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湿件 |
释义 | 计算机专用术语﹐指软件﹑硬件以外的其它“件”﹐即人脑﹐也通常指人脑和机器连接起来的设备。 概念定义湿件是指与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紧密相连的人(程序员、操作员、管理员),及与系统相连的人类神经系统。由此可见,“湿件”,是储存于人脑之中、无法与拥有它的人分离的能力、才干、知识等。 湿件是与软件、硬件并列的IT第三大件。湿件第一次将人的作用突出出来,而且这种作用远远高于软件和硬件。没有软件,硬件是无用的;没有人的操作或指示,软件、硬件一起也做不了什么;由此可见,湿件是IT系统最为基础的部分。 概念起源“湿件”一词的起源尚待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自从美国“赛博朋克”鲁迪·卢(Rudy Rucker)1988年出版题为《湿件》的科幻小说之后,这个词开始流行起来。该书是卢克三卷本系列科幻小说《软件》、《湿件》和《自由件》的第二卷。它讲述了一个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有感觉能力的肉身机器人(meatboppers)如何反过来控制和改变人类的故事,对人类脑力(湿件)与带有编码化知识(软件)的机器人(硬件)的结合最终可能摆脱人类的控制并影响人类进化的前景,作了大胆的想象。 卢克的书出版之后,“湿件”一词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知识分类类型当中的一种。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分为“软件”和“湿件”两种类型,与非知识即非人类要素如物品、自然资源、能源和物质基础设施等“硬件”(或称“物体”,objects),同为经济增长的投入。“软件”也称“思想”(ideas),是编码化的、储存在人脑之外(如书籍、磁盘、录音录象带等)的知识;“湿件”也称“技能”(skills)或“只可意会的知识”(tacit knowledge),是储存于人脑之中、无法与拥有它的人分离的知识,包括能力、才干、信念(convictions)等等。 相关区别软件与湿件之间的差异,在于编码化程度的不同。思想可以用言语、符号或其他表达手段来表述,而技能则无法形式化,总是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对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持续增长来说,资本即硬件的积累固然重要,但知识(包括:生产新物件和更有效率地组织物件的新思想;使思想得以落实和物件得以利用的新的更好的技能)是更重要的源泉。 意义作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知识分类对于管理学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知识的两种类型即思想和技能的生成、传播和使用的不同特征。新思想的产生是很不容易的,但新思想一旦产生,却能很方便廉价的传播,可以为任何数量的人使用。而技能则是由从人的内在素质到个人经验再到训练等种种因素组成,只有拥有它的人才能使用,它的传输是复杂、代价高昂和缓慢的。对经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的知识积累和创新,是思想(软件)、技能(湿件)与机器设备、基础设施等物质生产要素(硬件)之间互动的结果,体现为复杂的持续性学习。 许多好的思想和设备,如果没有利用它们所必需的技能,则没有什么用处。而无论是新思想的产生,还是利用新思想所必需的技能的“湿件”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有利于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组织环境。 知识工人的劳动,可以概括成将数据转化成信息,再将信息转化成知识和智慧。在此过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与福特时代的“大机器”大相径庭的机器,充当了主要的生产工具。它不是一个被事先设计好的、产品的质量和形态在预期之中的生产线。在同一台计算机面前,不同的“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形态都可能决然不同。传统的机器生产过程实际上是天然资源在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规律下的形态转换,而计算机虽然也使用物质能源(如电),但它的主要生产资源是蕴藏在人脑中的脑力资源。 湿件安全尽管湿件的作用非常基础和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却未被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尤其是在中国的网络安全领域,对于湿件的研究基本是个空白。对安全湿件的强调,体现了一种系统的安全设计思想,有了这种意识,用户在构建安全系统时会考虑更多的因素。如果用户没有考虑到湿件也是安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设计出来的安全防御系统肯定是不健全的,是失去平衡的,结果是花了很多钱,建造的安全系统并不安全。 