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坝乡
释义

石坝乡,位于青川县西南部,东连苏河乡,南邻马公乡,西接房石镇、平武县,北靠曲河乡。该乡属中山 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群山巍峨,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最高峰为北边缘的鸡公嘴,海拔1900米,最低点为东北边缘的两河口,海拔864米。

基本概况

石坝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3.7℃,一月日平均气温12.9℃,七月日平均气温22. 1℃,无霜期235于。年降水量959.8毫米,森林覆盖率59%。全乡幅员面积40.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44个农业合作社,1个集镇,总人口0.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74万人,少数民族1752人(彝族1253人)。以汉族为主,有少量藏族、回族居住。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乔庄57公里,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687.6万元,人均纯收入1344.00元,人均粮食400公斤以上,属较贫困的典型山区之一,1999年才实现越温达标,2006年全乡生产总值1672万元。。

其中第一产业1101万元、第二产业129万元、第三产业443万元;粮食总产量2152吨;财政总收入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73元。该乡以种植烤烟、玉米为主,盛产水果、干果,是县肉牛产业化示范乡。甜橙种植4000多亩,冰脆李品质优良,水果产量200万斤以上,畅销川、滇、黔;肉牛存栏5700头、年出栏1600头,已成为乡域经济主导产业。水资源丰富,赤水河穿境而过,山泉、溪水纵横。煤硅矿、石灰石、煤等矿产储量较大。野生动物种类达10余种。具有悠久的历史、 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民族风情。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经此,并召开著名的“石厢子”会议。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5119

男 2697

女 2422

家庭户户数 1346

家庭户总人口(总) 5116

家庭户男 2694

家庭户女 2422

0-14岁(总) 1192

0-14岁男 607

0-14岁女 585

15-64岁(总) 3550

15-64岁男 1917

15-64岁女 1633

65岁及以上(总) 377

65岁及以上男 173

65岁及以上女 20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046

历史

毛泽东曾经运筹帷幄、开会过年的地方——红军长征纪念“鸡鸣三省”石厢子,尚存无数红军标语、遗迹和遗物。“鸡鸣三省”石厢子,位于川南门户叙永县城南79公里处(为今石坝彝族乡政府所在地),濒临有名的赤水河畔,南与贵州毕节县大渡乡毗邻,西与云南威信县水田寨接壤。雄鸡报晓,三省可闻。“鸡鸣三省”的美誉由此而来。石厢子位于赤水河北岸,红军长征时是一个居住着75户人家的村庄,聚居着汉、彝、苗等各族群众400多人。沿着石厢子左侧陡峭的山谷坛子口而下,就是赤水河上游的大渡口。石厢子四面环山,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地势险要,一块形似箱子的巨石矗立场头,故名石厢子。

特色农业

石坝乡盛产烤烟、水果、干果等农林产品。赤水河流域四村水果基地已初具规模,年产量达200万斤以上,畅销川、滇、黔市场,深受消费者亲睐。该乡是叙永县肉牛产业化示范乡,经过实施牛种改良,肉牛养殖已成为乡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全乡牛存栏4,500头,年出栏1,000余头。

自然资源

石坝乡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主产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土特产品以香菇、黄花、核桃、银杏、板栗、生漆、薇菜、茶叶、蜂蜜为主,天麻、杜仲、黄柏等名贵中药材有不一定规模,成为全县“三木”药材基地乡之一,产品已远销省内外;有桦木、松、杉、樟等十余种针阔叶林木;地下矿藏丰富,已探明的有锰矿、铁矿、石英矿和煤等,特别是锰矿储量相当大,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目前,该乡锰矿开发已成规模,架通索道三趟,年产矿量达2万吨,平均品位25以上,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其他矿藏正处于开发初期。

自然灾害

石坝乡位于青川县西南部,属中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群山巍峨,沟壑纵横。全乡幅员面积40.8平方公里,总人口4896人,以汉族为主,属较贫困地区,1999年才实现越温(越过温饱线)达标。该乡三面环山,村民集中在山下面,唯一没有环山的一面,下游就是这次地震形成的两个堰塞湖。

关庄是红光、马公、石坝等乡通往宝成铁路和广(元)绵(阳)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从石坝乡到关庄镇,要穿越红光乡,然而最经过此次地震中形成的两个堰塞湖,一个位于红光乡下游的东河口,另一个位于东河口上游的淘龙附近。

东河口的这个堰塞湖一直成为广元市政府和青川县政府的难题。由于大面积山体滑坡造成河道堵塞,青川县红光乡境内的青竹江水位持续上升,形成的围湖对两岸2000多名灾区群众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广元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重灾区青川县红光乡、石坝乡受大地震影响,两山相撞导致两个乡几乎全部埋没,大约3000多万立方米土石堵成了一个堰塞湖。一旦决堤,将淹没整个青川县城和竹园坝。

