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狮子山下
释义

香港市歌

1973年香港电视台开始播放《狮子山下》,为电影式的系列电视剧,过二百集,至1994年持续21年,为港岛千家万户所耳熟能详。剧中抒写香港“草根”阶层挣扎苦斗、逆境求强,讲述着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主题曲《狮子山下》由黄沾作词,罗文演唱,多年来脍炙人口,有“香港市歌”之誉。

《狮子山下》歌曲

《狮子山下》

词:黄沾 曲:顾家辉 演唱:罗文

人生 中有欢喜

难免 亦常有泪

我哋大家 在狮子山下

相遇上 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人生 不免崎岖

难以 绝无挂虑

既是同舟 在狮子山下

且共济 抛弃区分求共对

放开 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 一起去追

同舟人 誓相随

无畏 更无惧

同处 海角天边

携手 踏平崎岖

我哋大家 用艰辛努力写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放开 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 一起去追

同舟人 誓相随

无畏 更无惧

同处 海角天边

携手 踏平崎岖

我哋大家 用艰辛努力

写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2002年,香港经济萧条期间,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在宣读他的首份预算案后,朗诵起《狮子山下》歌词;而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向香港市民深情吟诵起这份歌词,号召香港人民发扬狮子山的精神,使狮子山终成为香港精神的象征。

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狮子山,端坐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对香港人来说,狮子山象征着香港的精神高地。有狮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

说起狮子山精神的起源,是一九七三年香港电视台开始播放的一部单元剧《狮子山下》,其后一直轰动全港,至一九九四年,播出跨度达二十一年,讲述着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

物化的狮子山,百多年间,见证着香港由一个小渔村到今日国际化大都市的艰辛历程;精神化的狮子山,鼓舞着几代香港人顽强不息。

每每提起“狮子山精神”,香港人总能寻找到力量所在,振奋精神,迎接挑战。而一代代香港人也以自已的实践来阐释狮子山精神,并为狮子山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时,狮子山精神代表着草根阶层的努力与挣扎以及他们的顽强不息。

其代表人物,数不胜数,从实业家李嘉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到明星刘德华及无数从社会底层奋斗争得社会一席的普通劳动者。

其后的三十多年,社会环境相异,价值观念不变,代代香江儿女用自己的传奇继续演绎着“狮子山精神”。

如“香港女儿”谢婉雯的勇气与牺牲精神。因感染SARS而逝世的三十五岁女医生谢婉雯,身后被传媒冠以“香港女儿”的称号。谢婉雯的父亲曾写下一段话送予港人:希望婉雯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能够鼓励港人永不放弃。

如香港银行界翘楚庄世平,开创先河的创举。社会对庄老的评价是勇于创新,胆识和魄力过人,跳出常规的框框,令南洋商业银行在困境中取得成功。商界成功,庄老不忘回报祖国,为香港成功回归祖国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狮子山精神”的发展,社会学家认为,不同年龄层人士,对“狮子山精神”有不同的理解。每种精神的出现,都有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

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在逆境中团结奋斗、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及包容和谐,创出

一个又一个奇迹,写下无数不朽的传奇故事。

香港狮子山下餐厅

别名:Hongkong Lion Mountain

地址:上海 静安区南京西路818号818广场5楼(近石门二路)

分类:粤菜 南京西路

营业时间: 10:30 – 22:00

公交信息:

公交:15、20、21、23、24、37、41、104、109、128、148、921、939

地铁:2号线 南京西路站(2号出口)

餐厅氛围:

朋友聚餐 情侣约会 商务宴请 家庭聚会 休闲小憩

餐厅特色:

可以刷卡 免费停车 有下午茶

菜式:功夫汤 甘香陈皮骨 铁板茄子 煲仔饭 卤水拼盘 烧鹅 窝烧牛仔骨 脆皮乳鸽 杨枝甘露 脆皮乳鸽 多宝鱼 浓汤云吞奶白菜 清炒时蔬等等

当下特色菜:正宗阳澄湖大闸蟹

狮子山下餐厅简介

狮子山,端坐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对香港人来说,狮子山象征着香港的精神高地。有狮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

上海香港狮子山下餐厅装饰风格简洁明亮,以白色为主色调,餐厅环境优雅,有水晶帘和小喷泉装饰其中。香港狮子山下餐厅秉承传统粤菜的品质,特聘香港名厨料理,并且在烹饪过程中体现少油,少盐,少味的健康理念,好喝的功夫靓汤、够镬气的港式小炒、热气腾腾的煲仔饭、酥香可口的港式点心……人的感觉会有多少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冲击你的所有感觉!

