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胜芳三宝 |
释义 | 胜芳三宝是指胜芳镇的戏楼、牌坊、文昌阁。 胜芳镇历史悠久,始建于2400年前的春秋末期,原为水乡,始称堤头村,后称武平亭、渭城,宋时定名为胜芳,取意“胜水荷香,万古流芳”。古时的胜芳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客商云集、风景秀丽、交通便捷。清朝时被列为直隶六大重镇之一。 解放前,胜芳镇隶属文安县,1948年胜芳解放,成立胜芳市,后与霸县合并为胜霸县,后从霸县析出称为县级独立镇,1958年后并入霸县为建制镇。现在胜芳镇隶属河北省霸州市。 胜芳镇简介地理交通胜芳镇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京、津腹地,北距北京120公里,一个半小时内可直达北京机场,东距天津仅35公里,一小时内可直达天津港口。112国道毗邻胜芳,省级廊大公路南北向贯穿全镇,保津高速公路在胜芳设有出口,北部13公里有连接天津的津霸铁路货站,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胜芳镇位于霸州市境东南部,东殿溢流洼,中亭河北岸、距北京120千米,东邻天津35千米,西距京九铁路霸州站26.3千米。镇域面积10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8平方千米。 行政人口1945年建胜芳市,1949年改胜芳镇(县级),1963年改置胜芳公社,入属霸县,1981年复设胜芳镇。1997年,面积86.6平方千米,人口7.3万,辖红星、红光、东风、建华、民强、东方红、东升、建国、新华、巨华、向阳、朝阳、前进、红旗、幸福、中山、胜利、中华、东明、繁荣、建新、永明、新明、新村、崔庄子、石沟一村、石沟二村、石沟三村、石沟四村、南楼、北楼31个行政村和中山街、东环、北环、河西、河北5个居委会。2002年面积83.4平方千米,人口6.55万人,辖1个社区、3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胜芳村。2005年4月23日将信安镇的中口等8个村划归胜芳镇。 胜芳三宝之戏楼胜芳戏楼,即“九成楼”,约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年间重修。戏楼座南朝北,清制大式建筑结构,歇山大屋顶,屋顶四角有跑兽,左右前檐习翅为翼,东西檐上刻有十尊栩栩如生的鸟兽造型,两边檐角各悬一铜铃,正面两根明柱支撑,檐板绘以花纹图案,画工精细。戏台高二米,周围镶以汉白玉条石,中间以木制屏风分割前后台。木屏两侧设“出将”、“入相”二门。戏楼正中悬以竖匾,上书“九成楼”楷体大字,为清代刘标所书。“九成”者,谓之“九重”极言其高。 戏楼台正中,悬有一块横匾,上书“动㠯天倪”四字,传说为清代纪虚中为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愤恨所书,把“官”字去掉宝盖,用以古体“㠯”来代替,纪因此获罪。 胜芳流传言语:“胜芳镇三宗宝,戏楼、牌坊、文昌阁”。戏楼居三宝之首,系胜芳昔日著名民间娱乐场所。 胜芳三宝之牌坊胜芳“三宝”之一的牌坊,大约建于十七世纪明末清初年间,坐落在关帝庙门前,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四柱习檐木结构建筑。每根柱子下部都有四块抱柱石,以两道铁箍将柱子包起来,抱柱石镶在石基之中,并无戗柱支撑。这正是它的独到之处:这个牌坊高六米,上方柱芯有一块匾额,北面为“人伦之至”,南面为“护国庇民”。据传为明朝一王姓举人所书。顶部的两层习檐,均为凹槽式木块咬合而成,无钉无榫,前后左右向开伸出四尺余,至飞檐处足有六尺之多,这个大帽子却以四棵直径半米的柱子撑起,而没有斜戗,给人一种头重脚轻、摇摇欲坠的感觉。就是这样一座建筑,不知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战乱、天灾却安然无恙地矗在胜芳街道正中心。我断言,要不是拆除,现在它仍会屹立在那里以显示它的雄姿。 大约在1918—1920年之间人们发现西面第二棵柱子已朽,应予以更换。可是当时是一难题:一、没有原图(特别是结构图);二、修筑之工匠无从可考;三、如若重建,劳民伤财,亦无能人。如果不修,有可能坍塌之后再也站不起来。