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三遮难 |
释义 | 简介受具足戒前应有的一种仪式。依小乘之律法,受具足戒时,教授师为鉴别受戒者有无受戒资格,而设此十三遮难以询问戒子。询问的内容包括二类,其一,‘难’有十三条;其二,‘遮’有十条,总称十三遮难,或略称遮难,又称遮道法。兹略述如下︰ (1)十三难︰‘难’者,指自性恶。即不宜受具戒而被拒绝制止者。即︰{1}犯边罪︰指受具足戒后,犯四重禁戒而舍戒,之后再来受者。犯四重禁戒者乃佛法边外之人,故称边罪。{2}犯比丘尼︰于白衣时污辱净戒之比丘尼,使其毁梵行者。此乃就比丘的受戒而言。{3}贼心入道︰指为得利养,或为盗法而入僧团者。{4}坏二道︰又称破内外道。即指本为外道,后入佛道,未几又舍戒还复外道,再舍外道而欲入内道者。{5}黄门︰谓不能男者。{6}杀父,{7}杀母,{8}杀阿罗汉,{9}破僧,{10}出佛身血,此五种即犯五逆罪的人。{11}非人,指八部之鬼神变化成人形者。{12}畜生,指畜牲现为人身者。{13}二形,指兼具男女二根的人,即同时具有男女生殖器者。 (2)十遮︰遮者,指原非自性之恶,然为防讥嫌,故遮止不令受。细分遮罪,虽有十六种,但正向受戒者询问时,于十六遮中,合衣、钵为一,合父、母为一,合五病为一,而成十遮。即︰{1}受戒人名字。{2}和尚名字(指剃度和尚法名)。{3}年满二十否。{4}衣钵具否。因恐有贼住者借他人之衣钵,故有此问。{5}父母听否,恐未得父母应许而招致彼之悲恼、讥嫌,故有此问。{6}负债人,即询问有无负债。{7}奴,指若受雇于人,雇主应允否。{8}官人,指任公职者,统治者是否允许。{9}丈夫,即问是否为真正男子。{10}五种病,问有无癞、痈疽、白癞、干痟及癫狂等五种病患。 以上乃就男子而言,主要依《四分律》,其他律本所载则有若干相异。 不同比丘尼的遮难与比丘稍有不同,而且诸律所传也并不一致。依《四分比丘尼羯磨法》所载,十三难中,第二犯比丘尼改为犯净行比丘。十遮中,第五父母听否的父母改为父母夫主,第七奴改为婢,缺第八官人,第九丈夫改为第八女人,第十的五种病改为第九癞(或痈疽)、白癞、癫、干痟、狂、二根、二道合道、大小便常漏、涕唾常出,另加第十学戒清净。 参考资料《昙无德羯磨》;《弥沙塞羯磨本》;《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三;《十诵律》卷二十一;《毗尼母经》卷一;《昙无德部杂羯磨》;《十诵羯磨比丘要用》;《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