香港狮子山下餐厅 口味

香港狮子山下餐厅主营粤菜。

人生不免崎岖

难以绝无挂虑

既是同舟

在狮子山下且共济

抛弃区分求共对

放开彼此心中矛盾

香港狮子山

狮子山早在1.4亿年前已形成,现在狮子山的位置,从前是一片大熔岩,岩浆由西贡及九龙喷出,后来火山停止爆发,大熔岩在海底慢慢冷却成了花岗岩,地壳的变动令花岗岩突出地面,成了新土地。狮子山上那头俯伏山顶的“狮子”,是由大自然操刀,经过不断的风雨侵蚀,直至最近的数百万年才形成的。香港大部分山都由火山岩形成,狮子山则是花岗岩。花岗岩不及火山岩能抵受风化侵蚀,但狮子山却十分特别,经过千百年仍可清晰见到“狮子”的头、身及尾。“狮子”的外形至今仍清晰可见,“狮子”头面向九龙西边,狮身连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相信再过一个世纪这头“狮子”仍会一直坐镇山上。

狮子山下的传奇人生

1 从山峰到电视剧再到流行歌曲,狮子山成为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化身

那时国共两党正在打仗,广东潮阳人、20出头的刘锦木从家乡顺着海岸线走,一直走到了深圳。 他要跟着一群乡亲去香港,以逃避战乱、保全性命。刘七岁丧父,九岁丧母,离开家乡没有什么牵挂。

他和乡亲们一起过了深圳河,踏足九龙半岛,继续向前推进。刘与他所在的人流一起,被称为难民潮。刘锦木来到了一座山下面,先前来到的难民已经搭起了参差的木屋。人们都说这座山峰看起来像一头威武的狮子,所以叫狮子山。

传说以前这里有九条龙肆虐,上天派这头狮子下凡镇压,遂成山水。刘锦木来到这里后学着乡亲们那样,从山上砍了树木,为自己搭起一座木屋。他有了一个住处,然后跑到西环的码头去卖苦力。他从一个潮阳人变成了一个香港人。他看到狮子山下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贫民区。

20年后,一首以狮子山下命名的歌曲开始流行,刘锦木的四儿子迷恋上了这首歌,因为他觉得歌里唱的就是自己一家的情怀。再30年后,在经济萧条中,时任香港财政司长的梁锦松唱起这首歌,勉励香港市民携手渡过难关。5个月后,朱镕基总理也朗诵这首歌的歌词,呼吁港人进行第二次创业。

人生中有欢喜

难免亦常有泪

我地大家

在狮子山下相遇上

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人生不免崎岖

难以绝无挂虑

既是同舟

在狮子山下且共济

抛弃区分求共对

放开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誓相随

无畏更无惧

同处海角天边

携手踏平崎岖

我地大家

用艰辛努力写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一首歌写出了香港上世纪70年代经济腾飞时草根阶层的努力与挣扎以及他们的顽强不息,未料及的是,世纪之交,《狮子山下》又一次唱响香港,600万港人重温艰苦打拼信念。

狮子山海拔只有495米,刘锦木的孩子们当年在山径上跑上跑下;如今,在三四十层高的政府公屋的环伺下,狮子山愈发显不出高大,它甚至也没有出现在介绍香港旅游的手册里,那里也只有一个并不热闹的公园。然而,狮子山成为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化身。“经济最低时,大家互相打气,经常会说到它(狮子山),并相信只要勇敢面对,明天会更好。”49岁的公司老板林振华说。

