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绳武桥
释义

廉江市良垌镇岐岭村村前的南桥河上有一座100多年历史的石桥,造型奇特,古朴而又不失大气。河水轻轻地、缓缓地拍打着石桥的几根粗大的桥墩,发出微微的呼声。

石桥,始建于1868年秋,1869年春建成。正桥长60余米,连引桥约百多米,宽约3米,两侧建有扶栏。此桥名叫“绳武桥”。为何称此名?据村中资料记载,岐岭村开基祖江诚和,家境富裕,行善积德。地处高雷廉琼交通要道的良垌南桥河两岸,被宽深的河水阻隔。虽然其先祖父江浩然捐资设义渡已40年,然而年年洪水泛滥时,船不敢渡,交通断绝。为改变这种局面,江家以诚和、式和弟兄名义兴建石桥,石桥建成高于洪水位,四个船孔可过木帆船,阔长牢固的大型石桥,名为“绳武桥”,取“承先志,绳祖武”之义。

绳武桥建成之日,地方官员、各地名流都来参加通桥庆典。当时石城县知事伊绍监撰写勒石的《新建绳武桥记》,高度评价了江家建桥的善举。百年来,绳武桥利人济物,造福万民,同时也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要地。1943年,日军企图炸毁此桥,隔断高雷廉琼交通要道,炸弹落在桥侧的沙滩上,没有爆炸。此事引出多种说法:有人说是江家祖先显灵,不让炸桥;有人则发现魁星公手执之笔歪斜了,于是就说是魁星公用笔一拨,炸弹落到了沙滩上。

据村中老人回忆和资料记载,当时石桥东西两端各建一亭,西亭跨立桥上,两面正项石刻“绳武桥”,两旁刻联:“绳陈继始先犹行率乃,武接遵同轨有极归其。”行人车马必须穿亭而过。此亭侧旁10米处是南溪村口魁星楼,夏夜清风习习,流水淙淙,明月当空,波光闪闪,沙滩洁白,四野寂静,南溪村的青少年男女,多到此桥乘凉,对面排坐石栏上,谈天说地,这就是一道令人回味的景观。

东亭是一大茶亭,名为“绿野亭”,建在桥旁的大榕树下,为过往路人提供茶水。亭的三面是通花墙,里面架有阔长石板,方便过路者小憩或夜宿。亭内竖有大理石碑多块,分别刻了状元林召棠、知县伊绍监、宗人江熙和等人为绳武桥撰写的文章。东桥头还可作为码头,有石级下到河滩,方便挑夫为木帆船上落货物,长期有载货木船在此停泊。

岁月沧桑,许多往事已被雨打风吹去。现在,良垌南桥河上,留存的只有绳武桥依旧安稳地横跨在南桥河上,成为连接两岸的交通通道。石级依然延伸到河水中,附近村民还沿着石级经常到河中游泳,在河边洗衣服。河水清澈,静静地从桥底下流过。两岸翠竹青青,倒影在水中,形成一幅幅优美的水彩画,令人不禁想起古诗:“小桥流水人家。”

烟雨中迷乱了小船的身影,似在天上,犹在水中。水鸟的啁啾,轻吟浅唤,是揉进河中的缠绵。那声音是柔弱的、苍凉的、嘶哑的,那是对生命和生活渴念和思慕的声音。我们站在石桥上,惊动了的水鸟从河中的草丛中飞起,鸟声叫响起来,震惊了河上的天空、树木和我们。这独特的水鸟声音,就这样驻进了我记忆的深处。

河岸上,竹林旺盛,竹子的种类单调,是那种挺直的青节竹,当地人不修饰它们,任竹子疯长,密密层层,绿得扎眼,绿得拒人。与石桥相互衬托,美得自然,美得清纯。

河水很清很清,立在石桥边,能看到整座石桥及一块块大石垒成的桥墩倒影在水中,连大石头的纹理也看得清楚。岸上有座桥,水中有座桥,水中的桥在岸上,岸上的桥在水中。河边长着淡绿色的水草,在水流冲击下,如女孩在风中飘飞的秀发一样舒展开来,情丝幽长。

烟雨中的百年石桥,令我想起那年到水乡周庄观看石桥的情景。那天也是一个烟雨朦朦的日子,周庄的石桥是那样安静,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相比,眼前的绳武石桥并不逊色,并不缺乏那种韵味。

河水粼粼,两岸幽幽。石桥在阳光中的安详、宁静的身影,犹如一尊古老的雕塑,饱赏了清风明月,清山绿水。百年绳武石桥,一幅古朴至今的画,一首风雨不动的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