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生物学效价 |
释义 | 生物学效价的含义生物学效价(BV),也有人称之为生物学利用率(BA)。霍启光(1993)指出,在生物学效价的定义上,FOX认为是“某种养分支持生物机体结构与机能正常的量化估测”,而Sibbald则认为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养分进入体组织后用于正常代谢机能的效益。许振英(1986)认为,由于矿物元素具有内源代谢粪的损失,尤其是钙、磷、镁和铁,因此测定他们的表观消化率意义不大,重要的是测定真消化率,对矿物元素来说,这就叫生物学利用率或简称利用率。Gueguen(1995)更加明确地指出,一种营养成分的生物学效价是指动物食入的养分中能被小肠吸收并能参与代谢过程或贮存在动物组织中的部分占食入总量的比率。 表示方式许振英(1991)将生物学效价分成两种形式。绝对的和相对的。绝对生物学效价即沉积率,对家禽是表观代谢率。相对生物学效价则是以一种无机磷化合物为某一指标量化反应与待测磷源该指标量化反应的比,即:待测磷源中磷的RBV=待测磷源的量化反应/参照磷源的量化反应*100%。 相对生物学效价的测定方法(一)生物试验法,这是一种以仔鸡为试验对象,以某一磷酸盐为参照物,用斜率比法测定磷酸盐RBV的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同一磷源的RBV测值常常是各不相同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试验条件存有差异。对其测定方法加以比较后可知,基础日粮、饲养方式、试验期、试验动物和评定指标等都会影响测值。 (二)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32P示踪法试验周期更短,一般不需要2~4周时间,但耗资更大,对小动物试验来说不太经济,而且用同位素世踪测定矿物元素的表观消化率意义不大,因为粪中排出的矿物质既混有未吸收的,也有内源性的。 不同饲料中磷的生物学效价(一)动物性饲料中磷的生物学效价 被试磷源 参照物 参照物 参照物
肉骨粉
鱼粉 血粉 乳清粉 (二)植物性饲料中磷的相对生物学效价 饲料名称 RBV(%) 谷实类 玉米 14 高粱 19 大麦 31 小麦 50 燕麦 30 谷物加工副产品 玉米麸 14 玉米面筋饲料 59 酒糟 71 小麦麸 35 小麦次粉 45 米糠 25 高蛋白粉 豆饼 25 棉籽饼 15 花生饼 12 影响矿物性饲料中磷生物学效价的因素影响矿物质饲料中磷生物学效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磷酸盐分子的化学形式 (二)钙含量及钙磷比例 (三)溶解性 (四)含氟量和氟磷比 (五)磷酸盐的颗粒 (六)杂质含量 (七)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 (八)日粮中脂肪含量 (九)维生素D (十)其他因素,如乳糖和维生素B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