贫民区

2 居民都是一样穷,所以家家都不用锁门

在西环码头卖苦力的多是“潮州帮”。

三年后,刘锦木有了些积蓄,他跑回汕头,和一位老人家谈起钱、猪和米。他把这些东西留下,带走了这家18岁的姑娘程兰花。她成了他的妻子,住进了狮子山下简陋的木屋。

刚到狮子山下的程兰花一定看到了望不到边的简陋木屋和在木屋间出没的男男女女,这里叫做竹园村。他们像她一样穷,生存环境恶劣,随时面临火灾的威胁。其时的背景是,内地难民的涌入,使香港人口急剧增加。狮子山下的乡村在日占时期被大量拆毁,为新移民们提供了广阔的土地搭建临时木屋。这里也就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主要的寮屋区。那时候贫民们还分布在马仔坑、九龙城、沙田及屯门等处。

高大魁梧的刘锦木继续到码头上扛米包,程兰花在家里穿塑料花,这在贫民区是妇女们极为普遍的活计。香港富豪李嘉诚就是靠经营塑料花起家的。

1964年7月16日,刘家诞下了第四个儿子。这个俊俏的男孩在狮子山繁密的草木中度过了自己的快乐童年,并喜欢上了音乐,20年后他成为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名噪一时的当红小生,他叫刘锡明。刘家人丁兴旺,程兰花在狮子山下的寮屋区生下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狮子山给锡明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每天刷牙时,一抬头,山峰就进入眼帘,尽管他觉得它并不太像一头狮子。他和哥哥及其他寮屋区的伙伴们厮混狮子山上,最吸引他的游戏是逮一种红色的蜘蛛装在树叶折成的小房子里,小伙伴们碰到一起就把它们放出来,看红蜘蛛打架。

然而,父母却肩负着生活的重担。锡明经常看到母亲挑着两个大水桶到山坡上的取水口担水,她来回数趟,把一个水缸装满。锡明惊异于母亲的力量和忍耐。8岁时,他帮着母亲担水,但只能吃力地装三分之一桶水。

这个时候一家人已经住进了石屋。政府在狮子山山坡至平地盖起了一排排石头房屋,一直在木屋中栖身的难民们得以改善住宿条件。竹园村的石屋一共有六段,刘家就住在第六段。每一段都有公共厕所。学校设在第三段,刘家的四个孩子都是在这里读完了小学。

五六十年代寮屋区的居民都是一样的穷,所以家家都不用锁门。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风气给锡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有了病人,几家都会来照看。谁家的孩子没有照看,也会有邻居来帮忙。

狮子山下的贫民区,现在看来,就是黄大仙行政区的范围。实际上,从1948年起,政府就已经在狮子山下拨出偏僻的地区让居民搭建木屋、石屋和砖屋。但频仍的火灾和恶劣的居住环境威胁着居民的生命。

由于人口激增,上世纪50年代中期,狮子山下建起了大量七层高的徙置大厦,进入60年代,公屋建设进入兴盛期,其中一个屋村坚起了66座大厦。

竹园村从1957年就开始清拆,将居民迁入附近新建的徙置大厦。不过,当政府把刘家从石屋中搬迁到观塘的公屋居住时,锡明的三个哥哥都已经各自成家。刘家新的居所有自来水和卫生间,在锡明看来这是很好的改善,母亲不用去挑水,自己也不用为上厕所发愁了。

刘家离开了狮子山。进入80年代,竹园村已经变成了翠竹花园,耸立起16幢30层以上的公屋,近20000名居民在这里生活。刘锦木在过世之前,还常与程兰花一起回到竹园看看,买菜。锡明每每忆及狮子山的快乐童年,母亲却总是叹息:那些年好辛苦,好辛苦。她同时感伤:竹园现在认不出来了。

