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生祠镇
释义

生祠镇全镇总面积70.5平方公里,辖区人口5.5万人。在显示生祠文化、生态特色的同时,已从一个单纯的农业大镇转变为三大业同步发展的经济大镇,2007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0.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119元,先后被省市授予新型小城镇、平安乡镇等称号。是靖江西部辐射功能较强的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

中文名称:生祠镇

行政区类别:镇

面积:70.5平方公里

人口:5.5万

地理位置

历史文化古镇生祠镇。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长江入海口北岸。南枕万里长江,北接宁通高速,广靖高速和新长铁路,省级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水、陆、铁路交通便利。

建制史

生祠镇历史悠久。南宋建炎四年,抗金英雄岳飞退军江阴军沙途中,安集江淮流民于此并派兵殿护。百姓感其恩德,在此立祠建庙以瞻仰之。因所立祠庙于岳飞生前故名"生祠堂",又称"岳王庙"。生祠一词遂流传沿用至今,生祠镇亦因此得名。

宋建炎四年(1130年) 建生祠堂。

元至正三年(1143年) 生祠堂隶江阴州,并在望岳桥西建巡检司公署。

明成化七年(1471年) 设靖江县,生祠堂改隶靖江县。

建国后 生祠堂为侯河区政府所在地

1958年 撤侯河区建公社,名红英公社

1959年 红英公社撤销,改为生祠人民公社

1965年 改称大兴人民公社

1983年 撤社建乡称生祠乡。

1986年 改称生祠镇。

2007年11月 原红光镇、生祠镇合并,设立新的生祠镇。

生祠堂之沿革

生祠堂旧时面貌

生祠堂先有祠后有镇,祠之建立,顾名思义,当在岳飞生时为靖民作崇德报功之纪念,或者后人思其功德,认为岳飞虽死犹生,故建祠以祀之。总之,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兹就个人所亲见之沿革状况简述于下:

生祠堂亦称岳王庙,位于生祠镇东街之南,东濒大靖港,面临团河,左为思岳桥(又称望岳桥)。祠屋共三进,宋式建筑,第一进正屋三间,面南开门,门外有"甘露亭"一座,入祠必绕道亭之左右,第二进正屋三间,中间建神龛一座,上塑岳飞坐像,土质金身,神采奕奕,右塑有岳云及张宪侍像,生动异常。梁悬"精忠贯日"匾额,神龛两侧为进出走道,道旁又塑岳王神将牛皋、杨再兴、汤怀等八尊立像,分东西对立,姿态非常活跃,第三进正屋五间,中间塑神像三尊,居中是关帝(俗称为关帝殿)左为刘先主(备)右为张恒侯(飞)所悬楹联内有一副,词意工稳,颇值一提上联是:

生涿州 起徐州 左豫州 守荆州 耿耿精忠昭日月

下联是:

兄玄德 弟翼德 讨孟德 诛庞德 巍巍大义震乾坤

东边一间塑李老君像,西边一间塑千手观音像,东西侧屋各五间,西为住持者居住,东被陆姓皮行占据。祠内天井很大,树木丛杂,我幼时目见左右柏树数株,围径三尺左右,根据楹联款识,祠在前清时代,曾经知县张学醇一度重修,故在清末时,庙貌甚完好。

王济川假公济私两度重修

民国初年,有岳南乡民王济川(又名刘宗汉)年近而立,身入邑庠以乡为居,树植恶势力,企图称霸闾里,旋为谋他自己居住舒适,更借祠屋破旧名义,募捐修建(缘启是我所撰)适逢刘国钧先生(时为江苏省副省长)急公好义,且以宗汉为同族慨助多金,王济川独立经办,约一年时间,将屋宇神像洗刷一新,并在祠前甘露亭旧址建铁栅表门,排砌武进钱振锽所书石刻"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于垣壁之上,又将重修碑文刻石八块,砌之祠壁,文系记叙刘国钧先生之义举。

越数年,有本镇大地主徐宝珊、徐吟甫,以刘国钧先生有存古绩之美誉,自顾身家,未免相形见绌,不甘让刘国钧先生占美于前,乃作东施效颦,大解坚囊,资助建筑,王济川得此良机,更施展其吹拍惯技,假公肥私,遂于生祠堂后面圈荒地数亩,辟建"岳园",周围砌土墙,围中种植树木花卉,并拟在岳园北部新建敝屋三间,题为"徐厅"置备图书供阅览,想与靖城公园之"显华楼"竞美,甫完成初步规划,即因日寇侵华而终止。

