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峰区 |
释义 | 株洲市石峰区位于株洲市北部,是株洲石峰区市四个县级城市区之一,总面积161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清水、云田、荷花、龙头铺四个乡镇及清水塘、响石岭、田心三个街道办事处。北接长沙,西连湘谭,地处长、株、潭“金三角”前沿,株洲市内交通主干道建设大道与320国道穿区而过,公路交通极为便捷,京广、浙赣铁路干线在市区交汇,江南最大的路网性编织组站—株洲北站位于石峰区的中部。区内共有九大企业专用铁路货场,以株洲北站为中心,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路。 中文名称:石峰区 行政区类别:区 所属地区:中国湖南 下辖地区:清水镇、云田镇、荷花镇 电话区号:0731 邮政区码:412005 面积:161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火车站:株洲北站 车牌代码:湘B 基本概况石峰区北接长沙,西连湘谭,地处长、株、潭“金三角”前沿,株洲市内交通主干道建设大道与320国道穿区而过,公路交通极为便捷,京广、浙赣铁路干线在市区交汇,江南最大的路网性编织组站—株洲北站位于石峰区的中部。区内共有九大企业专用铁路货场,以株洲北站为中心,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路。石峰区与黄花国际机场有高速公路连接,两地仅距五十公里。在内地城市区中,石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发展潜力巨大。株洲市通讯发达、邮政、电信事业日新月异,拥有程控电话20万门,尤其是株洲信息港的开通发及全国最高电视铁塔的矗立,为株洲走向世界插上了动脉,石峰区成为理所当然的受惠。区内有全省大型的骨干火电厂——株洲电厂,有 千伏发电站线等各级电网。拥有市内最大的自来水厂及煤气公司,水、电、气安装方便,供应充足。农业开发及农业产业化进程走在了株洲各城区前列,拥有云田花木花卉种养区,可为城乡提供四季花木;各乡镇的农业及水利设施齐全,具有很好的抗旱能力;粮食产量稳定,储备充足;养殖为玫经济作物种植初具规模,是株洲市区的重要“菜蓝子”基地。株洲市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而株洲市的工业企业大多集中在石峰区,其中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在国内、省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工业企业五百强中,有三家地处石峰区,株洲市 50%以上的工业产值来自石峰区。此外,一重工业配套的相关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为经济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石峰区逐步形成了以重工业区为中心,多种产业相配套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现有乡镇企业70余家, 9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亿元,特别是锦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水玻璃股份的限公司在省内乡镇企业中占有显著位置。 区街工业锦上添花 石峰区是株洲市区街企业最为发达的城区,保险粉、特种馐、橡胶复合件、胺基磺酸等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离有盛誉。全区共有年产值超千万无的区办工业企业近十家,有各类大、中专和中、小学80余所。全区现有各类事业技术人员 1.5万人,有各类研究院所40余所,具有很大科技开发潜力。全区医疗卫生事业自成体系,有各类大中医院、医务所 90余家,医疗设施先进,医术精湛。 石峰区是株洲市外经外贸的重要基地,是株洲市冶金、电力机车、化工、精煤等出口产品的产要产地。 历史沿革根据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湘潭县志》记载,石峰区境内原系湘潭县东南荒僻野岭,仅白石港河街、清水塘老街两处设有通往湘潭、长沙的驿站。民国时期白石港以北属湘潭县东一区昭阳乡管辖,白石港以南属株洲镇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属湘潭县清水乡管辖。1951年7月成立株洲市,境内属郊北区管辖。1956年撤区并乡,境内属清水乡。1957年成立人民公社,境内属朱田铺公社管辖。1958年3月27日成立清水塘办事处,管辖石峰山以北的城区范围,办事处驻地在冶炼厂生活区一区八栋。1959年3月6日,组建清水塘区,桥梁厂以北归清水塘区管辖。 1960年4月更名为清水塘人民公社。1969年7月筹建北区。1970年7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县级城市区,管辖范围为原清水塘区和原中心区的贺家土办事处,驻地天桥街80号。同年12月成立株洲市北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9月,区政府搬至建设北路70号。后经国务院批准,株洲市城区进行区划调整,撤销北区,于1997年8月1日成立石峰区。石峰区辖响石岭、清水塘、田心3个街道办事处和清水、荷花、龙头铺、云田4个乡镇,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2001年10月16日,经省民政厅批准,清水、荷花两乡合并,成立白马乡。2003年4月23日,区人民政府整体搬迁到响田路先锋村新楼办公。2005年2月24日,为了进一步完善城乡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05】8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株政办函【2005】5号文件精神,石峰区撤销白马乡,增设铜塘湾、井龙街道,行政区划调整为一乡一镇、五个街道,即:云田乡、龙头铺镇、铜塘湾街道、响石岭街道、田心街道、井龙街道、清水塘街道。 