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坝彝族乡 |
释义 | 石坝彝族乡位于四川省叙永县城南面,距县城79公里,东与赤水镇相连,南与贵州省生机、团结两乡镇隔河相望,西与水潦乡接壤,北与观兴乡连接。境内最高海拔1400米、最低海拔600米,平均气温15.2℃-16.3℃,无霜期320天,平均降水量900~1000毫米。全乡幅员面积37.7平方公里,辖4个村、26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0.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74万人,少数民族1752人(彝族1253人)。 资源优势2006年石坝彝族乡生产总值167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01万元、第二产业129万元、第三产业443万元;粮食总产量2152吨;财政总收入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73元。石坝彝族乡以种植烤烟、玉米为主,盛产水果、干果,是县肉牛产业化示范乡。甜橙种植4000多亩,冰脆李品质优良,水果产量200万斤以上,畅销川、滇、黔;肉牛存栏5700头、年出栏1600头,已成为乡域经济主导产业。水资源丰富,赤水河穿境而过,山泉、溪水纵横。煤硅矿、石灰石、煤等矿产储量较大。野生动物种类达10余种。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民族风情。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经此,并召开著名的“石厢子”会议。 历史沿革鸡鸣三省?毛泽东曾经运筹帷幄、开会过年的地方--红军长征纪念地“鸡鸣三省”石厢子,2008年尚存无数红军标语、遗迹和遗物。 “鸡鸣三省”石厢子,位于川南门户叙永县城南79公里处(为今石坝彝族乡政府所在地),濒临有名的赤水河畔,南与贵州毕节县大渡乡毗邻,西与云南威信县水田寨接壤。雄鸡报晓,三省可闻。“鸡鸣三省”的美誉由此而来。石厢子位于赤水河北岸,红军长征时是一个居住着75户人家的村庄,聚居着汉、彝、苗等各族群众400多人。沿着石厢子左侧陡峭的山谷坛子口而下,就是赤水河上游的大渡口。石厢子四面环山,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地势险要,一块形似箱子的巨石矗立场头,故名石厢子。 一渡赤水?1935年1月29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红军在川黔交界土城、元厚场一带一渡赤水,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四川境内。这时,国民党反动派调派重兵阻击中央红军入川,并妄图全歼红军于川黔边境。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红军在川滇黔广大地区迂回运动,灵活地穿插于敌人重兵包围之中。 1935年2月3日(甲戌年腊月三十)拂晓,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纵队从摩尼向石厢子进发,经安基屯、东瓦沟、阿里普,于1935年2月3日下午5点多钟抵达石厢子。当地汉、彝、苗等各族群众扶老携幼、箪食壶浆迎接红军。红军总部、电台、没收征发委员会、银行等均驻扎于此。根据军部安排,红军总部驻石厢子万寿宫;毛泽东住在老乡肖有思家里;电台设在老乡刘春和、刘会元、陈文中家里;中华苏维埃银行设在老乡袁继武、彭海家里;没收征发委员会设在老乡王连山家里;苏维埃纸币兑换处设在五圣宫。毛泽东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地,总喜欢找书找报,以便了解当地历史掌故、诗词歌赋和风土人情等。当时不可能在偏僻的石厢子马上找到报纸和地方史志书籍,于是,毛泽东派人去请了一个熟悉情况的当地“私塾”先生来详细询问情况。 石厢子会议?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负责人召开重要会议,用开会的形式在石厢子过新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石厢子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向各军团发出命令:“我野战军为迅速脱离当前之敌并集结全力行动,特改定分水岭、水潦、水田寨、扎西为总的目标。军委纵队明日仍在石厢子不动,准备开水田寨、扎西之间的地域。”石厢子会议从1935年2月3日(甲戌年腊月三十)晚上一直开到1935年2月5日(乙亥年正月初二)凌晨。