刘副省长关怀地方古迹祠宇重建新祠

解放后,生祠镇民房逐渐恢复原状,惟祠宇久未有人过问,刘国钧副省长轸念古迹就湮,殊失崇敬民族英雄之至意,乃慨然斥资,重建新祠,原在镇西中街河南善余恒布厂旧址建生祠堂两幢,前为生祠堂,后为文化宫,落成已有数载。1961年刘副省长回里,亲自察看,因祠堂南北面,雅不相宜且规模亦未尽善,复又斥资。就文化宫东西旷地辟基重建,现第一进已经竣工,还在继续构造。历史悠久、意义深重之生祠,又复巍然屹立于生祠镇河南,其规模气魄且较旧祠雄伟壮观。

(载1962年10月、靖江文史资料第三辑)

民风民俗

舞龙灯、荡湖船

舞龙灯是靖江市民过春节的传统习俗,祈祷来年一切都风调雨顺,昭示着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红火。每年的大年初一开始,群众自发举行舞龙灯大巡演,喜气洋洋闹新春。在靖江生祠金星村龙灯可算历史比较悠久的,据86岁的陆绍林老讲,龙灯在他爷爷时就开始舞了,至今至少有150年。

庙会

生祠镇是靖江最古老的集镇,不仅文化古迹众多、人文荟萃,而且民间艺术丰富,古镇流传至今的庙会足以说明这一点。

原生祠老街东西长400余米,南北宽200米,小小的一条街,建有岳王庙、城隍庙、东岳殿、三官殿、地藏殿、三茅殿,从集镇再向周边延伸几里,还有玉皇殿、南霄殿、草三官殿、倪司庙、涨公殿、刘家观音堂、七里庵、三里庙、普济庵、大悲庵等,四方香客和游人络绎不绝。

每逢三月廿八庙会,江南海北,四面八方前来赶庙会的真是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庙会很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庙会一般要举行三天。三月廿八为正日,殿堂内有和尚诵经的、有道士拜忏的,有"佛头"讲经的,木鱼声、钟罄声、鞭炮声不绝于耳。庙会还要搭建戏台,请"戏班子"唱戏,空地上则搭起天棚,拉起帐幕,开起临时店铺,以风味小吃和地方特产招徕香客。庙会还将不定期举行"出会"活动,出会这种形式可谓声势浩大,场面壮观,颇具民间文化特色。出会,得由能人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出会"一般下午二时左右开始,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庙门出发,八名身穿民族服饰的抬轿夫,肩抬神龛,最前面有专人鸣锣开道,锣很大,两人抬着。仪仗队约有几十人组成,有扛旗打伞的,有拿金爪月斧的,有掮"回避"、"肃静"牌的;鼓乐队敲着富有民族风格的喜庆锣鼓;丝竹乐队演奏着流行的"八段景"、"浪淘沙"、"梅花三弄"等;高跷队有几十人组成,高跷有长高跷、矮高跷之分,高的四五尺,矮的二三尺,还有一种特高的高跷有屋檐那么高,踩高跷的人全部化装成古代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如"八仙"、"梁祝"、"刘关张"、"白娘子与许仙"等,如角色有女性,则用反串-男扮女装;武术队有舞"火流星"的、有舞钢叉、九节鞭的;花灯队有玩荡湖船的、挑花担的、舞龙灯的、舞狮子的。本地区的荡湖船与外地不同,外加"船婆"和"撑兄"四人搭档,一边撑船一边唱、打号子、对白等。还有值得一提的精彩表演是烧提锣香,即烧重香,这节目属杂技性质的表演,走在仪仗队前面,表演者先用若干"S"形钢针穿过肘下皮肉,将一面直径约40厘米的铜锣挂在"S"形钢针上,随队伍前进,一边行走,一边舞蹈,一边敲锣。除烧提锣香的,还有烧提炉香和板凳香的,形式相同,只是将铜锣代之香炉和板凳而已。这种节目,有时三五人,有时七八人,互相竞赛,各显绝招,形成一种奇观。参与出会表演的人多是本地的"文艺精英",他们汇集一起,各施其艺,各显其能,实际上是一项民间文艺大展阅、大汇演,是庙会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让游客们大饱眼福。提到这种场面,生祠西街健在的91岁的孙老太历历在目,说得头头是道。

