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心院 |
释义 | 圣心院建于巴黎最高的山上。教堂建于1875年,1914年正式建成,历时39年。1919年开始使用。教堂建筑风格独特,既似罗马式,又似拜占庭式。钟楼内部呈方形,有一口大钟,叫萨瓦人钟,重19吨,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教堂有三扇拱形门。门顶两侧有两座骑马的雕像,一座是国王圣路易。另一座是法国的民族女英雄贞德。这里颇具吸引力的地方是蒙马特广场,它是巴黎最有艺术特色的地方。不知从何时开始,这里成了露天大画室,很多年轻画家在此写生。 楼下礼拜堂壮观的圣礼拜堂分上下两层:阴暗、装潢多姿多彩的下礼拜堂为宫廷随从以及仆人所用,而令人震撼的楼上礼拜堂则是王室贵族和大臣们专用。楼下礼拜堂内活泼的蓝红色调源自19世纪仿中古色彩的重整。窗户比较小,是因为楼下礼拜堂是楼上礼拜堂的支撑。遗憾的是,地面上十四、十五世纪的墓碑已经被每年90万的游客磨得几乎面目全非。 楼上礼拜堂一进入楼上礼拜堂,会感到叹为观止。墙上映着七彩的光影,是光线透过15米高彩色玻璃窗户所致。这些15米高的彩色玻璃窗是巴黎最古老的玻璃窗,其中有三分之二来自13世纪。它们描绘了1100多个圣经中的画面。除了祭坛后面的三面窗户(福音者约翰、基督受难以及施洗者约翰),以及进入殿堂右边的第一面窗户之外,其他的玻璃窗都是在描述旧约的故事。 彩色玻璃和现在一样,中世纪的宗教领袖肩负着宗教教育的责任。12及13世纪是彩色玻璃的黄金年代,而教堂本身就透过玻璃窗以及雕塑,传达宗教知识。彩色玻璃窗扮演教育的功能,让绝大部分不识字的法国人可以了解圣经的故事。玻璃窗的故事顺序是从左读到右,从下往上读。 彩色玻璃远在古老的年代即被使用。罗马浴场使用透明的玻璃,而罗马人也是制造彩色玻璃花瓶以及杯子的专家。稍后才出现结合彩色玻璃和铅的技术。彩色玻璃不是罗马式建筑风格的重要特色。哥特式建筑发展出镂空屋顶的建筑技术,墙壁不再是支撑建筑的直挺模样,因此哥特式建筑可以在墙柱之间开辟空间,在其中镶嵌彩色玻璃。制造彩色玻璃的技术至今并末有多大的变化:先将透明和彩色玻璃裁好,画上氧化铁,送进窑里烧。接着再利用铅条将玻璃片组合起来,形成马赛克的效果。在12及13世纪,只选用限定的颜色,玻璃工匠交叉搭配鲜艳的红色以及蓝色,制造出种种彩钻般的色彩,这是在许多哥特式教堂中常见的独特风格。到了15世纪中期,玻璃工匠开始仿效壁画以及绘画风格,运用玻璃造型来达到立体效果。玻璃亮丽依旧,可是却少了些原有的特质。它不再透光反映绚丽的彩色光影,反而更像是复制在半透明玻璃上的油画作品。 地址Place du Parvis du Sacré-Coeur 75018 Paris 开放时间索道:06:45—23:00 楼下礼拜堂: 09:00—18:00(冬季) 09:00—19:00(夏季) 大厅:06:45—22:30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