锡明觉得:父母的青春和汗水都在艰苦打拼中遗落在狮子山下,遗落在香港经济腾飞中。

塑料花

花朵蕴含着香港经济第一次腾飞的信息

程兰花在狮子山下穿起第一朵塑料花时,不会想到那花朵蕴含着香港经济第一次转型及腾飞的信息。

1950年以前,香港是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在上世纪50-70年代,在朝鲜战争和联合国对华禁运中,香港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实现第一次经济转型。此次经济转型主要是发展劳动密集型转加工制造业,形成了原材料从国外进口、加工后到国外市场销售的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工业。

程兰花和其他家庭妇女手中的塑料花成为香港经济的火车头。1962年底,香港共有塑料花工厂997家,雇用30000多名工人。1967年,香港塑料花制品出口总值达8.23亿港元,占香港工业出口总值的12%。

50年代末,港府锐意将狮子山下的黄大仙区南部新蒲岗发展为工业区,周围寮屋区为工厂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刘家人的左邻右舍很多都成了工人。到1980年第三季度,黄大仙工业区工开设3634间工厂,雇用了91036名员工。

狮子山下的9万多劳工辛勤地工作在工业经济的浪潮中,他们中半数以上就职于制造成衣、电子、塑胶及金属制品行业,四成就职于服务业。劳工中女性占了六成。他们从周一工作到周六,每天工作9小时,有时还要轮两班或三班,赶工时更要在晚上甚至星期日加班。全香港人以这样的热情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托撑起香港经济。

刘锦木并没有当工人,他也不再去码头做苦力。他跑到海边买鱼,拿到竹园的市场上出售。

刘锦木有了自己的铺面,经营的鱼类也多起来,并向一些酒楼供货。锡明的大哥中学毕业后开始帮父亲打理生意,逐渐,龙虾、石斑鱼、象拔蚌都出现在他们的铺面上,多家酒楼长期从刘家订购海鲜。锡明的二哥中学毕业后也加入了经营海鲜的行列。后来,刘家也有了自己的酒楼。

其实,狮子山下也住有少数的富人,比如影星乔宏、大导演李翰祥。影星和大导演们住在钻石山,是为了在钻石山的山林草木中拍摄外景方便。作为工业经济文化表现的电影业,在狮子山下拍摄了大量民初和古装的电影。

厂房、工人、富豪、明星、电影,狮子山下的生态恰恰是香港工业经济及与之相辅的明星文化心态的缩影。1973年,香港电台电视部拍摄的《狮子山下》开始播放,轰动全港。它以良鸣的屋邨为中心出发,内容涉及家庭伦理、两性地位、邻舍关系等,都是市民如何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反映草根阶层的生活,小市民们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心声。从1973年到1994年21年间,该单元剧播出了200多集。1979年,黄沾撰写了与节目同名的歌曲歌词,由当红歌星罗文演唱,此曲顿时红遍香江,更成为《狮子山下》的主题曲。有评论者认为,《狮子山下》是电视版的香港历史,狮子山遂为香港精神代言。

锡明在《狮子山下》的剧集及歌声中读完中学考上了浸会大学音乐系,他的艺人生涯起步。早在中二时,他就喜欢上了《狮子山下》这首歌,并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他喜欢歌星罗文,更感觉这歌曲唱的就是自己家一路奋进的情形。锡明走了跟哥哥们不同的路,他进入娱乐圈,在90年代成为影视明星。

1970年,工业出口占到香港出口额的81%,这标志着香港第一次经济转型完成。狮子山下,工厂林立,工人们在机器声中辛苦工作。香港经济在加工制造业的喧嚣中高歌狂进,并于80年代跻身“亚洲四小龙”。

1972年,14岁的林振华跟随父母从广东来到香港九龙城。那时一支人的收入不足2000港元,在林的印象中,日子过得还很辛苦。

1978年的一天晚上,从广州“上山下乡”到珠海的民兵小徐把一枝五六式冲锋枪放在沙滩上,操船偷渡往香港。他的任务是抓获偷渡者,现在他也成了其中一员。他没有去狮

子山下,他来到深水埗一个亲戚家,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制衣厂的工作,月入800港元。