生祠镇的特色文化——讲经

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靖江讲经发源地就是生祠。千百年来,这种民间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以绵绵的生命力,跨越时空,延续世世代代。

讲经,是一种特殊的民间说唱艺术品种,起源于宋元时期,是民间佛教信徒礼佛了愿,追亡祭祖的信仰活动,民间俗称"做会"。生祠人在祭祀祖先和许多民间宗教活动中以岳飞忠心保国、观音积善行孝等事迹为主,围绕爱国、爱家、行善、积德、尚礼仪、守国法、敬天地、礼神明、孝敬父母、家庭和睦等,编撰出《岳传》《大圣宝卷》、《三茅宝卷》、《观音宝卷》等经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生祠讲经是通过说唱形式宣讲宝卷。它与众多的地方曲艺一样方言俚语,寓教于乐。在家庭院落内,简单的八仙桌一面,"佛头"独坐,其余三面"和佛"者围坐,听经人或坐或站,济济一堂,老"佛头"清清嗓子,惊堂木一拍,便言归正传开讲。"佛头"每讲一段,末了一句均以高腔长调哼唱,"和佛"的则按着"佛头"的最后一个字拖长调齐声相和,不仅"和佛"的人和,满屋子听经的人均可跟着和唱。在生祠和靖江农村的中老年人可以不看电视、不看电影、不打牌,但只要听说有讲经,都很乐意去参加,借此自娱自乐,增加生活情趣,同时也受到教育。

历史名人

生祠镇深厚的文化蕴涵哺育成就了一批名人名家。如清末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朱淑尹、近代印刷业专家柳溥庆,爱国实业家刘国钧,著名艺术家鞠秀芳,倪同芳等人。

朱淑伊

朱淑伊,字翼程(1885~1977年)清朝末年秀才。一生以教书为主兼行医,教书主教国文,行医为中医内科。前后教书五十多年,曾任省立乡村师范国文教员,教育思想非常现实,教育学生爱国敬业,自立自强。提倡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在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学生中不乏栋梁之才。如倪浩堂、韩一峰、陆艺培、翟纪成、刘轶伦等等。他行医以中医内科为主,切脉问病,开方取药而已,从不收取病人任何费用。所以普受当地群众欢迎。因为医学知识是他自学的结果,而且不是他的主业。晚年,时值解放,新中国建立后,朱老先生虽赋闲在家,但为当地社会的进步,常常操心劳碌,后被聘为县政协委员,则更加为政府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作为自己的责任。

柳溥庆

柳溥庆又名圃青、步青、柳霖。江苏靖江生祠镇人。1900年12月4日生。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总工程师,兼印刷技术研究所长,1974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为中国印刷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著作有《近代平版印刷之理论与实施》、《照相凹版术》、《蛋白版的原理和方法》,译著有《欧美印刷名著摘要》等。柳溥庆还是中国书法爱好者,编写多种颜、柳、欧体书法字帖出版。

刘国钧

刘国钧(1887~1978年),名金生,字国钧,号丽川,生于靖江县生祠镇。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实业家、著名的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刘国钧幼年因家境贫寒,奋发图强,成为当时声名远播的纺织业巨子,建国后曾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和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78年3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而逝世,享年91岁。

鞠秀芳

鞠秀芳,女,1934年3月出生于生祠镇鞠家埭,后随父母在苏州长大。自幼受母亲影响,喜爱唱歌并谙熟许多江南民歌小调。鞠秀芳在贺绿汀院长、周小燕教授和丁喜才先生的支持和鼓励下,在民族声乐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努力开拓,终于以1954年灌制的第一张榆林小曲《五哥放羊》,给予人们新颖的民歌艺术体验,得到广泛的称赞和肯定。1956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音乐周上,鞠秀芳演唱的《走西口》再受好评,获得青年优秀歌手的称号。1956 ~1958年,鞠秀芳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从古典戏曲、文学及古琴弦歌中广泛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逐步形成自己融会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科学发声方法为一体,既有师承、又有创新、不拘一格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新中国音乐高等学府培养的第一位演唱民歌的歌唱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其名字和业绩被编入《音乐家手册》、《中国音乐家词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多种文献资料。

