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祭母文》 |
释义 | 《祭母文》,该词条涵义四层:(一)辞赋:张友茂《“祭母文”》《“祭母文”》,又名“【祭母父嫂兄辞】”,这是篇感人肺腑的辞赋作品。作者-张友茂(著名辞赋大师,江南赋翁,当代辞祖,号下府岸人)。该作品,情感真切,教人不胜伤怀。【祭母父嫂兄辞】云:“惟无宇居坛兮庙堂,孝悌真义兮虔诚。清明观丘,荒骨寒受欤!忍不见,清明莺啼兮序,冷凄凄,孤楚楚,荒丘丘,坟旧旧,清念昔羁而新畴。哀哉!尚飨!”。 中国古语云:兄嫂若母。 语言真切,体现出作者情感的艺术结构。如【祭母父嫂兄辞】云:“【凭引】:世人生死皆道法自然。予读东方者《莺啼序 清明近》词,思亲长调悲悲切切。催催乎!惟哀念吾母父未得岸人尺寸之奉游贻后世,嫂兄牵抚也!于是矣,予委发辞祭之悲端,陈却经年之祀愿,凭缅祀祭,顾瞻文奠,吾心吾语皆不求憾天地之为赐容焉!丙戌岁饶州下府岸人寒食霏日顿首,维伏泣涕叩撰。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 叙抒结合,突现朴素的亲情,在娓娓表达之中。如【祭母父嫂兄辞】云:“彼彼汝坟,弃我遐幽。虽则如此,殁面无瞅。彼彼汝丘,未见故旧,素其几几,旧念新头。彼彼汝碑,终惠尧亩,莫往莫来,先德我俦。清明切兮观丘,荒骨寒受!吾父兮乡绅,吾母兮楚孤。非胞而兄父,非娘而嫂抚。十里贤加,齿德俱尊兮父雨。慈训孟秋,耄荒仪坤兮母英。若镜究富,资政才儒兮兄茂。勤善凝腊,惠泽子孙兮嫂娇。纸烟般仪兮伤唤,紫云翱翔兮柴望,懿德纂诉兮铭在。凝乎觌,昭乎宣,诗乎揉。文来凭引,於德追风,我氏辈嗣,凭吊命灵。纵然矣春光姣媚,度清明兮心碎。纵然矣丽日沃朗,寒食节兮一远。追怀宗祖,追怀教只,追怀纪符。死生契阔 ,骇心兮谒拜!”。 大量断句短句,增强铺陈的气势,形成“情感推向高潮的矛盾运动(潘承祥语)”。如【祭母父嫂兄辞】云:“呜呼!清明沅伦,春柯竞流。祭表先德,仪奠脉遒。愁绪深锁,风月透弄,不忍脉情轻落。认依稀,泪诉如洗,伤极心叩,乌衣巷口荒束路。叹人世,离痕染鲛,断魂尔昨,草木落黄,嗟我悲哦。丁尚止泣何时候。泣沉沉,眸勾勾,声摇动兮心头重。夜漫漫,寂空空,上遗德兮醒世风。友亦曰;“清明果是揉肠剐肝之时,怨不得年年憎恨。”若尔望极兮沈沈坟上,难寻兮约约渡遥。丘里欲还往,断岸不约旧。谁家亲无祭,何只独尔诉?谁宗祖无祭,何以朝尔暮?潮歌底曲,洒归西浦。彼苍者天,曷其有极!祭茫茫,何苍苍,虽寄世俗,予家祭殊乎!”。 创作手法现实主义,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修辞手法起到了情脉的赫然棱层(金学孟语)”。如【祭母父嫂兄辞】云:“呜呼!情浓凝眸,语诉眶流。姑洗香惆,灵英挽瞅。夕舞霞与,山城梦眸。深院休空,红颜羞舟。零落蕊菊,倚塞清喉。孤影摇曳,涯天远头。孝眷寒食女,双眼红桃锈。坟前谁唱,孤只人瘦。扯袖吟泣,海棠羞后。离恨天涯,远天夜钩。无奈云散,黄昏庭浮。彷徨泪眼,为谁愁稠。阴阳序常,愁移泥寿。颜皱心瘦,青沉面陋。韵撼三遒,词余缠扣。世世世,悠悠悠。冥冥冥,丘丘丘!”。 ------------------------------------------------------------------------------------------------ (二)四言诗:毛泽东《祭母文》(1)毛泽东《祭母文》全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1919年10月8日 (2)毛泽东《祭母文》【译诗】 我深切哀悼我的母亲,她突然之间就过世了。她享年五十三岁,曾生下过七个子女。七子中只剩下三个,也就是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其余的未能养育成活,他们是二个女儿三个男儿。养育我们三个兄弟,母亲真是历经艰辛。身体受到损害与磨难,并因此染上疾病。母亲此生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全部是一部伤心史。我也不忍全都写出来,只待我慢慢和缓地吐露。今天我要说的,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她盛大的德性,一个是她的隐痛或抱恨。我母亲的高尚风格,首先予以推举的是博爱。无论远近亲疏之人,她全都庇养照料。她慈祥而富于同情心,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她的关爱所到之处,其本质就是真诚。她从不说谎话,也不存有半点欺人之心。她天性严洁端正,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她生前亲手操办的事情,全部有条有理。