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生命
释义
1 汉语词汇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生命个体通常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生命种群则在一代代个体的更替中经过自然选择发生进化以适应环境。病毒在有寄主可寄生的时候,会表现出生命现象;但在没有寄主可寄生的时候,不会表现生命现象,所以病毒是介于生命与无生命之间的一种奇妙的生物。

汉语词语

基本信息

【词目】 生命

【拼音】 shēng mìng

【注音】 ㄕㄥ ㄇㄧㄥˋ

【基本解释】

(1)生物体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

冒着生命消失的危险

(2) 指事物所具有的能够存在下去的性质

一部有生命的文学作品

(3)指参加某种活动的资格和能力

政治生命

详细解释

(1).生物生存;生物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北史·源贺传》:“臣闻人之所寳,莫寳於生命。”

【示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葆养元神,自全生命。” 巴金《秋》四:“眼前是光明的,是自由的空气,是充满丰富生命的草木。”

(2).比喻事物借以生存的根本条件。

【出处】:晋 杜预《陈农要疏》:“当今秋夏蔬食之时,而百姓已有不赡,前至冬春,野无青草,则必仰官谷以为生命。”

【示例】:巴金 《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不要忘记了,党是我的第一条生命。”

(3).犹命运。

【出处】: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上:“ 陵 ,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声颓身丧。” 唐 韩愈《感二鸟赋》:“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鸟之不如。”

【示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生命注定的何必去寻。”

(4).活命。

【出处】:唐 白居易《武昭除石州刺史制》:“王师伐 蔡 ,尔在行间,致命奋身,挑战当寇,忠愤所感,卒获生命。”

(5).指有生命之物。特指动物。

【出处】:《坛经·行由品》:“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

【示例】:刘大白《红色的新年》诗:“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 老舍《骆驼祥子》九:“正和一切的生命同样,受了损害之后,无可如何的只想由自己去收拾残局。”

(6).指生活。

【出处】: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五:“完全积极,至少也叫国家抖抖精神,叫生命多几分乐趣。”

(7).生物学上认为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蛋白质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不断地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停止,蛋白质也就分解了

生物学名词

概论

生命就是物质系统。目前主要分为二大类:一是无机生命如一粒光子、一台电脑、一颗星;二是有机生命如细胞、动物、植物。有机生命是地球这样的星体环境中所特有的,以水为载体组成的具有自行吐故纳新、精度复制、温和分裂等能力,不可逆转但总是持续不停地重复着或延续着这些能力的物质系统。根据人类的约定俗成,有机生命简称为生命详见(出生时间与命运)。一般人不难区分什么东西是有生命的,什么东西是没有说生命的。但给生命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却是千百年来一个困难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这对人类自身的理解。

问题的复杂性

生命是生物体所显现的种种现象的总的抽象观念。从古至今随着人们对这些现象的逐步理解,生命的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现代常用的定义即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的反应等复合现象。但这些复合现象中任一单一现象都不是生物所特有的。从“物质和能量交换”来说,为生命的火焰不断把燃料变成其他物质,进行着剧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在有足够的燃料供应情况下,它也会“繁殖”,但人们并不认为他有生命。相反在适当条件下保存着的‘种子’(如古莲子)在一个长时间内可以没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但仍然具有生命,因为环境适宜它就会萌发。“生长”也是一样,无机的形体在形成时候(如水结冰),就有一个生长的过程;相反,有一些生命体由于生殖系统的先天缺陷也不能繁殖(如骡子)。至于说到外界刺激会引起反映这一点,自从有了机器,特别如计算机以后,那也就不能认为是生命所特有的性质了。

生物学定义

现代生物学给出的一般的科学定义大致上是这样的: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的复合现象。在这里,其中任何单一的现象都不是生物所特有的。火焰也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但正常的人不会认为它是生命。许多植物的种子能保存相当长的时间并不出现生命特征,如古莲子、 缓步类动物等可能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进行新陈代谢,当条件适当时其就会出现生机。说到繁殖,面对犏牛和骡子这样的东西我们简直是无话可说!生长也是这样,许多无机物的结晶过程就能很好地表现出这一特征。外界刺激的情况也是非常明显的,比方说你的电脑就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家伙。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以上现象叫“生命”。生物个体在一些关键期根本就不会体现生命现象:比如受精的鸡蛋,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各种种子,甚至冬眠的蛇等等,它们没有新陈代谢,没有生长发育等生命特征,但是,它们同样是生命的范畴,我们不可能叫它们为“非生命”,现在心理学上叫它们为“原命”,就是生命的原始状态的意思。生命和原命总称为“双命”。每种生命都有其生存的方式,它们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是没有它们,生命就会结束,比如进食,比如人类的交流,比如动物交媾之前的一些行为,所有这些非生命特征但是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拥有的行为我们叫着“人命”。双命和人命组成“生物”。同时,生命个体全部是复合体,不是单一体,我们看到的张三,他绝对不是一个纯净的生命体,在他的体内,一定还有很多生命体存在,这些生命体甚至可以影响到他的思维和行为,比如口臭杆菌的存在,可能使得他的一生都羞于与人交往,比如重感冒,可以使他头晕,甚至可以使他产生很严重的判断失误,这种失误如果发生在驾车阶段,还可以要他的命。

物理学家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学说从物理角度为探索生命本质给予新的启示:生命是一个耗散结构,任何生命都要与外界环境不断地交换物质和能量,否则生命就会导致死亡。生物微观层次上的一些变化,比如遗传基因的合成、糖的代谢等,都与耗散结构理论相吻合并可用此理论进行解释。

生命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与非生物不同,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分子生物学定义

生命是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下面我们通过列举生物的一些变化和特征来认识生命。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从元素成分来看,在已经发现的一百一十余种化学元素中,各类生物体所必需的元素差不多都是特定的一二十种,其中C、H、O、N、P、S、Ca、Mg、K占了绝对多数。

从分子成分来看,生物体的重要特征在于,它们基本都含有被称作生物分子的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维生素等有机物,这些有机分子在各种生物中有着相同的结构模式和功能。如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和RNA,生命体内其催化作用酶都是各种蛋白质,各种生物都利用高能化合物(ATP、NADH...)等,都说明生物界在化学成分上存在高度同一性。

严整有序的结构

生物体的各种化学成分在体内不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而是严整有序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是否属于生命范畴至今存在争论,但它们都需要在细胞结构内才能正常完成生命活动)。细胞内的各结构单元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大分子,无论多复杂,还不是生命,只有当大分子组成一定的结构,或形成细胞这样一个有序的系统,才能表现生命。失去有序性,如将细胞打成匀浆,生命也就完结了。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细胞之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每一个层次中的各个结构单元,如人体九大系统中的各器官,都有它们各自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它们的协调活动构成了复杂的生命系统。新陈代谢

生物体是开放系统,生物体和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一些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在其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成为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这被称作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严整有序的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化学反应所组成的反应网络。如果代谢过程的有序性被破坏,如某些环节被阻断,全部代谢过程就可能被打乱,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可以导致生命终结。

