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生命的尊严
释义

歌曲

09版

在无常的自然面前 生命如此渺小而伟大 我们歌唱 为了捍卫生命的尊严 也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纪5.12一周年

歌曲名称:生命的尊严

歌手名称:水木年华

选自EP:启程

发行公司:水木同创

发行时间:2009-6

制作人:水木年华

词曲:缪杰

编曲:卢小旭

录音师:郝宇

混音师:颜仲坤

和声编配:缪杰

和声:缪杰

吉他:李延亮

录音棚:喷气机录音棚 (JET STUDIO)

歌词:

大地陷落之间

谁在说着淡淡的永远

尘沙漫起之间

幸福散落在梦的两端

风筝飞断了线

雨水模糊着孩子的笑脸

如果还有明天

让我们拥抱在生死的边缘

泪水风干之前

我不会闭上倔强的双眼

希望到来之前

我不会放开握紧的双拳

再找回你之前

我不怕坠倒在遥远的天边

黎明到来之前

我不怕坚守在漫长的夜

泪水 只为 融化冰冷的残垣

歌声 只为 一句滚烫的誓言

呐喊 只为 追味无常的世界

承诺 只为 捍卫生命的尊严

泪水风干之前

我不会闭上倔强的双眼

希望到来之前

我不会放开握紧的双拳

再找回你之前

我不怕坠倒在遥远的天边

黎明到来之前

我不怕坚守在漫长的夜

泪水 只为 融化冰冷的残垣

歌声 只为 一句滚烫的誓言

呐喊 只为 追味无常的世界

承诺 只为 捍卫生命的尊严

泪水 只为 融化冰冷的残垣

歌声 只为 一句滚烫的誓言

呐喊 只为 追味无常的世界

承诺 只为 捍卫生命的尊严

承诺 只为 捍卫生命的尊严

改编版

歌曲名称:生命的尊严2010

歌手名称:水木年华

选自专辑:启程

发行公司:水木同创

发行时间:2010-05-11

制作人:水木年华

词曲:缪杰

编曲:卢小旭

和声编配:缪杰

和声:缪杰

歌词:

大地陷落之间

谁在说着淡淡的永远

尘沙漫起之间

幸福散落在梦的两端

风筝飞断了线

雨水模糊着孩子的笑脸

如果还有明天

让我们拥抱在生死的边缘

当我还有双眼

请让我记住你最美的容颜

当我还有感觉

请让我触碰你最深的呼唤

当我还有时间

请让我守着你直到永远

当我失去一切

我会用生命温暖你的春天

就算世界

只剩冰冷的残垣

我还有热血

凝结滚烫的誓言

就算世界

掩埋多少的离散

我们还有爱

捍卫生命的尊严

书籍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301151020

·条形码:978730115102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培文书系·日常生活批判系列

内容简介

《生命的尊严:透析哈莱姆东区的快克买卖》通过作者自身与其研究对象长达五年近距离互动的亲身经历,描述了纽约市中心卖快克的这一底层世界中人们追求尊严的生活与情感,剖析了造成其这一艰难生存以及将这一苦难代代相传的教育、社会机制原因,直面生活现实,呼吁疗治社会的伤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与人道精神,将学术研究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关注社会现实的每个人阅读。

作者简介

菲利普·布儒瓦(Philippe Bourgois,1956-),斯坦福大学人类学博士(1985年),1985——1986年在法国巴黎读博士后,1986——1988年为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1988 1998年为圣弗朗西斯科州立大学副教授,1998 2003年任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历史及社会医学系主任,2003 2004年为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被特聘为宾夕法尼亚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人类学系及医学院家庭与群体医疗系Richard Perry大学教授。他是著名人类学家沃尔夫教授(Eric Wolf)的学生,深受法国社会理论家布迪厄及福柯的影响,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批判医学人类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倡导者。其研究领域包括医学人类学、文化生产、政治经济、都市人类学、物质滥用、HIV预防、暴力、民族志、种族和移民及内城社会痛苦,其著作重在考察宏观权力机制怎样形塑个体的行为及亲密关系。

目录

2003年第二版前言

绪论

第一章 直击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

第二章 哈莱姆东区街道的历史

第三章 快克买卖点的管理——癖好、规矩和尊严

第四章 “走向合法”——工作中的失礼和反抗

第五章 在校的日子——学会做个好罪犯

第六章 重画街道上的性别线

第七章 家庭及其痛苦中的孩子

第八章 脆弱的父亲们

第九章 结论

后记

2003年版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版后记失业虐待的机制性恶化

致谢

译后记

序言

从1995年秋本书第一版发行到现在的七年里,在哈莱姆东区的街道上,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四个深刻影响本书中的毒贩及其家庭生活的变化。第一,美国经济进入了历史上最长的持续增长时期。第二,纽约市,尤其是哈莱姆东区的墨西哥新移民数量明显增多。第三,随着反毒战争的逐步升级,政府颁布实施了针对穷人及社会边缘者的半官方的量罪和监禁政策。第四,市中心贫民区的年轻人对毒品兴趣发生转移,大麻开始盛行,快克和海洛因在拉美人和非裔美国人(以下简称黑人——译注)中失宠。

