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狮子山兵马俑 |
释义 | 狮子山汉兵马俑在徐州市东郊狮子山乡狮子山西约200米的市砖瓦厂采土坑内。1984年12月发现,由徐州博物馆发掘。 兵马俑简介兵马俑坑分步兵坑和车,骑兵坑两部分,间距约125米。步兵俑坑位于南侧,分别有三条东西长28米,南北宽2米。深0.4—1.05米和一条南北残长26米,东西宽1.65米,深0.1—0.45米的警卫俑坑组成。一号坑前段全部放置站式俑,共516个;后段前端有马4匹,官吏俑1件,木质车(已朽)1件,是这个部队的指挥机构,其后为站式和跪式俑式群。 因坑东端遭受破坏,残存陶俑约500件;二号坑前段放置各式陶俑832件;后段因后端遭受破坏,残存474件,以跪座式俑为主。三号坑尚未发掘。四号坑存俑仅十余件,且多破坏。车,骑俑坑2个,一个于1985年被骆驼山砖瓦厂破坏;另一个于1987年5月发掘,为残俑坑,仅出土5件陶马,可复原共18件。 经检测,这批陶俑中官吏俑,发辫俑,发髻俑,弓弩俑,盔甲俑,警卫俑,跪式俑。持卡俑,甲胄俑,骑士俑及驾车和乘骑之马俑等。坑内陶俑皆西向,周身施白色,领,袖口等局部绘红色。这批陶俑的发现,对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兵俑的装备和组成,骑兵,车兵的建制和运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1985年在原址建立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兵马俑探秘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坑主人,据初步推测狮子山楚王墓的主人最有可能是第三代楚王,根据史书记载,他的名字叫刘戊。这批陶俑,是楚王拥有军事力量的缩影。 刘戊的祖父叫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邦建立了汉朝以后,把天下划分为几个诸侯国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刘交被封为楚王,也就是第一代楚王,刘交的子孙世袭王位。刘戊作为第三代楚王,和当时中央政府的皇帝——汉景帝是堂兄弟,地位非常显赫。 刘戊在位20年,这段时间正是汉朝“文景之治”的繁荣阶段,是楚国国力最强盛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他有充足的财力和时间来为自己建造一座大规模的陵墓。 据专家介绍,古代帝王陵墓的建造,会根据墓主人身体的健康程度来安排修建的进度,墓主人身体健康,可能会继续扩大陵墓的规模,墓主人患病或衰老,陵墓就该做精加工,等待墓主人入葬了。 如果这座陵墓的主人真的是刘戊,他有近20年时间修建和营造,为什么地宫中却还有这么多地方没有最后完成呢?专家推测,这座陵墓可能还在扩大规模阶段,并没有进入精加工阶段。 根据现代医学测定,墓中骨骸的年龄在35岁左右,属于壮年,会不会因为暴毙,所以陵墓没来得及修完呢?但又该如何解释兵马俑陪葬坑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呢?墓主人突然死亡会使陵墓无法完工,但肯定不会导致兵马俑的混乱放置。 专家们开始从史料中寻找线索。据班固的《汉书》记载,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去世,举国服丧。作为当时一个十分强大的诸侯国——楚国的国君,惟我独尊的楚王刘戊根本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公然在太后的丧期内,肆无忌惮地淫乱享乐。这是封建礼制绝对不能容忍的。 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秘密地告发给了汉景帝,朝中的大臣们强烈要求杀掉刘戊。会不会是因为刘戊得罪了中央政权,对刘戊陵墓的修建以及下葬就可以仓促了事了呢? 肯定不是这个原因,因为汉景帝顾及刘戊和自己是堂兄弟,最终没有同意大臣们杀掉楚王的建议。刘戊并没有死,他的地宫仍然在按部就班地修建。 然而,就在埋葬楚王的地宫中,专家们发现了更加让人无法理解的现象。 古人放棺椁的地方通常地势要略高一些,形如一张床,所以后来就以棺床称呼放棺椁的墓室。楚王陵地宫中棺床的位置特别不合礼仪。这个墓的棺床放的位置确实有异于正常情况下的摆放方式,从文献记载和此前发掘的大量王侯墓葬看,它应该实行前堂后室这种方式。 所谓前堂通常表示死者接待宾客的场所,后室则是放棺椁的地方以表示主人的卧室。楚王陵却奇怪地把棺放在了前面,厅堂则放在了后面,这就仿佛是说,要接待的客人必须经过主人的卧室然后才能到达厅堂,这明显是一个漏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在后室靠近西北角的石壁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条裂缝,专家推测,这可能就是棺材不能放在后室的直接原因,这条天然形成的缝隙往下渗水,所以棺椁只能放在前堂了。 一条石缝就让楚王屈居于侧室,就可以不顾王室礼仪,说明发生在刘戊身上的事件一定非同寻常。 显然,刘戊死后不能等,必须马上下葬,只有在如此匆忙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连后室的缝隙也来不及修补的情形,更不用说继续向后开凿新的房间了。 专家们从《汉书》中了解到,汉景帝虽然没有同意大臣们杀掉楚王的建议,但却决定减少刘戊的管辖范围,并降下圣旨,楚国下属的东海郡归中央政府管理,不再是楚国的地盘。