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彼得堡国立电子工程技术大学 |
释义 | 圣彼得堡国立电子技术大学由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命名成立于1886年。 1886年9月16日皇帝亚历山大三世通过法令宣布建立邮政和电讯局技术学院- 俄罗斯首个高等电气学校,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提供电报服务的“科学和教育的专业人士”。1891年学校被转化为电气工程(ETI)学院,享受大学权利,并自1899年获得亚历山大三世皇家研究所电工研究所称号。 1895 - 1905年又著名化学家尼古拉斯·尼克拉耶维奇·卡扎诺夫(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ачалов)担任学院教授,随后又无线电发明家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Александ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Попов)取代。在任职期间,卡扎诺夫建立了药剂师研究所,并收到直接来自于沙皇皇室的1.6万卢布的研究经费。 在二十世纪中的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在电力,无线电波,电化学,电子技术,自动化,超声波探伤和高热电能等科研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学院曾由无线电发明者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Александ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Попов)担任第一任学院校长,现学院内保留着其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办公室和公寓,并建立了一座波波夫博物馆。 1907年苏联院士,俄罗斯电气工程师,铁路电气化专家格拉法基诺·格勒利赫·阿斯诺维奇(Графтио Генрих Осипович)进入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电子技术学院任教,于1921年成为学院教授。在他的领导下,电子技术学院成为俄罗斯国家电气化委员会的主要开发者。 圣彼得堡国立电子技术大学毕业生若雷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Жоре́с Ива́нович Алфёров)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在仍在大学任教(现年81岁)。 2004年圣彼得堡国立电子技术大学成功开发了专业“人体工程学”。学校为圣彼得堡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居于全国第二,努力培养专业人才。 院系设置圣彼得堡国立电子工程技术大学(列宁格勒电工学院),简称ETU,创建于1886年,它的前身是俄罗斯邮政电报部的技术学校。 1891年改为皇家电工学院,即欧洲第一个电工领域的专业性高等院校。世界上无线电的发明人A.C.波波夫曾任学院的教师和第一任院长。1992年列宁格勒电工学院更名为圣彼得堡电子工程技术大学。至今为止,有七万多人在圣彼得堡电工大学接受过教育,其中有三千多外国公民。在大学工作过的俄国杰出的科学家有:c.o.Clafteo,P.D.Voinalovcke。在本世纪上半叶,该大学创立了一批著名的学科,如:无线电技术,电能学,无线电电子学和控制论,超声波探伤学,电热学等。现在圣彼得堡电工大学既是一个教学中心,也是进行基础及应用科学研究的中心。 圣彼得堡国立电子工程技术大学是俄罗斯在电子工程领域第一的高等教育学院。今天它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和研究中心。该校的员工为他们的历史记录而骄傲。学校坐落在俄罗斯有着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彼得堡市正中心。 大学现有学生人数7000人,外国留学生约300人。学位设置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另外有俄罗斯特有的工程师级等。学习的期限为:学士4年,硕士2年,博士3年。对外国学生过去没有学习过俄语的,需在预科学一年俄语,取得俄语结业证(俄语对外一级证书)后方能入系。 对全日制学生一个学年由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组成。秋季学期从9月到12月,春季学期从2月到5月,复习考试时期是:秋季为次年1月,春季为6月。 教学语言:俄语对所有课程,英语对学习管理的硕士课程,英语对学习信息和计算机科学的课程。 电子技术工程大学共有7个系,即:无线电技术系,电子技术系,自动化和计算技术系,电工与自动化系,电子物理系,船舶无线电电子技术与自动化系,人文科学系。 培养专业人员专业进修的机构有:夜校部,入高校前的培训中心,专业人员专科提高及进修部,教师专业提高部,留学生工作部,国际经营管理培训部,国际教学中心。电子类是就业热门学科:近几年在国内各热门学科就业情况看,电子类始终高居榜首。国内电子类学科安排与俄罗斯的一致,即电子计算机、电子通讯等该校这几个热门学科包括:电工学:电子机械,能量和电子技术,电子设备和船舶自动化,飞机和自动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工业设备的自动化和综合技术计算机:计算机综合技术,系统和网络,主要特点机软件和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处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在技术系统中信息和控制,应用数学,信息保护的技术和组织无线电技术:无线电工程,电讯,无线电电子设备的设计和技术,移动物体的联系设备 。 历史人物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АлександрСтепанович Попов1859年3月16日 –1906年1月13日)俄国物理学家和电工学家,无线电通信发明家,军事无线电通信的奠基人,名誉电学工程师(1900),俄国技术协会名誉会员(1901)。是研究电磁波的先驱。 1882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数理系,后为从事科学活动留校继续深造。1883-1901年任喀琅施塔得水雷军官学校和海军部技术学校(1890-1900)物理和电工学教员。1901年起任彼得堡电工技术学院物理学教授,1905年起为该院院长。波波夫是第一个探索无线电世界,并毕生为发展无线电事业而奋斗的俄国科学家。1906年1月16日,他因脑溢血突发而去世,只活了47岁。由于诺贝尔奖金只发给活着的科学家,波波夫没有获得这个荣誉。 波波夫(Александр Степанович Πопов),俄国物理学家,无线电通信的创始人之一。1859年3月16日生于乌拉尔,1906年1月13日卒于彼得堡。