应激性

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反应。包括感受刺激和反应两个过程。反应的结果是使生物“趋利避害”。在一滴草履虫悬液中滴一小滴醋酸,草履虫就纷纷游开;一块腐肉可以招来苍蝇;植物茎尖向光生长,这都是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的普遍特性。但动物的应激性表现及较明显,更富有多样性。动物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产物。

稳态

100多年前,贝尔纳(C. Bernard)发现,尽管外界环境波动很大,哺乳动物总有某些机制使其内环境维持不变,后来坎农(W. B. Cannon)把这一概念加以发展名为稳态。后来发现,不仅仅哺乳动物,所有的生物体,细胞,群落以至生态系统,在没有激烈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也都是稳定的,他们各有自己特定的机制来保证自身动态的稳定。

生长发育

生物都能通过代谢而生长发育。一粒种子可以成为大树,一只蝌蚪可以成为青蛙。虽然环境条件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但每种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按照一定尺寸范围、一定的模式和稳定的程序进行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任何一个生物个体都不能长期存在,他们通过生殖产生子代使生命得以延续。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构造、生理机能上的相似便是遗传的结果。而亲子之间的差异现象由变异导致。而生物从约38亿年前至今,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便是进化的结果。

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活环境,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总是适合于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例如,鱼腮的结构适合鱼在水中呼吸,陆地脊椎动物的肺结构则适应陆地呼吸作用。适应是生命特有的现象。

任何一种生物对所处环境的适应总是相对的。同种个体由于遗传和表型上的差异,对环境的适应也总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只要存在这种差别,哪怕是很轻微的,自然选择就会发生作用,推动群体向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其他定义

生命是由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所组成的生物体不断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一种综合运动形式。人的生命是出于一定社会环境关系中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实体。人的生命是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高度的统一体,而人的社会性是区别于其它动物生命的最本质特征,在人的生存中应强调生命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性价值的统一。

由于生命的复杂性,使得生命没有一个准确定义,我们只能抓住生命本质的复杂去定义生命。

笔者在词条小册中将生命定义为“生命是具有自催化特征的循环反应分子体系,能和环境共同循环;通过协同作用、整合作用;所构成的在功能上耦合的超循环组织”。

按照这个的定义:

大量分子体系的循环反应,通过协同作用能够相干进化,从而保持稳定状态。生命的信息可以储存在大分子DNA上,也可以通过复制、转录、翻译的生物化学循环反应结构而放大,形成个体,这就是生命。按照传统定义,病毒不是完整的生命;而按照这个定义病毒就是完整的“生命”,病毒必须依赖细胞而生存;对于病毒来说细胞就是它的生存“环境”,能和环境共同循环。

共同循环的概念超越了“应激性”的概念,而稳态与进化是根本,而遗传并不是必须的(共同循环在生态角度可以理解为协同进化)。

生命的基本功能

自我调节

它是生命的一个本质属性。任何生命在其存在的每一瞬间,都在不断地调节自己内部的各种机能的状况,调整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高等生物的自我调节是多层次的,其中包括分子的、细胞的、整体的调节。即使是原核生物也有自我调节,而且它也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例如,细菌有能力合成许多自身所需要的分子,可是某一分子是否合成,合成的速度如何,则随自身内部状态与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细菌内部所需要的分子,既不过多地产生,也不感到缺乏,而是靠自身的调节机制完成的。某一分子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结构基因兼有调节的功能,即第一个酶既有酶的功能,又起着阻遏蛋白的作用。在遗传学和生物化学中,这种功能被称为自我调节系统。这种调节系统最初是在沙门氏杆菌组氨酸生物合成中发现的,随后在噬菌体、霉菌、哺乳动物中也同样发现其存在。实际上,反馈抑制和诱导系统与阻遏系统的调节也可视为生物自我调节的方式。因为在反馈抑制中,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酶通过与代谢的终产物相结合而发生可逆性失活,使许多化合物的合成速率得到调节。在诱导系统和阻遏系统中,甚至酶本身的产生都受到调节。其间的差别在于:在诱导系统中,只有当底物存在时,才产生出为该底物所需要的酶,其方式是底物与阻遏物相结合并使阻遏物失活,从而打开结构基因,以诱导基因活性;在阻遏系统中,终产物抑制着酶的产生,其方式则是阻遏物与终产物相结合而被活化,然后与操纵基因相结合,从而关闭结构基因,以阻遏酶的产生。生物的许多调节系统都比较复杂,它们往往同时具有正向与反向的调节作用。机体的调节机制是自我完成的过程,而调节程序或指令是遗传下来的、本身固有的,因而这类自我调节系统为生命所独有。自我复制

它是生命系统不同于化学系统的特征。狭义地说,自我复制是指DNA分子的解旋、两链分开,各自合成互补链,从而形成两个新的然而又相同的分子。广义地说,包括细胞分裂、繁殖在内。就根据而言,分裂、繁殖也是在分子复制基础上进行的;就结果来说,所形成的是两个相同的个体。由于生物繁殖有周期性,同时也由于疾病、杂交等原因会造成某些生物失去繁殖力,所以繁殖难以作为生命的基本属性。但自我复制则不同,只要不是处于解体状态下的生命,总存在自我复制。因此,它是贯串生命过程始终的属性。在离体实验中,细胞的裂解产物在一定条件下仍然维持 DNA的合成,某些单链 DNA在人为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双链形式。然而,非生命系统自身却不能实现 DNA复制,尽管在人工条件下给予各种必要的核苷酸和解旋酶、聚合酶、连接酶等,DNA也能复制,但其造成的过程是短暂的。自我复制这种功能是生命系统固有的特点。选择性反应

对体内外环境的选择性反应是生命系统的又一重要特征。反应是非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都具有的属性。不同的是,发生于非生命物质中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都不是自我完成的过程。只有生物有机体才独立地发生反应,而且这种独立的反应是有选择性的,它受着有机体自身的控制,并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固然也存在扩散与渗透作用,但是细胞膜吸收什么,排除什么,却有高度的选择性。一个明显的实例是,在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中,物质逆浓度梯度而运转。又如,大肠杆菌既可利用葡萄糖,也可利用乳糖作为碳源。当环境中既有葡萄糖又有乳糖时,大肠杆菌的代谢反应首先利用的是葡萄糖而不是乳糖,这时只有组成酶系在起作用,而诱导酶系则是无关的。生物的选择性反应也是几个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简单原核生物的反应是如此,高等生物的选择性反应更是如此。因为,高等生物体内存在各种不同的酶系,这些酶不仅以其高效率的催化为无机催化剂所不可比拟,而且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同时,生物体内酶的活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调节和控制,酶与酶之间、酶和别的蛋白质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而且一个酶的产物对另一个酶的活性也有正的或负的影响。在外部行为上,生物的选择性反应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饱食状态下的动物对食物不发生反应;新奇的动因最初能引起动物的注意,但久而久之,其反应就变得很弱,等等。事实上任何生物对环境的反应都是有所反应,有所不反应,或者同一动因有时以这种反应形式,有时又以另一反应形式出现。