她头脑精确缜密,处理事情合情合理。做事也没有什么失算了的,任何事她都能明察秋毫。她清洁干净的风尚,传遍了亲戚邻里。她一尘不染,外表与内心始终如一。她仁、义、礼、智、信五德鲜明,这是做人的大节。整个看她的人格,宛如在我头上照耀。她隐痛抱恨的地方,就是处于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纲的最后。有志向未能舒展,有希求未能获得。母亲精神上的痛苦,以这点最为突出。这究竟怪天呢还是怪人?悲痛得连大地也塌陷了一角。其次她抱憾的是儿女们,要把他们养育成人。兄弟三人就像还未成熟的果实,正处于青黄不接之间。她在病中拉着亲人的手,内心酸楚愁肠百结。她呼唤着儿子们,各自务必要作好人。然后母亲所关怀的,就是至爱亲朋们。有的平时有恩于我家,有的却劳累病苦。无论大小亲朋远友,都有待于报答周济。总结这一切叙述,都是盛德所辉映着的。我会禀受母亲的诚恳,效法她而不违背她。至于母亲的抱恨,我定要加以弥补。铭心刻骨记住这些,心里绝不忘怀。如同春日的朝晖与云霞。何时才能回报母亲呢?要以精卫填海的雄心。悲哉我的母亲,母亲终究不会死的。躯体虽然毁灭,灵魂却万古常青。只要我活着一天,那么每一天都会报母亲之恩。只要我活着一天,都将陪伴在母亲身旁。今日说得太长了,其实时间却很短暂。因此这篇祭文只能提纲挈领,就主要方面简单陈述母亲的事迹。此时在家中祭奠,就聊敬你一杯酒吧。以后对母亲的陈述,将随着日月增长而增长。请享用祭品吧! (3)毛泽东《祭母文》【赏析】 诗人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哀悼他的母亲的。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三天内,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祭母文》。 此诗前16句总略叙述母亲生平及养育儿子们所备受的艰辛磨难。尤其是“中间万万,皆伤心史”这二句读来令人耸然震动,母亲一生所经历的一切全都是一部伤心史,这些伤心事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呵!连诗人自己都不忍心全部将其写出来,而是尽力使自己心里平静,待慢慢缓和地吐露。接下来的30句是述说母亲的“盛德”,对母亲的博爱、慈祥、爱心,总而言之,对母亲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五德”予以高度赞美。再接下来22句是第三层意思,讲说母亲的隐痛及抱恨方面。劈头二句:“恨偏所在,三纲之末。”已说得很明白了,母亲的憾恨就是因为处于三纲的最后。我们知道在一个“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里,母亲(也可引申为广大女性)一直都处于受压迫、受统治的地位。处于如此地位,母亲怎能施展她自身的抱负呢,这就是母亲的“恨偏”,她精神上的痛苦在这一点上极为突出。母亲除了有精神上的憾恨以外,还有对儿子及亲朋好友们的回肠百结的牵挂。这也是一种憾恨,因为不能再抚育儿子们了,不能再报答“好亲至爱”了,也不能关心那贫困的亲戚邻里了,这一切她只能交待家人去作。而其中她最关切的是儿子们今后一生定要好自为之,做好人,行善事。 再接下来的8句,收束前面母亲的“盛德”与“恨偏”,勉励自己一定禀承母亲的德行,而且还要努力弥补母亲的“恨偏”,要牢记于心,念念不忘。继续接下来的12句是第5层意思。诗人在此立誓必将终生报答母亲的深恩,还以“精卫填海”的故事来进一步叙说自己对母亲的深恩真是报之不尽。最后9句写在家中祭奠母亲的情况,并收束全文。同时,再次表达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很多,但可惜时间苦短,只能提纲挈领式地从大方面来陈说母亲的伟大与仁爱。最后告诉母亲,儿子今后对你有说不完的话,日子有多长,儿子的话就有多长。此刻敬上一杯酒。安息吧,母亲。 这篇《祭母文》虽用的旧体,但其中有新意。一方面对母亲颂扬,一方面指出母亲的隐痛(即:“恨偏”)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造成的。而且文中叙述与抒情配合妥贴,读来令人感到言真意切而又文情俱佳。全章文法也极考究,层层递进,回肠荡气,同时也写得端庄大方。 毛泽东的《祭母文》编入中小学教材把毛泽东的《祭母文》编入中小学教材,能够让中国的孩子知道有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在中国,能够让大家知道有一个这么伟大的楷模可以学习。这篇《祭母文》正文一共386个字,而为减轻学生负担,只需选其中的88个字列入教材。