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诗人的神学: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思想
释义

作为穿越永恒与现实、无限与有限之间的精神飞舟,宗教表达了人的叹息、惊讶、不安和渴求。宗教具有的这种神秘感、惊奇感和超越感,揭示出人之灵性秘密,试说着人的文化真谛和人的生命意义。诚然,宗教表现了精神、心灵之浪漫,但它作为信仰之在?信仰之感和信仰之思而体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久远流传,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

书名:诗人的神学: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思想

作者:李枫

ISBN:9787509705254

定价:39.00 元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

开本:32

内容简介

艺术之花散发神学与诗学交融的芳香,信仰之光折射神学家与诗人重叠的身影,英国“湖畔派”诗人的追寻与思考,使神学与诗学在近代英国达到最为理想的结合。而在这样一种神学与诗学的共构之中,柯勒律治成为其领军人物。他以其诗歌来理解、诠释神学,从而以“诗化哲学”、“诗化神学”来构建其“诗人的神学”。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诗人的神学》以《诗人的神学》为题而对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阅读这部探究英国近代浪漫主义神学的全新之作,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前辈哲人一句值得深思的话——“诗人的梦想是神性的,但他并不梦想一个神”,有助于我们在震撼与沉思之中开拓我们自己内心的边疆。

作者简介

李枫,武汉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文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基督教思想文化方向哲学博士。曾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大英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维真学院、英国伦敦大学海斯罗普学院进修访问。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录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柯勒律治浪漫主义神学的思想文化背景

第一节 欧洲浪漫主义神学思潮的兴起及发展

一 质疑理性主义和继承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

二 浪漫主义与基督宗教思想的关联

三 浪漫主义神学与消极浪漫主义

第二节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神学的关联

一 艺术之花散发“神学”与“文学”交融的芳香

二 信仰之光折射“诗人”与“神学家”重叠的身影

三 想象力的彩虹为“神学”与“文学”构建变动不居的未来

第三节 “湖畔诗人”及其作品的宗教意趣及神学蕴涵”

一 崇尚大自然:人类心灵的神性家园

二 注重想象力:把握世界的诗意方式

三 渴慕无限美:超越俗世的生命之美

第二章 柯勒律治浪漫主义神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一部分 前期:“魔幻派”浪漫主义诗人

第一节 家庭背景及童年逸事

一 田野里的自然之子

二 孤独的夜里离家出走的小小孩

三 暴风雨中的孤儿

第二节 剑桥求学及对“理性”与“理解”的区分

一 与骚塞的一见如故及

“大同世界乌托邦”

二 剑桥柏拉图主义的影响

三 柯勒律治对“理性”与“理解”的区分

第三节 与华兹华斯的相识与合作:《抒情歌谣集》的出版

一 相遇相知:英诗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二 交流与碰撞:激发诗意才情与神学思想的火花

三 超验与凡俗相融:

《抒情歌谣集》的问世

第四节 德国浪漫派文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一 德国浪漫派文学及作家

作品的影响

二 康德思想的影响

三 费希特和谢林的影响

四 施勒格尔的影响

五“魔幻派”浪漫主义诗人形象的确立

第二部分 后期:诗意地反省中的神学家

第五节 生命中最黑暗时刻的反省与崛起

一 孤独的航海者再度启程

二 生命中最黑暗时刻的反省

三 崛起:《平信徒布道》与

《文学传记》的出版

第六节 从上帝一位论、自然神论、泛神论到超然神论

一 《无墓的墓志铭》:朝圣途中之心境的真实写照

二 《宗教的沉思》:献给“神体一位的上帝”的歌

三 “自然神论”与“泛神论”晨曦与晚霞交织的神秘之光

四 超然的上帝:“迈入”人与世界的生活之中

第七节 浪漫主义神学家的感悟与追寻

一 海格特的贤哲:“协助反省”

二 “持久”与“进步”:“教会与国家之建制”