负资产

3 财爷“钦点”,《狮子山下》再次唱响香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同月,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量子基金进军经济疲软的泰国,亚太金融危机破笼而出,向东南亚蔓延。10月,经济高度国际化的香港被索罗斯攻击,高楼价、高股市、高工资和高成本造成的泡沫经济破碎,香港霎时成为风雨飘摇中的危城。此时的香港经济,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持续高扬之后,已经历了第二次转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向毗邻的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格局。香港金融、贸易及各类工商服务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在索罗斯的进攻之下,恒生股指狂泻。香港成了国际炒家的自动取款机。1998年,香港经济跌入最低潮。

刘锡明家在经济衰退中遭受重大损失。大哥刘锡荣和二哥刘锡耀长年经营海鲜批发,到1997年前已经各自有上千万的资产,向很多家酒楼供货,自己家的酒楼也是红红火火。金融危机后,大家缩减开支,众多酒楼没有生意做,纷纷倒闭,两个哥哥把自己的酒楼也关了,海鲜铺位减至最少。

1978年到香港的小徐现在成了老徐,从事建筑装修行业。但是在1999、2000年两年间,他心情沮丧,每天带着两岁的小女儿去公园打发时间。“那时只能吃老本(积蓄)。”他说。

林振华是开工厂的,他1984年从加拿大读完大学返回香港,事业平稳上升。1997、1998年是他最困难的时期,“香港的中产受伤最重,资产贬值,我的房子从700万跌成了200万,银行都供不下去了。”

金融危机后刘锡荣和刘锡耀在海鲜批发上还能苦苦支撑,但到了2003年SARS降临,“没人再去酒楼消费,中环到处都是戴口罩的人,晚上8点多尖沙咀就已没有人了。”锡明回忆说。他的两个哥哥发现他们多年创下的基业一下子“归零”了。

在一片萎靡的气息中,香港需要振奋人心。2002年3月6日,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宣读他的首份预算案后,朗诵起《狮子山下》歌词,他勉励港人在经济困境中咬紧牙关踏实苦干,彼此帮助关爱。他说:“香港是一个生气蓬勃、生机处处的地方,只要肯努力,便会找到理想……今日香港遇到风浪,正是你我都可以出一分力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闯出一个新天地。”几天后,在香港大学财政预算论坛上,他应师生之邀现场清唱《狮子山下》。

锡明还记得梁锦松以此歌与市民共勉的情形。财爷”钦点“,《狮子山下》再次唱响香江。锡明说,政府显然有意以这首歌唤醒港人在逆境中拼搏的信念,所以那时电台电视台上经常可以听到这首歌。亚视亦于同年4月重播了《狮子山下》部分剧集,获该台当周全线节目收视之冠。重播之际,原罗文则表示这首歌不只属于老一代港人,亦应属于年轻人,使年轻人更认识同舟共济的精神。

4 新生代:老一辈重温《狮子山下》时,年轻人已转向另一个方向

林振华对1997、1998年大家咬牙撑过难关有着难忘的记忆。“香港从一个落后小岛变成现在这个东方之珠,我们这一代人是与它一起走过来的,所以对以狮子山为典型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很亲切。”

小时候他在家里的黑白电视机上看《狮子山下》,当他以公司老板的身份再次听到政府将它作为宣传歌曲来唱,“又到了咬紧牙、共倡团结的时候,感触的确很深”。

林振华和公司的雇员们共渡难关。他没有炒掉人,但是减了他们的薪水,雇员也体谅他,没有因为减薪而走人。他看到这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工厂里面,工人们情愿减薪而继续自己的工作。在铺面里,业主减低了地租,劝经营者留下来。“大家私下聊起市面来往往很伤感,但是一到工作起来就立刻显得很精神。”林振华的生活开支也缩减下来,家人到酒楼吃饭的次数少了,购物时也多了一层算计。