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独立的选择性反应是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特征。生命系统的这些特征,就其基础而言,无疑是物理化学过程,服从物理化学规律。可是,这些物理化学变化的结果,却转化为生命的东西,成为生命所特有的属性。虽然这三个基本属性的某一个,或某个属性的某些侧面,在无机界也可能存在,但只有在生命中这三个属性才有可能联系并相互结合在一个系统中。

哲学名词

生命的哲学定义

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意识,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生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

生命的本质

生命是条件产物,从出生到成长,到衰老,死亡, 整个过程的完成都时时伴随着各种条件,有些条件具备延续生命则为福,有些条件具备结束生命则为祸。生命于自然,社会中就处于自我选择,自然选择,社会选择。

人的生命是指有意识得存在,生命具有感情,生命的由来是伟大富有精神意义的,对人类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人来说,不仅要有信念,精神,意志,更重要的是怀有对生命的敬意与感怀,认同生命,使它灿烂无比。人能认同生命更能用爱对待他人,也不会出现对于社会的犯罪心理。所以认同生命并爱它是极为重要的自爱表现。

生物是具有生命、生存意识、生存性能的自然物体。生命和生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生命、生存发展性能、生存发展意识是生物具有的本质、属性、规定和规律,是生物的组成部分和组成元素。

生物是非生物长期运动变化产生的结果。自然事物普遍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性质和能力,当一个非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逐步形成了自主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形成了自主的生存发展意识的时候,一个具有生命的生物就产生了。

生命、自主生存性能、自主生存意识是特殊形式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意识。意识是自然事物具有的存在、运动、变化的性能、趋势和规律。生物是自然规律、自然意识和物组成的统一体,是包含存在、运动、变化性能、趋势、规律,包含生存意识的自然事物。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应激、运动、行为是生命、生存发展性能、生存意识的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观察一个自然物体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就可以判断出这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是否具有自主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否具有自主的生存发展意识,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生命是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和组成元素,是人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一般生物和个别生物中发现、界定和抽取出来的,包含两个对立组成部分的抽象事物。

生命首先是人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各种生物中的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共性规定。生命其次是人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个别生物中的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个性规定。

经验告诉我们,虽然不同的生物个体都具有共同的自主生存性质和生存意识,但是不同生物个体所具有的自主生存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生物所具有的生命活力、不同生物个体所具有的生命都具有特殊性。

世界上既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两片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雪花,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生命。

生命是生物共同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分别具有的生存发展能力综合组成的事物,是普遍性规定和特殊性规定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生命既是依存在生物中作为生物组成部分或元素存在的抽象事物,也是有自身多种规定组成的独立整体,是有别于生物及其它事物、相对独立存在的具体事物。

时间、空间、价值是一切事物具有的一般规定和内容,也是生命具有的一般规定和内容。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一定时空之中的事物,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性能,都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价值的事物。任何生命都是处在一定时空之中的生命,都是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一定价值、一定意义的生命。

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有差别的,一个人只要努力奋斗、顽强拼搏就能充分发挥和展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是一个事物,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或矛盾体。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和组成元素,是世界大家庭里的一个成员,是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特殊性规定和普遍性规定、时间和空间、正价值和负价值组成的对立统一体或矛盾体。

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不同学科给生命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都是有缺陷、有错误的定义。

恩格斯关于生命的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这个存在形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自然界不断地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

恩格斯的生命定义不符合生命是生物的生存性能或生存意识的客观实际,把生命错误地表述为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表述为蛋白体(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运动,没有认识到生命同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应激、行为的差别,没有认识到新陈代谢同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应激、行为都不是生物的生存性能、生存意识,而仅仅是生命、生存意识、生存性能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现代生物学给生命下的定义: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现代生物学的这个生命定义把生命表述为生物的复合现象,表述为生物的生长、代谢、变异、应激等行为,抹杀了生命和生物现象、生物行为的差别,混淆了生命和生物现象、生物行为的概念,同恩格斯的生命定义具有相同的缺陷和错误,不符合生命的客观实际,违背了认识的逻辑规律。

分子生物学给生命下的定义:生命是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分子生物学的这个生命定义把生命表述为分子体系,表述为具有繁殖、应激反应能力的分子体系。这个定义根本不是生命的定义,而是关于生物的定义、关于分子体系的定义,把生命和生物完全混为一体,真是好难得的糊涂。

恩格斯关于生命的定义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给生命下了一个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这个存在形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自然界不断地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

恩格斯的这个定义是在批判杜林的生命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杜林曾把生命定义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恩格斯认为,高级的生物确是由简单的类型“细胞”组成的,但有低于细胞的生物,它们和高级的生物相联系,只是因为它们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蛋白质,从而它们执行着蛋白质的职能——生和死。

恩格斯的生命定义是和他关于物质的运动形式的思想是统一的。恩格斯认为自然界存在五种运动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这五种运动形式从历史的角度看,反映了自然界演化发展的顺序,每一种后面的运动形式都是由前面的运动形式演化来的。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物质承担者,有不同的运动规律,高级的运动形式包含低级的运动形式。生命运动是一种高级的运动,它是由化学运动发展而来的,它的物质承担者及其运动规律都不同于化学运动,但生命运动包含化学运动。恩格斯当时非常强调自然界的连续性。如果把生命定义为细胞结构之上的活动,就难以解释生命的起源问题。恩格斯特别重视从无机界到有机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所以恩格斯选择了蛋白体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

恩格斯所理解的蛋白体和现在所说的蛋白质是不同的。他说:“在这里,蛋白体是按照现代化学的意义来理解的,现代化学把构造上类似普通蛋白或者也称为蛋白质的一切东西都包含在蛋白体这一概念之内,这个名称是不恰当的,因为普通蛋白在一切和它相近的物质中,是最没有生命的,起着最被动的作用,它和蛋类一起仅仅是胚胎发育的养料,但是在蛋白体的化学构造还一点也不清楚的时候,这个名称总比一切其它名称好些,因为它比较一般。可见,恩格斯所指的蛋白体是广义的,它甚至不是现化意义上的一种高分子,而是一个物质系统。恩格斯在不同场合用这个词,他有时甚至把细胞 也叫“蛋白质小块”。比如他说:“一切有机体,除了最低级的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都由很小的,只有经过高度放大才能看到的,内部具有细胞核的蛋白质小块构成的。 总之,恩格斯把生命和蛋白体等价。生命是“蛋白质所固有的,生来具备的,没有这种过程,蛋白质就不能存在。 20世纪前半叶,随着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了越来越清楚地了解,蛋白质形态复杂,功能各异,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异常重要。所有这些使得很多人更加坚信生命的分子基础就是蛋白质。

恩格斯说的“蛋白体”就是指核酸和蛋白质。也就是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由此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造人的神创说。恩格斯的生命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命的物质基础,即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蛋白体。100年来,这个定义一直指导人们认识生命的思想武器。

恩格斯并且大胆地提出,既然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那么只要条件合适,生命之花当然也可以在别的星球上开放。现代天文学家肯定了这种说法。

