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尸乡沟商城遗址
释义

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城址覆盖在地面下1~4米。1983年春在配合基建工程中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多次发掘。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尸乡沟商城遗址

所属地区:河南

地理位置: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

面积:190万平方米

著名景点:尸乡沟商城遗址

遗址简介

城址

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余米,北部宽1215米,中部宽约1120米,南部宽740米。城墙夯筑。南城墙已被洛河冲毁。西城墙现长1710米,宽17~24米,高1.5~3米;北城墙总长1240米,宽16~19米,高2~3 米;东城墙现长1640米,宽20~25米,高1.5~2.5米。已发现城门7座,其中北面1座,东西面各3座。

在城内发现有东西向大路5条,南北向大路6条,路面宽6~10米,其中一些道路与城门方位基本对应。城内南半部有 3座小城,宫城居中,为正方形,内有成组的大型宫殿基址;另外两座小城位于宫城的东北和西南,均为长方形,内有成排建筑,可能是武库、粮仓或屯兵防卫的城堡。

城门

北门位于北墙正中,探出路土宽约9米,厚约0.3米。1983年发掘了西墙中间的门。门道长16.5米,宽 2.4米。路土厚0.4~0.5米。门道两侧各有一条紧贴城墙的夯土窄墙,墙内各有排列密集的16~18个木柱洞,洞底埋有柱础石。从城门内侧向南 4米处,有一条东西向呈缓坡形的夯土“马道”,上宽3米,下宽4米,东端与城内一条东西向的大路相连,西端升高与城墙顶部相接。1984年发掘了东墙中间的门,门道长19.4米,宽2.4~3米,两壁紧贴城墙的木骨泥墙内残留有 16个柱洞痕迹。在门道路土下深0.4米处,有一条地下排水沟,宽约1.2米,深约1.3米,上盖木板,两壁以石块砌成石柱,柱间夹立木柱,承托木盖板,沟底用石块叠砌呈鱼鳞状。该沟西通宫城,全长 800多米。

宫城

平面近方形,四周为厚3米的夯土墙,周长约855米。南墙正中一大门,有一条大道通向城南。宫城中部有一座大型宫殿基址,其左右两侧还有几座宫殿基址。东部偏北的四号宫殿基址,东西长51米,南北宽32米,包括正殿、庭院、东庑、西庑、南庑、南门和西侧门等7部分,是一处“四合院”式的宫殿建筑。正殿在基址北部,平面长方形,东西长36.5米,南北宽11.8米,建于高出当时地面0.4米的夯土台基上。台基南侧有间距相等的4个长方形夯土台阶。台基四周有排列有序的圆形或椭圆形夯土柱础残迹。此外,还发掘出1口水井和3处石块砌成的排水沟。宫城东西隅的5号宫殿基址在4号宫殿南约10米,包括上、下两层基址。上层建筑基址的正殿在北部,平面长方形,东西长约54米,南北宽约14.6米。此外还发掘出北庑、东庑和西庑的基址,10个殉狗坑和一处石筑排水沟。下层宫殿建筑基址平面为回字形,中间为方形庭院。北面基址有柱基槽和殉狗坑,庭院内有2口水井。

偃师商城既有大型宫殿建筑,又有军事防御设施,具有早期都城的规模和特点。有些学者认为这里应是汤都西亳,也有专家认为这里是太甲所放处的桐宫。

考古发掘情况

尸乡沟商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北依邙山,南临洛河,《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这里是商汤所建的都城。经勘探发掘得知:尸乡沟商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城墙系夯土筑成。西城墙长1710米,北城墙长1240米,东城墙长1640米,南城墙长740米,城区面积约190万平方米。现已发现城门7座,城内纵横交错的主干道若干条和用石块砌筑的方形排水道。

城内规模最大的1号夯土建筑基础中的4号、5号宫殿遗址已发掘。其中4号宫殿基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1米,南北宽32米,这是一处以正殿为主体,东、西、南三面廊庑相接,内设长方形天井式中庭的封闭式宫殿建筑。5号宫殿基址包括了上下两层建筑遗存,上层建筑基址平面呈长方形,正殿坐北朝南,西侧和东、西两面各有廊庑;下层宫殿建筑基址平面呈“口”字形,形制与上层宫殿不同。1号夯土建筑基址周围另有宫墙环绕,其内有水井及完整的供排水系统,形成“城中之城”双重封闭式格局。 尸乡沟商城遗址发掘出土了包括陶器、铜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和原始瓷器在内的丰富的文化遗物。它为研究这一城址的年代和性质提供了实物资料。