锡明的哥哥们挣扎着各奔前路,将生活和事业重心移向内地。刘锡荣在深圳开了一家小餐厅,从规模上来说跟他在香港时算得上是小打小闹。刘锡耀则成了“打工者”,在上海一家餐厅做主管。虽然知道两个哥哥想“东山再起”很难,但锡明觉得他们也会一天天好起来。“终归有天龙傍凤,难道天天裤穿洞?人生总有起有落,不可能天天好,但没有什么关是过不了的。”

SARS之后,香港经济好转。2004年,香港经济增长率达到7.5%,是过去7年中发展得最好的一年。

楼价和股市都涨起来了,媒体的说法是,香港人在2006年可算是大丰收的一年,不少市民升职加薪,股票又大赚。老徐2001年后就在“西铁”工程中找到了工作。在锡明眼中,侄子刘文杰是个聪明人,他仍在香港做海鲜生意,随着经济复苏,他的铺位又增加了两三个,继续向酒楼供货。尽管他有时会向锡明抱怨说,铺位租金好贵,做生意好累。

在林振华看来,现时的香港经济要比1997年健康,“那时好多泡沫,现在好稳健。”他同时认为,香港经济上扬是从内地经济发展中分到了一杯羹。

锡明2005年出了一张碟。在选歌时,他说,其他歌都可以不录,但一定要有《狮子山下》。而在黄大仙行政区,每当区里有活动人们必先齐唱《狮子山下》。

在林振华、刘锡明这一代人对香港精神仍倍感温暖之际,年轻一代也许已经向另一个方向走去,这让他们感到年轻人缺乏父辈吃苦耐劳的意志。

27岁的ANDY从黄大仙祠旁的钻石山家中到公司,常常可以从车窗里看到狮子山。小时候他跟同学们一起到那里烧烤。他的第一份工作做了8个月,第二份工作做了一年,现在则在一家印刷公司供职。回想起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他庆幸自己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自己在外租房住,以当时的收入就会很拮据。”现在他的收入比那时多出了5000元。

他没看过《狮子山下》剧集,但他会唱这首歌,“听多了就会唱了”,他同时奇怪于努力、耐劳这些品质仍被政府及大众推崇为香港精神的主流,“那应该是创新才对”。ANDY说他的很多伙伴都是这种看法。

这实际上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第三次转型的共识:通过“创新”发展“高增值”产业,走向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经济。

电视剧

基本信息

地区: 香港

主演: 陈奕迅 / 阮德锵 / 曾志伟 / 吕颂贤 / 宣萱 类型: 都市生活

背景

七十年代伊始,经济的急速增长及政治气氛的改变,令香港社会不论在民生、文化,以致价值观方面均产生急剧的变化。香港电台电视部自1973开始,摄制了多辑《狮子山下》电视剧集,内容均环绕着当时最切身的社会课题,忠实地纪录了七十至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的进化过程,为这二十年间,香港社会的精神面貌留下重要的脚注。在每一个《狮子山子》的故事裹,我们总可以找到亲切熟悉的身影。

九七年金融风暴过后,在经济萧条、前景不明朗的阴霾下,一曲《狮子山下》重新唤起伴随着我们度过艰难岁月,引领香港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丰盛的「香港精神」—一股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在艰难中打拼的信念。而这套反映社会实况的电视剧亦因此再度成为社会大众的话题。

全新一辑《狮子山下》,当中亦少不了如沙士爆发、失业率上升、新移民问题等的社会性题材。但反映时代转变之余,多位编剧、导演都不约而同地选取了围绕亲情的故事。今天的香港社会,人际关系逐渐疏离,廿一世纪狮子山下的人,除了关注社会,是否更需要反思与家人的关系呢?