这88个字就是: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这88个字足以说明毛泽东母亲文七妹的伟大。 毛泽东的母亲是一个损己利人的人,培育并影响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毛泽东。文七妹虽然不识字,但是她博爱、损己利人的品行,勤俭的习惯,负责任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潜移默化,毛泽东自然而然地学到了母亲的优点。他贯通古今中外的历史,比如将三百多万字的《资治通鉴》读了17遍,四千多万字的《二十四史》也不断评阅,欧美日等国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无不知晓,他深知历史上的教训,才有“为人民服务”政党的发展,也才能领导中国人创建新中国。为人民服务完全与毛泽东母亲的博爱、损己利人相符。试想没有这样的女性存在,中国人不知要麻木不仁、投机取巧、自私自利、尔虞我诈多少年。毛泽东也继承了母亲的勤俭、头脑精密、事无遗算的优点,他学到了现实的经验教训,他知道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他领会了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这一原则对当代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亦有启示意义,因为以和谐求和谐则和谐亡,以斗争求和谐则和谐存,不斗掉我们自己的坏行为坏习惯那我们就永远在原地恶化。我们强调斗应该是治病救人而不是“送你上西天”,要从源头的教育,体育和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历史教育等等到科学技术教育一步步来抓好。总之就是要让好人好事稳定发展,让本来会成为坏人坏事的通过教化转向好人好事。 文七妹这样的女性是当代社会很需要的,只有这样的女性才能够移风易俗,才能改变中国人现在继承的传统陋习和学到的欧美日韩等不好的习惯,而转向学习传统的好习俗和世界各地好的风俗习惯。为什么要这样高尚、伟大的母亲?是因为当今社会很多场合与地方物欲横流、骄奢淫逸。传统美德在为非作歹的同胞心中是什么?八荣八耻大部分同胞都能刻骨铭心吗?把西方的坏样学得太多,而西方的科技,我们该学的东西却没学得很好,像师昌绪说的,我国科技宣传不足,科学家的地位也不高,CCTV新闻大部分是播放政治新闻(播放走基层的节目很好,体现了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可以更加完善),体育娱乐的新闻也不少,唯独科技新闻是凤毛麟角,弄得孩子们都想当“官”、当“明星”。其实播报体育新闻是可以且必须的,我们要锻炼身体,“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但是要百体从令必先内断于心,我们要强调体育的意志力和兴趣,而不是高不可及的竞技体育,体育新闻播放的基本都是非一般的竞技体育,会让人望而却步,如果播放的内容能调动大家锻炼身体的意识和行动才有意义。在崇尚娱乐、游戏的社会,即使是好人也容易变为坏人,经济建设也会受损,正如罗伯特·福格尔在美国《外交政策》上说的,欧洲女孩150年前把性当作罪恶,而如今把性当作娱乐,影响了欧洲经济使之很难上去。欧洲人太骄奢淫逸肯定不行,对他们欧洲传统的强项——科技开发也有坏影响,起阻碍作用。娱乐当道、缺失责任的社会里,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丧尽了天良,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埋掉了理想,投机取巧巧夺了名利、赶走了正气,哗众取宠宠够了欲望、败坏了影响。 不要说是小孩,就是大人也完全要向文七妹学习。有她那样的品行,我们中国人必将走上一条正义、有意义的道路,也必将给我们自己的孩子、给全世界一个好的影响。 我们的后代到底会得到我们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自己究竟该养成怎样的习惯、态度和品行来塑造我们自己的后代? ------------------------------------------------------------------------------------------------ (三)现代体歌词:闻一多“《祭母文》” 闻一多“《祭母文》”,即《七子之歌》。这篇组诗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纽约。