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升平镇
释义
1 四川省彭州市升平镇

云南省德钦县升平镇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的高山峡谷区,是云南省与西藏自治区比邻地区的最后一个集镇。全镇国土面积760平方公里,辖巨水、阿东两个村委会和阿墩子、敦和两个社区。全镇以藏族为主体民族,兼有汉、回、纳西等民族。另有四川省彭州市升平镇、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升平镇、黑龙江省安达市升平镇等几个同名镇。

基本情况

升平镇位于彭州市区东北部,距城区9公里,川西平原腹心地带,距成都市34公里,到国家级旅游开发区----龙门山大峡谷路经该镇。升平镇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2000余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400余人,面积30.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0余亩,是四川都督----尹昌衡的故乡。

经济发展

镇内气候宜人,沟河纵横,田地全部自流灌溉,是粮、经主产区。有汉彭公路支线横穿镇境,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改革开放以来,升平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心,按照“工业富镇、城建活镇、农业稳镇、开放强镇”的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文化经济强镇”为总体目标,以实现“农民增收、职工增资、财政增长”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全镇经济建设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651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00余元。

全镇以“三高”农业为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经蔬菜生产和小家禽畜养殖为主的产业带,使农村经济发展讯猛。升平是彭州市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和成都市无公害小家禽畜养殖基地。 世界名牌“洁柔”餐巾纸产于该镇的成都天天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省二级建筑企业成都恒升建筑有限公司和彭州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成都市和彭州市的城市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历史沿革

升平镇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史文化悠久,教、科、文、卫设施齐全,邮电、通讯、金融网点齐备,镇内建有爱国名将、四川都督----尹昌衡故居,基础条件优越,是发展工业、兴办第三产业旅游的好地方。 升平镇招商引资政策优惠,主要招商引资项目有:升平镇颐养中心、升平镇历史文化公园及蔬菜、小家禽畜等深、精加工和农业产业化项目。

2 广东省清新县升平镇

简介

升平镇是清远市清新县辖镇。在市境东部。1986 年由江口镇析置升平镇。并在京广铁路升平站附近始建新集市,取“国泰民安,娱乐升平” 之意名镇。镇人民政府暂驻横石圩村。2004年5月14日,由原江口、高田、升平三镇撤并而成立飞来峡镇,镇址设在原升平镇,现飞来峡镇北与英德市接壤,东临佛冈县,南邻清城区,距离广州市区90公里,清远市区37公里,清新县城35公里。

经济发展

京广铁路、银英公路、北江航道纵贯全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区总面积406.8平方公里,总人口82282人,耕地面积42338亩,山林地面积38.5万亩。2005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7.9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业4.63亿元,工业总产值2.3亿元,农村人均收入3772元。

3 黑龙江省安达市升平镇

简介

升平镇隶属安达市管辖。位于市境南部,东以老边道与肇东市分界,南与肇州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市区23公里。

升平镇名称含义为“兴旺太平,象征吉祥”之意。中华民国时期,为肇州县五镇之一,隶属肇州县第三区管辖。东北沦陷后期,设升平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肇州县第七区管辖。1956年4月,并村划乡,分设升平乡、劳动乡。1958年9月,将2乡合并成立升平人民公社。1960年5月,划归安达市管辖。1984年4月,改为升平乡。1985年3月,改为升平镇。

经济发展

升平镇辖区地势平坦,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1万亩,草原面积12.3万亩。农业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畜牧业以饲养黄牛和黑白花奶牛为主。镇办工业有砖厂、农机修配厂、制药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4203万元。 全镇共辖拥护、启发、保田、中心、劳动、新建、太平、增涵、板子房、幸福、启新等11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1人。镇政府驻地拥护村。

4 云南省德钦县升平镇

简介

德钦县城升平镇坐落在雪岭深谷之中,它三面环山,一面临着澜沧江河谷,深谷远处,就是著名的梅里雪山,是名副其实的“雪山之城”。据说升平镇古称“阿墩子”,光绪三年(公元1878年),地方官夏胡卸任时,在此立下“德钦碑”,为小镇取名为“升平镇”,寓意是太平盛世、歌舞升平,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德钦县城升平镇,藏语称“聚”,海拔3400米,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城镇。滇藏公路214线和德(钦)维(西)公路贯穿县城,县城距州府香格里拉公路里程182公里,距维西县城保和镇227公里,距省府昆明公路里程889公里,距西藏自治区芒康县220公里,距拉萨市1200公里。

经济发展

2007年全镇居民1936户,总人口8185人,其中:农业户849户,农业人口4391人,占总人口的54%。有藏、回、纳西、汉4种民族,其中84%是藏族。2007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4649301元,粮食总产量达1341吨,农业总收入4919908元,农民人均收入(人均GDP)2990元。第一产业实现产值9618351元,第二产业实现产值2299600元,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632500元。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产业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教育、计生、医疗、扶贫、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综治维稳建设等社会事业建设不断进步及政府自身建设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社会保障