倪同芳

倪同芳,女,锡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46年8月生,江苏靖江生祠人,1959年考入江苏省戏曲学院锡剧表演专业。1960年由省戏曲学院提前调入江苏省锡剧团参加演出,随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王兰英学习,工青衣、花旦。在40余年的舞台实践中,主演了《海岛女民兵》、《沙家浜》、《红色的种子》、《刘胡兰》、《玉蜻蜓》、《玲珑女》、《孟姜女》等锡剧,成功地举办了"倪同芳锡剧演唱会"。1990年主演《南归记》获江苏戏剧紫金奖,同年获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5年获江苏省政府文学艺术奖,1999年获江苏省优秀中青年艺术工作者称号和江苏省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0年被收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新时期中国艺术家"明信片,2001年获中国戏剧节曹禺奖优秀表演奖。领衔主演锡剧电视剧《玲珑女》获全国戏曲电视片一等奖、最佳女主角奖。多次赴港、台地区交流演出。历任江苏省五届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第五、六、七、八、九届委员,现任江苏艺术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表演艺术协会理事、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委员。1992年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

历史典故

将军殿埭

生祠镇新生村有个将军殿埭。此殿供奉的不是佛、菩萨和罗汉,而是一位沙将军遗像,与当今的名人纪念堂相似。殿虽荡然无存,名字犹存。

相传在明朝初期,靖江建县前有三十多个大小沙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芦苇丛生。不少富绅巧夺沙洲,开发滩涂,围圩造田,招来不少泰兴、如皋、扬中、海门等地穷苦良民租田耕种,起房造屋,繁衍生育,约有二千五百多户人家。

那时,有的沙洲已与如皋、泰兴相接,有的沙洲在长江之中。因居住分散,江水相隔,交通不便,来往甚少。长江中的盗匪经常到沙洲骚扰,掠夺财物,百姓无安宁之日。江阴知县吴良得悉百姓的呼声后,派麾下裨将沙原德带领士兵百余名驻扎马驮沙,围剿盗匪,维护治安。沙将军到达马驮沙后,乘船逐个到沙洲勘查,挨家拜访,听取意见。为各户配备刀、棍、长矛,十户为一组,夜里轮流放哨,发现盗匪,鸣锣为号。他还将部下士兵分住到较大的沙洲,兵民联防,抵御盗匪的侵犯。经过两年的扎实工作,沙将军威震马驮沙,盗匪们不敢轻举妄动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生产迅猛发展,连江南山区的穷人也迁到马驮沙来安居。

沙将军为马驮沙人民兴办实事,安定一地,致富一方,深受百姓爱戴。沙将军死后,人们不忘他的功德,筹资建造了将军殿,塑了遗像。

牌楼埭

在生祠镇金星村鞠家埭的北面,过去曾经有一个短短的埭,名叫牌楼埭。这里有许多奇闻轶事,什么"三多桥"、"九龙沟",什么"牌楼、府第",什么"阳宅阴宅"。这些都是现今一代人闻所未闻的奇事。可现在,原牌楼埭所在地域,却是一片平地,良田数百亩,麦苗青青,菜花金黄,谁也想不出它的历史上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不知在多少年前,靖江出了一个大人物,此人姓刘,叫什么名字无从考证,他被皇帝封为七省巡按。有一年刘巡按衣锦还乡,便请阴阳先生寻找风水宝地建造巡按府。阴阳先生就找到了这块地,说是龟地,龟头朝南,龟尾朝北,是块千年宝地。刘巡按于是大兴土木,不多久,一座巍峨雄伟的巡按府便建造成功了。不说别的,单说它作为大门的石柱,每根就得两个人合抱才围得过来,足足有八仙桌那么粗细,石柱高八丈,共有四根,这就是后来人们称为"牌楼"的了,府第建筑之雄伟可见一斑了。

