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审美过程
释义

审美过程从它的起始到结束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观照阶段和效应阶段。

准备阶段

审美过程的准备阶段是指即将进入审美状态前的预备阶段。审美活动一般起始于两种情境:一种情境是审美对象的出现,做为一种刺激引起了审美主体的注意、并使主体中断其它内容的心理活动而转向审美对象。例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突然看到某人新的服装款式而引起注意,从而使我们的感知转向审美对象。审美活动起始的另一种情况是所谓审美期望,这是在审美活动之前,主体根据已知信息和经验对即将出现的审美对象的一种准备状态。譬如,当你坐在剧场里、期待即将开幕的舞剧或当你乘坐旅游车即将饱览湖光山色时的心理状态,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审美期望过程中,如果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想象过高,即有较高的期望值,而实际出现的审美对象低于自己的期望值,则先前的想象将会影响后来的审美活动,使审美愉快或兴奋值下降;如果在审美对象出现之前的期望值较低,而后来出现的审美对象高于先前的期望值,则会使后来的审美活动加强,提高审美愉快感。

观照阶段

观照阶段是审美活动的主体过程。在美学的术语中,观照是指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凝神专注。按照心理学的术语,这个阶段是审美感知和审美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审美感知,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主体体验到直觉美感和形象性美感。观照阶段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认识过程与审美情感交织在一起,主体在观照审美对象的过程中体验到强烈的美感。

这个阶段由紧密联系的两个亚阶段组成:一是审美感知过程,伴随着审美的感性愉快或直觉美感;二是审美理解过程,即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过程,伴随着形象性美感和理性美感。

(一)审美感知与直觉美感

紧随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而来的就是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是一种与普通的感知不尽相同的心理过程。首先,审美感知已经完全摆脱了普通感知过程中的功利性倾向,不再将眼前的知觉对象视为完成未来某一目标的有用东西,也不象对熟悉的对象的知觉那样一眼扫过,无动于衷。审美感知是由新颖的刺激引起的,因此在感知时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另外由于审美对象具有较强的刺激量,感官便全力集中到眼前的审美对象上,从而获得一种关于眼前对象在此时此地的整体形象的独特经验。其次,审美感知最突出的特征是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审美对象与主体的期望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审美对象的节奏性、韵律性、生动性、形象性、运动性等与主体的同类因素结合到一起。这时主体体验到一种与普通感知不同的“超越状态”的体验,这种超越状态使主体的感知撇开了外部世界中那些与生存和功利直接有关的部分,而转向那些与世俗相距甚远的部分。在这一时刻,大脑的其他活动(如想象、理解,情感等)刚被唤醒,但还未来得及展开,只有身体诸感官的体验得到加强。这时的体验是直接的,就像一个刚生下不久的婴儿就能直接对别人的微笑作出与之相同的反应一样。因此与这种审美感知过程相伴随的是一种直觉的愉快、这种愉快完全是由感知对审美对象的有机组织引起的。这种愉快不同于那种清醒的自我意识所造成的精神愉快,而是由于审美对象的结构适应了知觉的机制,并使其和谐运转时产生的一种感性愉快。例如,当我们第一次目睹浩翰大海时所产生的兴奋。

(二)审美理解与形象性美感

在审美感知阶段,只是对审美对象进行初步的组织和大体扫描,是整个审美过程的开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还必须进一步对感知对象做进一步的审视和欣赏。一旦“细细审视”活动开始,审美活动便进入了特殊的审美理解阶段。例如,当我们爬上黄山之颠,低头俯视苍茫云海时,波澜壮阔的云海映入眼帘,我们的知觉能动地将所看到的一切组成一幅活动的美丽画卷,同时我们对这壮观的景象发出惊叹和欢呼,这是审美感知和审美感性快乐阶段。当我们认真审视云朵,并联想到浩翰大海或波涛翻滚的浪涛时,就进入了审美理解阶段。通过联想和想象,我们理解到把黄山云说成“云海”是非常恰当的,从而更增强了我们的美感享受。随着联想和想象,我们的视野好像更加开阔,美感体验也更加强烈。眼前的黄山云海和头脑中联想到的大海重合到一起,两种体验也交融在一起,美感体验更加丰富和深刻。这时的美感体验达到了整个审美过程的高潮,心旷神怡,心驰神往,整个身心沉醉于美的感受之中,其它任何心理活动都处于窒息状态,出现了审美高潮阶段所表现出的“呆”、“惑”和“愚”的状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审视之后,我们会发出内心的感叹,大声欢呼“太美了”!

审美观照是一种较长时间的心理过程。如果第一次审视不能做出恰当的理解,还要做出重复扫描或回返观照等更加细致的认识活动,直至理解其意义,体验到美感为止。

一般说来,审美理解过程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认识过程,它与一般认识过程有明显的区别。在一般认识过程中,我们往往通过思维活动对感性内容进行加工。而审美认识中,则没有这种复杂的思考,在头脑中也不会产生什么概念,人们只是通过直觉来观察和审视审美对象,并直接对其做出评价,没有复杂的分析、概括、判断及推理。

效应阶段

在审美活动中,当审美对象离开审美主体或审美主体离开审美对象时,观照阶段就结束了。但是审美的心理活动并没有结束,紧随观照阶段而来的就是审美的效应阶段。在审美的观照阶段,审美主体沉醉于美的享受中,我们的情感随着审美对象的特性起伏变化,整个认识活动处于“惑”或“愚”的状态。观照阶段一结束,我们的自身便从美的陶冶中解脱出来,开始对审美对象进行判断和评价,这是审美观照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说是审美观照的后效。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任何审美过程中的。随着幕布的降落,我们对戏剧的观照结束,自然而然地会对戏剧做出一些评价。当我们从美展大厅走进休息室时,不由自主地会倾吐自我观感。总之,当人们的审美观照一结束,随之而来的一定是对审美对象的评价。这种对审美对象的评价和判断过程就是审美活动的效应阶段,它是整个审美心理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观照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效果呢?一般说来,直接的效果是审美评价的开始和审美欲望的唤起。审美评价是根据审美判断做出的。审美观照一结束,我们的理性认识就得到恢复,开始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思想观念对审美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开始理性的分析,判定这部分是好的,是美的,那部分是不好的,不美的等等。在审美观照过程中,我们来不及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性认识受到极大的限制。审美观照结束后,理性的恢复,使我们开始了正常的认识过程,审美评价和审美判断就是正常的认识过程的产物。在审美评价过程中,我们个人的审美意识活跃起来,并与审美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审美观照最直接的效果。

伴随审美评价的是一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已经不同于审美观照阶段的审美体验。在审美观照阶段我们的情感与审美对象的变化同步或共鸣,我们的情感被剧情、故事情节,眼前的艺术品或自然风光或优美的音乐旋律所同化,使我们的情感随着审美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常常是不能自主、不能控制的,具体验是强烈的、情不自禁的。在审美的效应阶段,由于审美的对象不在眼前,上述的审美体验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审美欲望,即是对不在眼前的美的刺激的一种向往、回味和怀恋。这种情感体验的强弱程度与先前审美观照时的情感强烈程度成正比,而且,只要观赏者能记住这种对象的美和自己在观赏中的愉快,这种欲望便会一直保留,直到他再次体验到同样的情感。一般说来,这种审美的欲望促使人们追求美、创造美,成为追求和创造美的动力。

审美活动不仅能导致审美评价和审美欲望,而且通过审美活动还会产生更深远的效果,即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做为一种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在多次审美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提高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