古代生命观

古希腊的哲学家倾向于把一切尚不了解的产生运动的原因称之为“力”。以后的学者们就借用了这个“力”的概念,研究了各种运动,如物理学中的“引力”、“电磁力”,化学中的“亲和力”等。他们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至今还没有弄清楚古希腊哲学家很早就提出了所谓“活力”或“生命力”是什么。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倾向把尙不了解的产生运动的原因归之为“气”生命被看做是“气”的活动。例如,“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气”也是不明确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很不同的解释如:“人之生,其犹冰也,水凝而为冰,气积而为人。”这里把生命的形成比作结冰的过程,也有把生命比作火的。,如:“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死犹撕,灭也。譬如光焉,薪尽而火灭,则无光矣。故灭火之余,无遗炎矣;人死之后,无遗魂矣。”这种观点则强调生命是一个无知的代谢过程。正因如此,所以中国古代哲学家把生命看作一个物质运动过程,常把生与死连起来讨论,这也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特点,例如“有血脉之类,无有不生,无生不死,以其生,故知其死也”把生命看作与死亡对立的。

现代生命观

根据生命形态的表现特征所归纳的生命定义 现代科学出现后,人们就对自然现象分门别类地研究,各门科学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生命,因此看法也不尽相同。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从所有生命形态的共同表面特征归纳出一个“生命”的定义认为:生命是一个具有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物质系统。这种类型的定义,描述了生命活动的一搬特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愈来愈觉得这种定义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所有的这些特征都可以有一些例外。

从生命物质微观构成的共性来概括生命定义 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人们对构成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生命体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可以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为骨架构成的。

DNA是由四种不同的叫做脱氧核苷酸的小分子(单体)按一定排列次序组成的一条非常长的分子链。列如大肠杆菌的 DNA就是有约两万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组成的长链。在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体中,DNA相当于同样的字母写出的长短不同、排列次序不同、因而意义也不同的书。RNA也是有四种不同的叫做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分子链。其情况与DNA相似,但链较短。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体重有着各式各样长短不一的 RNA蛋白质是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单体按照一定次序连接起来长链分子,各种不同的生命体中具有各式各样的单体排列次序的长短不同的蛋白质链,链的折叠、卷曲形状也不同。总之各种生物的DNA、RNA和蛋白质都分别由四个脱氧核苷酸、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20种氨基酸单体组成,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由通用的“元件”组成的。这些核酸、蛋白质在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也基本相同。

由于DNA可以自身复制,因而使生命物质具有繁殖和遗传的能力;由于DNA能通过转录和翻译决定RNA及蛋白质的结构,从而控制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复制、转录及翻译这些过程又都需有蛋白质酶及RNA参与。这样,就有了一个分子生物学的生命定义: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特别是酶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可以不断的繁殖的物质反馈循环系统。这种说法是对生命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过程的描述。他概括了分子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的理论突破,但仍然有一些界限不清楚的地方。自然界有一列东西称为病毒,病毒是由核酸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单独存在时,好像一种纯粹的化学物质,并可结晶;但一旦进入了活的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就可利用宿主细胞内单体和能量的供应,以及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机器”自我繁殖。近来又发现一些被称为质粒的物质。它更为简单,只是一些裸露的环状核酸,但可以进入活得细胞中间,利用活细胞内的复制“机器”自我繁殖。此外,类病毒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些物质是肉具有生命,目前还有争论。有人认为,只要能控制自身繁殖和遗传变异并对进化力量独立做出反应的都应称之为生命。如果这样讲,那么病毒,噬菌体、质粒和病毒之类的东西就都可划为生命体必能能够独立自主地复制。转录。翻译和一共单体及所需的能源,而病毒、类病毒和质粒之类的东西是一种不完整的生命形态,它们都是寄生的,不能独立存在。但后一种观点也不能成为明确的生命定义的划分界限。因为生命体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物,它与周围环境以及与其他生命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使得什么是独立生活、什么什么事寄生生活失去了明确的意义。因此还需要从宏观的角度、也就是从生态学去研究生命观。

生态学的生命观 就已知的事实看,太阳系内,生命活动只见于地球的生物圈——由高约离地表20公里的大气层(当然不包括航天器中的生命),直至地表十几公里的深处,这一相对来说不厚的空间构成。在生物圈内有的生命具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大部分植物、蓝藻和部分细菌属于这类生命。还有一些生物没有叶绿素、不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摄取自养生物活或其他生物为食而生存,称为异养生物。真菌、动物(包括人在内),以及大部分细菌属于这类生命体。生物圈中的无机物质,通过了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进入了生物体,以后部分通过自养生自身的代谢活动而回到无机世界;部分为异样生物所摄取,通过代谢活动(包括呼吸、排泄等)又回到了无机世界。而大部分植物秸秆和动物尸体最后都经腐生生物(异养生物)的降解作用而返回无机世界。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圈内的物质运动循环。这种循环运动都是单方的进行,不可逆转在这个循环运动中少了哪个一环或那一个环不畅通,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界。没有自养生物或自养生物不足,异养生物当然难以生存;但只有自养生物,没有异养生物,大量有机物质积累后不能解释,也不会阻塞自养生物继续生存的道路。

从物质的简单形势来看,例如在大气中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元素,经过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与水化合成糖类进入生命体内,部分经过自养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从新成为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其他部分有被各种异养生物所利用,通过它们的呼吸作用,回到无机世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碳元素的循环。这个碳元素循环再生命中还必须与其他很多元素(如氢、氧、氮、磷、硫等)的循环通过化学反应藕合起来,同时也推动了这些元素的空间进行循环运动,不仅在宏观的生物圈中存在,同时在生物体的微观运动中也是存在的。生态学把生命看作是上述生物圈中种种不可能的逆物质循环过程的中心环节。但它近描述了生命外部条件极其所处的地方,却未指明生命本身的质的特点。

生物物理学的生命观 着重从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上指明生命特征。

有序和熵 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地球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只有从太阳辐射得到能量,而又反射和辐射到太空之中。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以地球反射和辐射到太空中的能量相等。尽管地球的物质和能量都没有显著的变化,但地球上各种元素由于太阳辐射发生不同反应就可以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运动,即产生了上述的各种循环运动。这些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物质的不均匀分布。因太阳辐射所造成的能量流动对地球的影响在一个长时期内的是稳定的、有节奏的和有规律的。所以,地球上物质分布的不均匀也是有节奏和有规律的。这就产生了地球上物质分布和运动的有序状态。热力学第二定律用一个叫做“熵”的函数来衡量一个系统的均匀程度。一个孤立系统,即与外界没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系统,运动总使熵增加。当熵达到极大值时,宏观物质运动就会停止,成为热力学平衡。此时系统处于均匀的、无序状态。地球不是一个孤立系统,而是一个闭系,即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系统。它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同时他又向太空反射和辐射能量。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是太阳表面呈高温状态(约5800℃)根据熵的定义,它属于相对低熵形势。而地球向太阳辐射的能量,由于地球表面温度远低于太阳,故处于相对高熵形式,因此有这样一个公式:

这里S代表熵,dS/dt代表熵随时间的变化率。Q代表能量,dQ/dt是能量随时间的变化率。T太阳和T地球代表太阳表面温度和地球表面温度。这个公式小于0表示在太阳转化过程中,地球的熵在下降。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由此处于不均匀和有序状态。