湿件搜索湿件搜索,一改软件搜索的模式,将搜索变成人找人、人问人的社会网络活动;将搜索引擎从“人机结构”,变为“人人结构”;从人与自然关系,变为人与人的关系;将互联网从技术网络,变为了社会网络。 从这个意义上说,湿件搜索顺应了互联网发展的潮流。一些传统的搜索服务正在向这个方向演进。湿件搜索有利于知识汇聚和创新。 在“百度知道”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除了内容的互补之外,修辞的不同,人们从中得到的隐性知识也是不同的。许多回答不光给人知识性,而且给人启发性。 单从技术分析角度看,湿件搜索突显了现有搜索引擎跟不上需求发展,在人工智能方面进展缓慢的现实。现有软件型的搜索引擎由于在技术上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无视语义网、语用网技术潮流。 在机器搜索无能无力之时,人们就会产生“还不如由人亲自上阵”的冲动。从长期观点看,软件搜索与湿件搜索的矛盾,将是一对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它背后是机器与人的矛盾。到底人比机器更聪明,还是机器比人更聪明,现在还难以形成共识。机器难以对付“黑天鹅”(非决定论的偶发事件),人长于创造,也许是他们之间的分别。 从“卖身救母”事件、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流氓外教”事件,一直到华南虎风波,湿件搜索引发了网络空间狂欢节式的躁动。在西方媒体支持藏独、歪曲真相的过程中,自发组织起来的网民,利用湿件搜索揭露CNN等移花接木的劣行,又发挥了巨大的正面作用,在线索收集的细致、及时、渗透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湿件搜索有技术网和社会网双重性。现在技术网的规则超前,社会网的规则滞后,导致湿件搜索在社会网络方面,无论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都处在无序膨胀中;导致正负面并存的双刃剑效应。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湿件搜索在显性社会关系外,带出了隐性社会关系。就像在显性知识外,带出了隐性知识一样。以往对显性社会关系,社会是有组织的;而对于隐性社会关系,特别是隐性社会关系的显性化缺乏规范。 隐性社会关系是有规律的,它类似于原始社会的人类学规律,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弗洛依德的禁忌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隐性社会关系的规律。 例如,人们会不自觉地把显性社会关系中累积的能量,在某个“节日”,以突破禁忌的形式,进行狂欢节式的发泄。而狂欢针对的对象——华南虎或是藏独——反而变得不重要了。另一方面,狂欢节出现的失范,与正常时间内的真正失范,虽有可能相互转换,并不能直接等同。 在隐性社会关系领域——例如网民社会——建立规范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建立和完善一定的自组织机制,是调节隐性社会关系的关键。连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都认为,“自由在本质上是具有组织性的”。他指的是社会自组织。 现在网民如果以为到了网上可以不要任何形式的组织、甚至自组织的自律,而放任成无组织的失范行为,那就连无政府主义者都不如了。当然,无政府主义连政府在显性社会关系领域的组织都一并反对,是不足取的,网民的自组织(自律)应是在政府管不好、管不了、不该管的领域发挥作用。 特别来说,像猫扑这样的中介,要负起责来,带头制定游戏规则,实现网民自律。网民自己不自律,中介也不组织自律,等到政府出事找到头上来,更加被动。 另一方面,如果政府采取全能主义的方式干预隐性社会关系,使网民丧失自组织和自律的能力、愿望和动机,很可能与实行无政府主义在效果上是等同的,都可能带来网民更大范围的不负责任和乱来。 湿件搜索的双刃剑效应启示我们,管理必须跟上;但这个管理,应该是政府、社会、网民多方参与,共建和谐社会式的管理,而不是在大包大揽和放任自流间走极端。 湿件搜索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连串事件,其中一个侧面,就是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变革性的影响。以往没有湿件搜索时,人们会更多求助于专业力量和正式组织;有了湿件搜索,人们会增加一个重要选择,就是依靠人海战术。如果说过去的方式是诸葛亮模式,将来有可能变为臭皮匠模式。 拿新闻照片造假来说,现在有多少是专业的诸葛亮们发现的,有多少是湿件搜索上的臭皮匠们发现的,不是一目了然吗?吕布再能,顶多战三英而已。网上现在是春风杨柳万千条,“两”亿神州尽舜尧。如果精英还不尽早走群众路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将来被臭皮匠用湿件搜索方式打下擂台,岂不难堪? 湿件搜索还将带来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推动为人民服务,升级为“为人人服务”。以前,群众遇到问题,求助政府,群众多,而公务员少,纵有三头六臂,难敌四面八方,服务不过来。有了湿件搜索,可以让人人为人人服务,一以当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