偃师商城出土有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和蚌器等。青铜器有尊、斝、、戈、刀等容器和生产工具、兵器,玉器有璜、刀和玉饰,陶器有鬲、斝、大口尊、豆、罐、盆、三足器等。大多为商代中期 (二里冈期 )遗物,也有少量二里头文化陶片。

发现尸乡沟商遗址是中国考古学上的一件大事,这对于研究夏商历史,中国古城建筑和发展史,特别是早期都城的形制、结构和布局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遗址的保护

尸乡沟商城发现之后,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1984年,河南省文物局规定在城内和城墙外250米之内,不准搞大型或永久性建筑,其他建筑也要进行控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拨款征购了宫殿基址的土地,并修建围墙加以保护。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偃师商城博物馆建成开馆,1989年正式划定城址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重要发现

偃师商城遗址自1983年发现迄今,已工作了16个年头。在这期间中国社 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工作二队(以下简称二队)进行了二十多次有计划的考古发掘,现已证实该遗址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及多组宫殿建筑基址、民房、作坊、墓葬等遗迹。

大 城

大城城垣西南两面较直,北垣东段向东南斜收,为避开城东南的一个阪池、东垣中段偏南部位的墙体又向西南折收,使城址平面略呈刀形,中部往北宽敞,南部犹如一短窄的九柄,以西墙为基准测得方向为7-。南北最长1700余米,东西最宽1200余米,南端宽740米。城垣周长近5500米,都是行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成,墙底一般宽17一19米,距原地面残存高度1一3米不等。可以确认的城门有5座,北垣近中部1座,东、西垣对应部位各2座,南垣大部被叠压在塔庄村下,尚无发现城门。护城壕宽18一20米,环绕于城垣外侧四周。

小 城

1900年夏,二队工作人员根据以往偃师商城考古勘探和发掘中若干线索的综合分析,推测偃师商城在1983年发现的城址内(大城),还存在一个时代更早的商代城址(小城)。同年秋季即组织拈探进行验证小城确实存在,经考古发掘得知:小城平面大体呈长方形,直线距离南北约1100米、东西约740米。现知北城因中段向南凹进而形成“Z”字形转角两外,东城墙中段则向东凸出、西城墙中段向东凹进,城墙宽度为6一7米,小城城墙被毁坏严重,尤以东墙和北墙为甚,而小城的西墙和南墙尤其是西城墙保存较好,在扩建为大城墙后,它们被包夹在大城墙之中,墙体保存高度在1.5米左右。有的地段因夯筑大城的需要,小城的城墙两侧被切割成台阶状。以往的所知的偃师商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具体方式是:从内外两侧加宽小城的南墙,西墙以及东墙的一部分;沿小城西城墙往北的延伸线,新筑城墙约60米,然后折而东行。在小城东城墙中部,沿城外的湖泊岸边往东北方向新筑一段大城城墙,既而北折与新筑的大城北城墙相接。

通过这次较为全面的发掘得知:前述偃师商城大城城墙是在小城城墙的基础上加宽或扩建而成,证实大城的修建和最初使用年代自然要晚于小城。1900一1997年大城北城墙的发掘以确凿的地层关系证明大城城墙建造的年代应为偃师商城商文化第二期早段。在小城西北城角,发现大城使用时期形成的路土直接叠压在小城使用时期的路土和被修整后的小城城墙,可以说明大城使用时期显晚于小城。

根据这一考古成果,证实偃师商城小城应为早商时期的王都遗址,二里头文化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属于夏文化,偃师商城小城的建造是夏商文化的一个界标闭。

商城东北隅

1996-1997年,在偃师商城东北隅进行了一次考古发掘、发掘出商代的城墙、城壕、道路、车辙、排水沟、夯土围墙、墓葬、窑址、灰坑、铸铜作坊等,出土了一批包括铜器、陶器和与青铜冶炼有关的陶范、铜渣等在内的商代遗物川。获得了一组难得的地层关系。在大城城墙内侧附属堆积下边,叠压着3个偃师商城商文化第二段(一期晚段)的灰坑H8、H9、H10,坑中出土了一些铜渣、柑锅和陶范等与青铜冶铸有关的遗物;而在城墙附属堆积的上边,叠压有几层路土,有两组墓葬开口于第一、二层路土面下,其年代均属于商文化第4段(二期晚段)。以清楚而准确的地层关系,把大城城墙的建筑年代卡在商文化的第2段与第4段之间,即偃师商城城墙建造于偃师商城商文化的第3段(二期早段)闭。发现于城内道路第4层路土面上两道与城墙并行的车辙印,是我国继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骨料坑车辙印之后又一次发现的商代车辙。这确凿地表明至迟在商代早期,双轮车已在我国出现,将我国用车的历史前推了二、三百年,为研究我国古代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宫 城 (一号小城)

