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船丹灶遗址
释义

简介

位于广东高州市潘仙祠前殿外的空旷地上,在丹灶上部盖有一亭,称“炼丹亭”。石船丹灶遗迹与潘仙祠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统一的建筑群体。

由来充满传说性

石船丹灶的由来充满着神奇的传说:东晋永和末年(公元 356 ),

鉴江两岸,洪水泛滥,田园川陌,一片汪洋。田地淹没了,房屋倒塌了,千万群众流离失所。他们被洪水分隔于一个个的小丘高地上,呼唤拯救,情况危殆。潘茂名为了解救群众水患,回忆了师父张玄宾道长的嘱咐中,有“削石为船,镇渡洪潦”之法,于是马上到深山峻岭中,选取石料,准备“削石为船”。最后,潘茂名来到平云山顶,削取了山顶上端的两块石料,一块长一丈二尺,宽八尺;另一块长八尺五寸,宽四尺。潘茂名用这两块石料,削成两条石船,一条叫母船,一条称子船,通称子母船。他又削了两条石篙。各长两丈。潘茂名手撑石篙,脚踏石船,从平云山顶飞跃而下,顺着鉴江,直驶东山脚下,将一条停靠于潘坡丹灶旁,镇住鉴江汹涌而来的洪水,另一条石船则用作摆渡,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停靠在潘坡丹灶旁的那条石船,长八尺五寸,宽四尺。船两端翘起,中间稍凹。由于常年停靠在野地上,以致石船全身都长满翠绿色的苔藓。毛茸茸的苔藓,包裹着一条神秘的石船,形成一个特殊的奇特景观,这个景观称作“石船苍藓”,是过去高州八景之一。

丹灶紧靠石船,它是潘茂名当年采药炼丹遗迹。东晋咸和六年(公元 331 ),潘茂名回到高州,隐居于观山。他每天从东山采到各类中草药后,便在东山脚下建造了一个炼丹灶,将其炼成各类丹膏丸散。此丹灶由于长年累月地经常使用,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隆起一尺多高的坚硬的烧结层。在烧结层中间,有一个大如盘口洞穴,这便是丹灶口。为了保护丹灶遗址,于其上方盖上一亭,称丹灶亭。传说如果在丹灶口上塞满杂物,经一夜后,则会尽消如故。这是一个神秘的遗址,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观赏。因此,潘茂名的丹灶遗址也成为高州八景之一,称为“潘坡丹灶”。

明郑阜义题诗

“潘坡丹灶”和“石船苍藓”,是旧“高凉八景”中的两景。历代不少骚人墨客,对石船丹灶曾留有吟咏。如明郑阜义诗:

仙家鸡犬去无存,丹灶空余火不煴。

万古灵踪何处觅,淡烟荒草暗孤村。

短棹孤帆远远开,潘仙何处问蓬莱。

如今化作沧浪石,春雨年年长绿苔。

明代高州知府孔镛题诗

“石船苍藓”、“潘坡丹灶”与潘仙祠,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建筑群体,是文化旅游的著名景点之一。明代高州 知府孔镛曾为石船丹灶景点题诗曰:

共说丹砂可驻颜,仙翁何不久人间?

石船藓合年年在,丹灶云封日日闲。

亭宇已成新岁月,乾坤犹自旧江山。

我来欲间长生诀,辽鹤何时海上还?

潘茂名,晋永嘉(307—313)末处士,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诗》。一日入山,遇老人对弈,旁睨良久。老者曰:“孺子颇解此耶”?对曰:“入由蛇窦,出似雁行”。老者异之,劝令学道,授以长生夜视之术。从此,潘茂名便在这里“朝汲泉于此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终于炼成大还丹和小还丹,用此神效丹药,在粤西一带特别是高雷地方救治百姓,扑灭了瘟疫。高州有多处庙宇供奉潘仙,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4: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