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师丹 |
释义 | 个人履历师丹(?~公元3年),字仲公,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臣、西汉末年著名的经济家、政治家。哀帝时曾提出“限田限奴”的主张,以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后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 人物生平师丹(?—5年),字仲公,西汉琅琊东武(今诸城)人。初从匡衡学《诗》,被举孝廉为郎。元帝末,征为博士。汉成帝初,出任东平王刘宇太傅。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推荐师丹“议论深博,廉正守道”,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历任少府、光禄勋、侍中等职,甚受尊重。成帝末,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师丹任太子太傅。成帝时代,外戚王氏专权,师丹屡次得以升迁。 哀帝即位后,师丹以太子太傅身份迁左将军,赐爵关内侯,领尚书事。不久,又代王莽为大司马,封高乐侯。月余,迁大司空。哀帝虽得力于王氏才做了皇帝,但他不愿继续受王氏控制,即位后不断削弱王氏势力,同时重用自己的外戚丁氏、傅氏。对此,师丹颇有异议。他认为,哀帝应充分尊重成帝在世时的安排,少所变更,才能体现孝道。在具体问题上,师丹公开反对为哀帝的生父刘康、生母丁姬和祖母傅太后加尊号,反对大封丁、傅和罢免王氏成员。这样就得罪了暗中操纵哀帝的傅太后,故逐渐被哀帝疏远。 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师丹等提出抑兼并限奴婢的建议,史称“限田之议”。办法是,规定王侯吏民占田不得超过3000亩;奴婢数目,诸王限200人,吏民不得超过30人等等。该办法遭到外戚丁氏、傅氏和权臣董贤的反对,未能实行。后来,依附丁、傅而致位丞相的朱博再次明确要求追究师丹反对丁、傅两后加尊号的罪责,师丹被免为庶人,遣返故里。 平帝即位,王莽秉政,王氏重新用事,师丹被赐爵关内侯。元始三年(3年),朝廷再度表彰师丹不屈服于丁、傅势力的“忠君”精神,封师丹为义阳侯,食邑2100户。不久,师丹去世,谥节侯。 “限田限奴”主张西汉末年,政治腐败。豪强大族,贵族官僚、富商大贾倚仗其政治、经济特权,疯狂兼并土地,强占民田,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或依附豪强地主,忍受着“收太半之赋”的残酷剥削;或沦为官私奴婢,过着“与牛马同栏”的悲惨生活,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师丹辅政不久,就联合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部分大臣提出限制豪强大族兼并土地,畜养奴婢的限田限奴的“救急”方案。他们在上哀帝的奏疏中建议:“诸侯王列侯皆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汉书·师丹传》,下引同)。这一主张刚刚提出后,“时田宅奴婢,贾(价)为减贱”,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以外戚丁、傅和宠臣董贤为代表的勋贵宠臣对此皆以为“不便”,哀帝便下诏“且须后”,这个改革方案便被搁置起来,成了一纸空文。 加封为义阳侯平帝即位后,新都侯王莽下令挖开傅太后、丁太后的墓,宣布剥夺其原来的尊号,废为平民。师丹被重新赐爵为关内侯,不久又根据太皇太后的提议,加封师丹为义阳侯。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