分集剧情

第1集 狮子头

童年的一场大病使阿信(陈奕迅饰)失去了味觉与嗅觉。读书不成,妻子嫌弃他而去,唯有独自带着儿子,靠倒垃圾过活。不幸的是老父患上「柏金逊病」,为了方便照顾,要搬到他家,起居饮食由他一手包办。老父与儿子之间出现鸿沟,这种种使他心力交瘁。一次漏煤气事件,将他与儿子、老父的关系改变了。儿子开始明白他的身体有「缺憾」,主动协助他照顾老父。信亦透过儿子了解到老父思念早亡的老伴,更思念着她的拿手小菜。为着令老父释怀,他尝试下厨,奈何没有味觉的人又何以弄得一桌佳肴?最后还是找着妻子帮忙。一桌小菜,一家人围着吃,美不美味再不重要,老父尝一口后的笑容,使他明白亲情的重要。

第2集 夜猫

2001年9月21日,恒生指数跌至回归后的谷底,在这个黑色星期五的晚上,文念恩(阮德锵饰)踏进殡仪馆开始当醮师,从新学习吹奏唢呐。文于大学音乐系毕业,廿八岁的他没想过金融风暴会使自己面对失业及负资产。文感女友看不起他这份工作,与她闹翻。家人的歧视、伴侣的不接纳,令文心底下对自己在殡仪馆工作感到羞愧。这时,他认识了从北京大学来香港研究民间音乐的女研究生郭小蝶(刘心悠饰)。蝶的鼓励使他明白醮师其实肩负起保存中国传统道教音乐的重任,因此下定决心努力研习。二人越走越近,文却发现蝶为生活到酒吧当陪酒,他无法接受,欲与她渐疏。文在一次法事中得到旧邻居的赞赏,解除了心结,亦同时明白敬业乐业终能得到肯定。文最后亦抛弃对蝶的成见。原来逆境求存,爬过险峰,往往又别有一番风景。

第3集 水中的故乡

七五年政府兴建万宜水库,迁徙了烂泥湾三条村的居民,自此这些村落便隐没在万宜水库中。浩贤(吕颂贤饰)探患上老人痴呆症的祖母时,受托寻回昔日留在村屋内的家传玉。虽然贤喜爱潜水,但对祖母的要求不以为然。正值贤有假期,未婚妻艾美(宣萱饰)要求结伴到东京旅游。在旅游社内遇上一班志同道合的潜水发烧友,对贤提出潜入万宜水库找玉的念头,大为支持。旅行不成,与未婚妻闹翻,这假期便进行「寻行动」。一切准备就绪,艾美竟然到场打气,可惜贤在水底找不着什。但对艾美而言,这此返贤「乡下」的经验令她感受深刻。贤与艾美到玉石市场买代替物给祖母,祖母虽能分别真伪,但亦欣然接受他们的心意。最后一天假期,艾美带贤逛喜帖街,于清拆前在这个她长大的地方与贤来一张合照留念。

第4集 青春小鸟

生命就如输送带,兜兜转转,来来去去。六十年代电子厂科文阿良(岳华饰)已移民加拿大多年。四十年后趁儿子回国内工干顺道重游旧地,在回转寿司店遇上昔日在工厂共事的阿彩(黄淑仪饰)。良跟彩和旧同事阿萍(谢月美饰)聚旧,发现所有工厂已经北移,取而代之就是一座座大型商场,沧海桑田的感觉涌上心头。回首当年,良与彩互相倾慕,可惜正值时代动荡,良因参与六七年暴动,落得漏夜离开香港。岁月催人,留下的只是一段余烟袅袅,未开花结果的感情。

第5集 零用钱

婆婆到银行打簿,发现儿子没有像往常般按月存五百元进她的户口,使她大为担心。婆婆与儿子失去联络多年,靠的就是他定期存入零用钱报平安。婆婆深怕儿子出了事,到警署、医院查探,却失望而回。虽然与在酒楼厨房工作的女儿关系疏离,亦迫不得己求助于她。女儿自小感母亲重男轻女,见她对「不孝子」仍死心塌地,多年的不满涌上心头,狠批母亲的不是。这次「尽诉心中情」反令两母女的隔膜消除。女协助母到生死注册处寻找兄长的下落,可惜没有结果。一个月后,母的银行户口再次出现五百元,而这迟来的转款亦修补了母女之间的关系。