为庆祝巡按府落成之喜,刘家请来戏班子,在家连续唱了几个月的戏,由于戏班子生活在刘家,对刘家的底细了解得一清二楚。谁知这些戏子心怀不轨,一天夜里,将刘家的金银财宝,一切细软席卷一空,逃之夭夭,并将巡按府付之一炬,最后只剩下石牌楼一座。这座牌楼直至1958年,为修村里几处水利设施才将它凿倒移做它用。

若干年后,刘家死了人,刘家请阴阳先生择地安葬。阴阳先生说,不如将那块"阳宅"地改为"阴宅"好了。刘家说那地好是好,可府第建成没多久,就遭此大劫难,这说明什么呢?阴阳先生说,这不要紧,我们可将龟地改为龙地,便可保万事大吉了。只是如按照我的计划改造的话,我将为你们刘家牺牲一双眼睛,我将无法生活。刘家说,这不要紧,如果真象你说的那样,我家将对你负全部责任,奉养你一生。刘家实则想再试一试阴阳先生的话的真假。出丧安葬时间定在腊月,要从靖江城南面将棺木抬至此地,有十多里路程,路途上有三处港门须架桥。于是刘家买来石料,请来工匠,沿途架起三座石桥,在距坟地不远的小靖港上,原先不准备架桥,但事实上棺木很难过得去,于是就将架前面三座桥多余的石料,在小靖港上架了第四座石桥。所以此桥称为"三多桥"。刘家出丧的那天,正值雨后。腊月,天寒地冻,太阳出来,冰雪融化,棺木巨大,殉葬品多,沉重无比,移此巨棺,路滑难走。刘家见此情况,决定开仓担稻谷,用稻谷铺路,以防路滑。十多里的路面全部用稻谷铺就,你算算该用多少稻谷?反正刘家有的是粮,这样才能显示他家的威风。

安葬既成事实,阳宅改为阴宅,阴阳先生果然双眼全瞎。刘家为了不食其言,将阴阳先生奉养在家,每日好饭好菜,相待如宾,大家也相安无事。一天,刘家的一只鸡突然掉进了粪缸中淹死了,仆人随即打捞上来,为处理这只鸡觉得弃之可惜,食之不甘味。说这样吧,洗洗干净,烧好给瞎子阴阳先生吃吧,事后不久,仆人又将这一事透露给了阴阳先生。阴阳先生虽无话说,但心生疑虑,刘家未必能奉养他一生!一天,阴阳先生对刘家说,你那阳宅改为阴宅,还有一桩大事未能完成。刘家问,哪桩大事。阴阳先生说,就是要在阳宅上的坟墓前,开挖一条龙沟,龙尾朝南,龙头向北,龙身九弯,龙嘴大张,坟墓就在龙嘴里,犹如一颗龙珠,此事完成,此阴宅才告大吉。刘家说此事不难,随即请来了劳工,按图开挖龙沟,一连挖了多少天,但不见进度,今天明明挖下几尺深,明天去看,只有尺许深,天天如此。刘家将此事告诉阴阳先生,阴阳先生说,你们每天挖掘结束时,要将所有的铁锹插在沟底,不能将铁锹带回家,这样就可挖成了。明天请你们带我去看看。劳工们按照瞎子阴阳先生的话去做,第二天就将龙沟挖成了,沟底的水,色红如血,第二天带瞎子去看,瞎子摸到沟底,用沟底的血水洗洗眼睛,瞎眼睛居然明亮如初。阴阳先生很高兴地对刘家说,至此,你家的九龙宝地阴宅已经圆满功德,我的瞎眼睛也已复明,不再须你们奉养,就此少陪你了,你我以后情况如何,大家各自好自为之吧!

最后还须交代一下,在这九龙沟旁,后来逐渐搬来几家住户,老百姓称之为牌楼埭。这牌楼埭直到七十年代,村里为了平整土地,增加良田,才动员他们,一起并入前面的鞠家埭。至此,牌楼埭成了永久的历史。

十一方埭

生祠镇新生村十一方埭,它既不是以十一户方姓取名,也不是以十一方田取名。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个埭的附近有座玉皇殿,殿里有十一名和尚,为了拉粮运物,和尚们饲养了一头驴子。一天黑夜,驴子被贼子偷走了。主管殿内佛事的方丈,带领和尚四处暗访,八方寻找。终于在一家铺子找到了一张驴皮,一看正是殿里的驴子。经店主提供线索,在三里外的善人场抓获了偷杀驴子的贼子。

方丈指着贼子说,"我们出家当和尚,是行善的,从不杀生,你们竟偷杀殿里的驴子来了!阿弥陀佛!"贼子气焰嚣张地说:"吃殿里的驴肉,你有什么办法,我们还要杀你们这批秃驴呢!"

