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一月二十四夜 |
释义 | 这首诗去掉了胡适早期白话诗的生硬,无论是从形象的捕捉还是从音节的流畅程度上来说都算是比较成熟的,可以说是胡适新诗中的较高境界。 作品名称:十一月二十四夜 创作年代:1920年11月25日 作品出处:1921年《新青年》第8卷第5号上 文学体裁:现代诗 作者:胡适 基本信息体裁:现代诗 作者:胡适 年代:作于1920年11月25日 发表:初发表于1921年《新青年》第8卷第5号上 作者简介胡适(1891.12.17—1962.2.24) 汉族,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作品原文十一月二十四夜 胡适 老槐树的影子 在月光的地上微晃; 枣树上还有几个干叶, 时时做出一种没气力的声响。 西山的秋色几回招我, 不幸我被我的病拖住了。 现在他们说我快要好了, 那幽艳的秋天早已过去了。 作品评论胡适修订《尝试集》,决定删诗,并广泛征求朋友的意见,是为第四版做准备。在《尝试集》四版自序中胡适写道:“删诗的事,起于民国九年的年底……后来又送给‘鲁迅’先生删一遍……”关于这件事,现在还保存有鲁迅的信,鲁迅在对胡适的《尝试集》提出了应该删去的诗后,在信的结尾加了一句:“我觉得近作中的《十一月二十四夜》实在好”。但是正像删诗没有说明原因一样,这首好诗缘何好,鲁迅也没有说明。 这首诗去掉了胡适早期白话诗的生硬,无论是从形象的捕捉还是从音节的流畅程度上来说都算是比较成熟的,可以说是胡适新诗中的较高境界。诗中写到:“老槐树的影子,在月光的地上摇晃;枣树上还有几个干叶,时时做出一种没气力的声响。西山的秋色几回招我,不幸我被我的病拖住了。现在他们说我快要好了,那幽艳的秋天早已过去了。”全诗诗中有画、画中有声。但却气氛暗淡、意象幽冷,笼罩着一种含蓄的萧瑟和不动声色的哀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