3000人的存亡

“这次石坝乡在地震中总共遇难95人,下落不明的有168人。除了地震前外出务工人员,还有接近3000人在里面,没有转移出来。”

经济改革

石坝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围绕“十五”规划,努力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始终以唱“农”字经为主调,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强抓兔攻矿战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现新规划的场镇已初具规模,市场繁荣、交通、通信都很方便;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助农增收;扩大企业生产,以矿产品开发为主,以培养小型加工厂为辅;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在原有两个长毛兔专业村的基础上,发展生猪、土鸡、黄羊;现杜仲、黄柏已成林成片,天麻种植已成规模,年产量达4吨 左右,将成为该乡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大土特产及名贵中药材的种植面积,提高产品质量。该乡有小学4所,其中附设初中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普九”成果巩固;有广播站1个,村组通广播;有乡医院1所。

文化教育

该乡有小学4所,其中附设初中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普九”成果巩固;有广播站1个,村组通广播;有乡医院1所。

石坝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围绕“十五”规划,努力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始终以唱“农”字经为主调,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强抓兔攻矿战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现新规划的场镇已初具规模,市场繁荣、交通、通信都很方便;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助农增收;扩大企业生产,以矿产品开发为主,以培养小型加工厂为辅;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在原有两个长毛兔专业村的基础上,发展生猪、土鸡、黄羊;现杜仲、黄柏已成林成片,天麻种植已成规模,年产量达4吨 左右,将成为该乡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大土特产及名贵中药材的种植面积,提高产品质量。

灾区援建

丽水援建指挥部进驻石坝乡一年半时间,第一批援建项目,投资1146万元占地3200平米的石坝小学已交付使用,石坝乡卫生院9月25日交付,场镇供水主体工程5月12日通水。第二批援建项目,投资1091万元的场镇综合配套工程中场镇五座桥梁有三座正在浇筑桥墩,防洪堤建设三百米,集贸市场完成一层楼板浇筑。丽水市捐建的石坝乡科教文化中心进入一楼层面浇筑阶段。所有援建项目均全面开工。

石坝乡——一个大山深处以农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乡镇。

丽水市——一个被称为“浙江绿谷”、“全国生态第一市”的依山傍水的城市。

两个相隔千里的地方因为一场无私的援建结下不解情意。

丽水石坝心连心

在丽水援建指挥部,记者看到大量石坝村民写的书信,信纸大都是些粗糙的本子纸或泛黄的信纸。其中一个小学生王舒婷这样写道:感谢您们为我们石坝人所做的一切。今天是感恩节,我想用炙热滚烫的赤子之心对你们说,“您们辛苦了,谢谢!”。陈增伟告诉记者:“这封信我一直都仔细的保存着,我从来不知道哪天是感恩节,但是从那一天起,我便知道了。”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当地村民一看到援建人员来了就上前热情招呼,“来,喝杯水吧。”“坐会儿。”郑力平告诉记者:“我们和石坝老百姓是心连心啊,我们这些援建干部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用建设丽水的心,做援建石坝的事’。”

爬遍山头为民找水

“震后很长时间都用不上干净水。每天至少要背4、5次,来回要花一个多小时。”石坝乡花园社村民杨胜芝告诉记者,”60岁的村民王显富说,他背了几十年的水,从来都没想过自家有天能像城里人一样拧开阀门就能用上清澈的水。“这些援建干部为了给我们找水,爬遍了石坝的每一个山头,在施工现场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感谢他们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啊。”记者在上花园社看到,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一条长长的输水管道延伸至大山深处。

记者从石坝乡乡政府了解到:“5·12”地震彻底破坏了石坝乡原本脆弱的地表储水结构,原先村民的取水点和渗水点大部分消失,震后全乡90%以上的社没有取水点,饮水困难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灾后重建的信心和决心。

丽水援建指挥部指挥长郑力平告诉记者:“在2008年12月丽水指挥部就启动了中心村安子社饮水工程,铺设管道2000米,当月就解决了四十多户村民的饮水难问题。到目前为止,共建设27个农村饮用水供水点,做到五户以上相对集中的居住点全部覆盖,使全乡95%以上的村民摆脱了吃水难。”

保护千年红豆杉

“今天上午采摘的20斤香菇卖了100多元呢。”2日下午,八一村村民王跃波兴奋地告诉记者:“丽水援建人员帮我修起大棚,做起了食用菌种植。现在每天赚100多块钱不成问题。我正想再种2000多袋呢。” “食用菌种植在丽水有很长历史,我们可以给石坝人民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很多村民争相要求增加数量,但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我们放慢了发展步伐。”据了解,每个食用菌袋内需要填入大量木屑,所以短时间内制作大量菌袋会影响当地生态。