方丈无法,气得只好诉讼到县衙门评理。

县官接到状子,很快将贼子传到公堂,审问道:"你住哪乡哪村?"

贼子回答说:"住善人场。"

县官听后,将惊堂木一拍,喝道:"岂有此理,善人场的人,应该是行善做好事的,为什么要偷杀方丈的驴子呢?"传令当堂二十大板,把贼子打得皮开肉绽,关进牢房,并判决两条:一是将善人场改为十一方埭,让贼子的子孙万代不要忘记偷杀和尚驴子之事;二是限三天之内买一头驴子赔给方丈,贼子才能释放回家。

善人场的其他贼子们,当夜筹集资金,买了一头驴子送到玉皇殿,交给了方丈,官司才算了结。

这场官司,很快传遍全县。因为和尚化缘俗称"吃十方",是光明正大之事,吃十一方意思是不守本份,靠偷窃扒拿过日子。故至今,仍有些老年农民看到自己的子女不安心种田,游手好闲,就骂道:"你去吃十一方好了"!

朱家坝埭

生祠镇金星村五组名叫朱家坝埭。仔细一了解,整个朱家坝埭三十几户人家,除一户姓柳一户姓吴,且都是解放前后搬来的,其余全部姓陆,没有一户姓朱的。要是将这个埭叫成陆家埭,倒还是名符其实。再说埭东埭西,埭南埭北,没有一处有坝,哪里来个朱家坝,甚至还以朱家坝为埭名,而且多少代来,一直沿袭至今,是何缘故?

原来,靖江建县以后,靖江西片半个县通往靖城、越江的道路,只有沿团河北岸边的一条大道,西片的老百姓如果要进城去办事或者做买卖,或是城里人、城里的官老爷们要到西片来,都得从这条大道上经过。所以这条大道就成靖江西片东西交通的要道了。

这条大道通过其它港门的时候都有桥,不是木桥就是石桥,唯独通过二圩港的时候没有桥而是一座土坝。就在这座土坝旁边住着一户人家,户主姓朱。东西几十里的大道边,还只有这户朱姓人家。当时这条大道上的来往行人已经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了。可在那时,既没有脚踏车、三轮车,更没有摩托车、汽车了。有的只是步行的人群,间或有推小车的、抬轿的,偶尔也有驴拉的车,马拉的车等。步行走路是比较吃力的,这是大家共知的,大多数步行的人,途中总想歇歇脚,休息休息,这也是人之常情。于是这路边的朱姓人家便常有借凳歇脚的人群,且每天不断,尤其是到了夏天。朱姓人家虽然家境一般,三间冷摊瓦屋外加两间草盖的小屋。但户主却是一个好善乐施,乐于助人的大好人。他见每天歇脚的人多,索性就在门前搭起了一个大阴棚,而且自备了桌子板凳,外加茶桶之类的东西,让要歇脚的人,有一个比较舒适的歇脚地点。这样一来,每天到这里来歇脚的就更多了,他们不单有凳,有桌子,口干了,还可以喝点水。有许多远道的,甚至早已计划好,赶一上午路,到朱家坝"打尖",带着干粮,就着朱家的开水,吃过中午饭,再赶路进城,就这样,朱家给了人们方便,朱家的名声就传开了,朱家坝的名声也就传开了。朱家附近村庄自然而然地成为朱家坝埭了。

后来,大概是因为建公路(即现在的江平公路)的缘故吧,公路必须从朱家的宅基上经过,朱家拆迁至别处。公路在二圩港上修建了"洋桥",原来的土坝开挖了,朱家迁走了,土坝不存在了。但是朱家坝却名声在外,存在至今。

旅游景点

· 岳王庙

· 望岳桥(思岳桥)