其序辞中Alsace-Lorraine通译为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浮士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塞和约后归还。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1925年7月4日出版的《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刊登了《七子之歌》。11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也发表了这首诗,闻一多对诗中个别词句又作了一些修改。 《七子之歌》写完后不到两个月,闻一多怀着早日投身到报效祖国行列中去的理想,提前结束了留学生活,于当年5月启程回国,6月1日乘船到达上海。然而,刚刚踏上祖国土地的闻一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街头未干的斑斑血迹,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帝国主义屠杀我示威群众的“五卅惨案”。被失望乃至绝望笼罩着的闻一多愤然北上,在北京见到了也是从美国回来不久的《现代评论》编辑杨振声。相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同样的激愤使他们走到一起,闻一多决定把原准备投送《大江季刊》杂志的《七子之歌》及《醒啊》、《爱国的心》等几首诗作,提前给《现代评论》发表。 《七子之歌---澳门》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我校已故教授、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那是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歌,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几年前就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正如闻一多先生云:“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故,《七子之歌》,其实为“《祭母文》”也。 《七子之歌》原文抄录于下: 1.《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香港》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3.《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4.《威海卫》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5.《广州湾》东海和匈州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6.《九龙》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7.《旅顺、大连》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由于这篇组诗不在闻一多的两部著名诗集《红烛》、《死水》之中,也没有收入《闻一多全集》,因此,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并不为人们所熟悉。直到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活动中,有人提起了这组作于七十多年前的诗篇。当年4月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曾刊登1947级校友施巩秋题为《重温七子歌思念闻一多》的文章。随着澳门回归祖国日子的临近,第一节就诗咏澳门的《七子之歌》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正式成立后,本报于1998年5月15日在文艺副刊“水木清华”上刊登了《七子之歌》的《香港》、《九龙》、《澳门》、《台湾》四节。 歌曲:七子之歌/歌手:容韵林 专辑:澳门回归/七子之歌--澳门/演唱:容韵林/热烈祝贺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合: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祝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要回来, 回来. 