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师福村
释义

地理概况

师福村隶属于福建省长汀县大同镇,是一个位于武夷山脉西麓的行政村,距离长汀县城3公里。师福村由十里铺、山下窝、雷壁峰、太唐冈、西坑里、紫地湖、张家陂、枫树垄、李坑里等组成,位于大同镇镇政府的东部,与新桥镇接壤,汀江河从师福村贯穿而过。师福村东西最长距离4公里,南北最长距离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8.7平方公里。师福村村中心位于东经116°40′02″,北纬26°02′12″。师福村年均气温18°C,平均海拔1409 米,天气凉爽,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6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烟草等亚热带农作物。

经济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400多亩,林地2000多亩,有民户537户,全村人口2056人,大部分是汉族,是长汀县人口较多的一个行政村,其中男性1097,女性959人。至2008年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27人,享受低保52人。全村农业人口1875人,劳动力1787,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35人,第二产业人数1254,其他产业人数194人。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工业、林业、旅游业等,主要产品为烤烟、淡水鱼、纺织品、手工编织品、家具产品蔬菜、水果等,产品主要销往县城、沿海等地。2008年全村国民总产值1907万元,人均产值9274元,该村收入以烤烟种植、蔬菜、鱼类、水果销售及房地产、工业投资为主。

基础设施

全村所有民居均已经铺设水泥路,省道洋万线从师福村贯穿而过,师福村特大桥2009年建成通车,万缘桥经修缮后作为支线使用。省道205洋万线途经该村里程5.7公里。北达大埔村全部铺设水泥路,南至该村西坑里在该村村民的努力下也已经建成大石桥。截止2002年,该村全村村民全部实现通电话,拥有固定电话数560部,无线手机1900多部,基本上实现人手一部电话、手机。

万缘桥

位于长汀县城外十里,名十里埔(今大同镇师福村),有一座“万缘桥”,当地人也叫“十里埔桥”。 万缘桥今为九墩十孔干砌石拱桥,桥长百米,宽为双车道。滔滔的汀江发源于龙门,流经十里埔时已纳数川之水,沿途水域不断扩大,水流湍急,每遇春夏,遇雨即涨,村里的小木桥遇洪必毁,年年造桥年年毁,影响人们的劳作和生活。清时,当地有个叫赖友益的人,首倡建桥,在他的倡导下,四处募捐,在十里埔汀江河建石墩六座架木梁,称为汀江第一桥,一桥飞架十里埔,百姓耕田好交通。民国己卯年夏季一场罕见的洪水,冲毁了十里埔桥的左堤,第一孔桥头板被洪水冲走,此事的汀江更为宽阔,当地又有热心人士募捐添一桥墩。正要架木时,当地老者云集磋商,认为只有架石桥才能一劳永逸!于是,十里埔一时捐谷成风,百姓节衣缩食。消息波及汀州府,仁人志士富商官吏纷纷解囊,由新桥到馆前,又由馆前至宁化曹坊、滑石、安乐、湖营一带,建桥一事得到了汀江上游的鼎力支持,不久,万石稻谷具备,定德高者为理事,一座由一万石稻谷建起的石桥横跨汀江,此桥也取名“万缘桥”。

解放初期,省道洋万线经此,此桥担当运输重任。1951年国家公路部门将桥加长至九墩十孔,修葺加固。为适应时代要求,满足交通不断发达的需要,1995年公路部门又将此桥拓宽至双车道。近年,随着战备公路的改造扩建,公路部门下决心保护此桥,绕道扩建,万缘桥正式“退休”,只供小车和行人行走,也作为一件古物,卧波汀江。

风土民俗

打醮,意为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现在有的乡村演变为“扛菩萨”,这一习俗在客家乡村颇为盛行。菩萨,佛教里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在客家地区一般是指某些神,如五谷仙、妈祖娘娘、弥勒佛、观音娘娘、土地伯公等。而扛菩萨,则是客家人为庆祝丰收或纪念某一神而约定俗成举办的节日盛事。

在客家山村,扛菩萨的仪式非常庄重。此前,由轮到当年“做头”的一家负责牵头,组成一支约20人的队伍,分为吹打组、旗牌组、抬扛组、鸣炮组等。扛菩萨时,全班人马身穿统一服装,来到寺里,先是摆上鸡鸭、猪肉、果品、酒等,一番祭祀,仪式过后,请下菩萨,由两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着,走出寺门,乐队奏乐,四人举着肃静、威严牌子前面开路。菩萨坐在轿里,悠然自得。扛菩萨的队伍如同古时朝廷命官出巡,浩浩荡荡,沿着村道环绕一圈。一路上吹吹打打,鞭炮齐鸣,煞是热闹,吸引着许多村民驻足观望。最后又抬回寺里,端放神位。至此,整个仪式才算告一段落。

