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师宗村 |
释义 | 师宗村隶属云南省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地处新华乡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0.7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屏边县城112公里。东邻倮姑村委会,南邻湾塘乡大冲村委会,西邻蒙自县期路白乡,北邻蒙自县期路白乡。辖师宗寨、新寨、朱街子等12个村民小组。 村情概况师宗村有农户375户,有乡村人口1632人,其中农业人口1632人,劳动力73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18人。全村国土面积20.04平方公里,海拔1560米,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70毫米,适合种植荞子、花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306.6亩,人均耕地0.83亩,林地12130亩。2009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18.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畜牧为主。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杉木面积5000亩;桤木2000亩,并带动林下草果种植业的发展;种植八角3000亩;扩大桔子、枇杷等经济林果产业的发展;发展养殖业,年出栏生猪1500头、牛10头、鸡8000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达100人以上。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303元增加到1450元。 农村经济该村有耕地总面积2307.3亩(其中:田951亩,地1356.3亩),人均耕地1.41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213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8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亩,主要种植八角、桔子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15623亩。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9年八角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7.5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7.49%。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8.3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7.41万元,占总收入的46.31%;畜牧业收入114.70万元,占总收入的36.0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540头,肉牛13头);林业收入43.10万元,占总收入的13.54%;第二、三产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2.20%。农民人均纯收入159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畜牧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8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5人(占劳动力的8.80%),在省内务工53人,到省外务工11人。该村目前正在发展八角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八角、草果产业。 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375户通自来水;有37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5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67.4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6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4户(分别占总数的98.13%和54.40%)。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7.9公里,村内没有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农用运输车1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61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91亩,有效灌溉率为38.6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9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4亩。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2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户;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125户。全村有12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2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0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2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2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没有任何自然村通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2户农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5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人文历史师宗村1953年为二区师宗乡;1962年为新华区师宗公社;1970年改称师宗大队;1984年6月区、乡体制改革后为师宗乡;1988年3月改为师宗行政村;2000年3月改为师宗村委会至今。1953年建乡时驻师宗寨,1970年从师宗寨迁到朱街子,仍用原名。辖区内居住着苗、彝、壮、汉等民族。壮族于公元1845年前后由文山、广南及广西百色一带迁入,依山傍水,居草屋竹楼,置竹木家具,除从事农业生产外,善于捕鱼。苗族来自贵州省,清代中叶,因躲避战乱和因灾流离先后迁入。苗族的到来,对于本地高寒山区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苗族人民十分勤劳,男女老少鸡鸣即起,天明下地劳动,终年忙碌。苗族实行自由恋爱婚姻。青年男女经过各种社交途径结识相爱成婚。由于婚姻自主,男女情投意合,所以苗族夫妻十分钟情,回娘家、赶街、生产劳动通常是夫妇形影不离。苗族又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青年大多喜欢唱歌,以歌声表达情意和驱散疲劳,有时吹芦笙,有时吹箫,有时吹树叶,有时放声歌唱。苗族人民喜欢用自己纺织的麻衣做衣服,每家每户都在自己的麻塘地里种植麻及靛叶,然后把种出的麻自纺自织成麻布,用黄蜡描底,蓝靛染色,制成带有美丽图案的"百褶裙"。苗族内部,同姓不婚,但又以姑表通婚占多数。丧葬实行棺木土葬,谁家死了人就在门前用火药枪鸣放三枪而报丧。全家和同姓的人都不戴帽子,由叔伯率领轮流在灵前跪拜。听到枪声,远近亲友邻里都不约而同自行赶来帮忙,料理丧事。在灵前,还要敲牛皮鼓,吹芦苼,边吹边跳,昼夜不停。苗族的节日,要数“花山节”最为热烈和隆重。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都要举办花山节。在举办之前,腊月中旬,花山场的主办人就在举行花山盛会的地方,高高地树立起一根花杆,其上系着红蓝色彩带随风飘扬。苗族人民远远望见,到时则不约而来,欢度节日。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交通落后,转坡田、老喝碑上寨俩个自然村至今仍未挖通公路;2、小凹塘自然村的人畜饮水问题尚待解决;3、无医疗卫生室,不利于新农合工作的开展;4、无中心完小,到倮姑小学读书不方便。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杉木面积5000亩;桤木2000亩,并带动林下草果种植业的发展;种植八角3000亩;扩大桔子、枇杷等经济林果产业的发展;2、发展养殖业,年出栏生猪1500头、牛10头、鸡8000只;3、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达100人以上。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1596元增加到1700元。 新农村建设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县、乡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内容包括: 1、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师宗村党总支和村委会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置了有关工作,并成立了师宗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方案。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培训。共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13次,受训1630余人,提高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认识,激发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热情。 3、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 通过走访老干部、老党员,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交谈,倾听他们的呼声,走进群众,了解他们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村委会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作出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4、突出重点,理清发展思路。 确定了村委会今后五年实现的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并对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作出了规划和安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