但就在圣旨到达楚国的同时,楚王刘戊收到了另外一封信函,吴王准备反叛中央政权,邀请他一同造反。刘戊立即响应了吴王的建议,与吴王一起,发兵攻打中央政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初“七国之乱”。 汉景帝派兵镇压,大败七国联军,吴王被杀,其余各王或降或死,全都身败名裂。刘戊也不得不自杀身亡。 刘戊造反自杀,已经是犯了弥天大罪,楚王家族如果不采取措施,必然要受到牵连。如何能把牵连减小到最低程度呢?楚王家族必须想出办法来,最好是既能保全家族的利益,又能维护中央政府的荣誉。 《汉书》中关于刘戊的记载到他自杀之后就没有了,后来发生的事情,专家们只能根据此前的历史记录大胆进行推测,如果推测准确的话,我们大致可以描述出这样的画面: 楚王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刘戊有兄弟6个,而且这6人非王即侯,地位不可等闲视之。 刘戊死后,楚国一方面向中央政府请罪,让中央王朝对刘戊低调处理;而另一方面就在向中央政府请罪的同时,趁处罚意见还没有出台,楚王家族利用长安至楚国2000多里之遥、消息不通之机,匆匆以王者之礼抢先一步将刘戊下葬,给中央王朝来一个“既成事实”。 楚王的葬礼确实不能等了,一时间,王宫内外乱成一片,整个家族都在准备陪葬品。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楚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被匆匆下葬了,修了近20年的地宫还没有最后完成,棺椁也就只好放在了一个临时的位置上。 但是,中央政府有可能同意刘戊下葬时使用金缕玉衣和玉棺,却决不会允许他使用兵马俑来作为陪葬。刘戊已经是一个反王了,同意他使用兵马俑,让他在地下还能带兵,这不等于鼓励其他的诸侯王继续造反吗? 邱永生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性存在——跟随刘戊造反的故臣旧友可能偷偷地掩埋了兵马俑。在这种偷偷掩埋的情况下,陪葬坑中的兵马俑也就只能仓促摆放了。 当时的真实情形谁也无法知道了,只剩下合理的推测,也许,这就是狮子山兵马俑摆放凌乱不堪的原因。 汉俑在艺术成就上的进步狮子山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是在继承前人艺术成就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如果说秦俑是以秦军体魄健壮高大、装备齐全的将士为模特,以写实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的话,那么狮子山兵马俑则是楚国雕塑艺术家以写意手法创作出来的艺术珍品,它更重视传神和表现复杂的感情。更重要的是,狮子山兵马俑的制作方法是模制,向模具化的制作前进了一大步。 根据邱永生等人的研究,狮子山兵马俑的基本制作方法是:首先以手工雕塑出各种俑类的母模,然后按照母模分部位制作分模,再依模制作俑坯,而后把各部位粘接成形,并修整定型,阴干后入窑焙烧,出窑后施彩,把头和身躯组装起来,成为一件完整的陶俑。 狮子山兵马俑绝大部分是头身分别烧制的,也有一部分是把头和身体用湿泥粘接后再入窑。其中马俑的制作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令人赞叹。由于马的体型较大,结构也相对复杂,所以被当时的工匠们分为头颈、身躯、四肢、尾以及双耳等部分分别模制后组装。马的眼睑和鼻翼十分传神,显然经过了精心修饰;嘴角部分有圆形穿孔,以示穿衔;马的身躯比较厚重,所以被分为左右模分别烧制,在腹下留有椭圆形孔,手可以伸进去,孔边有清晰的指捺痕。这个小孔作用很大,它可以保证在高温焙烧下俑坯不爆裂和变形。在身躯与四肢的结合处,都留有预先设计好的结合平面;马腿多制成实心,但腿的上部,也有中空或上端留有凹窝。 当这一件件肃穆威仪的兵马俑出现在眼前时,时光仿佛瞬间回转到了两千多年前,两军对垒的肃杀之气也迎面扑来。应该说,狮子山兵马俑的创作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那稳健肥硕的马俑,足智多谋的官吏俑,矫健英俊的立式俑,威严肃穆的甲胄俑,憨厚质朴的发俑,机智敏捷的警卫俑,无一不凝结着创作者们的艺术匠心。通过眼、眉、嘴、鼻的微小变化,刻划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不同神态,表现出丰富的情感,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官吏俑是这批陶俑最成功的佳作之一,他们给人以足智多谋、沉着冷静、审时善断的感觉,大有身经百战、胜利在握的军事指挥家风度。 在士兵俑中,尤值一书的是甲胄俑。他们头戴风字盔,身披铠甲,威风凛凛,在仅露出20平方厘米的面部,雕出眼、眉、鼻、嘴等部位,面型丰满,五官均匀,威严肃穆,充满锐气。 在狮子山兵马俑中,有相当数量身背箭服的弓弩手。《孙膑兵法·势备》中说:“何以知弓弩之为势也?发之肩膺之间,杀人于百步之外,不知其所道至。故,弓弩势也。”弓弩不受地形限制,可杀人在百步之外,是一种远射程的冷兵器,几乎任何兵种也都可以应用。这批弓弩手,身穿战袍,足登快靴,气概不凡。 狮子山兵马俑,从整体来讲,显得比较拘谨,基本没有大动作的实战姿态,各类俑的职能多是通过手的各种姿势变化显现的。这些俑表情多深沉肃穆,特别是那咧嘴欲哭的发辫俑群体,表现出阴郁深沉的情感,这就凸现了塑造这支队伍的主题思想。但是,在俑群中,也有少量表情明快者,这当与匠师们不同的境遇有关,作品中也难免融进了匠师们自己的喜怒哀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