第6集 第一封电邮

电影监制志(曾志伟饰)终日埋首工作,日常只能以手机与儿子(曾国祥饰)保持联系。他对科技一窍不通,儿子却是最潮的新一代。生活在一个不单是年轻一代,甚至家里的菲庸皆是科技能手的时代,为追贴儿子的想法,增加与他沟通的机会,志誓要来一次「计算机再培训」。学习上网、sendemail及QQ,更化名惠州小美女在网络上当儿子的「神秘网友」,建立了一段既奇情又惊喜的另类友谊。

第7集 一口气

在地铁车箱内正赶往上班的阿辉听着列车延误的广播,与挤拥在他身旁的乘客一起纳闷。阿辉(蔡子健饰)在公立医院当护士,与太太May育有一名儿子希希。May爱以投资去博取更好的生活条件,辉一向反对。四年前May的一次投资惨败,辉至今仍耿耿于怀。两夫妻虽然在同一屋檐下,但缺乏真诚的沟通,互相不了解,内心的距离越来越远。此时,一场沙士风暴卷到,辉曾接触病人,故需隔离。与此同时,希希亦因发烧及呼吸困难被送院。辉心情恶劣,打电话向人倾诉,对象竟是医院的护士Rachel。这个「第三者」的秘密,被站在他身后的May揭破。隔离期间,两人被迫独处。没有对方在身边的时候,发现自己过往一直疏忽照顾对方的感受。希希痊愈,Rachel亦自动退出三角关系。辉希望得到May的原谅,但她不置可否。地铁上再次遇上列车延误,困在车厢内的一家三口却十分珍惜这共处的一刻。

第8集 再见,石峡尾

每个人都搬过家,有情愿的,也有不情愿的。要离开的不只是一个起居饮食的地方,更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将永远遗留在那曾经是家的空间。(q)J Q8~ S他们这一家是不是受了诅咒?

五十多年前,石峡尾木屋区火灾,令阿爷家园尽毁,妻子亦葬生火海,结果被安排迁入全香港第一个徙置区石峡尾。

十多年前,屋重建,他们由挤迫的140平方呎的标准单位,迁到大一倍的重建单位,但媳妇却在交通意外中离世,遗下在襁褓中的孙子。三爷孙在石峡尾生活,甜耶?酸耶?

五年,房署通知他们必须在翌年的4月前搬出。阿爷害怕诅咒,死也不肯搬走。孙子一如大多数的新一代,迷失了生命的方向。作为夹心人的儿子除了要兼顾老嫩,也要面对新的一段姻缘,犹疑地徘徊十字街头。结果恶运再临,原来他要搬去更远的地方。

第9集 菊带霜

在天水围任教的胡老师(惠英虹饰)是一个钟情红楼梦的国文教师,她一心想将这文学巨著推荐给学生,奈何大多数Band3的学生上堂只爱发白日梦,对红楼梦却毫无兴趣。经常煲电话粥的Daisy(潘晓彤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胡老师唯一的知音是大陆来港的学生小慧(杨颖饰)。原来小慧的父亲(黄安源饰)是个知识分子,文革时曾被批斗。带着小慧从大陆来港后,只能找到看更的工作。一个热爱红楼梦的女学生、一段对文化大革命的回忆、一宗女生堕胎案,勾起胡对文化传统、生命价值的审思,这亦正是活在当下的香港人需要停下来思考的命题。

第10集 无声狗

香港的报摊,除了八卦杂志,就是八卦杂志,狗仔文化成为媒体的主流,最重要的新闻是丑闻加绯闻,最重要的新闻画面是裸体加尸体,读者边骂边看边笑,狗仔继续拿着新闻自由的尚方宝剑滥权,越猥琐,越煽情就越卖!新闻自由是一种民权,原本是用以监察当权者,如今却成为传媒商人的赚钱工具,杀人凶器。陆汉生是当红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正面,从没有传出绯闻,他经常与太太女儿公开亮相,是大众心目中的好男人。一天,八卦周刊爆出陆汉生有婚外情的绯闻,自此狗仔队穷追不舍,陆汉生终成为传媒「过度竞争」的牺牲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1: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