获得生命是个开放系统 它与外界不仅有能量的变换,而且有物质交换。生命体实际上是从环境中取得以食物形式存在的高熵状态的物质和能量,把它们转化为了低熵状态并把废物排出体外,从而保持自身的熵处于比环境更低的水平,也就是维持着自身的有序状态。生命体的有序性从分子水平看就很明显。他们的大门子如核酸、蛋白质在各种细胞中都有一定的排列顺序,以至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有序性不但表现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在生命体活动的规律上。他们都有一定的特性:生长、发育、生殖、衰老、死亡、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等。从热力学的观点来看,这些现象都出自太阳辐射的推动,但只有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生命的出现必然还有它自身的因素。

机械论与生机论 对生命的起源于自住性问题即生命的本质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争论。机械论有时也被称为还原论;认为生命现象可以用物理科学的规律加以阐明,高级复杂的规律可以还原为比较简单、跟为基本的规律。机械论把生命看作是一种机器,并且在不起采取不同的表达形式。16、17世纪钟表机械很时髦,有人认为微生物无非是像钟表那样的机器;19实际发明了蒸汽机,又有人认为生物不过是个热机

生命起源观

特创论

认为生命是由超物质力量如神或上帝等所创造,或者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先验所决定的。这是在人类认识自然能力很低的情况下产生出来的观念,后来又被社会化了的意识形态有间或无意地利用,致使崇尚精神绝对至上的人坚信特创论。无生源论

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较低,但已能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根据现象作出了生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结论,代表思想有中国古代的“肉腐生蛆,鱼枯生蠧”和亚里士多德的“有些鱼由淤泥及砂砾发育而成”等。生源论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认识到蛆是由苍蝇产卵而来,巴斯德之后,人们认为生命由亲代和孢子产生,即生命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产生。但是生源论没有回答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宇宙胚种论

世纪随着天文学的大发展人们提出地球生命来源于别的星球或宇宙的“胚种”,这种认识风行于19世纪,现在仍有极少数人坚持这种观点,根据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有统一的遗传密码及稀有元素钼在酶系中有特殊重要作用等事实。化学进化论

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1924年苏联学者A.N.奥帕林首先提出了这种看法;1929年英国学者J.B.S.霍尔丹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他们都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长期演化而来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化学进化,以别于生物体出现以后的生物进化。1936年出版的奥帕林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论述生命起源问题的专著。他认为原始地球上无游离氧的还原性大气在短波紫外线等能源作用下能生成简单有机物(生物小分子),简单有机物可生成复杂有机物(生物大分子)并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多分子体系的团聚体,后者经过长期的演变和“自然选择”,终于出现了原始生命即原生体。化学进化论的实验证据越来越多己为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

佛教论:生命为人类的第八感-阿赖耶识所幻化,为虚妄的产物。矛盾论

时效波先生在他的《人生宝典》中这样论述“生命的起源”:

有机小分子、有机高分子、多分子体系等物质聚集混杂在原始海洋里,并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个非平衡态系统。非平衡态系统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转化,经过长期不断地演变,随着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序参量从零开始增大。当某一临界值达到最高时,就能出现奇迹,发生突变和质变,无序的非平衡系统就会转化为有序的平衡系统,形成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繁殖的原始生命。进入生物进化阶段。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物质有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干扰前状态)的属性,即惯性(这里提到的惯性是广义的概念)。条件本身的存在具有客观现实性,其延续作用下的物质就具有维持现状性的趋势。如地球因万有引力绕太阳转,太阳的存在、万有引力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客观现实性,不会轻易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现状也不会被无缘无故改变。不仅指宏观物体,构成宏观物体、维系着微观结构形态运动着的微观粒子同样具有惯性。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物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转化,原有的平衡状态(宏观的运动状态、微观的结构形态)就会被改变或打破,形成具有新的运动状态和结构形态的物质。

运动的物质有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属性(即惯性),而运动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又时刻破坏着平衡,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成了物质最基本属性的矛盾统一体。无机物在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中,只能被动地接受宏观的、微观的冲击和破坏,改变其原有的运动状态和结构形态。如被海水冲刷和风吹日晒的礁石会移动位置和逐渐破碎。原始生命则能为维护自身的平衡状态作出反应,主动地吸收利用物质能量(新陈代谢)来维护有机体的结构形态不受破坏,以维持其原有性能,获得生存。事实上,由碳水化合物构成的蛋白质分子就已经能有选择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并排出分解物,不断与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进行代谢。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无机物到原始生命的演化过程中,当时特有的物质结构和环境条件是外因,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这一物质最基本属性的矛盾则是推动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发生质变的内在动力(内因);其所外化成的生命的新陈代谢功能和内化成的遗传变异性能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自然选择规律的作用下,造就了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自觉或不自觉发挥着主观能动性去趋利避害、适应环境的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生命。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使事物发生量变、质变。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一方为另一方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使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互相利用、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促使事物的发展。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是物质最基本属性的矛盾,是物质世界最根本的矛盾。生命的产生,是惯性和作用的对立双方经过斗争,创造出的适合矛盾双方可以在其中运动的物质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是矛盾双方同一性的体现;但这也只是某一特定结构的物质在特定环境和特定阶段的特殊存在形式──需要生命体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维护机体系统的平衡。然而,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没有长生不老的生命”,物质间相互作用造成的变化还是要打破生命个体赖以存在的机体系统结构,最终把每一个生命个体毁灭。值得庆幸的是,生命能够通过遗传延续下去,得以生生不息。

从矛盾论的角度看,事物的性质都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构成决定的。同样,系统的性质也是被系统的内在机理所决定。作为系统的一切生命,其系统目的性就是生存,就是主动地获取利用物质能量(新陈代谢)来维护有机体的平衡状态不受损伤。作为高级生命形态的人类,其一切行为活动,也都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地获得生理、心理的平衡满足(即满足需求)。

生命定义与盖娅观点

抛出另一个问题“地球本身是不是一个生命”?地球有如生命系统一样,能维持自身稳态,维持大气浓度、气候、温度、海洋盐分……等。按照强盖亚假说观点“地球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 它不需要遗传。地球的进化是伴随着生物圈的进化。

对生命定义的扩张,地球生态圈、太阳系统就是地球这个"生命"的生存环境,地球是通过协同作用、整合作用与生态圈、太阳共同完成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没有太阳动力就没有地球的地幔对流,也就不会有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以碳元素为例,他就不能够形成完整的循环网络,与生物圈相统一。如果没有生物圈就不能够维持,地球的稳态与大气循环,也不能维持海洋盐分与气候。 所以 盖娅观点 地球就是一个"完整生命"。

“地球生命”的碳元素循环,像不像人体的生化反应代谢循环?碳元素参与了大气循环也可以通
过固碳作用进入生物圈参与化学代谢循环,生物圈的动植物可能被做成材料或装饰品进入商品流通循环;也可能被沉积进入大地构造。而大地构造的地幔对流,来源于沉积的放射元素与太阳提供动力。遗传不是生命所必须的,进化是永恒的,地球也是在进化(与生态圈协同进化)。