石厢子会议的议题之一是讨论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议题之二是讨论中央苏区的问题;议题之三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确定由洛甫(张闻天)接替博古(秦邦宪)在党内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开心年?1935年2月4日(乙亥年正月初一),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将没收两大土豪恶霸地主彭正楷、周世成的粮食、衣服等财物分给了汉、彝、苗等各族群众。红军还将团总吴联山家的肥猪宰杀,与当地群众一起聚餐,共度新年,当地群众称与红军一起过了一个“开心年”。同时,红军根据群众要求逮捕并处决了民愤极大的税卡员肖宝之。 红军接济穷人,为民除害,此举深得汉、彝 、苗等各族群众的称赞。因此,红军四渡赤水两次往返于“鸡鸣三省”四川一侧,均能顺利通过。1935年2月5日凌晨3时,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向各军团发出“我野战军2008年方针在集中全力于长宁以南及西南地域争取休息进行金沙江之侦察,在渡江不可能时,即留川滇边以机动”的电令。1935年2月5日凌晨6时,石厢子会议结束。这时,石厢子村庄里响起一声鸡鸣。雄鸡报晓,一唱百应,此起彼伏韵味无穷。 自然条件由于自然条件,石坝彝族乡天然分割为高山四村和沿赤水可流域四村。赤水河穿境而过。石坝彝族乡煤硅矿、石灰石和煤的储量大,生物资源也相当丰富。 特色产业石坝彝族乡盛产烤烟、水果、干果等农林产品。赤水河流域四村水果基地已初具规模,年产量达200万斤以上,畅销川、滇、黔市场,深受消费者亲睐。石坝彝族乡是叙永县肉牛产业化示范乡,经过实施牛种改良,肉牛养殖已成为乡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08年,全乡牛存栏4500头,年出栏1000余头。 发展思路旅游开发石坝彝族乡具有悠久的历史。1935年底红军长征过叙永,毛泽东、周恩来等曾在石坝彝族乡过年,并召开了著名的“石厢子”会议。石坝彝族乡山川秀丽,风光迷人,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招商引资石坝彝族乡基础设施状况良好,区位优势日趋突出。连接水潦和云南威信、镇雄的公路纵贯全境,石赤公路直通贵州,村社公路的修建,使全乡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已开通,电话用户700户,移动电话用户200户,通讯状况大为改善;电力资源丰富,不仅联通了贵州生机的大网电,乡内还建有小水电站2个。石坝彝族乡已具备了招商引资良好的基础条件。 农业项目石坝彝族乡重点规划实施的农业项目是:培育“三大产业”即:优质烤烟产业,肉牛为主的畜牧产业,以甜橙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建立"五大基地"即:优质烤烟基地、肉牛基地、甜橙基地、冰脆李基地、魔芋基地。 优惠政策2008年来,石坝彝族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投资环境,2008年,一个有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辐射云、贵、川三省的边贸小集镇正在形成。开放的石坝彝族乡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宽松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期待投资者的到来。热情纯朴的彝乡人民将给您巨大的回报。 特色农业“别看我这牛儿才三岁,再过10多天就要当妈了,一条小牛也值2000多元了”叙永县石坝彝族乡安乐村5社的汤国才叼着老烟杆说起自家的牛,得意得眼睛都睁不开:“这条‘西门塔尔’现在就是有人出一万元我都不卖,养牛真的好,又划算。” 2008年来,石坝彝族乡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草山、草坡牧业资源,加上悠久的养牛历史,大力实施牛种改良,发展肉牛产业,并在安乐村建立养牛小区,把肉牛养殖同烤烟产业、优质水果产业一同作为农民三大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培育。现在肉牛产业已成为石坝彝族乡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了完善养牛服务体系,石坝彝族乡还组建了一支力量雄厚的畜牧兽医科技队伍。2008年,在县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为养牛小区配备了三台揉草机,解决了割草的困难,并鼓励养殖户积极参加黄牛保险,降低养殖的风险。 