· 刘国钧故居

· 田野畜牧养殖场

· 垂钓中心

· 竹林人家

· 文昌宫

· 东华植物景观园

· 乔家大院生态农业科技园

· 金星休闲农庄

· 双龙璧

· 石狮

· 石鼓

· 古屏风

· 古石刻、石碑

· 普济庵-靖江抗日根据地

标志性建筑景点——岳王庙

生祠岳庙原称"岳忠武穆生祠堂",俗称岳王庙,位于生祠西街,占地2800平方米,整体庄重雄伟,距今己有800多年历史。因建在岳飞在世之时,比靖江建县还早350年,而闻名全国的河南汤阴岳庙和杭州西湖岳庙均属岳飞遇害后所建,故而生祠岳庙是天下最早的岳庙。

据《宋史》载:"诏飞退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于沙洲保护百姓,伺机掩击。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金大败。渡百姓于沙上,飞以精骑二百殿护,金兵不敢近"。通,即南通;泰,即泰州;沙洲、沙上,即马驮沙;百姓是指江淮难民。这些难民,就是当今许多靖江人的祖先。靖江有句话:"吾乡自昔阴沙地,百万生灵武穆移。" 《靖江县志》(1825年)中也有记载:"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江淮镇抚使岳飞把江淮难民用船渡至阴沙。"

民间传说,南宋年间,金兵进犯中原,岳飞率兵相抗。当时因泰州无险可恃,一路后退力保江阴,老百姓随着岳家军一路后退,一直到了扬子江畔的靖江。半夜,岳飞踱出帐篷,看到面前的这块土地宜桑宜粮,是一块养人的鱼米之乡。天亮时分,岳飞召集老百姓,说出了一番视民如子的肺腑之言:"你们就不要随我渡江了,这是一块好地方,你们就在这里生息吧,我愿这块土地八百年无水灾,八百年无旱灾,八百年无兵灾"。岳飞的话鼓励了众百姓,也就有了靖江与他的一段奇缘。传说中那批中原百姓中的朱、刘、陈、范、马、陆、郑、祁八大姓氏,成为靖江人最早的祖先。岳飞要走了,老百姓紧紧相随,送了又送,送到江边一座桥头才不得不停住了脚步,这座桥后来被命名为"望岳桥"(后改名思岳桥)。后来百姓为了怀念岳元帅,希望岳元帅长生不老,就在望岳桥旁建起了一座祠堂,曰"岳王生祠堂"供奉岳飞的长生牌位,后人亦称"武穆王生祠堂",1968年,重修岳王庙时,赵朴初先生题书为"岳忠武穆生祠堂"。

现在的岳庙已是有史记载以来的第四次重建,而这四次重建均与视岳元帅为精神偶像的刘国钧先生有关。1932年,战乱频繁,刘国钧先生回乡瞻仰岳庙,见岳庙如此倾塌,便慷慨捐资重建。1962年,身为江苏省副省长的刘国钧先生回乡凭吊岳庙,见岳庙满目萧条,又出资将岳庙由原来在生祠镇东迁至镇西,再建之后的岳庙庄严典雅,可在文革中却又遭厄运。1978年,处于弥留之际的刘国钧先生对他的子女说出其平生最大的心愿:一定要把岳庙重新修复。1985年,刘国钧先生的子女刘汉栋、刘璧如捐资三建岳庙。20世纪90年代,刘国钧子女又一次捐资和政府共同修葺。

现在我们看到的岳庙为宋式建筑。庙前两座石狮建于宋绍兴年间,距今800年的历史了,狮身高2米,该对石狮造型简单古朴逼真,雕刻细致,狮身毛发纹路清晰,脖子上系有铃铛,脚踏石台,线条柔和,左右两只神姿各不相同,左边雄狮足踏绣球,昂首怒吼,神色威武。右边母狮前足托护正在嬉戏的幼狮,口部微张,生动有趣,据考证此对石狮是我市现存地面文物中最古老的。

山门正中是吴作人题写的"岳庙"两个大字,两侧墙壁上嵌入了石刻"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而在门口居中的地面上有一块建于宋绍兴年间,距今800年的"双龙璧",石长1.35米,宽1.3米,上雕有双龙戏珠的图案,布局精巧,线条流畅,龙身鳞片清晰可见,雕刻技艺精湛之至。此双龙壁对研究宋代石刻工艺有重大意义,是我市现存地面文物中的一块精品。