石坝小学南端有一棵千年红豆杉树,记者在现场看见这棵红豆杉长势旺盛,犹如一个守护学校的老人。附近老百姓告诉记者,为了保护这棵古树,丽水援建人员临时改变施工方案,为此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丽水市援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增伟说:“按原先的设计方案,学校宿舍楼基础开挖将会损伤红豆杉根部。我们本着援建不忘保护的原则与石坝乡人民政府研究后决定改变设计方案,将宿舍楼整体外移两米。为此石坝小学援建工程增加30万元的投资,工期也推迟了20多天。”陈增伟还告诉记者:“我们援建的同时还在给当地人民灌输一种理念,那就是保护环境,我们丽水市被称为‘全国生态第一市’,我们希望石坝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保护生态环境。”

灾后新貌

乡场镇新区,学校、综合市场、科教文化中心等已建起,行政楼将结顶,供水、供电、排污、河堤等市政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5·12”特大地震中,位于山区的青川县石坝乡遭受沉重打击。然而,时隔两年,新的石坝乡已是新居林立,产业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喜获丰收,村民们安居乐业,都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

6月21日,记者走进石坝乡,视野之及,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人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群众生活井然有序。

乡场镇红石河上,新建起一座具有典型浙江文化特色的,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工艺——浙江丽水庆元廊桥,廊、楼、亭、殿、阁等应有尽有,在当地称为“红石廊桥”。

进入石坝乡场镇新区,“红石廊桥”美景映入眼帘,凿石为梁、叠木为拱、横跨红石河,天花龙凤、中梁八卦、雕梁画栋、五彩缤纷,挡风板上设各种图型的窗口,与场镇新区相映成为一幅精美画卷。“夜景更美些,”坐在一旁乘凉的大爷高法贵提起这桥有了说不完的话:“修座桥可是我们一直都盼望的,以前天晴就挽起裤腿走过去,遇到涨水就过不去了,现在出行就方便多了”。说到高兴处,大爷还指着山上的丽石公园说:“我们也有了休闲的场地”。

“这边是我们的场镇新区,那边是我们的场镇老区,丽水援建的这五座桥恰好成为场镇的骨架。”该乡乡长赵世雄带着我们从场镇穿过,一一为我们介绍着场镇新景:学校、卫生院、综合市场、科教文化中心、快结顶的行政楼,供水、供电、排污、河堤等市政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走到集市旁,赵世雄忍不住带着我们上楼去看,“一楼是集市,二楼设计的是店面,以后市场上的摊位再也不用在街边乱摆放,市场环境自然就好多了”。

中心村村委副主任贾荣养殖獭兔3000多只,带动全乡村民养殖獭兔7万多只。

在中心村,记者见到了该乡的生态养殖大户贾荣,他和技术员正忙着给獭兔喂饲料。贾荣是中心村的村委副主任,地震后火线入党成为中共党员,今年3月开始养殖獭兔,现已建好两个养殖场舍,养了3000多只獭兔。贾荣先后去广州、天津、重庆去考察养殖獭兔市场,自己养起来后又以村为中心,发展散户,为他们提供种兔、饲料、药品、养殖技术。“这样我们就能用少许的投资换来收益。”五一村的唐学成便是贾荣发展的散户,他饲养了100只种兔,计划每季度出栏1000只,按厂家收购价商品兔肉20元一斤,兔皮40元一匹计算,一只兔纯收30多元。“过段时间我打算带着散户出去考察,学习配饲料,我们这个地方太偏远了,饲料拉来每吨都得3200元左右,要是能自己配饲料的话,每吨能降低1600元左右的成本。”贾荣有了自己的算盘。

“看我们山坡上种植的金银花。”赵乡长指着一路绿幽幽的山坡高兴地告诉我们:“这可是我们石坝人的致富花”。据介绍,地震造成石坝乡多处地质灾害,形成大规模滑坡46处,明显变形斜坡20处,形成堰塞湖26处,地质隐患灾害点160处,耕地损毁严重。怎样让4408名老百姓致富,让贫瘠的土地“收获”,乡党委政府可是煞费苦心,根据地质条件,乡领导多方考察决定引进金银花种植。“每亩投入1000元,3年后年收益近5000元,可连续收益10多年,现在全乡已种植了1000多亩金银花,獭兔年出栏能达到7万多只的规模”。

对于石坝乡而言,灾难的打击没有击碎全乡上下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如今,希望和喜悦充满了每个人的心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