位于小城纵向轴线偏南部位。平面基本呈正方形,每面长200余米,面积45000平方米。小城四周有2米厚的夯土围墙,南面有宽敞的大门。围墙中部有一座长、宽各数十米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左右各有两座与之面积相似的宫殿基址:前面是一条平坦的大道直通南门以外,大道两侧各有数座小型夯土建筑基址;后面还有几座中型宫殿建筑基址。这些宫殿建筑基址,有的自成一体,有的左右对峙,形制规整,错落有序,组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整体颇为壮观,已具备了宫城的形制和规模。

2号小城和3号小城分别位于宫城西南和东北。这二座小城平面近似,每面长约200米。四周也有2米厚的夯土围墙,围墙内分布有整齐的排房式建筑基址,各基址面积大致相等,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为宫城的辅助建筑,属营房和库房性质的建筑川。

四号宫殿基址

位于宫城内东偏北部,整座宫殿基址包括正殿、东房、南庞、西庞、庭、南门和西侧门等七个部分,东西全长51米,南北宽为32米,坐北朝南,方向188度,是一处自成一体的封闭式宫殿建筑。正殿居院落之北,台基保存完整,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36.5米,南北宽11.8米,高出当时地面约0.4米,地面以下厚1米,台基总厚度为2米,系红褐色夯土筑成,土质紧密,夯层明显。台基南侧有间距相等、大小相同的四个夯土台阶,每个台阶东西2米,南北2.5米,上有三级踏道。有的台阶两侧竖立着片状石板,紧贴踏道,用以保护土质台阶免受风雨剥蚀。正殿东、西两端与东、西两庞连接。南房前檐有十六个柱了洞,后檐施木骨墙,加固墙身。自西向东第六间为宫殿南门,门道宽约2.5米,下有路土,两侧各有一道夯土墙基[s;0在正殿与庞之间是一座长方形的宫殿庭院,东西40米,南北14米,地面平整坚实,以利排水。宫殿的南面有一条东西向的地下排水沟,东出宫城,西达宫城内的中部宫殿,全长100余米。水沟下铺石板,两侧垒砌成石壁,上盖扁长石城,形制较东2门下面的木板石壁排水沟。通过对该排水沟的发掘说明商城的地下排水设施相当合理。

五号宫殿基址

位于宫城的东南部,北距四号宫殿约10米。基址全部为夯土筑成。分上下两层建筑,下层即“六号宫殿基址”。五号宫殿基址平面略呈凸字形,东西总长约107米,南北宽约81米。北面居中为正殿,其余3面有庞。正殿台基长54米、宽14.6米,台基面上四周留有柱子洞或柱础石35个,依据它们可知当时的正殿上段长28米、宽6米。西庞总长26.5米,东庞与西房对称,南庞宽6.4米,结构与西庞相同。南庞正中为大门。东房中部有一向东的门道,宽约2米,是五号宫殿东行的唯一通道。

六号宫殿基址

即原五号下层,整体叠压在五号宫殿基址下面。呈回字形,正殿长38米、宽8.5米。东西配殿各长26米,宽6一7米。南殿长39米,宽7.5米。出人宫殿的大门在东殿的中部,门道宽2米。通过对四号宫殿、五号宫殿(原五号宫殿上层建筑)、六号宫殿(原五号宫殿下层建筑)及宫城围墙的发掘、研究得知:偃师商城早期,在城内确有封闭式“城堡”,即宫城最初发现的围墙。宫城内配置的宫殿建筑,目前研究能确定的有第四号宫殿。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早期宫城。第六号宫殿的建筑和使用时代晚于宫城,在修建时,宫城的南围墙被废弃,围墙的部分夯土基址被第六号宫殿建筑的南部基址所利用,第五号宫殿是在弃后的第六号宫殿建筑基址之上兴建,它的东庞和南庞基址已突破宫城的东墙和南墙,是再晚一时期的宫殿建筑。这样就将这三座宫殿分为三个建筑时期:最早是第四号宫殿和宫城围墙;其后是第六号宫殿;最晚是第五号宫殿川。