扛菩萨环游村子意为祈祷村子五谷丰登、物阜民丰。扛菩萨的节日几乎一年四季都有,如上杭庐丰乡棉村的二月十二,丰康的三月三、四月初一,茶地大雪的十月初一等。为了扛菩萨这一天,客家人早早就做好准备,酿酒,做米反,买肉。有一首客家童谣是这样唱的:“洋蚁子(蝴蝶)、叶叶飞,阿母做米反女儿归;大米反留等阿姐归,小米反留来逗老弟。”出嫁女儿去了娘家,回家时总要带回米米反,此物寄托着母亲对儿女的关爱和祝福

月花古庵

月花庵是十二名胜之一,又称为“月花古庵”。 月花庵不在长汀城内,坐落于师福村的一条幽谷之中,距离县城有15里之遥,仿佛有意远离世俗的喧嚣。庵,乃尼姑居住的小庙,何以冠之“月花 ”?不得所知。但相传月花庵是清代张姓人所建,当时,南坑村张姓十八代单传,为了子孙繁衍,张姓人鹤年特在此辟山建庵以求,有联可考:“纪念鹤年持荷僧书传佛道,参礼虎座与闻说法感师恩。”以此推想,建庵者,鹤年也。去过月花庵的人都说,此处风景绝佳。因此,游客常年不断。

那天我去月花庵,还是初夏。天空晴朗,一路上,山中的鸟鸣,声声清脆;漫山的野花,淡淡清香。幽谷中青山拥抱出一个大湖泊,湖水平静,周边清澈见底,但中部则水色碧绿,深不可测。这就是白云水库,因位于白云山下而得名。我们从水库边上经过,见有好些垂钓者静坐水边钓鱼,神情专注。原来水库备有钓具,供游人钓鱼,然后过秤付款,完成交易,这样两全其美:卖鱼的人省事,垂钓者得到乐趣。其实,不少人并非真正要买鱼,而是冲着钓鱼的乐趣而来。

绕过水库,转了几道弯,一座陡峭的山崖突兀眼前,山上树木茂盛,含烟点翠,沿石级而上见一古樟,大约有几百年了吧,粗壮的树干生出了个大洞,空心曲枝,宛如虬龙,而上边枝叶翠绿有生机,成为一景。朋友说,到了。果然,再上数十个台阶,绿色掩映着一座寺庙,那就是月花庵。庵不大,可谓简陋,中间是经堂,两边厢房,初见让人有点失望。不过净不染尘,周围红花绿叶,幽雅舒适。我们去时,正好赶上尼姑在经堂里唱经,声音节奏分明,舒缓飘逸,如泣如诉。

来月花庵的人不少。有专程前来拜佛求福的香客,也有忙里偷闲,特地前来放飞心情的游客,更多的是后者。驻足月花庵,小憩一会儿,我们便步上白云山。山林里,小径上,三三两两的有许多人,情侣们或携手漫步窃窃私语,或伫立路旁相拥相吻,或坐在树下耳鬓厮磨,他们的心态很好,旁若无人,尽情地抒发自己的爱。也有中年人,有的是教师,有的是机关干部,利用假日,或结伴而至,或携着妻儿一家子来这里休闲,寻找野趣,他们满面春风,笑逐颜开,笑声在山林中久久回荡缭绕。这是一幅充满着诗意的和谐美景图啊!

登上山顶,俯览远眺,可以看到远处的长汀城,蔚蓝的天幕下,高楼屋舍鳞次栉比,密密麻麻,灰蒙蒙一片。这时我们倒觉得自己站在这里,真有点远离世俗之感,一切烦恼和疲惫都烟消云散。

说实话,月花庵是一座很普通的小庙,它没有泉州开元寺那么气派,也没有厦门南普陀那么壮观,但是能常年引来众多的游客,是什么魅力?我想,它是依托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树,这里的水吧。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里正好山水兼而有之,让仁者智者都心有所得,情有所属,给予了无穷的快乐。要是这里没有秀丽的山水作映衬,没有浓郁的树木和花草作背景,仅有一座孤零零的月花庵,那是绝对不能成为名胜的,大概也就不会有多少人光临了。

马氏文化陈列馆

2010年8月26日福建省长汀马徽公墓揭牌典礼暨及马氏文化陈列馆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本活动由福建龙岩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马氏专业委员会主办、汀州马氏联谊会承办。总指挥为马启木、常务总指挥马小彪、常务副总会马坤辉、副总指挥马桂荣。当日有来自马来西亚、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浙江、江西、及福建等地四百余位马氏宗亲参加。

