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生活在别处
释义

“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在法国诗人兰波的笔下,是一句跃纸欲出的响亮口号,是19世纪一个法国天才诗人拿出一生的时间去为之努力争取的梦想。“生活在别处”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句子。兰波以它作为诗句,米兰昆德拉以其作为小说的书名。

基本信息

开玩笑的说,兰波创造了这句话,写在巴黎大学的墙壁上,然后米兰昆德拉把这句话弄得世人皆知了。

米兰·昆德拉1975年流亡法国后创作了《生活在别处》这部充满了现代主义色彩的杰作,在作品中他把主人公一个敏感的年轻诗人雅罗米尔的内心世界刻画的细致入微,在描写手法上也独具个性,尤其是手法写的出神入化,很好的表达了现代派小说的精髓。其中还大量涉及了象征主义诗歌,虽然我们未曾接触到他的先锋电影,但从他作品中,我们无时不刻感到如同摄影机般捕捉着事件的运动感。

“生活在别处”本身就是一个美丽、充满生命活力的句子。兰波以它作为诗句,米兰昆德拉以其作为小说的书名,而我们,则希望把它变为美丽的理想生活。永远的流芳百世!

内容简介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就其题材而言,表现一个艺术家(或知识分子)是本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展示我们这个复杂的时代也只有复杂的人物才能承担。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部小说是“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意图下,这部书最初曾被题名为《抒情时代》。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书中每一章 节的名称都展示了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他怎样读书,怎样恋爱,以及怎样做梦等等。关于时代的全貌和他人的活动都驰到了远处,一切观察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并且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有如激情的涧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换句话说,作者在这里所关心的是诗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发育。为了潜入到人物意识中最隐秘的角落,作者采用了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意识流的叙述方式:时间与空间交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常常出现在同一段叙述中),现实与梦幻交织(第二章 《泽维尔》完全是一个梦套一个梦),情节的跳宏,思考的猝然与不连贯,故意模糊主语的陈述,这些都使此书更接近于诗歌而不是小说。假如我们把书中这些抒情性的因素去掉,这部作品的内容就剩不下什么了。这种形式使我们更能切近诗人的内心活动,感触到诗人的激情是怎样产生和燃烧的。

作者简介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雅克和它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同名电影

简介

 2006年

外文名称 Vraie vie est ailleurs, La

导演: Frédéric Choffat

编剧:

Frédéric Choffat ....writer

Julie Gilbert ....writer

影片类型: 剧情 / 喜剧

片长:Switzerland:84 min

国家/地区: 瑞士

对白语言: 英语 / 法语 / 意大利语 / 德语

色彩: 彩色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 Dolby SR

级别:Switzerland:12 (canton of Vaud)/(canton of Geneva)

主要演员

Sandra Amodio ....Woman in Marseille

Vincent Bonillo ....Man in direction Marseille

Dorian Rossel ....Man in direction Berlin

制作人

Philippe Berthet ....co-producer

Frédéric Choffat ....co-producer

Pauline Karli Gygax ....producer

Max Karli ....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Pierre Audetat

摄影 Cinematography:Séverine Barde

剪辑 Film Editing:Cécile Dubois

制作公司:Télévision Suisse-Romande (TSR) [瑞士]

剧情简介

日内瓦火车站。 一个将要去马赛举行讲座的女人。 一个急着去柏林找孩子的男人。 一个要去那不勒斯生活的少妇。 当另一个人被邀请坐在对面的座位上时,将展开一场新的故事。 三场会面,三个生活故事交织上演在火车站台。 如果说真正的生活在别处?

图书信息

书 名: 生活在别处

作 者:秦旭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1

ISBN: 9787504468925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有的时候,生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生活,只是一种存在方式,它会隐形,会游离于现实之外,穿梭于精神所构筑的世界,在那里攫取罕有的体验,再用文字加以注释。而这种游离的亲历便是别处的生活,也就成了这本集子——《生活在别处》的由来。

作者简介

秦旭,笔名秦言。河南作家协会会员。原籍河南省鹿邑县,与道教创始人老子是同乡。年轻时,生活在豫东平原黄泛区农场。20世纪90年代初北上。现居北京。

图书目录

第一辑 你,花魂一样

第二辑 忘却的花瓣

第三辑 凋谢的文明

扩展阅读:

1

图书 《生活在别处》http://www.tushulian.com/dangdangwanggoushu/2010771616638.asp

2

www.cmzx.sh.cn

开放分类:
文化文学
“生活在别处”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6次
最近更新:2012-04-22
创建者:依稀秋风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gouamaoa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