升平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扶贫济困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了阿东下片五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完成了阿东农田灌溉水渠、太阳能安装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巨水村的扶贫项目及阿东瓦哈等社的扶贫项目,目前也正在实施过程中。在加快民政事业的发展同时,以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为主线,民政济困救灾工作也取得了较好地成绩,全镇的农村低保发放户有673人,仅07年上半年共发放金额为12690元。通过不懈努力,“防灾、救灾、发展”得到了切实落实,社会安定、稳定得到有力促进。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农村科技

升平镇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农村科技列入重要工作,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放科普知识书刊,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了农村科普宣传栏及科普图书室,科技带动产业,并为农业生产服务,大力推广以优良小麦、软包谷、地 覆盖,脱毒洋芋 ,提高产量为核心,使用高效依毒依残留农药,保护生态农业建设为目标,举办以提高产量改良品种的农牧业科技知识宣传,提高劳动者素质,农村科技包括农业、畜牧业、农村产业,以防治农牧业草虫,兽医防病治病和常见病治疗为重点开展各村一社一个兽医人员和葡萄产业、蔬菜大棚培训,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牧业科技将在农村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交通要道

升平镇自唐以来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是滇藏茶马古道兴盛时期的枢纽之地,也是沟通汉藏文化的重要通道,往来马帮都从这里进出西藏。抗战时期,由于滇缅交通线被切断,经由德钦的茶马古道南可进中原,西可出印度、缅甸,升平镇一度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桥梁。1949年以前,德钦人主要就是靠马帮贩运为生,每年夏秋之际,他们将在当地收购的虫草、贝母、兽皮和药材等运往丽江、大理出售,买回盐巴、茶叶、火柴、布匹等到德钦出售,也有人将驮运买卖扩展到了西藏。这样的谋生手段虽然充满艰险,收入却非常可观。

由于处在滇、藏往来的咽喉要道上,附近又有著名的卡瓦格博神山,每逢藏历羊年(传说中卡瓦格博王子的本命年),来自甘、青、藏及康区的藏传佛教信徒便会成群结队前来朝觐,满山满谷的朝圣者,给升平镇笼上了浓厚的宗教气息。

与升平镇毗邻的梅里雪山是此地最壮观的雪山群,作为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首,它不但吸引着转山朝觐的藏传佛教信徒,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观看梅里雪山视野最佳的飞来寺观景处,两年前还只有三两户藏族人家,如今却已经盖满了宾馆和饭店,不变的只有漫山经幡和清晨薄暮缥缈的桑烟。

升平镇原称阿得酋、阿墩子。传说早在明朝天顺年间,丽江木氏土司发兵康地,征战吐蕃返回时,一个笃信佛教的信徒从藏地带来一尊佛祖释迦牟尼铜像,当夜投宿在这个深山峡谷里,第二天准备启程时,那尊佛像却坚如盘石,重若千斤,挪动不得,那个信徒便领悟出佛尊旨意,于是就垒起土堆,将那尊佛像毕恭毕敬地置于其上,并建寺招僧。佛像名为“吉吾明珠颂仁”(意思是不动的释迦)。墩者,土堆之谓也,这个弹丸之地于是乎称作“阿墩子”。阿墩子在后来不仅专指现在的升平镇,也泛指整个德钦,民国后期改称升平镇。

历史建置

升平镇的历史建置,不妨援引剑川王沛霖于中华民国十年(1935年)给民国政府撰写的《滇边要路略》篇首“道路总说”中一段:“自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七年间,清军迭次招抚吐蕃,分路运粮,辟路阿墩,转运于察木多(指昌都),其后有丽江木土司随带西征之士勇留守,时常旅居阿墩子。……丽人始联合蕃民,翻译藏语,引道进藏,往来获利,虽途程万险,亦年年有人进藏经商,至咸丰年间,商务渐开,至同治年间,茶糖(指砂糖)盛行。”

“阿墩原朔,乃蕃蛮搜山捕猎之场,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五年间,清军迭年西征,分道运粮,于是阿墩始辟,迨嘉庆六年间始陕甘之回族,金陵(南京)豫章之汉族采矿、捕猎经商其地。至道光间,远来移民之商旅共有三、四十户,不作耕稼,专营商业,开寓宿侨。至咸丰之年,交通渐开,遂辟弹丸小市,治隶维西。边荒遥远,鞭长莫及,所有边务悉被喇嘛主权。光绪丙年,川滇边务军事大定。当时,滇督委丽江府彭继绥抚边务,是年并初设弹压委员,筹边治理,移巡防营,驻扎防范,至宣统、辛亥年。西藏宣告独立,番蛮叛乱,川边边军四处围困,屡求救援,滇军西征见边陲之重要非常,始以阿墩改设县治。曾经试办九月之期,因界址牵动,经费不足,止设县,复改行政委员,先后十载,以经营开化商务论之,则日渐进步,唯有道路艰险奇绝,行旅如登天之难,妨害国家政事,人民生计者无穷故,西藏川滇均所反畏,莫可胜言。”

