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佛寺 |
释义 | 陕西省富平县圣佛寺圣佛寺位于富平县城西效中山原头。该寺建于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原名叫灵感寺。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都统王铎将两川兴元军屯灵感寺,即是这里。圣佛寺分别在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两次进行重修。建国初尚存前后两殿。在圣佛寺前院,有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八月立的灵感寺碑。碑高2.15米,宽0.85米,厚0.24米。两面有文字,正面上部阴刻尚书礼部牒文,下部为碑文,字迹不清,现圣佛寺已成为学校。圣佛寺唐塔,七级八角空心型,青碑筑成。基层周长18米,第一级正南石额阴刻“释迦如来第十六所真身舍利宝塔”十四字;第六级正南石额阴刻“大乘妙法莲花会上菩萨”十四字。此塔系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创建,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最后一次修葺。今仍巍然矗立。 山东石横圣佛寺寺庙位置位于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北部圣佛寺村与八道岭村之间的高阜处。 历史沿革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创建,后遭兵燹,仅存石佛一尊。元朝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有僧人桂庵募化于高余延氏兄弟。延氏兄弟发愿为功德,请瑞禅师住持,传桂庵之衣钵,日经月构,始成大刹,元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落成。 延祐六年沙门无庵缪觉亮撰碑,思然书碑,思衲篆额。明清两代,该寺多次修葺,为肥境较大寺院。原寺院内有古井一口,旱时不涸,雨季甘泉自溢,除供僧人饮用外,亦引流灌田,成为当地奇景(现该井仍在)。 寺北有和尚墓塔林。寺东西青山对峙,东曰琉璃山,西曰万灵山,皆遍山披翠,秀丽异常。 清末民初,该寺主持戒行热心办学,免费为群众治病,获中华民国教育部“法门独秀”和山东省教育厅“热心教育”两块巨匾。 建国前夕,寺院改为小学,70年代后,寺院建筑物先后被拆除。 山西广灵圣佛寺寺庙位置圣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城西南13公里圣佛林山中,属南壶森林公园(省级)五大景区之一,总面积12000亩,由山、林、寺、泉、古长城(战国赵长城)五部分组成。 历史沿革圣佛寺,全称为圣泉林山包峰禅院,始建于金章宗泰和年间,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大修,清代多次重修,寺内计有各类殿宇120余间,是广灵县境内规模最大的佛寺。圣泉寺毁于1967年,现存寺基址、碑林、塔林,民间重修药师殿五间。寺周围环境幽雅,有1500亩天然油松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松涛声起伏不绝。更有美丽动人的“聚宝盆”传说,为其增添了无穷魅力。东西绵延55公里,宛如青龙盘卧的战国赵长城,将圣泉寺、圣佛寺和白羊峪三景区连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河南焦作圣佛寺简介古刹圣佛寺,又名洞寺,上朔历史古迹,下闻民间传说,圣佛寺以悠久的历史,在焦作负有盛名。 历史佛法盛世,莫过于唐,历代均有修复.唐德宗时期,一次大修复,有石碑记载.由于圣佛寺在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期间,没有固定僧人居住,此碑虽有众多人见过,但因不识其价值,未能得以保存,于九十年代被遗失,至今寻而不见,为一大憾事。 圣佛寺历代兴复皆有高僧住持,清光绪年间,曹洞宗第二十八代传人上明下祥德峻和尚游化至此,见寺貌全毁,不堪目睹,透过残墙断壁,观此为名刹圣地,不忍离去,随与山后凿洞,供一佛像,潜身修道,得悟真常.自利利他,普化众生,香火延续不断.四众齐心,圣佛寺再现庄严胜境,为当时盛极一时的佛寺.由于老和尚戒德高尚,道真悟实,大众敬仰,门徒无数.于光绪三十二年圆寂后,四众失依,与哀痛中为其竖碑立传,并将老和尚潜身修道之洞,命名为洞儿寺,以做纪念.后人称圣佛寺,又名洞儿寺,即始于此,至今其名尤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