合:母亲!母亲! ------------------------------------------------------------------------------------------------ (四)散文:宋定国 《祭母文》 宋定国《祭母文》(作者:宋定国;出处-中国母亲网),开篇综括全文,引发对母亲的呼唤,作者云: 高堂仙逝,摧我五内;抢地呼天,祭我娘亲!我娘高风,明晓大义;奉公守法,通情达理。 我娘亮节,忍让宽容;敬老爱幼,和睦乡邻。我娘慈善,充满爱心;乐善好施,扶困济贫。? 我娘懿范,克勤克俭;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我娘坚强,处危应变;忍辱负重,韧度难关。? 我娘贤惠,相夫教子;含辛茹苦,支撑家门。我娘情笃,疼儿爱女;抚育体贴,呵护备至。 宋定国《祭母文》很有条理地把中华妇女的传统美德,真挚地贯穿在行文当中,因而文章情感丰满: (1)、总说母亲。《祭母文》云:“先远后近、先人后己,以及对民族大义和人间道义的深晓与恪守所铸成的伟大!这是由淳朴、勤俭、善良、诚实、谦和与仁爱等等美德所自然促成的伟大,一种没有丝毫雕饰和做作的伟大呀!这是一种母性的伟大,一种普普通通农村劳动妇女的伟大!这是一种平凡的伟大,是扎根于普通百姓的肥田沃土,完全由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打制的一砖一瓦堆砌而成,熔铸着个人的心血、才智、德操和奉献,完全出自个人人格、人性的自发而自然地流露和凝结,使人能够亲切地体味、享受,晶莹剔透,朴实无华的伟大啊”。 (2)、母亲支持革命,塑造一个正义凛然的母亲形象。《祭母文》云:“娘啊,在您跟爹成家后的最初十几年里,爹在外行医,见大娘和小婶夫妇成天形影不离、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您何尝不热盼爹能回到家乡,既可施展才干又可顾家,过“两全其美”的日子!可是,为了抗日,娘忍受着失去两个儿子的巨大悲痛,舍小家顾大家,表现出了一位普通妇女难得的深明大义呀!娘啊,当汉奸马喜子领着鬼子那天一早把爹堵在家门口,鬼子用刺刀穿透爹的长袍擦着肚皮而过时,您的担惊受怕简直到了难于承受的程度!解放后,娘不止一次地把爹当时穿的那件长袍拿出来,指着腰部的一个破洞说:“这就是那次被日本鬼子的刺刀戳的窟窿!就差一丁点儿没扎到你爹的肚子!哎,多让人后怕呀!”所以在那次脱险后,娘苦苦央求、乃至逼爹赶紧往家乡搬迁的急切心情,儿完全能体味得出啊!”。 (3)、母亲独撑生活重担。《祭母文》云:“娘啊,当爹常年在外行医时,您独自承担抚育儿女与挑家过日子的重担,且不说儿的两个哥哥的不幸夭折,给娘造成的巨大心灵创伤;也且不说在战争年代,娘时不时拖儿带女地逃难;单说您既当里又当外,除了操持家务,还园里来、地里去,一双裹过的小脚,连通常只有壮汉才干的像起粪、浇园之类的重活儿,您都干过呀!儿至今清楚地记得,您把捆在腰里的绳子系在井台的树上,摇辘辘浇园的情景。又圆又大又深又黑的井筒,儿就是扒着瞅瞅,也不由心惊胆战,至今想起,仍禁不住不寒而栗呀!”。 (4)、母亲敢于面对困难。《祭母文》云:“娘啊,甚至在人祸胜于天灾的“三年困难时期”,爹遭权奸和小人陷害而身陷囹圄,您的身心遭受空前创痛和困厄,特别需要宽慰的岁月,儿都不大知道主动地宽慰您,反而有时用“清一色”的教条话语刺白您!哎,儿多么书呆子气呀!此时想起,儿的心好悔、好痛啊!儿只知道照政治说教的一套去想去作,而对人情事理知道得实在太晚、太少哇! 娘啊,由于儿对人情事理的晚知和少知,使您承受了本该由儿为娘分担一些的太多的苦难呀!人家当娘的很快就能得到儿的慰藉,可娘从儿这里却得到的很晚、很少啊!娘啊,在那罕见的饥荒严重的1959-1961年的“困难时期”,尤其当家父身陷囹圄后,您更陷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厄之中。物质上,娘虽然没被饿死,可牙齿没掉就半拉半拉地朽了,牙床也溃烂得不成型,以至晚年连镶都不能够。精神上,由于儿跟姐当时都在外上学,娘在紧张的劳动之余,时常暗自饮泣,陪伴您的惟有那台德式座钟的凄凉的嘀嗒声啊!?”。 (5)、母亲衰老了,生活的幸福却擦肩而过。《祭母文》云:“娘啊,娘!您在1977年爹去世后定居北京,起初跟儿女们过的仍是比在老家强不了多少的日子。尽管儿跟姐都尽量做点儿岔样的给娘吃,可您总是匀给孩子们。儿跟姐的5个子女,全都得到过您的精心抚育啊!到上世纪80年代初,儿跟姐的日子渐渐好过后,娘才算开始享点儿福了。记得有一次在中央团校“万叶亭”前的空地上,娘兴奋地俩手分别挽着儿跟姐的胳膊,一边扭动着身子一边乐呵呵地说:“一儿一女一枝花,我多有福气呀!”这是娘70岁后才蹦出口的心里话呀!