宇宙生命的形式一定会超越人类的想象,如果将生命定义狭隘化必将远离生命的本质,也必将无法理解其他形式的生命的复杂性

生命科学家

1.美国的科学家巴茹·贝纳塞拉夫、斯内尔因创立移植免疫学和免疫遗传学、法国科学家多塞因研究抗原抗体在输血及组织器官移植中的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美国的另一位科学家斯佩里因研究大脑半球的功能、瑞典科学家维厄瑟尔、美国科学家戴维-休伯尔因研究大脑视神经皮层的功能结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 .瑞典的科学家伯格斯特龙、萨米尔松、英国科学家范恩因对前列腺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美国的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因研究玉米的传座因子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拉马克(最早提出进化论的人)

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邹承鲁(我国1965年成功合成牛胰岛素的功臣,曾有机会获诺贝尔奖)

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麦金农(03年因对细胞膜通道蛋白研究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孟德尔(遗传学之父)

摩尔根(染色体遗传理化的奠基人)

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童第周

生命理想主义油画

生命油画创意思想:“顽强的生命!一条小溪悄悄的流过……抓住它,生命之源。抓住它,才有苍松古柏”。这是作者日记中的自勉之言。日记中还有;“我是石缝中的一棵小草、要顽强的活下去,不但要活着,还要长成参天大树” 。 中国元素油画《生命》就是作者生活的写照,拂晓的晨雾即将退去,金色的阳光缕缕辐照,辐照着“我”,辐照着“她”,“她”是作者一生追求的“她”。“她”是陪伴作者另一棵小草长成的爱情大树。公元1996年武微波作,中国元素油画,﹙中国产亚麻油画布﹚ 100 cm×80 cm。

相关文摘

1.《唐山大地震幸存女兵:全身瘫痪依然从容和美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过几十年的光景,这有限的时光是很容易消逝的。我们千万不要等到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来感叹生命的可贵,而应该从现在做起,时时珍爱生命,刻刻善待生活。

2.《人性(周国平)》: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潜能有太多未被发现和运用。由于环境的逼迫、利益的驱使或自身的懒惰,人们往往过早地定型了,把偶然形成的一条窄缝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只让潜能中极小一部分从那里释放,绝大部分遭到了弃置。人们是怎样轻慢地亏待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啊。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临终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4.《平淡生活总是真》:生命有长度,也有厚度,有人为活出精彩,本着过把瘾就死的精神,用长度去换厚度,也有人不求精彩安于平淡,用厚度去接长度,人各有志,只要于心无悔,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5.《苦难的价值》: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2 馆藏美术油画作品

国际友谊博物馆馆藏美术油画作品:2001年4月,乌拉圭副总统耶罗赠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油画《生命》纵60.5厘米,横70厘米。

3 艾青现代诗

基本信息

名称:生命

体裁:现代诗

作者:艾青

作品原文

有时

我伸出一只赤裸的臂

平放在壁上

让一片白垩的颜色

衬出那赭黄的健康

青色的河流鼓动在土地里

蓝色的静脉鼓动在我的臂膀里

五个手指

是五支新鲜的红色

里面旋流着

土地耕植者的血液

我知道

这是生命

让爱情的苦痛与生活的忧郁

让它去担载罢,

让它喘息在

世纪的辛酷的犁轭下,

让它去欢腾,去烦恼,去笑,去哭罢,

它将鼓舞自己

直到颓然地倒下!

这是应该的

依照我的愿望

在期待着的日子

也将要用自己的悲惨的灰白

去衬映出

新生的跃动的鲜红。

1937年4月

作品鉴赏

生命,是文学家的永恒主题,当然,也是诗人们的永恒主题。自古以来,中国的诗人们几乎无不对生命作过讴歌。生命在与社会、自然的撞击中,呈现出的千姿百态,无不在诗人们的创作中作出反映。凡是有头脑的诗人,无不对生命作出自己的思考……

艾青在年轻的时候,就对生命作过深入的思考,对于生命的种种神态,有着自己的独立见解。生命之活力,生命之光,在他的许多诗中都闪烁着光彩。就是在他的《诗论》里,也时时流露出对于生命的思考。他说:“我们永远不能停止对于自然的歌唱,因为我们永远不会停止从自然取得财富的缘故。——这有如我们永远爱着哺育我们的母亲一样。”人歌唱自然,归根结底,无一不是从生命的角度来出发的……

《生命》,就是艾青直接抒发自己对生命思考的一首诗,写于1937年4月。从写作时间看,《生命》这首诗是和《春》写在同一个月份里。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两首诗的境界上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春》,写了五烈士的生命为养育春天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的生命伟大,他们的生命化作桃花在春天里开放着……那么,“我”的生命呢?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诗人在诗中说:“也将要用自己的悲惨的灰白/去衬映出新生的跃动的鲜红。”《生命》中的这一信念,和《春》中所表达的信念,有着共同的崇高性……

《生命》这首诗的含意是明确的。

问题是这首诗的含意是如何表现的。

明快,是诗人对诗的一种理解,也说是对诗的一种要求。艾青说:“明快,不含糊其词,不写为了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和坠入五里雾中。”诗人认为,明快,是诗美的一个要素。

不错,诗是讲究含蓄的。但含蓄并不等于费解,让人摸不着头脑。艾青坚决反对晦涩,他说:“晦涩是由于感觉的半睡眠状态产生的;晦涩常常因为对事物的观察的忸怩与退缩的缘故而产生。”他热烈呼吁“用可感触的意象去消泯朦胧晦涩的隐喻!”

明快,也不同于直白,这完全是两回事。明快,是诗美的要求,而直白,是诗美的大忌。明快,犹如晴朗的天空,清晰而深邃;直白,犹如失去生命的败叶,枯黄而轻飘……

《生命》这首诗,就写得清晰而深邃,明快而含蓄。在明快之中能使人感到深邃而博大的思想,这才是高手的杰作,而这一点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生命》这首诗,以“我”来现身说法。一开始,便推出鲜明的形象,让人从这鲜明的形象中去体验生命的活力和意义。这鲜明的形象,就像电影中的大特写镜头,清晰地毫不含糊地让人看清楚。

“有时/我伸出一只赤裸的臂/平放在壁上/让一片白垩的颜色/衬出那赭黄的健康//青色的河流鼓动在土地里/蓝色的静脉鼓动在我的臂膀里//五个手指/是五支新鲜的红色/里面旋流着/土地耕植者的血液”。

赤裸的臂,蓝色的血管,五个手指……诗人刻划得多么鲜明生动!这里并无炫耀的华词,并无对于生命的慷慨激昂的赞美,更没有晦涩难懂的隐喻。而是实实在在的描绘。而正是在这样平易的描绘中,渗透着诗人对于生命的理解。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诗人写生命,诗中只精心地刻划了一只手臂。没有写人的脸,更没有写其他部分。这种以点带面的创作方法,在这首诗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下面,诗人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慨了,几句诗,便形象地概括出生命的历程:

“我知道/这是生命/让爱情的苦痛与生活的忧郁/让它去担载罢,/让它喘息在/世纪的辛酷的犁轭下,/让它去欢腾,去烦恼,去笑,去哭罢,/它将鼓舞自己/直到颓然地倒下!”

