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诗经·文王之什·文王 |
释义 | 《诗经·文王之什·文王》,是《诗经》中的一首四言古诗作品。全诗歌颂周文王姬昌的道德功绩,并宣扬周朝取代殷商是“天”命。 作品名称:诗经·文王之什·文王 创作年代: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成、康之际) 作品出处:《诗经·大雅》 文学体裁:四言古诗 原文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译文文王天上有英灵,光辉照天最显明。歧周虽然是旧邦,接受天命气象新。周家前途无限好,天命周家长兴盛。文王上升又下降,常伴上帝在天庭。文王勤勉日夜忙,美好声誉永不亡。施恩布德兴周邦,后世子孙都为王。文王子孙相继传,嫡亲旁支百代昌。周家群臣和贵族,也都世世显荣光。世世代代都显贵,谋事小心多仔细。群臣众多都贤能,生在这个王国里。王国能把贤士生,都是周家骨干臣。人才济济满朝廷,文王在天得安宁。文王端庄行为正,光明磊落又恭敬。天命伟大不可违,殷商子孙都信听。殷商子孙数量多,成万成亿数不清。上帝已经发命令,服从周邦为周民。殷商称臣服周王,天命运行本无常。殷商诸士多勤勉,助祭镐京登庙堂。他们助祭行灌礼,仍然穿戴殷时装。都是周王进用臣,牢记祖先不可忘。牢记祖先别忘记,进德修业要努力。天命永远须配合,自己多多求福气。殷商未失民众时,行为也能配上帝。殷商灭亡应借鉴,永保天命不容易。永保天命不容易,不要丧失在你身。美好声誉要发扬,殷朝兴亡有天命。上帝做事不可测,既无气味也无声。效法文王好榜样,天下信任又尊敬。 赏析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代,因诗中所写皆周文王、周武王之事,故东汉郑玄的《诗谱》误以为是文王、武王时之诗。朱熹《诗集传》则将它断为成王、周公以后之诗。《史记·周本纪》谓周武王死后,“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叛)周,公乃摄行政当国。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成王既崩,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措)四十余年不用。”《大雅·文王之声》所言皆追述周文王、武王先后迁丰、迁镐京之事,又最后一章点出“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这“子孙”当是周成王、周康王,所以笔者把此诗产生的时代确定在成、康之际。 这首诗的主旨,前人多有阐述,而清代学者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最能道出诗人的良苦用心。他说:“此诗专以迁都定鼎为言。文王之迁丰也,‘匪棘其欲’,盖‘求厥宁’,以‘追来孝’耳;然已兆宅镐之先声。武王之迁镐也,岂徒继伐,盖建辟廱以贻孙谋耳,又无非成作丰之素志。故文、武对举,并言文之心即武之心,武之事实文之事。自有日进于大之势,更有事不容已之机。文、武亦顺乎天心之自然而已,夫岂有私意于其间哉?《序》云‘继伐’,固非诗人意旨;即《集传》所谓‘此诗言文王迁丰,武王迁镐之事’,又何待言?盖诗人命意必有所在。《大雅》之咏文、武多矣,未有以丰、镐并题者。兹特题之,则必以建置宏谋为缵承大计。说者当从此究心以求两圣心心相印处,乃得此诗要旨。不然,泛言继伐,与诗无涉;即呆说丰、镐,于事又何益耶?” 从方玉润的分析中,已经透露出西周开国君主文王、武王的业绩所起的继往开来的作用。在周族的漫长艰苦历程中,最早是周始祖后稷被封于有邰(在今陕西武功),至十代孙公刘由有邰迁到豳(在今陕西邠县),到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又从豳迁到岐山(在今陕西岐山),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在文王、武王父子两代,文王继承前代的功业,当了“西伯”,殷纣王分庭抗礼的地步,为灭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武王秉承父志,又进一步扩展势力,再建都于镐京,终于完成了灭殷的统一大业。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周武王的子孙面临的是如何巩固基业的问题。《文王有声》末章说:“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正点明了这个要害问题,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