行政区划位于株洲市北部, 北接长沙,西连湘谭,地处长、株、潭“金三角”前沿。412005 区人民政府驻建设北路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石峰区辖5个街道、1个镇、1个乡。 田心街道 响石岭街道 清水塘街道 塘湾街道 井龙街道 龙头铺镇 云田乡 自然地理石峰区在内地城市区中,区位优势明显。北接长沙,西连湘谭,地处长、株、潭“金三角”前沿。全区以丘陵地带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罗霄山脉是万洋山、诸广山和武功山的统称,位于中国湖南和江西的交界,是两省的自然界线。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其中著名的山峰有八面山,井冈山,武功山等。 区域面积166.48平方公里, 有耕地面积7万亩,其中农田面积3.7万亩。主要城郊特色农业产业有花木、蔬菜、特种养殖,区内森林、矿产、水能各类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C至18°C。 风土人情旧俗一般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止。新正初一鸡鸣即起,庭前燃放爆竹,谓之“开财门”、“开门红”。燃烛敬天地、拜祖先,然后出门拜五方,称作“出行”或 “出方”。节庆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最为热闹的是耍龙灯。龙灯的品种繁多,如长龙、老龙、幼龙、鳌龙、草把龙等。玩龙灯一般是初五出灯,十五收灯,游行于街巷与田垅之 间,遇宽敞人多之处即舞弄一番。在湘西辰溪一带,有的玩龙灯直至正月三十日,要玩遍周围数十里的同姓村寨,俗称“玩家门灯”。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各家均要吃元宵,以示团圆。群众喜欢看戏、听说唱, 因而地方剧曲种类繁多,流传也广。主要有花鼓戏、湘剧、祁剧、地花鼓、木偶戏、皮影戏、鬼脸戏、渔鼓、丝弦、小调、莲花剧、打连厢、打钱鞭、布围戏、独角戏以及瑶族谈笑等。花鼓戏以小旦、小生、小丑“三小”见长,是群众最喜欢的剧种之一。它起源于清顺治年间,由原衡山的“采茶调”和衡阳的“车马灯”等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因声腔语言相近,流传地方相通,故统称“花鼓戏”。以后,逐步流入全省其他地区。1983年编修的《中国戏剧.湖南卷》中,将流行在湘南各地的花鼓戏统称为“花鼓戏”。湘剧属湖南地方剧的一种,于三百年前由邻近县流入。湘剧的音乐分为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部分,包括昆腔、高腔、弹腔、杂腔小调等四种声腔和过场曲牌、打击乐曲。唱腔今以弹腔和高腔为主,尚保存一部分昆腔剧目。舞台语言以衡州官话为基础,结合中州韵规范而成。湘剧的昆腔,格律同于昆曲,但咬字颇具地方特色,上声字依湘南上声字调高唱,使唱腔悠扬清亮。传统曲牌有“粗牌子”、“细牌子”之分,前者古朴粗犷,腔简字多,演唱速度稍快,用唢呐和笛子伴奏;后者细柔婉转,腔繁字疏,演唱速度较慢,以曲笛伴奏。湘剧的高腔曲牌,可分为《驻云飞》、《四朝元》、《锦堂月》、《桂枝香》、《香罗带》、《八声甘州歌》、《锁南枝》、《一枝花》、《驻马听》、《汉腔》等类,分“腔”与“放流”两个部分。腔尾由人声帮腔,打击乐伴奏;放流字多腔少,曲调为朗诵体,由鼓板击拍。高腔由一个人清唱,众人帮腔,不要音乐伴奏,地方特色十分浓郁。衡阳湘剧的弹腔也分南、北路,地方特色十分浓郁。南路唱腔无行当之分,但各行当的演唱风格有所区别。北路生旦分腔,小生与旦行同,净行与生行同。旦腔比生腔高五度。旋律低且深沉,声调凄凉、哀苦。 经济概况石峰区是湖南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在国内、省内举足轻重,全区拥有乡以上企业200多家,其中“全国500强企业”三家、大型企业12家、上市公司2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家,过亿元的企业22家。石峰区完成的工业总产值是株洲工业的半壁江山,工业基础雄厚,企业综合竞争实力较强,品牌优势突出,年销售过亿元的产品有20多种,电锌、电力机车产销量居全国首位,电铅、硫酸产销量居全国第二位,保险粉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火花塞、水玻璃、精铟、白炭黑等产品也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企业人才实力雄厚,全区拥有各类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18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2.6万人,人才层次涵盖院士、博士后、博士、硕士和一般技术人员。工业的全面发展,也带动了石峰区商贸三产的繁荣。过去商贸三产业一直是与石峰区工业发展不相称的一项产业,发燕尾服相对滞后,过几年,石峰区推出营造中心、成片带动的战略,使石峰区的商贸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清水塘、响石岭、杉木塘、白石港、田心等商业中心启动发展,全区商贸日益繁荣,具有接纳大型商贸投资开发的载体和容量。此外,石峰区的第一产业结构调整渐显成效。