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湿柴理论
释义

“湿柴”

原义

〖名称〗湿柴

〖拼音〗sap1 tsaai4

〖解释〗零钞,小面值货币

〖典故〗湿柴源于国民政府在濒于崩溃前,滥发大钞,导致通货膨胀,币值狂跌。金圆券面额,从一元增到千万元,市民生活苦不堪言,消费所需,动辄千百十万。民怨沸腾,遂以“湿柴”作为金圆券的代名词,谓其难以燃烧之意。

再者,由于小面值的钞票主要流通于市井之间,经过多次流通的钞票大都变得潮软残旧。故此,人们将这些小面值的残钞称为“湿柴”,颇有一番玩味。

火大无湿柴

老猎人喜欢用湿柴而不是枯枝干柴来作燃料,主要是因为人们露宿在外,找不到那么多枯枝干柴。想以枯枝干柴来做燃料,根本就不可能。这种烧柴习惯看了难免有些犯疑惑,不知道这些新鲜湿柴怎么能现砍现烧地拿来作柴薪。在人们看来新鲜湿柴是很难着火燃烧的。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俗话说湿柴怕猛火,再怎么新鲜潮湿的树枝桠柴遇到大火都烧得起来。要不山上那些森林怎么会在一场大火后完全化为木炭灰烬呢?所以就这样这样边烤边烧,边烧边烤,即所谓“火大无湿柴”。

湿柴理论新解

一根湿木柴难以点着,而一堆湿木柴,只要架设好,则很容易点着燃烧起来;这也是组织营销爆发企业营销团队能量的最大价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9: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