这里,诗人也并未全面地去阐述生命的真谛,而主要是写了两个方面,一个是生命的重载,一个是生命的奋进。这样对生命的理解是很精到的。

最后,诗人进一步道出了生命的意义:

“这是应该的/依照我的愿望/在期待着的日子/也将要用自己的悲惨的灰白/去衬映出/新生的跃动的鲜红。”

《生命》这首诗不长,却有实有虚,极其深刻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伟大。具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

诗的生命也和人的生命一样,应该有“蓝色的静脉”,应该有“重载”,应该“去衬映出新生的跃动的鲜红。”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曾用过林壁等笔名。他出生于浙江金华乡间一个地主家庭,但由一个贫苦妇女的乳汁养育长大,从幼年起心灵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艾青青年时期主要兴趣在绘画,曾就学于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1929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回国后,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7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监禁三年之久。1937年抗战爆发后,艾青立刻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国。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愤地诉说着民族的苦难。四十年代初,艾青从国统区奔赴延安,在解放区的新天地里生活、创作,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诗人又积极投身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又担任了文艺界的一些行政领导工作。但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日子,还是繁忙的行政事务中,诗人始终坚持创作不辍,甚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下放的时日里,他的诗心也仍然在跃动。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诗人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4 电影

基本信息

英文名Sheng Ming

语言:汉语普通话

国家地区中国

导演 :颢然(Hao Ran)

编剧 :颢然(Hao Ran)、王强(Qiang Wang)

主演 :张世华(Shihua Zhang)、王好明(Haoming Wang)

制作公司 :北京世纪超凡少年儿童电影发行放映有限责任公司

剧情简介

因为初恋情人爱上了一个赤脚医生,战胜军发誓要成为医术高明的大夫,然而在医学院的学习过程,却让他认识到作为一名医生的真正意义。毕业以后,他放弃了留在省城的机会,选择了一家更需要他的乡村医院。他用爱心和高超的艺术拯救了无数临近死亡边缘的病人,也获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可是多年的辛劳却使他患上了肺癌。

5 韩红演唱歌曲

歌曲《生命》选自韩红专辑《感动》,歌颂和平反对战争、关注平凡人物等多个层面,2005年京文唱片出版并发行。

基本信息

歌曲:生命

歌手:韩红

作词:韩红

作曲:韩红

专辑:感动

发行日期:2005-04-20

语言:国语

发行公司:京文唱片

歌曲简介

“生命”倡导保护野生动物、歌颂和平反对战争、关注平凡人物等多个层面,使专辑带有强烈的公益性。

歌曲歌词

当风渐渐停了 雨不再飘了

心不再慌了

你还害怕什么

当战争慢慢远离

当日子不再危机

当生活不再犹豫

你还担心什么

假如真的会有永远

那么谁不想好好活着

假如爱不会复水东流

那么青春也可以回头

假如誓言会很长久

假如人间多一些爱

假如生命可以永远

假如伤害不再重演

谁不想好好活着

6 毕加索作品生命

这幅画是毕加索的又一代表作。画面右侧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注视着面前的一对青年男女,她形神憔

悴,神情专注,左侧男女两人紧紧相依。画家把这一对恋人处理为裸体形象,与右

面那位着衣母亲

形成对比。画面上的恋人为爱情的象征,右边那对母子则是母性的象征。画面上还有两幅作品,刻画的都是在

生活的重压下疲惫不堪的人们。赤裸的身体不但完全暴露了他们苍白无力的肢体,也展示了他们人性最真实、最痛苦的一面。这也是画家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最贴切的描绘。

7 谭晶演唱的歌曲

基本信息

曲名:生命

作词:王平久

作曲:栾凯

演唱:谭晶

歌曲歌词

从没想孤独远航

自己还需要成长

常被妈妈挂心上

谁知一去不能还乡

我牵在妈妈手上

脸旁挨着脸旁守望

哪怕有一点希望

也要抓住妈妈的目光

我是妈妈的理想

提前将生命嘹亮

伸出手看见力量

长大成人光芒万丈

妈妈给爱的方向

生命是荣誉至上

无论我身在何方

我的骄傲永远荣光

生命延续生命

我的明天去了远方

希望继续希望

我在妈妈的胸口回望

生命只有一场

追逐梦想勇敢的闯

生命年轻信仰

也许只有一次辉煌

辉煌...

歌手简介

谭晶,山西侯马人。1998 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随即考入总政歌舞团。现为全国青联委员,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研究生班。是我国著名的青年歌唱家。

以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一名的比赛成绩为标志,谭晶还在哈萨克斯坦第九届“亚洲声”国际流行音乐比赛中获得银奖,在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中获得演唱一等奖,在“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评选活动中多次名列前茅,演唱的歌曲《唐古拉》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拍摄的多部音乐电视获中央电视台 MTV 音乐大赛金奖。2004 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在和平年代”军旅歌曲大型演唱会,受到首都观众和国内强势媒体的高度评价。

在为部队服务的演出中,谭晶常深入到条件艰苦的一线连队,她的演唱为全军官兵所喜爱;曾参加中央电视台多届春节联欢晚会、“双拥”晚会、“心连心”艺术团、“同一首歌”等大型演出活动;多次代表军队和国家完成重要的国事、外事演出任务。

在演唱之余,谭晶还热心于公益事业,不仅资助十名贫困儿童上学,还多次捐助“爱心助学”工程,举办义演筹资为山西新绛县兴建小学。为此被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任命为“春蕾计划”形象大使,并被评为“慈善之星”。

谭晶在军内外有众多歌迷,她演唱的《唐古拉》、《妻子》、《在那东山顶上》、《在和平年代》等歌曲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录制出版《在那东山顶上》、《在和平年代》、《花儿这样红》等个人演唱专辑,拍摄多部MTV音乐电视,还为《益西卓玛》、《林海雪原》《大雪无痕》等80余部电影、电视连续剧配唱主题歌和插曲。

谭晶曾代表军队和国家多次出访,她的演唱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和新闻媒体的赞誉。

8 单机游戏:生命

游戏概述

游戏名称:生命

英文名称:Life

游戏类型:动作冒险类(ACT)游戏

游戏制作:Cheap Date Games

游戏发行:Cheap Date Games

游戏平台:PC

发售时间:2012年3月28日

游戏介绍

Cheap Date Games 开发。生命是一个温和的节奏的第三人称动作冒险星球上。由于变形,半透明的绿色一滴,你必须通过一个郁郁葱葱的森林战斗空隙返回的颜色和生活,回到他的星球的外来旅程。变形使用他的力量,一拳摧毁Voidling是生命和颜色返回到他的星球,让他进步激活开关,门和陷阱。变形必须寻求虚空之源,并从他的星球,它清除。

玩家将攻击不同的敌人,摧毁他们的生活和融入世界的颜色重新返回。经常冲攻击组合,可用于摧毁敌人的移动对象的球员攻击,摧毁了一些破坏的对象,并激活触发器和陷阱。球员也将有能力吸收从voidlings颜色,并返回它回到他的星球上使用释放行动。