“阿墩区划”中又写道:“阿墩为云南入藏之孔道,川边之保障,全滇之屏藩,形势险峻,群山耸竖入云宵,四周大山戴雪数月,山崖陡险,中有废涧,敞若平地,商贾旅居者约二百余户。左流金沙江,右流澜沧江,阿墩雄跨中处……四面交通遥境广阔,皆无市镇,墩境诚为川藏重要之门户,商贾运集之巨市,军政外交之关隘,商务交通理财诸端再再逼迫我滇速宜筹布,不可缓延也。”

清代,升平镇先为土官(禾氏世袭土千总,桑氏世袭土把总)统辖,改土归流后相继设立流官弹压委员、行政委员。夏瑚是第一任汉族流官。民国时期设立设治局,先后由丽江、维西代辖。陈纪是最后一任国民党德钦设治局长。

2008年的工作计划

2008年是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是衔接两届政府,承全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认真做好2008年的各项工作对于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为此该镇2008年的工作计划主要安排为:

(一)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扎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努力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实施好人畜饮水、农村太阳能、农田水利、通村(组)公路、村组卫生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农业适用技术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以培育和壮大畜牧业为突破口,推动畜牧业向规范化、产业化发展。以葡萄、核桃等特色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重点,大力发展葡萄、核桃、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以旅游业为依托,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改善贫困群众及弱势群体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己任,增强贫困群体的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劳务输出,着力拓宽贫困农民的增收渠道,做好社会保障和抗灾自救工作.切实把灾后重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构建和谐升平

巩固提高教育“两基”攻坚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好上级涉教政策,避免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继续实施资助贫困生制度,促进全镇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继续完善和兑现奖励抚助制度,把计划生育工作有机地与农村低保、社会救助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帮助群众对象拓展发家致富的门路。切实加强和完善计生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努力探索计生工作新路子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认真抓好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

继续搞好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工作,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农村人口“奖优免补”政策,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的意识,进一步做好农村替代能源推广工作,实施好以太阳能、沼气池、节柴灶为重点的农村节能工程,同时要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农田的科技含量。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反对一切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维护好民族的团结,保障好辖区的稳定。切实搞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对待和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社会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高度重视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积极做到未雨绸缪。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工程,提高全民法制意识,认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全面推进“平安升平”建设。加强对交通、消防、建筑工地等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加大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督和执法力度,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自觉接受镇人大、镇纪委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虚心听取社会公众对镇政府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不断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民主集中制度等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反腐倡廉会议精神、文件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把工作着力点转到抓改革、谋发展、保稳定上来,转到人民群众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上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脆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解决“三农”问题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结构调整方式单一,农民增收不明显,特色经济还没有形成规模;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四是资源开发能力不强,群众收入特别是农牧民收入水平不高;五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群众抗灾自救能力低,人口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还未能形成良性循环;六是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改革开放有待进一步深化;七是是维护稳定的政治任务重,反渗透和反分裂形势比较严峻,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八是在机关工作中还存在办事效率慢,办公质量差、学风不浓、组织纪律观念淡漠等现象。这些问题,都是该们要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要逐步加以解决和改进的地方。

四、要求县政府给予解决的问题

2008年该镇的建设项目主要安排为:

人畜饮水方面主要解决阿东、巨水、敦和的人饮工程21000米;解决阿东、巨水的农田灌溉工程18000米;改扩建防洪挡墙阿东、巨水共3400米;实现阿东、巨水通自然村公路21千米;改善阿东、巨水通村公路21千米;新修村级卫生路阿东、巨水、阿墩子共30千米;旅游基础设施方面解决巨水村雾农顶、飞来寺景区的排水(污)管道16千米,其登阁景区的公路硬化改造6千米;阿东温泉的前期开发工作与鸡仙洞马道建设7千米;阿墩子至贡卡湖的公路加宽改造7千米,以及贡卡湖至阿东的环线公路15千米;扶贫工作方面解决巨水村其子水、贡水两个村民小组的整村异地搬迁20户、108人;阿墩子异地搬迁12户;巨水、阿东、阿墩子的插花搬迁共50户以及阿东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教育方面着重进行巨水雾农顶村小、阿墩子谷松村小的危房改造项目;卫生方面在巨水的雾农顶、飞来寺两个景区新增设卫生室两座,阿东1座;基层政权建设方面增建或改建升平司法所办公楼、升平土管所办公楼、升平镇党政办公楼,升平派出所办公楼;建设村委会、社区的文化活动场所4处;实施好县城镇周边的退耕还林,建设阿东、巨水的干果、核桃基地3000亩,太阳能300户;计划建设阿东、巨水田间渠系5500亩,农技推广项目建设高稳产农田1000亩;开展阿东、巨水退牧还草项目建设棚舍43座,天然草场改良5000亩以及种牛、种马、种驴、种猪的畜种改良项目。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生态脆弱,农民科技文化程度不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缓慢,镇政府财力拮据,建设项目点多面广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该镇的2008年项目建设计划还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干扰性比较大等各种因素的混合,希望县政府能够在具体的工作中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于倾斜性的照顾与适当的扶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