学校始终坚持“使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和谐统一,让人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并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情绪体验。

校园文化

二十二中是一所为工人、农民的一般子女服务的普通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它以学生的终生和谐发展为根本,以创造适合该校学生差异生态的教育为基点,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他最应该和最可能成为的哪一个人才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为目标。

学校的培养目标:自觉遵守规范,具有选择能力,具有一定特长,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的办学目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塑造学校形象,扩大社会声誉。

学校的教风:严而有情,严而有理,严而有序,严而有方。

学校的校训:仁爱、诚信、博学、笃志。

校训的解释:

仁爱 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言“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爱",是指“爱国、爱家、爱物、爱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实施方法。

诚信 “诚”具有真和实这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不自欺”是其特殊要求,它不带有任何功利性,只有“诚”才有善,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和道德境界,体现的是我与自我的关系。“信”是一种行为规约,只有守信,才能获得利益,才能成功,信是对他人而言,体现的是我与他人的关系。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建功立业的根本保障。

博学 博:广、通,广博、渊博。“学不博者不能守其约”,“学博而后可约”,就是说明人必须要广泛的学习,以达到学问渊博,只有学问渊博,才能能掌握要领。

笃志 笃(du):真诚、纯一、坚定、专一。笃志,就是志向坚定而专一,志向真诚而纯一。“志不笃者不能力行”,说明立下的志向必须要坚定而专一,真诚而纯一,才能努力实行。

学校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解释: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被赋予新的内容。做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最高境界。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承担起宏伟的历史任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事实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

时代为传统注入新的活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古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然以它生生不息的活力鼓舞着二十二中人开创新的历史,再造新的辉煌!

“校本”是指“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化”则是实施以校为本的研究、培训、课程开发及管理的动态过程。它包含三个意思: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指要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把经过学校教师探讨、分析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在学校中加以有效的实施;“基于学校”是指从学校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涉及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存在的种种潜力,把学校资源更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的更彻底。“校本化”的体现形式有: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校本管理。其中,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之间,起着协调、组织的作用。

“校本化”是在知识经济要求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下提出的,是社会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要创新,就必须关注个性、关注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校本化”突出的不是统一性,不是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现实而展开的动态过程,是针对学校存在的特定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与实践。因而,“校本化”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4: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