当时,儿多么希望时间停驻,好让娘多享受享受这天伦之乐呀!可是,老天无眼,岁月无情,10年后,1996年5月,当儿跟姐搀扶娘登上天安们城楼,俯瞰那据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市内广场时,娘的神思已经显得迟钝了!”。 (6)、母亲老了,却依旧是母亲。《祭母文》云:“娘啊,即使当您晚年糊涂得很厉害时,可在疼爱儿女上却不糊涂啊!只要不病得昏迷,娘是既不肯吃药也不让打针,不忍给儿女破费呀!1994年初,虚脱后送娘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本已联系好让娘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可娘一醒过来,就一分钟也不在医院呆了。在尔后的几年里,娘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渐渐不知道季节,不知道冷暖,不知道饥饱,不认识饭食,后来竟连儿跟姐也不认识了。到1999年4月患一场重感冒后,症状更是急转直下,一下变得吃不了、懒得动,腰板也有些弯了……2000年2月,突如其来的脑栓塞使娘从此卧床不起,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景况一年不如一年……”。 (7)、晚年母亲,如此坚强。《祭母文》云:“娘啊,在您的晚年,尤其是卧病不起的6年多里,虽然我们想方设法地给您变着花样作饭喂食,凡是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营养食品,可以说都吃遍了。可儿知道,假若娘不糊涂,您老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让儿女这样作呀!要是说娘享了点儿“口福”的话,也就是这几年呀!可这算是“享福”吗!?当娘吃这些食品时,“好”的时候大口大口地吃,也不像健康人吃饭时的样子;而不好的时候,则是靠姐一点儿一点儿地喂呀!一碗糊糊,有时要喂上几次、十几次啊!……这叫怎样的“享福”啊?!这种“享福”背后所蕴藏的苦楚,惟有我们做儿女的能体味得出啊!?”。 (8)、宋定国,补白云:“《祭母文》在为母亲出殡时张贴在老家的胡同口的墙壁上,后收入《娘啊,娘!》的附录,并在网上发表。根据网友读者的建议在清明节前修改后于06年4月1日在网上单独发表后,看到网友的评论和建议,认为许多意见和建议都很好,故又作了修改,特在我们国家这个传统的祭念亲人的日子重新发表,以表达我对母亲还一直割舍不了的缅怀之情。恳望编辑和网友读者理解,并趁机表示我对你们的真诚谢忱!欢迎继续批评、赐教!”。 (9)、回想童年,幸福而清贫的时光。《祭母文》云:“娘啊,儿清清楚楚地记得您第一次跟儿讲述“牛郎和织女”故事的情景。娘指着天上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讲得是那样神奇迷人!娘说一到每年的七月初七夜里,牵牛郎就担着一儿一女赶到“鹊桥”跟织女相会。而每逢这天晚上,只要晴天,娘总是带儿跟姐到院里,指着天上那已经靠得很近的牛郎和织女星,高兴地说:“看啊,他们一家4口又团圆了啊!”从娘快乐的神情中,儿看出娘是那么为他们一家人的团聚而庆幸和开心!望着茫茫银河及其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儿幻想长上翅膀飞到天上,去抱打不平……可儿那时实在太傻,还不知道体谅娘在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家团聚而庆幸时,心里是多么期盼在外行医的爹回来团聚啊!”。 (10)、作者发出心底的哀思,呼唤母亲。《祭母文》云:“娘啊,娘!您给予儿的实在太多太多,而儿回报给您的实在太少太少了!您这样受苦受罪地离去, 实在让儿心不甘啊!娘啊,您的离去,是儿今生所遭遇的最大损失!儿的身心沉入冰冷的水底,真是觉得冷彻心骨,痛苦难耐呀!娘啊,您走了,但您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了儿孙和亲友们的心里,留在了乡亲们的心里。尤其您那为乡亲们所公认的美德,更永远地留驻在人世间!娘啊,尽管儿从书本上看到过无数有关母爱和劳动妇女伟大的文字,但真正让儿懂得和体会到母爱和劳动妇女伟大的,是娘的言行啊!娘啊,您走了,儿也成了没娘的孩儿!娘的第四代、儿的第三代虽然已经上学,儿也算是个老人了,可真的忍受不了这没娘的滋味儿啊!情不自己,呼天抢地。天地呜咽,风雨号泣。驾返瑶池,母仪千古。强忍悲痛,笔抖字涕。儿定国哭祭?05年9月9日初稿,06年清明前改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