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里城村 |
释义 | 简介十里城村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临北回族乡,紧靠淮河,十里城历史悠久,向为淮河北岸贸易集散地,十里城村位于淮河缕堤脚下北侧,处临北乡政府西约8公里,交通便利。2009年该村有8个村民小组、654户、2449人,2012年户籍人口突破3000人。建成区约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达4349亩,以一麦一稻传统的种植模式为主。电话区号:0552,车牌号:皖C,邮编:233316,海拔高度16米,是淮河干流13个行蓄洪区之一。即将面临整体搬迁。村名由来十里城历史悠久,在明代以前就已形成村落。传说大禹治水,劈开荆涂二山以通淮水,从此淮水东流。然而,荆涂以下八十里处,淮水四溢淹没良田。于是禹又带领人筑堤拦水。一天早晨,一只大雕从北向南飞过,禹张弓射雕,非但没有射中,大雕还把箭叼着飞走了。禹下令追踪找寻。终于在凤阳府城北面的凤凰山北麓找到了这支箭,此箭所落与射箭之处相距刚好十里路程。禹兴起,即命该地名为“十里程”。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凤阳营建中都皇城,当地老百姓便将“程”改成了“城”,于是这里便叫做“十里城”了,一直沿用至今。解放前,村落一直建在淮河边,由于长期受到洪水的侵袭,解放后,由于新筑了淮河缕堤,村落逐渐向淮堤北侧迁移,2002年,沿淮的居民已全部迁至淮堤以北。 人口民族十里城共有2449人,其中顾姓和沈姓约有2000余人,又以顾姓为众,人数约占全村 一半,顾姓主要分布在村西部(即五、六、七、八小组),沈姓主要分布在村东部(一、二、三、四小组),其他还有杨、石、于、耿、毛、陈、张、梁、赵、王、田、高、刘、许、徐、朱、何、尤、汤、钱、孙、李、吴、郑、姜、杜、汪、唐、袁、薛、卢、单、邓、蔡、尚、盛、黄、潘、段、胡、郭、周、孙、丁、吕、谢、邢、柴等几十余姓。 外来人口主要为云南、贵州、四川、宁夏、凤阳、长丰、固镇、怀远人为主,明朝嘉靖年间,顾姓迁至此地,从此繁衍,现顾姓为当地第一大姓。 十里城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为回族,全村回族人口不足10人。 历史沿革十里城村自建国以来归属多次变动。 自明朝洪武4年(公元1371年)起先属濠州、后属中立县、临淮县,洪武后期到1952年一直隶属于凤阳县。 1952年由凤阳县划归五河县管辖。 建国后先后建立黄嘴公社和黄嘴乡,为黄嘴乡驻地,隶属于沫河口区。 1992年撤销黄嘴乡,并入临北乡。 1995年3月开始隶属于新成立的临北回族乡至今。 民间传说至今,民间还传说着元朝官兵捉拿少年朱元璋的故事。某年某月一天,淮河北岸的十里城村(原属凤阳县,今属五河县)来了一个要饭小孩。他孤身一人,胳肢窝里夹着一根打狗棍,手里捧着要饭碗,衣不遮体。他就是后来登基当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 这时候,正值“大暑”时节,朱元璋中午要饭吃饱了小肚皮,背靠着大树睡觉。他梦见一队人马追来要杀死他,猛的惊醒了,揉揉眼皮,拿起打狗棍走出十里城村口,沿着淮河堤坝,朝东走去。 统治者都怕丢失江山,元朝皇帝的相师算出钟离是龙凤宝地,出了个小皇帝,在淮河两岸流浪,将来要推翻元朝,改朝换代登基当皇帝。于是,皇帝下令在风阳府管辖境内的淮河两岸捉拿未来的皇帝,不知杀了多少无辜的少年。这天、相师算出“小皇帝”到了十里城,便派军士追捕。朱元璋走着走着,看到一只乌鸦在坟头上迎着他“呱呱”直叫,他回头一看,果真后面有军队追来。朱元璋反复思虑,难道是梦里真?于是,他便下了堤坝,向河下一位正在耕地的农夫面前跑去。他跪在地上给农夫磕头,说他梦见有追兵要杀他,求他救命。农夫向后面一看,果然来了一队人马,远处的黄土路上尘土飞扬。又看这孩子破衣烂衫,着实可怜。农夫对元朝统治者也早恨之入骨。他便吆喝牛停住步,急中生智,要朱元璋爬到犁沟里,农夫搬犁垡土把他埋上,又吆喝着牲口继续犁地,。还放开嗓子喊上了几声号子,装着没事儿的。农夫犁到地头,官兵也赶到地头,问他刚才朝这边跑的小孩子到哪去了。农夫笑嘻嘻地说:“这小孩手里还拿着一根棍子!”一个官兵说:“正是他,往PNJL跑了?”农夫手指淮河边说“朝大河边跑去了,好像钻进了水里!”官兵信以为真,一队人马便“突突突”地奔向淮河岸边。 元兵走远了,农夫把朱元璋从土里扒了出来。朱元璋年龄虽小很懂礼貌,给农夫磕了三个响头表示谢恩。他走到河边,真的钻进水里,游到对岸。