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师伯纯
释义

师伯纯(1922年——),笔名伯淳。1922年生,湖南长沙人,诗人词人、书法家。1941年湖南长沙雅礼中学(美国耶鲁大学在华创办)毕业,1945年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清华、南开抗战中合办)毕业。1949年前国立政治大学毕业。解放后历任上海各大学、中学教师。文革后为青海省各大中学校教师,1982年退休。

湖南省长沙市有所雅礼中学,这所在1906年由美国耶鲁大学校友创办的学校,目前是全国的重点中学之一。这所学校最大的荣誉,不是她培育了多少名人,而是从这里走出了10位中科院院士!这所学校的校名,由西宁市一位普通的退休老教师师伯纯题写。 不久前,笔者在西宁市城西区的一套普通的单元楼房里,走访了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 闻一多先生的门生 1922年出生于长沙市一个盐商世家的师伯纯,在雅礼中学毕业后,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清华和南开)化学系。当时的同班同学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人,后来成了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师伯纯说,那时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理科学生须要选修文科课程,他就在1942年选修了闻一多先生的古汉学、文字源流和文学概论等课程。 因为师伯纯的宿舍离闻一多先生的家很近,没事就爱到闻先生家串门请教。先生学贯东西,常将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洋文学做比较,使学生在增加祖国文学知识的同时,也有了学习英文的兴趣。平时闻先生与冯友兰(红学权威)在学术上争得你死我活,可在生活中他们又是好友。回忆起闻先生与冯先生有次在小院里以花生米下酒,争得面红耳赤、难解难分时,两人举杯一笑“杯酒释‘言权’”,师伯纯至今都觉得这一切像昨天刚刚发生过的一样。 1946年,闻一多先生在发表了那著名的《最后的讲演》后,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先生的大儿子闻立鹤当场也受重伤并造成终生残疾。师伯纯说,从先生身上,他学会了明辨是非,也明确了治学方向。 考外交系却被新闻系录取 西南联大毕业后,当时的旧中国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化学工业,同时因日寇的入侵,中断了与湖南家人的联系,也没有了经济来源。为了生计,他这个大学毕业生听从了闻一多先生的意见,到重庆第二次考大学:全部生活实行供给制的“中央政大”。 师伯纯报考的是外交系,他太想成为一名外交官了。考国文时,他仅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就将试题答完。因为不能交卷太早,他就将写好的白话文作文又翻译成了文言文,没想到一下子给自己惹了“麻烦”。 发榜时,外交系录取名单中没有师伯纯的名字,在他正着急时,有人告诉他,他被新闻系录取了。究竟是谁错了?师伯纯找到学校论理,新闻系主任马星野告诉师伯纯,他的国文成绩最好,新闻系录取他是集体的决定。马先生劝说师伯纯,新闻系毕业也同样可以去做相当于外交官的驻外特派记者。 学校的第二任校长是顾毓琇先生———一位世界知名的学者、电机专家。后来在新世纪之初,远在美国的顾毓琇先生出版了他的著作《百龄自述》,还特地给师伯纯邮寄了1本。 荣毅仁先生介绍他做大学讲师 读新闻系期间抗战胜利,学校又迁回了南京。第二次大学毕业不久的师伯纯,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在上海《申报》工作的时间不长,经荣毅仁先生介绍,他在上海虹桥中学做了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 师伯纯说,那时年轻气盛啊!他任教的课程最多,待遇却很低,为公平他与校长发生了矛盾。又是荣毅仁先生介绍,他到了上海交大。交大的领导了解到师伯纯情况后,直接让他担任了学校的讲师。做大学讲师如鱼得水的师伯纯,唯独忘记了他的档案还在虹桥中学所在的徐汇区。1958年,徐汇区文教卫整风办将师伯纯定为这个区的最后一名“右派”。 师伯纯后来来到青海,辗转于青海的几家工厂、农场,研究细菌肥料、人造肉及写标语、办黑板报,用了师伯纯整整20年的青春。 青海省的第001号平反档案 在农场,师伯纯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一名老师,他未能如愿。1978年,青海省委统战部的领导一封信将师伯纯召到了西宁,也直到此时,师伯纯才见到了自己被定为“右派”的理由,那些理由没有一项能经得起推敲。师伯纯说,他的平反摘帽落实到文件上,是青海省的“第001号”;有人说,青海省对“右派”平反的工作做在了全国的前面,因此师伯纯的“第001号”平反档案,有可能也是全国的第一。 从此,师伯纯正式走上讲坛。从昆仑中学到体育中学的前身西宁市重点体校,从五中到青海师专等多所学校,师伯纯干到了退休。退休后的他,又先后在多家高考补习班任教,他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编写了一套高考补习用的语文教材…… 也许是这曲折的人生经历,使晚年的师伯纯不喜欢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他唯独喜欢在写诗填词练书法中安静地生活,自由自在地外出旅行、以诗书会友……然而,还是有一张张荣誉证书及邀请函,从海内外向他飞来,他将那些证书及信函胡乱地与他订阅的两份本地报纸堆放在一起,有很多连信封都没有拆开。没事的时候,他喜欢一遍遍地翻阅从中学到大学的各种纪念册,静静地咀嚼历史。以下是他的一首《五古·遣怀》: 人生不满百 安怀千岁忧 俯不忤于心 仰天何所求 与西宁难舍难分 今年1月3日,师伯纯再次收到了表妹王玉龄从上海寄来的信———王玉龄是张灵甫的遗孀,近年刚从美国回到上海定居,并创办了一家海外大公司的分公司。王玉龄尽管这次没在信中说让表哥来上海定居的话,可师伯纯知道表妹的心意。 师伯纯没有自己的儿女,老伴也已过世,可是他不愿意离开西宁市。海外的诸多亲朋毕竟太遥远了,不说也罢。近年来,在天津、长沙、上海等地的亲人,甚至连房子都已经安排好等师伯纯前去定居,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与他生活过的昆明、重庆、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相比,他最喜欢西宁市的居住、交通及气候环境。师伯纯说的“一家之言”是:西宁是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师伯纯只想用自己在西宁市健康、高尚的生活,向外地亲人证明这是一个相当有魅力的城市。( 崔永焘)

书法作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