8月26日上午在三元阁广场集合,一百余部车,浩浩荡荡前往十里铺举行奠基典礼,场面颇为壮观,并在现场有贵宾讲话,剪彩及动土仪式。

8月26日下午两点半举行团长会议,大家对马氏文化馆筹款工作提供意见,会中发言踊跃,提供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下午三点三元阁广场集合前往马徽公墓揭牌,半途遇大雨,部分宗亲改在次日清晨携带香烛及爆竹等祭品前往祭拜。8月26日晚在三元阁举行联欢晚宴及筹款活动,各地宗亲热烈交流,宾主尽欢,并获得捐款十余万元。本活动出席的来宾有拿督马汉坤、马禄、马国荣、马潮光、马长冰、马千云、马子辉、马贵、马木胜、马林基、马保华等宗亲。

8月27日活动结束,十余位宗亲继续前往四堡拜祭千七郎公宗祠及规模宏伟的马援祠(马徽,河南人,字克嶷,(号榜郎),唐永顺年间为汀州人,生一子发龙,定居清流南山下为入闽始祖)。

通济瀑泉

汀州景色秀美,旧有" 汀州八景 "之称。八景即:龙山白云,云镶风月,霹雳丹灶,拜相青山,朝斗烟霞,宝珠晴岚,苍玉古洞,通济瀑泉。 通济瀑泉在长汀县城东郊1公里师福村与黄屋村接壤处,沿东山涧而进,有一岩名为通济岩,这就是古今闻名的汀州八景之一。此岩分为上下两岩,下岩有石泉、寺庙,清泉沿着怪石嶙峋的岩壁飞瀑而下,宛如一幅画家笔中的柔和山水画。给人以柔中有刚、刚中带柔的感觉。上岩奇石悬空,松翠交荫,古树蔽目,飞泉曲折。在观瀑亭看那飞泉从高处石缝奔涌直泻,犹如碎珠溅玉腾空飞去,雷霆轰鸣,蔚为壮观,可谓佳景天成。此岩辟于宋代,明清以来游人络绎不绝。曾作汀州八景诗的明朝正统年间进士马驯在此留下了"悬崖飞瀑鸣汤汤,界破青山中一行,天孙欲制云素衣,织就白练千尺长。叹予宿癖在山水,纵目倘佯殊可喜,兴来远合沧浪歌,万斛尘襟欣一洗。"的传世佳句。如今更有许多游客悠哉悠哉的骑上自行车、摩托车,到这里消闲避暑,饱览这山川秀色,人间仙境。

革命历史

师福村曾经是革命基点村,师福村又名十里铺,是长汀县大同镇所辖的一个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村曾是福建省军区的驻地。 1932年2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通知福建军区立即成立,以罗炳辉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谭政为政治部主任,并建立杭、永、岩军分区(又称第一军分区);汀、清、连军分区(又称第二军分区)和宁、清、归军分区(又称第三军分区)。同时指示把各个独立师团整编成红十九军,县独立团、营游击队归属军分区领导。随后任福建军区司令员的有:周子昆、叶剑英、龙腾云;任政治委员的有万永诚。

福建军区机关设在师福村的赖宅,现保存完整。1989年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件保护单位。

福建军区一成立就积极配合苏维埃政府,深入开展扩红运动,决定每年的五月、八月、十月就三个时期为开展扩红运动突击月,在杭、汀、宁三县各设立了一个新兵补充团,对新入伍的战士进行一段集中训练,然后,输送给正规部队。军区还制订了红军家属优待条例,颁发红军家属光荣匾,鼓励人民群众踊跃参军,解除红军战士的后顾之忧。军区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巩固地方政权。

师福村(十里铺)属福建省苏直属的大埔区管辖。师福乡苏维埃政府革命群众在县委、县苏和区委区苏的领导下,在支前参战保卫苏区,建设苏区中作出积极贡献。尤其在治安保卫和搞好生产、兴修水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上级的表彰。如1934年6月,师福乡革命群众协助上级有关部门破获了该村原国民党人员马观音狗等3人隐藏枪支102支的案件,使苏区安全得到保障。在兴修水利方面:1932年春,福建省苏发出“要整顿水利“的指示后,兆征县大埔区召开会议,要求各乡共同合作,组织成立了一个筑陂委员会,具体领导筑陂工作,动用了1万多人工,筑起了一条长约10里的陂圳,可灌田7000多担农田。水利的兴修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另外,师福乡在扩红工作中作出了显著成绩,受到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的表彰。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师福村人民为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村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就有陈德模等41名。

综上所述,师福村在苏维埃时期曾是福建省军区的驻地,该村在治安保卫和兴修水利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扩红工作曾受到 《红色中华》表彰,该村又系福建省苏直属的大埔区管辖,为革命献身的烈士又多,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4: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