通过几年来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石峰区第一产业由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例如旅游农业的开发是石峰区一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特别是云田花木的开发、九郎山森林公园的筹备、野生动物园的规划都为石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不少机遇,也为农业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 2002年,石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19亿元,较上年增长12.3%,增长速度比全市高出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58亿元、47.78亿元、16.83亿元,增幅分别为4%、13%、11%。全区经济总量约占全市(五县四区)的18.6%,占城市四区的34.3%。 工业经济支撑石峰。石峰区是湖南省工业化标志性城区,区内大中型工业企业云集,并拥有国家级科技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通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冶金、化工、机电、建材为龙头的制造业产业群,拥有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冶炼集团公司、株洲化工集团公司、湘氮实业公司、株洲电厂、湘火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株洲时代集团公司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从区域经济结构看,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4:72.2:25.4,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强有力地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12.8%,拉动GDP增长8.55个百分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66.8%,占据全市及城市四区的份额分别约为30%、52.4%。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112家,其中大中型企业25家:特大型企业1家、大一型企业5家、大二型企业9家、中型企业10家。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21.3亿元,实现利税7.82亿元,企业从业人员6.2万人。农村经济逐步向多元化结构和现代农业转变,全区已发展特色农业基地20个,形成了花木、玉米、食用笋、香芋等多品种多系列的农产品生产格局,涌现出云田花木总公司、海鹂调味品厂、湘天桥腊制品公司、金山素食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2002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亿元,增长4%;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31千公顷;粮食产量27895吨;出栏肉猪12.55万头。农民收入稳步攀升。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3602元,比上年增长5.9%,净增201元。 第三产业发达。200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个体私营商业、餐饮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大半江山。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全区共有生产资料、建材、家居产品、农产品等各类市场20个。兴城商业大厦、汇亚国际服装博览中心、长株潭物流中心等一批三产项目正在建设中。地方财力逐步增强。通过狠抓财源培植、强化征管措施、加强财政管理,地方可用财力实现了较快增长。2002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03亿元,增长1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9亿元,增长13%。 2010年 全区GDP由2005年的78.5亿元增加到224.8亿元,增长1.86倍,年均增长14.9%,人均GDP位居全省城区十强。财政总收入由2.38亿元增加到7.31亿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1%。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8.9亿元,年均增长18.8%。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2.6:76.3:21.1调整为0.6:86.7:12.7,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4.7%,工业实力稳居全市第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908元增加到20548元,年均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088元增加到10751元,年均增长16.1%。新增城镇就业4.8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010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25.4%。轨道交通产业突飞猛进,完成产值32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量的59.8%。南车株机、株冶集团、南车株洲所3家企业销售收入均过百亿,天桥起重成功上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排名全市第一、全省十强。商贸旅游快速升温。