2008年,石坝彝族乡正在以养牛小区典型养殖户带动全乡规模化养殖,现有肉牛存栏6500头,出栏1500头,养牛户年纯收入达1万元。预计在2010年全乡肉牛存栏在7500头以上。 特色小吃两河桃片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清代光绪年间,一名叫罗承安的糕饼匠在两河镇开了个“鸿泰源”的糖果商号。此人较为精通医道,又颇有心计,便想创造出一种既有滋补作用(用现代的话说叫保健食品),又价格低廉的糕点。于是,他选用优质糯米、核桃仁、蜜桂花、猪板油等作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通过反复技炼,终于精制而成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桃片”。这种桃片糕具有组织细腻如肤,柔绵俐片接目,甜味淳正适度,清香久远爽口等特点;并且还能撕得开,卷成筒,捻拔后又可回复如初,用火点得燃,真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这桃片一问世,便受到顾客青睐。来往客商无不一品为快;叙永人外出作客,也莫不带上这桃片作为赠礼。经现代医学鉴定,两河桃片具有补肾、润肺、健脾等功能。民间也称其为“糕点之王”,甚至有歌谣说:“馈赠亲友,不可无两河桃片。”后为还作为贡品送到京都,两河桃片的名声就传开了。解放初期,叙永县委和县政府专门组织了一批两河桃片送到朝鲜前线去慰问志愿军官兵,还送给朝鲜国家领导人,都受到一致好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来叙永的外国客人和返乡探亲的台、港、澳同胞越来越多,他们都非常喜欢两河桃片,还带了不少回去。因此,两河桃片的美誉便越传越远了。1983年,胡耀邦同志视察叙永时,也很称赞两河桃片,并鼓励要多多生产,把产品打出去。2008年来,叙永县遵照胡耀邦同志的指示,有关部门专门组织技术力量进一步开发两河桃片,改进了生产工艺,使质量和产量都大大提高了。现在可年产数百吨,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了。一九八二年,两河桃片被评为四川省系统名优产品。一九八五年元月,获宜宾地区优质产品一等奖称号,同年八月又获得了四川省供销系统优质产品第一名的称号。 村镇建设叙永石坝彝族乡坛子口人行道整治竣工 叙永石坝坛子口人行道是石坝彝族乡政府驻地万寿场通往赤 水河的唯一便道,便道从万寿场街口下河边经大崖一崖谷而下,途经一地名叫坛子口的人行道。该路狭窄、陡、险,上是悬崖,下是深沟,路面高低不平,人们上下都要用双手攀岩,路象天梯,稍不慎就摔下岩或伤或亡。石坝彝族政府决定整治坝子口长2.5公里的人行道,消除不安全隐患。工程于2008年元月动工,2008年5月份竣工。硬化路面宽0.8米,长2.5公里,其中梯步807.5米,安装钢筋混凝土防护栏346米,总投资11.04万元。2008年6月份叙永县民宗办会同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进行验收,综合评定为优良工程。该路的整治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政府为我们修好了千百年的老路,走路胆子也大得多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石坝彝族乡齐心协力天堑变通途 2008年,叙永县石坝彝族乡石(坝)—林(场)通村公路经验收合格正式通车。该段公路的通车,结束了石坝彝族乡赤水河边两个自然村与外界交通阻隔的历史,谱写了彝乡天堑变通途的新篇章。石坝彝族乡位于赤水河流域,自然地理将全乡分割为沿赤水河边两个村和高山两个村。赤水河边与高山海拔差距达800多米,通乡公路只穿高山两村而过,仅有一条被称为“岩梯”的陡峭山路连接着河边两村与外界的往来,赤水河边两个村成了交通的死角。交通的阻隔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修通通往河边的公路便成了河边群众的梦想,也成为历届乡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早在1996年,乡党委、政府就对石坝通往河边林场村的公路组织了施工,但由于该公路跨海拔过高、地形险峻、工程艰巨,需大额资金的不断投入,因而工程是干干停停。如今,石坝彝族乡在县委、县政府及县交通局、县民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群众踊跃筹资投劳,使这条通村公路终于修通。石(坝)—林(场)公路全长10.8公里,总投资350多万元。该公路的建成通车,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仅外运水果一项就可人均增加收入200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