元朝相师又算到这小皇帝进了钟离城。第二天中午,全城戒严,四门重兵把守,相师算出这小皇帝头顶银碗,左手打把绿伞,右手捧块 白色的癞疤,左手拿一只荷叶当伞,右手捧一块凉粉,胯着一根红色的枣树棍,身上披一块破烂的黄布,来到东城门口的石孔桥上,官兵看他是个小花子,没人理会。朱元璋大摇大摆地过了桥,又钻进淮河,游到了河北岸。 太阳落山了,夜幕降临。钟离城四门元军岗哨都没有捉到“小皇帝”,当官的都怪相师算得不灵。相师说,那秃头是银碗,荷叶是绿伞,凉粉是玉印,枣棍是红马,黄布是龙袍,“小皇帝”出城玉印,身穿龙袍,骑着枣红马。钟离城四门军士按照相师的话严格检查来往行人。朱元璋秃头上长满银。 区位交通十里城位于淮河中游北岸,与凤阳县府城镇十里城村隔河相望。027县道和淮河临北缕堤穿境而过,南洛高速横贯北部。距临北回族乡8公里,沫河口镇6公里,蚌埠精细化工园区(沫河口工业区)3公里,五河县城47公里,蚌埠市20公里,凤阳县城10公里。交通便捷,半小时可达蚌埠市区,一小时可达五河县城。80年代曾有轮渡前往凤阳县临淮关镇和蚌埠市,后废弃。现有农村客运班线通往沫河口镇和五河县城。医疗教育2005年取缔了全村的8个私人诊所,在原黄嘴乡卫生院的基础上新成立十里城卫生室,同时新购置了一批医疗器械,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现有完全小学一所,开设了10个教学班,在校生400余人。2000年前有黄嘴中学,后并入临北中学。 十里城村老年大学是五河县第一所农村老年大学,由临北乡十里城村顾文严、于家林、顾宗荣、何传沂等几位退休老人创办,通过13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和招收临北乡周边8个村的农民、退休教师、职工等老年学员400余人。13年来,老年学员们本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老有所为”和发挥余热、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思路,经常性的编排文艺节目深入周围村庄为群众送上精彩的文艺节目、开展琴棋书画教学,自娱自乐,陶冶晚年情操,为临北乡及五河县老年事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学校有完善的教学计划,严格的考勤制度,齐全的课程开设。闲暇之余,他们或读书、或读报、或弈棋、或载歌载舞,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成立几年来,一直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学员也不断发展壮大。由于成绩突出,2010年还被评为“省先进集体”。 语言民俗当地语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凤阳支,部分属于五河浍南支,口音与凤阳话基本相同,与五河话稍有区别,与蚌埠话差别较大,多去声。语速较慢。 当地主要传统节日为除夕、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其他还有回族穆斯林自己的节日,但回族基本为汉族同化。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遗产的临北狮子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全村现有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一人顾祖元。 当地人信仰基督教较多,建有基督教堂,有基督教徒200余人,少数民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经济发展十里城在90年代有几家工厂,但现在大多已经倒闭,现仅有粮食加工、畜牧养殖几家,但均为个体营业,缺乏规模。当地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大豆、花生、芝麻、绿豆等经济作物,西瓜为主要种植水果,但近年来产量连年下降。蔬菜基本是自给自足。生猪存栏量逐年下降。其他以牛羊为主。渔业发展停滞,渔民基本靠天然淮河捕鱼为生。但渔民至今仅剩几户。农民收入主要由农业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构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