配置要求

Windows XP/Vista/7

DirectX 9c

1 GHz

1 GB RAM

游戏截图

9 BBC纪录片《生命》

《生命》是由BBC制作的十集系列纪录片,从2009年10月12日开始在BBC电视台播出。本片制作共耗时四年,全部以高清方式摄制。每集50分钟,外加10分钟的拍摄花絮,总共60分钟。根据《泰晤士报》报道,本系列片耗资一千万英镑,不过BBC官方并未证实这一数字。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二百周年,也是《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为了进行纪念,本片力图展现自然界缤纷物种的多样性,和它们为适应环境而进化出的各种神奇生存本领。自2012年4月16日开始,每周一到周五,CCTV1晚间22:40推出全新栏目《魅力纪录》,首播推出十集纪录片《生命》。

中央电视台大型10集纪录片《生命》讲述了大自然中130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前沿摄影技术捕捉到了前所未有的惊人美景——求偶的小鸟在水面上跳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复杂舞步,表示忠诚;鱼使用鱼鳍飞翔,摆脱猎食者的追捕……本片用镜头去发现地球生命的缤纷多样和动植物神奇的生存战术。这是正在发生的进化过程:在极端压力下,生物体战胜来自敌方和环境的挑战,不断拓展行为极限。

第一集:生命的挑战

本片介绍了动植物为了生存和繁衍而做出的一些特别举动。在每秒一千帧的镜头下,您可以看到:僧帽猴用石头砸开棕榈仁;河马从水中跃到空中;变色龙蜘蛛网上偷猎物;猎豹齐心协力猎鸵鸟;海豚游出淤泥圈捕食鱼类;海豹南极冰中逃脱虎鲸捕杀。

主要动物:

僧帽猴

海豚

猎豹

变色龙

虎鲸

第二集:爬行和两栖动物

从冰冷的荒原到干旱的沙漠,爬行和两栖动物用它们古老的冷血身体,以及一些复杂而独特的技能,征服了地球上最恶劣的环境。凭借着无情的捕食能力、出色的伪装能力、狡诈的头脑和坚韧的身躯,它们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不敢涉足之地繁衍生存。在这里可以看到科莫多巨蜥猎杀水牛,洞穴里藏匿着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海蛇,瀑布蟾蜍自杀式地跳跃,巨型非洲牛蛙挖渠引水,不仅拯救自己子女,而且救活了其它生物,还有蜥蜴可以在水中行走。

主要动物:

科莫多巨蜥

海蛇

非洲牛蛙

巴吉里斯克蜥蜴

第三集:哺乳动物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到达之前无法到达的极端环境,揭示动物们的某些行为。超过一千万只果蝠迁离刚果盆地,聚集在赞比亚的几棵树上捕食,它们是地球上最大的迁徙群体;一只外表怪异的小象鼩拼命狂奔,奋力逃脱身后追捕的蜥蜴;30只北极熊分食一只北极露脊鲸;还有地球上最大动物之间的战争——两只成年雄性驼背鲸为争夺一只雌鲸而发生的战争。

主要动物:

黄毛果蝠

象鼩

北极熊

第四集:鱼类

鱼类可以飞,可以感受电流,游速可达100英里每小时,甚至可以在陆地上行走。从开阔的海域到珊瑚礁,从暴风雨肆虐的海面到肯尼亚的淡水泉,让我们跟鲨鱼、弹涂鱼和条纹蝶一起水中畅游吧。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讽刺的流苏头”的家园保卫战,跟旗鱼一起捕食,跟飞鱼一起飞翔,进入海龙的神秘世界,甚至加入小虾虎鱼的登崖之旅。

主要动物:

草海龙

旗鱼

飞鱼

鲨鱼

夏威夷虾虎鱼

第五集:鸟类

鸟类适应能力极强,不仅能够高速、远距离飞行,而且还有猎食的天性,可以在水上奔跑求爱,甚至建造一些精致的鸟巢。借助飞行拍摄技术,我们将与鸟类一同飞翔,探索它们非凡的多样性和行为:躲避爱偷盗的军舰鸟;与胡秃鹫一起冲向云霄;在非洲湖上与上千只火烈鸟共舞;目睹铲状尾巴的蜂鸟,还有西??和园丁鸟的求偶行为。

主要动物:

火烈鸟

胡秃鹫

西??

园丁鸟

第六集:昆虫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它们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们拥有独特的自我改造能力。它们拥有可怕的武器,同时也能表现出一些温情和复杂的行为。让我们一起跟上百万只墨西哥帝王斑蝶飞向空中;看一只甲虫向敌人喷射化学物质;见证大虎头蜂为了争夺配偶而战斗至死;加入浩浩荡荡的切叶蚁大军;与蜻蛉一起度过危机四伏的一天。

主要动物:

蜻蛉

切叶蚁

杀人蜂

投弹手甲虫

第七集:猎手与猎物

在丛林、草原、沙漠和冻原,猎手和猎物每天都在上演着战争,或输或赢。猎豹齐心协力捕获了一只鸵鸟;一只小白鼬杀死了一只体积比自己大10倍的兔子;一只海象幼崽被虎头鲸从托儿所掳走;一只松鼠用各种古怪的动作迷惑了响尾蛇;在每秒高达2千帧的摄像头下,一只牛头犬蝙蝠的攻击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0万千米。

主要动物:

猎豹

白鼬

虎头鲸

牛头犬蝙蝠

埃塞俄比亚狼

星鼻鼹鼠

第八集:深海生物

利用水下延迟跟踪技术,我们到达了人类从未涉足的海洋角落。在这里,我们将给您带来最新的发现和呈现最奇异的生物。您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只脱下保护壳的蜘蛛蟹寻求庇护所,躲避巨型乌贼的捕杀。您可以加入大赤鱿队伍的捕猎行动;您可以感受一只太平洋巨型章鱼为了哺育孩子而活活饿死的自我牺牲精神。您可以潜入南极洲的冰层之下,看一群海星吞食一只海豹幼崽。

主要动物:

大赤鱿

太平洋大章鱼

澳大利亚大乌贼

蜘蛛蟹

第九集:植物

我们的肉眼很难看到植物世界发生的故事。然而,利用最新的延迟拍摄技术,我们可以一探究竟:捕蝇草突然关闭叶片捕获猎物;形似猫爪的猫爪草和长有黏脚的爬山虎为了阳光而战;跟滑翔机似的种子一起飞翔;欣赏地球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一天之内长两英尺;探索奇异龙血树锁住水分的能力,它们的树枝可以分泌红色的粘液。

主要植物:

捕蝇草

龙血树

竹子

猫爪草

第十集:灵长类

灵长类动物拥有独特的智力,具有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能力,可以使用工具,参加社群生活。您可以到刚果观看一群西方低地大猩猩,它们的领头是一只银背大猩猩,它捶胸时的声波可以穿透一英里的下层丛林;您可以到泰国观看叶猴母亲们为了争夺一只亮橙色宝宝抚养权的战斗;您可以亲眼目睹一千只阿拉伯狒狒的暴力打斗;您可以跟随南非大狒狒在南非海边一起偷蛋。

主要动物:

大猩猩

猩猩

黑猩猩

雪猴

眼睛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6: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