三 落叶对生命的眷恋:“最后的墓志铭”

第三章 柯勒律治浪漫主义神学的基本构建

第一节 对18世纪英国理性主义的重新审视与认知

一 对18世纪英国理性主义的批判

第四章 柯勒律治浪漫主义神学的核心观念

第五章 情感论:柯勒律治论情感、良知、心境、意志及理性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宗教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人的超越自我和信仰追求。宗教属于人的灵性世界,是对宇宙奥秘、自然奥秘、生命奥秘的永恒之问。在这种询问中,我们看到了人之精神向往、灵性需求和本真信仰。因此,宗教正是人在信仰中的生活、体验、思索、感悟、行动和见证。宗教所展示的乃人类文化大树上的一朵灵性之花,从其闪烁、迷离的花影中我们可以依稀辨认出人的上下求索、人的时空漫游、人的心醉神迷、人的超凡脱俗。

在当今社会,对宗教的认识研究和理解诠释已在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系统开展,对其“形”、“神”之捕捉和勾勒亦颇有成就。人们在“究天人之际”、“神人结合”之关系上,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理解上已窥见到宗教的一些基本特征。

后记

七月,疾风骤雨之后的北京,草木葱茏,空气清新,我在朝霞满天、有鸟儿浅唱的早晨,完成了这本书稿的写作。虽然深知这本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之上修改而成的小书仍然有待充实和完善,因而并无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此时此刻,觉得可以写出以下文字,表达早已充溢于心的拳拳感激之情。

首先,感谢我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卓新平教授。从博士论文的完成到本书的修改定稿,我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老师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严谨敬业的治学态度以及科学而敏慧的治学方法,是我应该悉心领会并施之于后学的。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金泽、段琦、高师宁、王美秀、周伟驰等教授。他们的授业解惑,以及对本课题的开题报告和博士论文的答辩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本书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也向宗教所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吴军老师,向科研处的霍群英处长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杨慧林教授。杨老师的点拨、鼓励与支持是本书得以问世之不可或缺的动力。

文摘

第一章 柯勒律治浪漫主义神学的思想文化背景

第二节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神学的关联

一 艺术之花散发“神学”与“文学”交融的芳香

艺术是人类的感觉之花。艺术以永恒变化的形式从世间诸多的领域高高耸起,升向天空,进一步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无穷向往。在欧洲浪漫主义思想家看来,艺术“向我们开启人类心中的宝藏,将我们的目光引向我们的内在,向我们展示那些无形的东西,即人的形体中所蕴涵的所有那些高贵、崇高和神性的东西”。而宗教则是“一种历史悠久、影响深广的社会现象,人们对它从小就耳濡目染,非常熟悉。……五体投地的皈依,念念有词的祝祷,香烟缭绕的庙宇,尖塔耸天的教堂……持久而深入地在人们心灵里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只要一提到宗教,这种种现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在心中升起无限的遐想”。艺术家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启示与灵感也常常能够与神圣宗教中的神秘精神相提并论。因此,“神学”与“文学”分别作为宗教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本质上其实是相互交融的。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心情灰暗时,常常会觉得“过去是万丈深渊”,“未来是未知的永恒”。因此,难免会“像愚蠢的孩子一样感到害怕”,难免会觉得“心灵在世界上无家可归”,因而感到无所适从,看不到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因此,人需要通过设立“彼岸”来设立自己的理想,促进自己完善,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激励。正如施莱尔马赫所理解的那样,“神学”是在“人的特殊力量及其人格表现的彼岸来把握人”。而艺术的最大功能就是使本来支离破碎的东西变得尽善尽美,“在艺术的完美中,我们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天堂般不掺杂任何其他杂质的极乐世界的最纯正的、最美妙的图像”。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燃烧着的永恒的生命之火永远不会从向往美好未来、追求自我完善的人的心中消逝。这种形式的完美和精神的升华在此达到有机共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艺术之花”乃散发着“神学”与“文学”交融的芳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