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施更门二组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施更门二组隶属于鹿马登乡巴甲朵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3.00 公里,距离乡政府7.00公里。国土面积9.05平方公里,海拔1,430.00米,年平均气温14.50 ℃,年降水量1,420.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核桃等农作物。有耕地165.50亩,其中人均耕地1.30亩;有林地12,510.00亩。全村有农户38户,有乡村人口152人,其中农业人口152人,劳动力8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6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7.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06.00亩(其中:田327.00 亩,地479.00 亩),人均耕地 0.90亩,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拥有林地 58,988.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01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525.00亩,草地1,360.60亩;荒山荒地3,173.30亩,其他面积139.00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38户通自来水。有3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和81.5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9户(分别占总数的26.32%和23.68%)。 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00公里。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2.00亩,有效灌溉率为37.46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1 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还有17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225.00平方米,拥有教师 5人,在校学生74人,距离中学4.00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25人,其中小学生74人,中学生51人。 人口卫生该村有农户38户,共有乡村人口152人,其中男性82人,女性70人。其中农业人口152人,劳动力88人。该村以傈僳族为主(是傈僳族、怒族混居地),其中傈僳族112人,怒族4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农村合作医疗152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73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6公里。该村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17户,占农户总数的44.74%。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00万元,占总收入的35.3%;畜牧业收入7.00万元,占总收入的41.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4头,肉牛6头,肉羊5头);林业收入0.4万元,占总收入的2.35%;第二、三产业收入1.00万元,是总收入的5.88%;工资性收入3.00万元,占总收入的17.65%。农民人均纯收入1257.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人(占劳动力的5.48%),全部在省外务工。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5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0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 。有固定资产22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 ,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23人,少数民族党员23人,均为男党员 。党员年龄结构为:45岁以下13人 ,45岁—60岁5人,60岁以上5人 。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武装干事等组成,下设格间、阿夺底、巴甲朵、谁力底、施根门一、施根门二6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支部 1个,共有团员 24 人。 发展重点巴甲朵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无垃圾集中堆放地,村内卫生条件差; 2、村民科技知识缺乏; 3、大部分农户尚未通有线电视,信息闭塞,阻碍本 村经济的发展。 4、进村道路差 5、存在饮水困难; 6、基础设施差,医疗条件差,文化教育落后; 巴甲朵村的发展重点主要是: 1、着力推进特色经济产业,如:核桃、板栗等 。 2、发展畜牧业,如:牛、羊、猪等; 3、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想尽一切办 法增加农民收入,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 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408 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