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祖炎 |
释义 | 沈祖炎,浙江杭州人,1955年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本科毕业,1966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同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国家土木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及评估委员会主任、美国结构稳定研究委员会委员、国际桥梁与结构协会钢木结构委员会委员等。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文名:沈祖炎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杭州 出生日期:1935年6月 职业:讲师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主要成就: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成就: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代表作品:《钢结构学》,《钢结构基本原理》,《网架与网壳》 个人履历男,1935年6月生,浙江杭州人。1951年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毕业。现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薄壁型钢轻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协会副理事长、上海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副会长等。 长期从事钢结构领域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钢结构稳定、抗震及非线性分析理论及设计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高层建筑钢结构成套技术”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空间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动力性能的研究”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技术负责人编制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空间网格结构的稳定性、极限承载力及合理形体的研究”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双向压弯构件弹塑性稳定及压弯构件相关公式的研究”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空间网架结构关键技术研究”获199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的“钢结构框架体系分析理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获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及其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基础”获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大跨度预应力钢屋盖的试验研究”、“上海大剧院屋盖钢结构设计与研究”及“上海体育场马鞍型环状大悬挑钢管空间屋盖结构研究”分别获2000、1999及199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广播电视塔地震工程试验研究”获1994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教改方面,主持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出版著作出版著作近20部,主要著作有:《钢结构学》、《钢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框架体系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与计算理论》、《网架与网壳》、《钢结构制作安装手册》。发表论文300余篇,主要论文有:《Stability of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Shells》、《Improvements on the Arc-Length-Type Methods》、《FEM Analysis of Steel Members Considering Damage Cumulation Effects Under Cyclic Loadings》、《圆钢管相贯节点滞回特性的实验研究》、《高层钢结构考虑损伤累积及裂纹效应的抗震分析》、《拱支网壳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对称截面铝合金挤压型材压杆的稳定系数》等。 主编和参编的规范规程主编和参编有关的规范、规程13本,主要包括:主编海市《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暂行规定》、上海市《轻型钢结构设计规程》、CECS《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等,参编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上海市《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钢结构制作工艺规程》、《轻型钢结构制作及安装验收规程》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