编制了商业、旅游发展规划,成功引进上海大众4S店、餐谋天下、时代影城等商业品牌,铜锣湾家居广场全面开业,万博珑家居广场二期工程正式启动,明峰生态园、石峰水上乐园等旅游休闲项目相继动工,亿都国际、湘依名都等商业楼盘火热开发,株洲首届建材博览会成功举办,商气人气不断聚集。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1亿元,增长19.9%。“三农”工作稳健推进。发展“农家乐”17家,硬化乡村道路39.7公里,完成水利工程420处,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三边”绿化造林917亩,完成农业总产值1.7亿元,增长4%。 旅游资源大京风景区景区分仙峰岭、京水湖、屏风岭三大景区,拥有“金轮古寺”、“谷音清溪”、“山水佳处”、“百鸟天堂”四个一级景点,“仙峰胜境”等十个二级景点,“双井清泉”等二十个三级景点,景色各异,各领风骚。景区成立年来,新建了京湖度假村,大京山庄、醉仙楼、栖凤园、京湖酒楼等一系列集食宿、娱乐、度假、会议于一体的接待中心,修建了白仙路、婆仙路和部分环湖游路。大京风景区地处株洲市郊东南,离市区15公里,大京风景区是一个以山、水、林、禽同生共荣为主要特征的自然景观与盛极明清的古庙遗迹为主的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集游览、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京水湖面近2400亩。 仙庚古庙仙庚古庙、文昌阁位于株洲市东郊十八公里处,为株、浏、长、醴四邑名胜,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仙庚庙建于唐,后清道光年间重修,屡经兴废,今依清朝旧制修缮一新。山林叠秀,庙宇飞霞,塔耸云天,殿藏幽遂。更有一石塘印月、青峄晚钟等八大景观。 株洲空灵岸位于湘江西岸伞铺乡盘石村,距县城南5公里,为湘江沿岸著名风景之一。早在民间,空灵岸有和尚岩、石钟山、悬钟岩、狮子岩等别称。南北朝梁武天监七年(508)建空灵寺,中奉观音大士像,故又名观音岩。昔日空灵岸,怪石嵯峨,幽深奇秀,上有苍松翠柏,下有紫竹芳草。巨石濒江突兀,翼凌深潭。空灵寺壁立于石岸中部,上下三层,歇山重檐式建筑。由南侧山门拾级而上,有一牌坊上书空灵岸三字。过牌坊,为沿江石壁栈道,长约100米,曲折有致,直通寺内。寺后有石洞,纵深14米,高2.7米,宽9米,洞口与寺相通。洞中石台突起,高0.5米,形似床,称“仙人床”,中奉观音大士像。佛像后,有清泉涓滴不涸,甘甜可口,人们称为“仙泉”。岩洞左下石阶百余步一巨石怀抱,上建杜公亭、梅花阁,岩壁上刻有唱和诗。 炎帝广场炎帝广场位于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整个广场占地17h㎡,平面设计成展开的扇形。广场分为文化景区、绿化景区、集会广场、休闲健身、商贸服务和交通集散等7个功能区。各功能区通过规划的放射状和圆弧状道路网,组成前导、核心和背景3个景观序列。其核心部分文化景区位于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为19.97m高的巨型炎帝塑像,寓意公元1997年建成。环绕巨型塑像,有象征“太阳之神”的基台和寓意炎帝精神与日月同辉的弯月状喷水池,有以炎帝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和图腾柱,广场地下还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1.3万㎡的国际博览中心。位于广场后的株洲电视塔,又叫东方神龙塔,高293米,钢结构带旅游的多功能综合电视塔。 石峰区特色重工业基础雄厚株洲市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而株洲市的工业企业大多集中在石峰区,其中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在国内、省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工业企业五百强中,有三家地处石峰区,株洲市 50%以上的工业产值来自石峰区。此外,一重工业配套的相关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为经济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石峰区逐步形成了以重工业区为中心,多种产业相配套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今后的产业发燕尾服提供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多种工业并存,管理体制灵活,现有乡镇企业70余家, 9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亿元,特别是锦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水玻璃股份的限公司在省内乡镇企业中占有显著位置。 区街工业锦上添花石峰区是株洲市区街企业最为发达的城区,保险粉、特种馐、橡胶复合件、胺基磺酸等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离有盛誉。全区共有年产值超千万无的区办工业企业近十家,成为繁荣地方经济、创造更多就为业机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各项实例事业不断发展,区内有各类大、中专和中、小学80余所,为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全区现有各类事业技术人员 1.5万人,有各类研究院所40余所,具有很大科技开发潜力。全区医疗卫生事业自成体系,有各类大中医院、医务所 90余家,医疗设施先进,医术精湛。 石峰区是株洲市外经外贸的重要基地,是株洲市冶金、电力机车、化工、精煤等出口产品的产要产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