二号及七号宫殿基址

1996一1998年在宫城西部揭露出一组宫殿建筑基址。根据发掘结果证实:该组宫殿基址属于由多个院落组成的宫殿建筑群,其主殿、配殿俱全,现已发掘的两座主殿中,二号宫殿宽11米、长82米,大殿台基的前后两面均有多个用石板砌护的台阶,为目前已知商代早期最大的宫段个体建筑。七号宫殿宽12米、长52米[Is],台阶皆在其南侧。有的台阶的旁边发现有坑。位于二号和七号宫殿西端的厢房建筑基址,有密集而粗大的柱子洞,专家推测是楼阁式建筑。这是我国最早的双层建筑。东院属于疤厨性质的建筑,南北房均是后面有墙而前面无墙的廊庞。

函待保护

偃师商城遗址自1983年发现迄今,尽管偃师的领导和文物部门对她的保护非常重视,而且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偃师商城遗址的保护还不尽人意。就现状看,偃师商城发现之初,在城址范围内只有很少的现代建筑物,主要是塔庄村和偃师化肥厂。但自90年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加之城市建设规划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偃师商城遗址迅速被蚕食。现在举目四望,工厂、商业网点、饭店、民居四面林立,大面积授盖了偃师商城西北部、北部和南部地区(主要是塔庄村)。

偃师商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夏商文化断代的界标,是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处未遭严重破坏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目前,我国学术界已把解决夏商文化分界问题的希望寄托于此,因此,偃师商城遗址的始建年代,便成为划分夏代文化界限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国古代的帝王都城一般都是从宫城开始建造的。现有的线索说明偃师商城也是如此。目前偃师商城范围内最早的商文化遗存就发现在宫块里,所以,宫城的始建年代问题就成了解决商文化分界问题的关键。

如此珍贵的历史遗产岂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为了安全有效地保护这一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已同意对宫殿区和东北隅城墙进行保护、开发,偃师市人民政府已将位于宫城遗址的77亩土地全部征用。为商城遗址的保护、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好前景与开发构思

科研前景

偃师商城遗址发掘时间长、面积大、内涵丰富、资料全面,不仅有详细而大量的文字记录,以及照片、图表等资料,还有一大批珍贵的文物资料。所有这些,不仅是历史学、考古学上的宝贵资料,而且也是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的有用材料。一旦偃师商城遗址实行开放,那么,不仅国内而且国外的专家学者都可以来偃师进行科学考察和学术交流。形成一个独特的科研基地,以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发展旅游

偃师商城遣址位于惬师市区西南隅、与古都洛阳仅二十余公里,交通便利。310国道卧其侧,陇海铁路跨东西,距洛阳飞机场约35公里,高速公路的修建又缩短了偃师至郑州、偃师至三门峡的距离。

偃师商城与洛阳市东线诸旅游点连成一片,以近线而言:正在洛阳— 白马寺— 唐杜甫墓— 偃师商城博物馆— 商城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 灵台遗址— 洛阳这一闭合旅游线上。以远线而言,则至洛阳— 小浪底风景区— 白马寺— 偃师商城博物馆— 商城遗址— 唐恭陵— 少林寺、中岳庙。也正好是一天的旅程。

保护构思

回顾巧年来偃师商城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确实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又在不断的蚕食着祖先留下的这一宝贵遗产。为了长期、有效地保护偃师商城遗址,笔者认为应尽快建立一座集科研、娱东、观赏、休闲为一体的、既供游人参观休闲又不损伤地下遗存、不影响城址风貌的文化娱乐场所— 偃师商城遗址公园。

经过认真研究、多方论证,偃师商城遗址公园的规划蓝图已经初步勾画出一个轮廓,它大致可分为五个主题景点:即w号宫殿建筑、五号宫殿建筑,二号、七号宫殿建筑群;池苑遗存。其中四号、五号宫殿建筑可按照“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原貌进行复的。复原后可复制一些祭祀、宾宴、日用生活品供游客参观鉴赏;房房可用作当时的手工业作坊,如制陶、铸铜、制骨等让客人参与制作,最后刻上时间、地点、游客姓名,让其带走作为永久的纪念,当然要交一定的费用。二号 、 七 号宫殿基址群,采取原地保护后复原基址进行现场展示,使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位于宫城北部面积约2700平方米的池苑遗存,是商代帝王游玩的地方,我们可在它的附近修建一些亭榭建筑,广植花木,引水造景,养鱼垂钓,形成“青林重现,绿水弥漫”的御用池苑。最后是进行绿化、美化环境。绿化是保护城址、平衡生态、美化环境的最佳手段,试想我们在宫城城墙、路网两侧分别植以乔木、灌木、青藤、花卉之类不同的树木,一座城池的轮廓也会油然而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