后来工匠们一致推荐一位叫王玉衡的木匠,领班设法。这位木匠出身木工世家,后又学徒于马家,木工活最精。精的拉大锯做棺材,细的能镟能雕刻(六十年前雕刻天安门模型去北京参展的史振清师傅就是他的徒孙),并能水旱两路木工活;油漆彩画、大漆、桐油样样精通。尽管是这样一位能工巧匠,但对这座牌坊仍是陌生的。 王师傅接受了任务,整日冥思苦想,上下观察,找类似图研究,三次去北京访名师求高友,观察类似建筑的异同,终于找出了门道,安全地换下了朽柱。当时胜芳人誉他为“活鲁班”。 此事后来传出了这样一段神话故事:在王师傅难题未解之时,他整夜整夜地难以入眠中。一夜凌晨,他似醒非醒,见一位髭皆白的老者,冲着他没头没脑的说:“要换柱并不难,只要顶住第X铉。”话音一落,王师傅猛醒,这似梦非梦的话仍回响在耳边,这时天还没有大亮,王师傅穿好衣服,跑到工地攀到柱子顶部,用手比划了一阵子,果不其然,豁然开朗,马上回家,等天明,让人们用苇席围好工地,不许人看,把朽柱拆卸下来,换上了一根新柱。这仅是一段神话,尽管是神话,他的家人及门徒们却要把此佳话流传百世呢! 胜芳三宝之文昌阁古镇胜芳三宝之一文昌阁,坐落在镇的东南,地势突起,面向西北。如果把胜芳的地形比作一把折扇,文昌阁即是扇轴。展开的扇面部分就是居民住宅的分布。“阁”一类的建筑大都建在庭院或风景区域,而且必须是建在高处,以供凭高远望。相传胜芳文昌阁始建于明朝正德十四年,即公元1519年。历代曾有过多次修缮,但工程最为宏大的一次是在清乾隆初年,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亲自督导。方观承在任二十年皆掌治水,曾踏遍河北山川大地,因胜芳辛劳锐意殚力,此举已成民间佳话,至今胜芳父老对这位总督大人无不交口称颂。 文昌阁高三层,四方形,高悬匾额两块,竖匾“魁星楼”,横匾“文昌阁”。巍然屹立甚是壮观。主体建筑高达三丈三尺,暗喻三十三层天。另有基台,上有顶尖,寓意登高人可攀临天外之天。院落宽敞,四周砌有围墙相护。走出正门向前百步之遥,有一数十亩大的圆形池塘,深有丈许。当时建阁取其泥土高筑地基,系人工所为。日久由于地下水丰富逐渐形成了芦荷相映,鱼欢鸟鸣的自然景观。 阁的底层四周砖墙,空洞无物。只有楼梯分布于大厅两侧,供游人攀登。中层三面砖墙,西北面为前敞式木结构。神龛中供奉着安坐的“文昌”塑像,粉面长。又名“文曲星”,是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明时多为读书人所崇祀。另有白马与马童的雕塑。四壁刻画着佛教的神仙,形态奇巧,各有千秋。第三层为全木架结构,由三十二根立柱支撑阁顶,中有魁星雕塑。此位据传说是文章兴衰,落笔点状元的天神。相貌狰狞,令人惶恐。单脚踏着鱼头,高擎右臂,手握毛笔,大有挥笔定乾坤之势,让人百倍敬畏。魁星楼内有一匾额,上书“天下闻名”四个大字。这天下闻名到底指向于谁?是指建造工程的巨大,还是魁星的神威与公正,或许是指金榜题名时的荣耀,难求其详。 九九重阳节是登高的日子,自古以来就有此习俗,而且是吃着粘糕去登高。祈盼年年登高年年高,岁岁获福岁岁福。当天步行去文昌阁登高的人络绎不绝,扶老携幼蜂拥而至。来者步急匆忙,好像怀有某种追求惟恐落后;去者行缓深有满足之感,心愿了却,显露出人生的恬淡与平和,有兴而来更是有幸而归。登阁的人虽多但不拥挤,顽童们登上跳下笑声朗朗,老者则相依于阶旁诉说着童年趣事。只有那身着长衫的学子们久久地停留在文昌或魁星像前虔诚祈祷,寄托前程。 登上最高层,豁然开朗一览无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大自然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纯净。蓝天之下的西北方向远山起伏,连绵跌宕一色黛青。上有云雾缭绕,时聚时散;云雾也变幻无常,随风荡去或迎面扑来。平视西南是富有生命的东淀水域。碧绿微波,细浪翻银,芦苇丛丛,荷花片片。睡眠渔翁泛舟鹤鹤绕船。展目遥望,清河长堤柳荫笼翠,曼条拂水,卓干参天。苍烟翠霭中见帆樯往来,鼓风而行。俯视古镇全貌,房屋具是青砖青瓦营建,常喻为一片“清水”。透明的清风气流悬空荡漾,笼罩着整个村镇。更为奇妙的是金色闪烁的穿心河,流水蜿蜒十多华里,犹如一条巨龙,龙首在西龙尾在东,活灵活现。凝视良久,摇头摆尾的巨龙欲腾空跃起…… 胜芳景色景中有景,自然朴实,优美、宜人、和谐、可亲。不登文昌阁难得觅胜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