2002年,在我所住的街区,快克、可卡因和海洛因交易仍然存在,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人在偷偷叫卖,但在整个哈莱姆东区,还是很容易就能买到麻醉类毒品的,只不过多数交易都避开了警察视线,撤回到室内进行。在街角竞相喊着毒品品牌、流动叫卖的毒贩少多了。更重要的是,那些从小就从父辈身上看到毒品危害的年轻的拉美人和黑人,对海洛因和快克继续持漠视态度。纽约城戒掉快克瘾的人甚至摇身一变,成了自传文学的作家(Stringer,1998;s.and Bolnick,2000)。然而在美国各市中心贫民区,人们依然能够看到从前那些顽固的瘾君子。尽管由政府资助、以对话形式所做的毒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值得怀疑,但始于1994年的全国性年度家庭滥用毒品调查结果表明,90年代“经常吸快克”的人数并未明显降低(Substance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2000)。但医院的急诊室和拘留所的资料却戏剧性地显示出,90年代末到2000年对男性血样的可卡因检测呈阳性的人数降低了(CESARFAX,2001)。

在很多大城市,快克主要隐匿在黑人居住的最贫困的社区,其交易点往往位于或靠近公建住宅楼区的空闲地段和废弃的楼房里。在纽约市,波多黎各人对快克的兴趣尽管比起以前有所收敛,但仍然是消费的主流。

文摘

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对自己邻居的不信任。相反,主流社会却在不知不觉中利用恐怖文化的形象,使受害者和施害者丧失人性,为其不愿勇敢地面对种族隔离、经济边缘化和公共部门的衰退进行辩护。

我在哈莱姆东区居住的那些年里,总有一种出于职业和个人的考虑,否认或是把恐怖文化“正常化”的欲望。很多当地居民都运用了这一策略,他们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应对每天发生的暴行带给他们的惊恐,从而保持一种身心的康健和安全感。为了在我的街道人种学方面取得成功,我不得不放松心情,在街道上找乐子。在外面和我的朋友们一起谈天说地时,我必须感觉很舒适。白天,有时甚至是在华灯初上的傍晚,哈莱姆东区也会充满温馨和情趣。孩子们四处跑动,快乐地喊着,玩着捉迷藏的游戏;邻居们出门遛弯儿,时不时会停下来友好地聊上几句,从一栋楼房第10层的窗户里传来喇叭里放着的萨尔撒舞曲,街上的行人会自由地和着乐曲跳上几步。简言之,尽管有暴力存在,但那种浓浓的社区情却让人感同身受。事实上,大多数居民甚至都能叫得上自己憎恶或怀疑的邻居的绰号。

我是在曼哈顿的丝袜区长大的,那里离哈莱姆东区南边边界只有七个街区的距离,被标为东第96条街。在温暖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里和哈莱姆的西班牙街交相辉映。我一直很欣赏那里人人共享公共场所的感觉。我是在安全的城市商业区的楼房里长大的,那里的邻居们没有绰号,乘电梯时人们从不打招呼,也不点头。我喜欢幻想出一个气氛友好的公共场所,哈莱姆东区里占多数的工人阶级在白天都可以畅所欲言。是那些毒贩们打碎了我乐观主义的情绪,并坚持认为我应该敬重那些少数的暴力分子,因为是他们在冲击波来临时控制着街道。举一个特殊的例子,快要搬离那里时,有一次在游戏厅,我对凯撒说这里还算安全。他听后震怒、滑稽的表情反应特别有趣,让人联想到极其含混的恐怖文化圈子,是通过这些可以保护我们的人的明显的凶残来表现的。罪犯和警察都受制于恐怖文化的法则。

后记

菲利普·布儒瓦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医学系的知名教授,是首位深入哈莱姆东区贫民窟毒品贩子内部,进行长达数年的社会调查研究,并与那些“亡命之徒”成为朋友的人类学家。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广博的爱心,凭借自己的胆略雄才,依据翔实、鲜活的实地考察事例,给世人展现了美国地下经济这一隐形的世界,以及隐藏其后的强大的社会机制原因。

本书的翻译过程持续在中国人同悲同喜的2008年。在冰雪灾难和汶川大地震举国泣血锥心之时,在奥运会成功举办和中国人首次太空漫步世界华人同庆之日,译者都没敢过多地迷恋于电视与网络讯息。合上这本厚重的书,好像结束了一次喧闹久长的谈话。轻松得意之余,也有一些淡淡的失落和不情愿。书中大段大段的对话记录,让译者时时把翻译的过程幻化成超越时空的谈话,渐渐觉得自己也像本书作者一样,和这些为了尊严而挣扎在哈莱姆东区市中心贫民区的波多黎各毒贩,交上了朋友,成了知己。在一次次透着坦诚和仁爱的谈话中,书中人物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文化习俗、生活经历、社区邻居、家人朋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晒曝出来,让译者迅便地了解到他们的苦与痛,喜与悲,他们的无奈、希冀和梦想,他们身处社会边缘和生活夹缝中的坚韧和奋斗,以及造成其当下生活、生存、生命态势的美国社会机制缘由。

如果说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揭示的是纽约市哈莱姆区“隐形”的美国黑人的生活片断的话,那么,本书则让我们看到一个被遮掩在浮华、躁动的大世界里的隐形的小世界。如果说道格拉斯、马丁·路德·金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是在为“他们的人民”求声音、求权利、求自尊、求自由的话,白人社会学家布儒瓦,则是站在人类学的高度,通过对美国制度化的种族隔离现象的透析,张扬了对人、对人类、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1: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