推开大门,见到的是"思岳殿",是由毛主席的历史学老师周谷诚题写。岳飞坐像置于大殿正中,头带红缨帅盔,身披紫色莽袍,肩露金甲,足履武靴,手拿武穆遗书。其神态英武逼人,但仔细端详,这英武神态中隐有一丝抹不去的苦思与忧戚。是决战前的凝神?还是对百姓前程的焦虑?据说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带有忧戚神态的岳飞塑像。它是国内著名雕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俞维国等学者设计,采用生漆脱胎而成。塑像上是岳飞手书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抱柱楹联是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字体端庄秀逸,高度地概括了岳飞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两边是八大将的立像,雕塑栩栩如生,好像依然和岳飞一样守护着中国这块大地。他们分别是岳云、牛皋、汤怀、张宪、王贵、张显、张保、王横。塑像后是江左三大儒之一的钱名山又名钱振煌写的"满江红"。四周的壁画分别是:岳母刺字、少年习武、镇守江莽、恢复中原。后殿为思岳轩,岳飞像碑立于正中,李纲、韩世忠的诗文镶于外壁,这些碑文的来历也很不易,当时是由刘国钧先生花重金买回来的,全都是真迹,现珍藏在南京博物馆。回廊环抱二殿,嵌有词碑、诗碑和岳飞手书《前出师表》之石刻等。其中有岳飞手书碑文:"纠正四方精锐咨之群贤然后施行"和"勋业封冥下,交情气君中",上面还有国家领导人黄炎培在1958年证实碑文为岳飞真迹而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忠邪倒置史奇闻,浩气危襟自不群,祠宇废兴遗爱在,江城长念岳家军,八百年来兴灭惨,几番争鼎沸中华,相携社会光明道,民族于今合一家"。它曾在文革浩劫时被砸,扔进河里,后在疏浚河道时才又重见天日,据考证这块碑是国内新发现的岳飞手迹真品。院中两棵上百年的银杏树是刘国钧的父亲在祖屋前种植,后修建岳庙将它迁移至此。

出岳庙南行,就到了当年父老乡亲挥泪送别岳飞的望岳桥,岳飞回临安后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魂断风波亭,消息传到马驮沙,靖江人民又纷纷走上了昔日送别元帅的桥上,遥望江南,思绪万千,于是"望岳桥"又改名为"思岳桥"。如今,思岳桥仍在,它在和我们一起默默等待岳元帅回到他的子民中间。

1983年,岳庙被原靖江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

历史文化古镇生祠镇,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长江入海口北岸。南枕万里长江,北接宁通高速,广靖高速和新长铁路,省级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水、陆、铁路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70.5平方公里,辖区人口5.5万人。

生祠镇历史悠久。南宋建炎四年,抗金英雄岳飞退军江阴军沙途中,安集江淮流民于此并派兵殿护。百姓感其恩德,在此立祠建庙以瞻仰之。因所立祠庙于岳飞生前故名"生祠堂",又称"岳王庙"。生祠一词遂流传沿用至今,生祠镇亦因此得名。

悠悠八百余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宋式风格建筑的岳王庙主殿,古色古香庄严肃穆;清道光年间建造的道教殿宇"文昌宫",风格独特幽深自然;古战场"七十二条半沟"遗址,气势庞大扑朔迷离……深厚的文化蕴涵哺育成就了一批名人名家。如清末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朱淑尹、近代印刷业专家柳溥庆,爱国实业家刘国钧,著名艺术家鞠秀芳,倪国芳等人。

如今的生祠,到处树绿花红,岸清水秀。这是近几年来,生祠人弘扬古镇文化底蕴,建设"文化生祠、生态生祠"目标的初步成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国钧故居,占地五百余亩的东华景观植物园,乔家大院生态农业科技园,金星休闲农庄等一批现代旅游休闲景点与古镇遗迹相互辉映。彰显生祠文化、生态特色的同时,生祠镇已从一个单纯的农业大镇转变为三大业同步发展的经济大镇,2007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0.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119元,先后被省市授予新型小城镇、平安乡镇等称号。是靖江西部辐射功能较强的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