1882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随后受聘到琅施塔得水雷学校任教。1888年H.R.赫兹的实验、法国E.E.布冉利和英国O.J.洛奇关于金属粉末检波器的研究报告,启发波波夫建立电磁波可以传输信号的信念,于1894年制成了一台无线电接收机。接收机使用了经他改进的金属粉末检波器,并首次在接收机上使用天线,提高了机器的灵敏度。这台机器主要用于检测雷电,故称雷电记录仪。1895年5月7日波波夫发表论文《金属粉末与电振荡的关系》。不久,波波夫用电报机代替电铃作接收机的终端,形成比较完整的无线电收发报系统。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及其助手在相隔 250米的建筑物之间传送了一份简短电报。1897年在琅施塔得建立无线电台,同年夏在相隔5公里的两艘军舰非洲号和欧洲号之间实现了通信。1900年初,波波夫使电台的通信距离增加到45公里。为了纪念波波夫在无线电方面的卓越贡献,1945年苏联政府将5月7日规定为苏联无线电节。 1877年,18岁的波波夫考入彼得堡大学数学物理系,后又转学到森林学院。在那里,他研究出了用电线遥控炸药爆炸。研究成功以后,同学们都叫他“炸药专家”。波波夫29岁那年,赫兹发现电磁波的消息传到俄国,他被强烈地吸引住了。他兴奋地说:“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装设电灯,对广阔的俄罗斯来说,只不过照亮了很小的一角;要是我能指挥电磁波,就可以飞越整个世界!”第二年,波波夫就成功地重复了赫兹的实验。在一次公开的讲演中,他提出了可以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信的设想。1894年,波波夫制成了一台无线电接收机,他第一次在接收机上使用了天线。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线。 1895年5月7日,在彼得堡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波波夫宣读了论文《金属屑同电振荡的关系》,并且表演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表演结束后,波波夫充满信心地说:“最后,我敢于表示这样一个希望,我的仪器在进一步改良以后,就能够凭借迅速的电振荡进行长距离通信”。几十年以后,这一天被定为“无线电发明日”。波波夫的论文和表演被有关刊物发表后,立刻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关注。 后来,波波夫用电报机代替电铃,当做接受机的终端,这种装置就成了一台无线电发报机。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助手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正式进行了用无线电传递莫尔斯电报码的表演,在场的观众有一千多人。表演的时候,接收机装设在物理学会会议大厅里,发射机放在附近森林学院的化学馆里。雷布金拍发信号,波波夫接收信号,通信距离是250米。物理学会分会会长佩特罗司赫夫基教授把接收到的电报字母逐一写在黑板上,最后得到的报文是:“海因里希·赫兹”。它表示波波夫对这位电磁波的发明者的崇敬。这份电报虽然很短,只有几个字,它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确内容的无线电报。 人才培养若雷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Жоре́с Ива́нович Алфёров生于1930年3月15日,出生地为苏联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维捷布斯克)是苏联和俄罗斯物理学家,并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为高速光电半导体异质结构的发展。国家科学院名誉会员阿塞拜疆科学院院士(2004年起)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他的研究对现在电子信息产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2002年“全球能源”的始作俑者,2006年为成为国际委员会主要裁决员之一。 若雷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出生于白俄罗斯的犹太人家庭。卫国战争时期,全家搬到都灵(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区),他的父亲在一家纸浆和造纸厂工作,之后死于明斯克战火中。哥哥马克思·诺维奇·阿尔费罗夫(1924-1944)随后也死于战火。几经展转,若雷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明斯克第42中学,并在其物理老师泽尔多维奇的建议下,只身前往列宁格勒进入列宁格勒电子技术学院(ЛЭТИ)继续深造。1952年他结束了在列宁格勒电子技术学院(ЛЭТИ)的学习任务,以免试资格顺利毕业。 对于后来成为俄罗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的阿尔费罗夫,在学校期间从来不是引人注目的焦点,他被认为是对问题迷迷糊糊的人,充满了其他各式各样的烦恼。特别不受喜欢。无论是电路的正确构造还是弹道理解,他都不擅长,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好。老师以为他才资平庸,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让他加入四人合作实验。在那时没有人能想到几十年后阿尔费罗夫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京都奖,以及40多万美元的奖金。 最终阿尔费罗夫于2000年以《为高速光电半导体异质结构的发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学校环境圣彼得堡国立电子技术工程大学坐落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市区,距圣彼得堡发源地彼得要塞1.5KM,紧邻达达街商业区,历史氛围浓厚,城市繁华显著。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和人群熙嚷的街区都为“电工”学子提供了完善的学习生活基础。 校区内白桦成林,既有现代化教学的计算机中心,底下掩体物理实验室,也有充斥着浓郁苏维埃气息的第五教学楼,及其图书馆。气势磅礴张显魅力。 圣彼得堡母亲河,涅瓦河穿流于学校周围,平静的湖水似乎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这座古老城市的过往曾经,也似乎以一种特别的方式阐述的学校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当冰雪冻结河面又慢慢融化,当燕雀成群远去与慢慢聚集,学子们见证了时间,而城市见证了历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